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序 T梁施工框图…………………………………………………… ………3 一、 考察地形,确定方案…………………………………………… ………4 二、 底模制作………………………………………………………… ………4 (一)、底模基础………………………………………………………………4 (二)、底模制作………………………………………………………………4 (三)、工艺重点及注意事项…………………………………………………5 三、 侧模制作………………………………………………………… ………6 (一)、工艺重点………………………………………………………………6 (二)、检测重点与技巧………………………………………………………6 (三)、注意事项………………………………………………………………7 四、 钢筋加工与安装………………………………………………… ………7 (一)、普通钢筋………………………………………………………………7 (二)、预应力钢筋……………………………………………………………8 (三)、注意事项………………………………………………………………8 五、 砼浇筑……………………………………………………………… ……8 (一)、拌合……………………………………………………………………8 (二)、运输……………………………………………………………………9 (三)、浇筑……………………………………………………………………9 (四)、注意事项………………………………………………………………10 六、 养护……………………………………………………………… ………11 七、 拆模………………………………………………………………………11 八、 预应力钢筋张拉…………………………………………………………11
1
(一)、张拉机具准备………………………………………………………11 (二)、内业计算……………………………………………………………12 (三)、构件检验……………………………………………………………12 (四)、张拉…………………………………………………………………12 九、 压浆………………………………………………………… …………13 (一)、压浆前的准备工作…………………………………………………13 (二)、清孔…………………………………………………………………14 (三)、压浆…………………………………………………………………14 (四)、注意事项……………………………………………………………14 十、封锚起吊………………………………………………………………15 十一、运输安装………………………………………………………………
序:T梁总体施工框图
根据地形确定施工方案 2
模板尺寸验收 预应力筋安装
3
T型梁施工工艺
一.考察地形,确定方案
进入工地后首先观察桥位处地形,确定预制场位置、走向,从而拟定预
制件运输、安装方案,制定出工程总体布置图,便于整个工程宏观管理及安装设备的配置、管理。工程负责人应充分重视这一环节,一个工程预制、安装方案确定的正确合理与否,往往决定整个工程难易与盈余程度,将预制安装明确并顺利实施后,工程基本顺利一半了,因此工程一线广大职工应充分重视。 二、底模制作 (一)、底模基础
根据预预制场处地基承载力对比设计承载力,在计算设计承载力时重点按两支点处验算。(张拉起拱后)若实际承载力低于设计承载力,应进行补强处理,例如加垫灰土层,打水泥砼或石灰桩,直至高于设计承载力。地基处理完后,一般在地模内浇筑20~30cm一层砼,砼浇至原地面,地面以上部分支模板重新浇筑砼。砼宽度为构件设计宽度减2cm。长度为构件设计长度加40 cm。
(二)、底模制作
浇筑砼时预埋用于固定方木的螺栓。螺栓横向分布两根,纵向每100~120cm分布一排,待砼凝固后在螺栓上固定15×15cm方木。方木长度与底座同宽,固定牢固。在方木上铺一层5cm厚木板,木板要求平整,外侧平齐,木板宽度为梁底设计宽度减1 cm。
4
砼底座
木板固定前用水准仪测量木板支点处与跨中标高,根据梁长设置反拱度。反拱要渐变过渡,不宜存在凸变。在测量加固完的木板上钉一层2mm厚钢板,作为底模表面用于涂刷隔离剂。钢板比木板稍宽0.5cm ,两侧对称布置。钢板接茌处必须严密、平整,防止漏浆。木板两侧钉一层5cm厚橡胶垫子。钉垫子时用扎丝缠绕铁钉呈锯齿样,防止漏钉,以便钉立牢固,如图:
图中,b为橡胶垫宽度,与木板同宽。制作完毕的底模顶用磨光机磨干净,刷2遍隔离剂备用。
(三)、工艺重点及注意事项
1、地基承载力必须经过现场测试验算。
5
2、严格控制地面以上底模高度,需与侧模板配套,预留支模高度便于操作。
3、严格控制底模宽度,宽度应考虑橡胶垫皮厚度及压缩厚度。 4、设置反拱时应将标高具体到每一方木上。
5、在渐变段(支点处)设置活动底模,活动底模以灵活、牢固、便于折、卸为标准。 三、侧模制作
侧模一般为定型整体式,每一隔板为一单元。 (一)、工艺重点
1、模板在横隔板处应体现上窄下宽、内窄外宽,以便于脱模。
2、模板在整体牢固强度允许条件下尽量用小型材料,例如模板加固肋用[10,槽钢可以尽量不用[12,便于运输安装。
3、隔板间距应考虑所加垫皮厚度,一般宜短于设计值1mm左右。 4、两端模弯曲线必须与设计相吻合,否则锚垫板预埋时与钢绞线轴线不一致,不利于构件张拉受力,特别是有夹角时,端模两侧曲线不相一致。一般用实地大样图与模板相复核,确定正确与否。 (二)、检测重点与技巧
1、支立完的模板首先检查其长度、高度,T梁一般采用湿接缝施工,因此对宽度要求不很高,但长度必须严格控制。否则,构件过长不利于安装。
2、模板垂直度检验时,宜用垂球钢尺法,由模板上下两点计算倾斜度。垂直度检验时,以两端部侧模(支座处)为重点。
3、模板内肋厚是尺寸检测的一个重点。因检测允许误差许大不许小,
6
可用一定型长度木(钢)棍检查,棍子能垂直于梁体方向放下则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若要精确量测其宽度,可借助剪刀尺操作。剪刀尺用木或钢筋加工而成,如图:
4、在模板各项指标检测完毕后,重新检查T梁模板过底加固螺栓是否紧因,是否有脱丝、滑丝现象,且保证螺栓间距不大于1.0m,同时用目测法最终检测模板边缘整齐倾斜与否。
(三)、注意事项
1、因底模已考虑反拱,因此制作模板时必须强调应与之相配套,若未考虑,在支模板时,连接螺丝紧固后所有侧模均一整体。模板下部呈一直线,在保证跨中马蹄高度后,则不能保证两端支点处马蹄高度。
2、模板支立完毕后未能及时浇筑时,再重新开始浇筑前应重新进行螺栓紧固和侧模垂直度的重点部位抽测。 四、钢筋制作与安装
(一)、普通钢筋
在加工清理完的底模上开始绑扎钢筋,首先安放马蹄筋。为保证钢筋间距与平直顺,一般将使用制作马蹄筋辅助设备。设备一般由角钢焊接自制。 梁长方向马蹄筋分两段加工,然后再搭接使用。在绑扎翼缘板时,为防止钢
7
筋骨架倾倒,在绑扎时在翼缘板下加入马凳,以用来保持左右不失衡。
(二)、预应力钢筋 1、下料
按照设计长度切割下料。下料前,应复核设计长度是否包含工作长度。否则应一端加入工作长度(约70cm),再行下料。由于钢绞线均较大,且成圈存放,在下料时一般用夹具将其固定,由夹具中间抽出钢绞线。
2、编束
为保证钢绞线束穿入构件孔道中的预应力盘数不发生扭结,需将钢绞线束进行编束。编束工作是按规定的根数,逐根理顺,然后每隔1m左右,用18-22号铅丝编织成片,再绑扎成束。且在穿筋时尽量防止扭结。
3、穿束
将波纹管连接完成后,首先固定座标定位卡,然后穿束。在已绑扎成束后钢绞线端部戴一个穿束帽,以防止钢绞线对波纹管损伤。
(三)、注意事项
1、绑扎翼缘板部分钢筋时,必须使用马凳或用拉丝对称拉紧已绑扎钢筋,防止出现钢筋笼子的倾倒扭曲。
2、绑扎钢筋笼子前应检查支座垫板就位是否准确,焊接是否合格。 支模重点检测端部加固钢筋位置、数量以及螺旋筋是否紧靠锚垫板后部。 4、钢绞线穿束完成后,重点检查波纹管是否有破损部分。纵向坐标应逐一检查,保证钢绞线束平顺无折点。 五、砼浇筑
(一)、拌合
8
在检查拌合机运转正常后,按施工配合比进行砼试拌合。现场确定砼入模温度、坍落度及初凝时间,掌握砼基本特性。为保证砼内部质量一致性及砼和易性,搅拌时间应大于3min,并准确计量各类材料及各种添加剂数量。
(二)、运输
砼运输方法可根据实地情况确定方案,一般常用两种方法。
1、沿T梁纵向在道梁之间搭设爬道,用机动翻斗车从拌合站接料后,经爬道运至砼浇筑处,人工翻到T梁内,此种方法较费人工,但能准确控制砼入模速度及位置,提高浇筑质量。
2、利用两个0.5~1.0m3漏斗将砼由拌合站运至T梁附近提升门架下,用提升机将漏斗移至浇筑处卸料。此法虽较为省力气,但门架来回运作频繁,不适宜较大跨径门架,且对砼入模量控制不准确,易造成层厚过厚、振捣不密实。
(三)、砼浇筑 1、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首先检查拌合站、发电机、运输设备、振捣器等设备状态,且保证所用设备的备用机械或易损件的备用完好情况。
(2)、检查钢筋、模板的各项数据齐全。
(3)、检查预埋钢筋、预应力筋、锚具位置是否准确。 2、浇筑顺序
(1)、预制T梁从一端向另一端开始浇筑。从一端开始时应从端部1m 处向端部挤靠,保证锚垫板后面浆液饱满,无漏振现象。
(2)、砼浇筑本着水平分层、斜向分段的原则,第一层一般不超过马蹄
9
高度,肋板部分宜分3~4层,每层不超过30cm,最终翼缘部分为一层。分段时宜为2~3m,但需根据天气状况确定。气温较高时可缩至2m以内,气温较低时可拉长至3~4m。
(3)、卸砼时,一般对着已浇完的砼面,一边灌注一边后退,若对已浇完的砼前边倾斜,因离析,砼质量就会变得不均匀。
3、砼振捣
(1)、振捣方式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相结合,附着振捣器交错布置,一般一个横隔板间一侧布置3~5台。
(2)、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要垂直、等距离插入到下一层5~10cm左右,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间距不超过40cm,振捣时间以砼表面出现灰浆和泛水光,使砼达到均匀为止。
(3)、在支点处,钢筋与波纹管布置紧密,先以细小振捣器初步振捣,再以附着式振捣为主。
(4)、振捣完毕翼缘板砼后,顶部用搓板整平1~2遍,大约在砼初凝后再搓一遍,消除砼表面干缩裂缝。
(四)、注意事项
1、砼浇筑前一定要检测拌合站各项设备的运转情况,准备部分易损部件,以防意外发生。
2、必须保证砼和易性,且一片梁中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出现一盘稀、一盘稠的现象。
3、分布在模板两侧的振捣器振捣时应随砼浇筑面分层分段进行,振捣器操作手应随时掌握浇筑速度与进展。
10
4、整个浇筑过程宜连续作业,一气呵成。 5、制作试件作为折模、张拉、起吊的依据。 六、砼养护
砼浇筑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在养护期间,应使其保持湿润,防止雨淋、日晒和受冻,因此对砼外露面等在表面收浆、凝固后即用草帘等物覆盖,并应经常在模板及草帘上洒水,洒水养护时间应不少于《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时间,一般常温不少于7天,砼在养护期间或未达到一定强度之前,应防止遭受振动。 七、拆模
待浇筑后强度达设计强度25%后开始拆除侧模板。
拆模时将模板下垫木去掉,利用模板自重及倒链将模板脱下,注意有夹角T梁,倒链拉力方向应与夹角方向一致,且在脱模时模板两端同时用力,且持力均衡。拆完模板的T梁头重脚轻,一定注意安全,立即用垫木支撑在两侧搭板下,防止倾倒。 八、预应力钢筋张拉
张拉机具准备→内业计算,确定张拉油表读数及张拉等级→由试件确定构件强度,检查构件尺寸及质量→实施张拉→压浆
(一)、张拉机具准备
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定期维护和校验,准备设备时应考虑备用设备,以便在设备出现的故障时能保证张拉顺利进行,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校验应在经主管部分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同时张拉设
11
备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对长期不使用的张拉机具设备,在使用前应全面进行检验,当千斤顶超过6个月或使用次数200以上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后应重新检验。
(二)、内业计算 1、确定油表读数
按照设计应力计算张拉力,根据标定的顶表回归方程计算各顶所对应的压力表读数及张拉等级。
2、理论伸长值计算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2.8.3-1式进行计算。
(三)、构件检验
施加预应力之前,应对构件进行检验,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侧端部锚垫板下是否有蜂窝或漏振现象。若有应全部凿除,清理后用环氧砼进行补强,待修整完毕,环氧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张拉。
(四)、张拉
1、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可采取分分阶段对称张拉。
2、张拉应力控制
一般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控制在6%之内,否则应查明原因,调整措施或方案,再行组织施工。
3、注意事项
12
(1)、在张拉时,两端必须设置隔离墙,禁止人车通行,确保安全。 (2)、量测实际伸长值时应注意锚具变形回缩及量测的精确性。 (3)、张拉进一定要缓慢,两端同时进行。中间需设立指挥员一名。 (4)、第一次张拉完毕后检查钢绞线与夹片咬合程度及钢绞线回缩量,据此调节限位锚深浅,以控制咬合程度。
(5)、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一般情况下锚固完毕后并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严禁使用电弧焊切割,强调用砂轮机切割。
九、压浆
(一)、压浆前的准备工作 1、通过试验确定水泥浆配合比。
2、对压浆所用机具设备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所用机具设备有:
灰浆机 1台 压浆机(常压浆管) 1套 压浆嘴 2个 截流阀 若干 空压机 1台 水泵 1个 大水桶 2个 小水桶 3个 勺子 2个 台秤 1台 筛子(1mm)1个 砂浆试模 4组 灰盘 1个 铁锨 1把 振动台 1个 小铲 2个 小推车 1辆 稠度仪 1套
13
(二)、清孔
压浆前应对孔道进行清理,一般用清水进行冲洗,冲洗完后用空压机压入压缩空气,将积水冲出。
(三)、压浆
孔道冲洗干净后准备压浆,一次压浆前所备灰浆数量约为一个孔道数量的1.5倍,待压入的灰浆从另一端流出时应立即关闭出浆口截流阀,继续压浆待压力表读数上升为0.5Mpa时稳定后2min,关闭压浆口截流阀。
(四)、注意事项
1、水泥浆自拌制至压入孔道的连续时间视气温而定,一般控制在30~45min范围之内,且水泥浆在使用前与压浆过程中应连续搅拌,对于因延迟使用所致流动度降低的水泥浆不得通过加水来增加其流动性。
2、压浆时,对于曲线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排水,压浆顺序宜先压注下层孔道。
3、压浆要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
4、采用二次压浆法,两次压浆间隔控制在30~45min。
5、为保证管道中充满灰浆,关闭出浆口处一定保证2 min的稳压期。 6、当构件温度低于5。C,须采用保温措施,当气温高于35。C,压浆要选在夜间进行。
7、必须在压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构件的移运和吊装。 十、封锚起吊
压浆后先将锚具四周冲洗干净,并对梁端砼凿毛,然后设置钢筋网,支立模板,浇筑封锚砼。必须注意严格控制封锚后梁体长度。
14
十一、运输安装
待压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值后进行吊装运输,T梁安装运输方案有多种,根据工程现场地理条件及要求确定安装方案。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