者对农民工命运的深切同情。电视新闻评论在表现形 式上的推陈出新更加明显。中央电视台推出寓“评论” 于“故事”之中,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受众的眼 球,最终完成“新闻评论”的任务。山东齐鲁电视台的 《拉呱》,创造性地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进 行民生新闻的播报和评说,具有很强的贴近性和娱乐 性。广州电视台的《时事查笃撑》是一档以情景短剧形 式播出的时评节目,在极具广州地方风味的Tv茶吧” 中“嬉笑怒骂论时事”,节目中还加入了一些动画、漫 画、MTV等特效手段。 新闻评论传播的时效性包括以下两方面意思,一 发表社评《教育行风“最差”令人难过》。 二是电视新闻评论做到评论与采访同步进行,在 动态中开展采访与评论。中央电视台于2003年5月 开播新闻频道,有不少评论就是在新闻事实发生后及 时予以评论的。更多的情况是电视新闻评论与报道同 步进行。在动态中开展采访与评论,边讲述事件的经 过,边进行分析与评论。这种调查式新闻评论,强调记 者的主动参与。对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开掘,实 录调查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抓住症结,推导结论。调 查性新闻评论的成功,不仅需要记者的知识和良好的 业务能力,还需要智慧、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是新闻事实与新闻评论写作之间的时间最短,也就是 说,当新闻事实出现后,写作者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 评论写作。二是新闻评论写作与传播之间的距离最 短,也就是说,作者写出的评论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传 播出去。当代社会,市场竞争激烈,追求时效本身已成 为新闻媒体竞争的永恒主题。新闻评论在时效性上的 追逐,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 一是报纸开辟“时评”专版。为了加强时效性,报 刊开辟了《今日社评》、《新闻时评》、《时评》等评论专栏 或专版。新时期的“时评热”是市场竞争和社会现象复 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报纸时 评的状况是在刊发了一篇新闻之后,在后面直接配上 一篇评论。刊发于2006年7月6 El《人民R报》五版 的社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配合当天头版刊登 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 通知》而发表的。此外,就是某一媒体对于别的媒体所 发的新闻评论也是快速跟进。比如中新社2002年2 月27日发表了一则题为《教育腐败甚于司法腐败,沈 阳人最不满教育行风》的报道,第二天,CI:人日报》就 玄妙的禅语 那秋生 禅语即禅宗的语录,具有玄虚的思想风格与奇妙 的修辞特色。 禅宗是一种独特的哲学,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则 ——“大道归一”,如老子言:“守一所以用万。” 比如宏微合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换成 谚语,就是“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 比如对立统一:“眼冷似灰,心热如火。”这是为人 处世的要义,既冷静又热诚,恰到好处。 比如逆反归一:“背心以求心,面南而望北。”所谓 反常合道,可以殊途同归也。 禅语玄虚而空灵,犹如朦胧诗一般,往往答非所 问,不着边际。请看两段对话—— 徒问:如何是汝生缘处?师日:早晨吃白粥,如今又觉 饥。 三是网络新闻评论以新闻即时跟贴评论形式强调 新闻评论的时效性。网络新闻评论目前在网站上存在 形式多为三种:新闻即时跟贴评论、新闻论坛评论即 BBS上面的新闻评论和网页新闻评论。而新闻即时跟 贴评论是网络新闻评论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评论,它反映 迅速,短小精悍。人民网是公认的网络新闻评论做得最 好的网站,上述的三种网络新闻评论的形式全部具有。 新浪网是商业网站,它本身没有采写新闻的权利,它所 载新闻来自其他权威的新闻网站或是从各地有分量的 报纸上转载。新浪网的评论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新浪网 转载的报纸上面的时评,一类是网友所发议论。网友所 发议论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新闻即时跟贴评论和 BBS上面的评论,新浪网的即时跟贴是最多的。比如 “美国虐俘事件”在短短的几天内就达到33517条,而新 浪网每天都有热门评论排行榜,反映了关注人数众多。 应该说,在重大的社会事件中,一篇新闻报道或评论上 网,可能很快就有很多贴子跟进,迅速形成舆论焦点。 (第一作者为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 ※ 徒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日:铁狗吠石牛,幻 人看月色。 对禅语的理解,贵在一个“悟”字,或若有所思,或 似懂非懂,关键是“投机合契”;不可言传,只可意会。 禅语机妙而诙谐,常用奇特的比喻来启迪心智,激 发思悟——“桶底脱,自欢喜。”——当你心眼蒙蔽一团 漆黑时,桶底脱落而透人光亮,此日豁然开朗。 “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此语劝人要 仁慈宽厚。 “无手人打无舌人,无舌人道个什麽。”此语警世须 安分守己。 也有的禅语,画意诗情,喻取自然; “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这是意在鼓 励进取的。 “任凭你三尺大雪,压不住一寸灵松。”却是褒扬坚 持退守的。 别开生面的禅语,启迪心扉的智言。它玄而实在, 指向分明;它妙且通俗,义理深刻。 不妨用它来点缀我们的生活和充实我们的智慧吧。 (作者所在地:浙江绍兴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