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工程结构防排水设计及施工措施探讨
铁路隧道工程结构防排水设计及施工措施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铁路和公路建设的进展,对隧道的防水要求越来越高。防排水系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隧道工程整体质量和运营使用。本文结合铁路隧道施工实例,介绍了隧道防排水的设计及施工中的的施工措施,确保隧道的正常使用和质量,提高运输速度和能力,减少维修费用,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施工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铁路隧道防排水措施研究已取得明显效果,隧道竣工验收时基本可以达到不漏、不渗的要求。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漏、渗水等隧道病害逐渐暴露。如何解决铁路隧道防排水问题,使漏渗水等隧道病害得以解决,是广大从事隧道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工程概况
某铁路隧道起汔里程为DKl81+373~DKl89+230,长78 570m,其中明洞40m,占全隧长的0.5%;Ⅱ级围岩6 380m,占全隧长的81.2%;Ⅲ级序围岩995 m,占全隧长的1 2.7%;IV级同岩l55m,占全隧长的2%;V级围岩287 m,占全隧长的3.6%。隧道设计为人字坡,DK181+373~DK188+000坡度为5.1‰,DK188+000~DK189+230坡度为-3‰。隧道进口82m位于半径8000m的曲线上。全隧道采用曲墙复合式衬砌。隧道穿过山间沟谷,地表水发育,谷地节理密集,局部地段岩体破碎,有一定的透水性,因此,必须做好隧道防排水工作,确保隧道的正常使用和质量。
二、防排水设计
①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拱墙铺设EVA复合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厚度≥1.2 mm,土工布密度为300g/m2。
②全隧环向设φ50塑料透水管盲沟,纵向间距8~10m,隧道纵向设φ80塑料透水管盲沟。
③全隧拱墙纵向施工缝采用涂混凝土界面剂防水,环向施工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防水和φ50波纹管外包土工布排水。
④隧道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
⑤隧道衬砌施工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拱顶范围内进行补打背后回填注浆孔注浆。
⑥在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底部有集中地下水出现,需埋设盲沟排水。
⑦隧道超前注浆采用水泥浆。
三、隧道防排水施工
1、隧道防排水施工
1.1初期支护防排水
根据洞内渗、漏水的实际情况,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层)施作之前视情况埋设排水半圆管,形成暗埋、永久式排水通道系统,将水引入隧道纵向排水管,并通过横向泄水管引入排水沟,在地下水较大的地段应加密设置排水盲管。
①对集中出水点,沿水源方向钻孔,然后将单根引水盲管插入其中,并用速凝砂浆将周围封堵,以使地下水从管中集中引出。
②当隧道开挖后在围岩表面有线流或股流时,均设排水半圆管,在排水管周围喷射厚度为1~2cm水泥砂浆后,再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
1.2隧道结构防排水主要施工工序
铁路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一般包含基面检查处理、排水盲管(沟)安装、防水板铺设、施工缝、变形缝处理等工序,施工过程分述如下。
1.3基面处理及质量检查
(1)基面处理
基面处理主要对初期支护表面的渗漏水、外露的突出物及表面凸凹不平处进行处理。对基面渗漏水严重地段采用注浆堵水,一般地段采用埋设排水管直接将渗漏水引到边沟。对初期支护混凝土表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筋尖头等硬物割除。对钢筋网等凸出部分,先切断后用锤铆平,抹砂浆素灰;对有凸出的管道时,用砂浆抹平;对锚杆的凸出部位,螺头顶预留5mm切断后,用塑料帽处理。对初期支护表面凸凹不平处进行处理,确保初期支护表面平顺。
(2)基面处理质量检查
净空用全站仪、断面仪等仪器进行检查,检查支护断面是否满足设计尺寸及规范要求,一般每10m检测一个断面。初期支护表面应平整,无空鼓、裂缝、松酥。
1.4排水盲管施工
排水盲管一般包括环向排水盲管、纵向排水盲管、横向泄水管,三者采用变径三通、直通、四通连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环向、纵向排水盲管施工主要有钻定位孔、锚栓安装、盲管铺设、捆扎等环节,其施工流程为:钻定位孔→安装锚栓→铺设盲管→捆扎盲管→盲管纵向、环向连接。
(1)环向排水管施工
环向排水管应紧贴支护表面或渗水岩壁安设,环向排水管布置应圆顺,不得起伏不平。各固定点可采用防水板的边角料割成2cm宽的长条捆住盲管,之后将长条的两端用钢钉牢固地固定在岩面上,钢钉顶不得高于初期支护面,或用U型卡固定。固定点间距拱部50~80cm,边墙80~100cm。
(2)纵向排水管施工
纵向排水管埋设高度为内轨面下20 cm处,安装时与隧道纵坡度一致,确保排水系统畅通。纵向排水管固定点的施作方法与环向排水管固定方法相同,固定点间距l00cm。并用土工布将排水管包裹,以防止水泥浆窜人,堵塞排水盲管。
(3)边墙基础内引水管
在隧道浅埋地段、寓水地段、洞口地段和断层破碎地段边墙基础内引水管间距为每2m一环,其它普通地段每5m一环,根据隧道内渗漏水情况,在渗水较多处加密。边埔基础内引水管与纵向排水管连接处需通过防水板时,应进行特殊处理,将其和防水板焊接在一起,不得使混凝土在此处进入防水板背后。引水管出口在混凝土浇筑时必须用编织袋堵塞,管口用胶带封闭,以防止水泥浆窜入,脱模后及时将孔内的编织袋取出。
(4)各种管的连接
纵向排水管连接采用一字形管连接,纵向排水管、环向排水管与边墙基础内引水管采用异形三通管连接,三通与每个纵、环向盲管以及与泄水孔的连接处采用宽透明胶带缠绕四圈进行粘贴,必须粘贴紧密。
(5)施工控制要点
划线时注意盲管尽可能走基面的低凹处和有出水点的地方;盲管用无纺布等渗水材料包裹,防止泥砂、喷混凝土料或杂物进入管道;纵向盲管用防水卷材半裹,使从上部下流之水在纵向盲管位置尽量流入管内。
(6)排水盲管安装质量检查
肓管尽量与岩壁密贴,与支护的间距不得大于5cm、盲管与支护脱开的最大长度不得大于10 cm;施工中三通管留设位置准确,接头应牢固;盲管无泥砂、喷混凝土料或杂物堵塞,泄水孔通畅;矮边墙上预埋的排水盲管必须进行灌水透
水试验,对于排水不畅通地段必须及时凿通。
1.5防水板铺设
在基面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处理完成后,进行防水板铺设,其施工过程包括铺设准备、防水板铺挂、固定、焊接等环节。
(1)铺设准备
洞外检查、检验防水板质量:防水板为EVA复合式防水板,幅宽4m,厚度1.2 mm,且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耐刺穿性好、柔性好、耐久性好。对检查合格的防水板运输至洞内。防水板采用专用台架铺设。
(2)防水板铺挂
防水板铺设超前二次衬砌施工一组或二组,同时与开挖掌子面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防水板采用悬挂铺设法,固定点间距≤lm。拱墙防水层搭接宽度≥l5cm,边基防水层和拱墙防水层的搭接宽度>120cm,采用从下向上的顺序铺设,下部防水板应压住上部防水板。铺设时,根据喷射混凝土平整度情况,保持一定的松弛度(铺设好后,用手推向初期支护面,无紧绷感觉)。
(3)防水板焊接
防水板之间的搭接缝应采用双焊缝、凋温、调速具有热楔式功能的自动爬行式热合机热熔焊接,细部处理或采用手持焊枪修补焊接;焊接时,接缝处必须擦洗干净,且焊缝接头应平整,不得有气泡、折皱及空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