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2

来源:九壹网
贵州省余安高速公路望谟至安龙段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中国中铁

编 制 人: 复 核 人: 审 核 人:

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 贵州望安高速公路项目领导部一分部

二零一四年一月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范围

我1分部项目部所属管段的六座双线隧道,为(平洞隧道左、右洞,坝康隧道左、右洞,里开隧道左、右洞,按高隧道左、右洞,平卜隧道左右、洞,油迈隧道左、右洞)。

监控量测的目的:

一、确保施工平安及结构的长期稳固性。

二、验证支护结组成效,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式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式提供依据。

3、确信二衬施做时刻。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阻碍。

五、积存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2编制依据

①、《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那么》(JTG/T F60-2020)。

②、望谟至安龙段第一、二、3合同段两时期施工图纸第三分册。 ③、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标准JTG F60-2020,公路隧道施工指南。 ④、现行公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⑤、承包合同、投标文件。

⑤、《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3、监控量测项目及相应设备

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是为知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量测项目 1必测项目

(1)在复合式衬砌和喷锚衬砌隧道施工时必需进行必测项目的量测,必测项目见表。

(2)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在不受到爆破阻碍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超过24h,而

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需完成。选测项目测点埋设时刻依如实际需要进行。

测点应牢固、靠得住、易于识别,应能真实的反映围岩、支护的动态转变信息。

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埋入围岩中,深度不该小于,不该焊接在钢支撑上,外露部份应有爱惜装置。

措 施 (调整施工方法,加强支护结构) 措 施 (减少支护结构) 改变量测计划 改变管理基准 序号 1 2 3 否 监控量测工作程序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量测频率 项目 测试 方法和工具 布 置 名称 精度 1~15d 16d~11~3个大于3 个月 月 个月 洞内外观 现场观测、地 开挖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 — 察 质罗盘等 各种类型收敛 每5~50m一个断面,每断面1~2次1次/ 1~2 1~3次 周边位移 计 2~3对测点。 / d 2 d 次/周 /月 水准测量的方1~2次 1次/ 1~2 1~3次拱顶下沉 每5~50m一个断面 法,水准仪、钢/ d 2 d 次/周 /月

施 工 量 测 是否安全 (管理基准) 是否经济 (管理基准) 量测计划 是否改变 管理基准 是否改变 尺等 水准测量的方地表下沉 法,水准仪、钢尺等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3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3~7d。 4 洞口段、浅埋段(h0≤2b) 注:b-隧道开挖宽度;h0-隧道埋深。 2选测项目

应依照设计要求、隧道横断面形状和断面大小、埋深、围岩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式等综合选择选测项目。选测项目见表。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序号 项目 名称 方法和工具 布 置 量测频率 测试 精度 1~15d 16d~11~3个大于3个月 月 个月 1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1~2 1~3钢架内力 支柱压力计或 1~2次1次 每断面钢支撑内力3~7个测次/次/及外力 其它测力计 MPa /d /2d 点,或外力1对测力计 周 月 1~2次1次 1~2次1~3次/d /2d /周 /月 洞内钻孔中安围岩体内设单点、多点杆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2 位移(洞内式或钢丝式位移每断面3~7个钻孔 设点) 计 围岩体内地面钻孔中安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3 位移(地表设各类位移计 每断面3~5个钻孔 设点) 4 5 围岩压力 两层支护间压力 同地表下沉要求 各种类型岩土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 1~2次1次 1~2次1~3次压力盒 每断面3~7个测点 MPa /d /2d /周 /月 压力盒 1次 1~2次1~3次/2d /周 /月 1次 1~2次1~3次/2d /周 /月 1次 1~2次1~3次/2d /周 /月 — 随爆破进行 —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 1~2次每断面3~7个测点 MPa /d 钢筋计、锚杆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 1~2次每断面3~7根锚杆(索),每6 锚杆轴力 测力计 MPa /d 根锚杆2~4测点 各类混凝土内应支护、衬砌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 1~2次7 变计及表面应力内应力 每断面3~7个测点 MPa /d 解除法 8 9 10 围岩弹性各种声波仪及配 在有代表性地段设置 波速度 套探头 爆破震动 测振及配套传感 临近建(构)筑物 器 — — — MPa 渗水压力、 渗压计、流量水流量 计 水准测量的方11 地表下沉 法,水准仪、钢 洞口段、浅埋段(h0≤2b) 尺等 注:b-隧道开挖宽度;h0-隧道埋深。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3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3~7d。 3监控量测项目策划

依照隧道结构形式的不同,分离式隧道、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各有不同的监控量测项目,现推荐各类型隧道的监控量测项目计划见表。

分离式隧道监控量测项目计划表 项目 围岩 条件 IV、V级 围岩 II、III级围岩 洞口、偏压 洞内外地质与支护状态观察 √ √ 周 边 位 移 拱 顶 下 沉 地 钢架 表 内力 下 及 沉 外力 ○ — 围两层围岩 岩支护体内 压 间压位移 力 力 ○ △ ○ △ ○ △ 锚 支护、围岩 杆 衬砌弹性 轴 内应波 力 力 速度 ○ △ ○ △ 爆 破 震 动 渗水压力、水流量 √ √ △ √ √ △ √ √ √ √ ○ ○ ○ ○ ○ ○ 段、浅埋段 注:√:必需进行的项目;○:宜进行项目;△:必要时进行项目。

○ 周围建筑物要洞内求较高出水△ 时必测 量较大时必测 ○ ○ 4量测操作要点 1洞内外观看

隧道施工进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看,洞内观看分开挖工作面观看和已支护地段观看两部份。

(1)开挖工作面观看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看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形、节理裂隙、断层散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形和喷射混凝土的成效。观看后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时期围岩级别判定卡。对已支护地段的观看天天应进行一次,要紧观看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观看中发觉围岩条件恶化时,应当即上报设计、监理单位,采取相应处置方法。

(2)洞外观看重点应在洞口段及岩溶发育区段地表和洞身埋置

深度较浅地段,其观看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固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形、地表植被转变等。

2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

(1)量测坑道断面的收敛情形,包括量测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和铺底鼓起(必要时)。

(2)应按表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和表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检查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并确信的量测频率比较取大值。施工状况发生转变时(开挖下台阶、仰拱或撤除临时支护等),应增加检测频率。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mm/d) ≥5 1~5 ~1 ~ < 量测频率 2~3次/d 1次/d 1次/2~3d 1次/3d 1次/3~7d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

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0~1)b (1~2)b (2~5)b >5b 注:b-隧道开挖宽度。 量测频率 2次/d 1次/d 1次/2~3d 1次/3~7d (3)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断面的间距为:Ⅲ级及以上围岩不大于40m;Ⅳ级围岩不大于25m;Ⅴ类围岩应小于20m。围岩转变处应适当加密,在各类围岩的起始地段增设拱顶下沉测点1~2个,水平收敛1~2对。当发生较大涌水时,Ⅳ、Ⅴ类围岩量测断面的间距应缩小至5~10m。

(4)各测点应在幸免爆破作业破坏测点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

工作面埋设,一样为~2m,并在下一次爆破循环前取得初始读数。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需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数。

(5)净空水平收敛测线的布置应依照施工方式、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信。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纳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当采纳台阶开挖方式时,可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测线。

(6)拱顶下沉量测应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可采纳水准仪测定下沉量。本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

3地表下沉量测

(1)位于Ⅳ~Ⅴ级围岩中且覆盖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依照图纸要求或监理人指示,应在施工进程中可能产生地表塌陷的地方设置观测点,地表下沉观测点按一般水准基点埋设。并在估量破裂面之外3~4倍洞径处设水准基点,作为各观测点高程测量的基准,从而计算出各观测点的下沉量。地表下沉桩的布置宽度应依照围岩类别、隧道埋置深度和隧道开挖宽度而定,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按表地表下沉量量测断面间距及频率及表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采纳。

地表下沉量量测断面间距及频率 变形速度(mm/d) >10 10~5 5~1 <1 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 埋置深度H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M)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 (0~1)B (1~2)B (2~5)B >5B 量测频率 1~2次/d 1次/d 1次/2d 1次/1周 H>2B B<H<2B H<B 20~50 10~20 5~10 注:①无地表建筑物时取表内上限值;②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下沉监测范围横向应延伸至隧道中线量测(1~2)(b/2+h+h0),纵向应在掌子眼前后(1~2)(h+h0)(b为隧道开挖宽度,h为隧道开挖高度,h0为隧道埋深)。测点间距宜为2~5m,并应依照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2)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和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的量测频率相同。

(3)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眼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锁、下沉大体停止时为止。

(4)地表下沉的量测尽可能与洞内拱顶下沉量测、周边位移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内,本地表有建(构)筑物时,应在建(构)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测点。

(5)地表下沉监测应在隧道开挖前开始,到二次衬砌全数施工完毕,且下沉大体停止时为止。

5量测数据处置与应用 1一样要求

(1)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应成立专门量测小组,负责日常量测、数据处置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给施工部门和设计单位。测点埋设宜在施工部门配合下,由量测小组完成。各预埋测点应牢固靠得住,不得任意撤换和破坏。

(2)现场监控量测应按量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他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工作。

(3)每次量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并绘制量测数据失态曲线和距离开挖面距离图;应绘制地表下沉值沿隧道纵向和横向转变量和转变速度曲线。

(4)应依照量测数据处置结果,及时提出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和工艺;围岩变形和速度较大时,应及时采取平安方法,并建议变更设计。

(5)围岩稳固性、二次支护时刻应依照所测得位移量或回归分析所得最终位移量、位移速度及其转变趋势、隧道埋深、开挖断面大小、围岩品级、支护所受压力、应力、应变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2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

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位移-时刻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置或回归分析,以推算可能显现的位移最大值和转变速度,把握位移转变的规律。

(2)当位移-时刻曲线显现反弯点时,那么说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固状态,现在应紧密监视围岩动态、及时分析缘故,提出计谋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方法增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3围岩稳固性的综合判别

围岩稳固性的综合判别,应依照量测结果,按以下指标判定: (1)实测位移值不该大于隧道的极限位移,并按表位移治理品级位移治理等级施工。一样情形下,宜将隧道设计的预留变形量作为极限位移,而设计变形量应依照检测结果不断修正。

位移治理品级 管理等级 Ⅲ Ⅱ Ⅰ 管理位移(mm) U<(U0/3) (U0/3)≤U≤(2U0/3) U>(2U0/3) 施工状态 可正常施工 应加强支护 应采取特殊措施 注:U-实测位移值;U0-设计极限位移值。

(2)依照位移速度判定:速度大于1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增强初期支护;速度转变在~d时,应增强观测,做好加固的预备;速度小于d时,围岩达到大体稳固。在高地应力、岩溶地层和挤压地层等不良地质中,应依照具体情形制定判定标准。

(3)依照位移速度转变趋势判定:当围岩位移速度不断下降时,围岩处于稳固状态;当围岩位移速度转变维持不变时,围岩尚不稳固,应增强支护;当围岩位移速度转变上升时,围岩处于危险状态,必需当即停止掘进,采取应急方法。

(4)初期支护经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许诺值之比大于或等于时,围岩不稳固,应增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经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许诺值之比小于时,围岩处于稳固状态。

4量测资料

完工文件中应包括以下量测资料: (1)现场监控量测打算; (2)实际测点布置图;

(3)围岩和支护的位移—时刻曲线图、空间关系曲线图,和量测记录汇总表;

(4)量测变更设计和改变施工方式地段的信息反馈记录; (5)现场监控量测说明。

交底人: 同意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