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孔子诗论》的论诗方式

来源:九壹网
第24卷第8期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8月 Vo1.24 No.8 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g.2009 《孔子诗论》的论诗方式 黄康斌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湖北荆门448ooo) [摘要]《孔子诗论》体系完整,有总论、有分论、有合论,点面结合,逻辑严密。在论诗时言简意赅,往 往用一个字或一句话来概括某一首诗或某一类诗的题旨。其论诗时有几种常见的句式,理解这些句式对于简 文考释与编联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孔子诗论》;体系;论诗方式 [中图分类号] I20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657(2009)08—0057—03 孔子之前的诗歌理论是零散的、片断式的。 会的认识作用,但它所强调的是通过艺术去表达 它散见于《诗三百》、《左传》、《尚书》等典籍中, 人们的伦理道德的精神状态以及和治理国家得失 都是一鳞半爪式的评述,而且这些评述是与音乐 有关的风尚、民情,并不重视对广大社会生活中各 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单纯评论诗歌本身的很少。 种人物及其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再现。而在情感的 孔子之前对于诗歌最著名的一段评论是“季 表现上,又排斥着激烈的怨恨、爱情。这就使得艺 札观乐”,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这是在 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受到了局限。”[1](P149)那么李 孔子之前最为难得的一篇评论诗歌的“长文”,有 泽厚先生的这种观点随着《孔子诗论》的整理出 着很高的文献价值,几乎为各种文论教材所选取。 版,可以说是错误的了。 但这段文字是用典型的政治道德的眼光来评论 《孔子诗论》共二十九简,一千余字。整理者 《诗三百》的,除少数地方赞美音乐之美外,大都 马承源先生将其分成《诗序》、《讼》、《大夏》、《少 是赞美音乐所歌颂的功德。把诗歌作为宣扬功德 夏》、《邦风》、《综论》等六个部分。虽然残损严 的工具,失去了它的独立性。而且评论也非常简 重,但从现存的简文来看,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性 单,几乎全是用“美哉”来发表自己观乐后的感 和系统性,而且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在论诗时, 受,显得多少有些单调。 既有总论,又有分论,点面结合、富有条理。 《论语》中孔子对诗的评价凡十八处。但都 如第一简:“行此者其有不王乎?孔子日:诗 是语录式的,而且大多与伦理教化结合在一起,带 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意。……”∞这是对诗 有明显的断章取义的色彩。李泽厚先生在其《中 歌的整体评价,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而且提出 国美学史》一书中,比较了孔子与柏拉图、亚里士 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命题“诗言志”,强调了情 多德美学的优劣,认为孔子美学劣于柏拉图、亚里 感在诗、乐、文这些文艺中的特殊地位。 士多德者有二:其一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 “诗言志”这一命题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的 “更具有理论思辨的精神”,“在这方面,孔子的美 “开山之祖”,最早出自《尚书・尧典》(一说最早 学无疑有着明显的弱点。它的那些具有深刻意义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文子告叔向日: 的思想经常是以零散的格言警句的形式表现出来 ‘诗以言志”’句):“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 的,还没有作出理论上的系统的分析论 声。”说明了诗是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抱负的。 证。”[1](I'148-149)其二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把 《孔子诗论》则更加强调情感在诗、乐、文中的突 审美和艺术同外部世界的理知的认识直接联系起 出地位。 来。”[1](P149)而“孔子美学虽然并不忽视艺术对社 《孔子诗论》第二简:“……寺也,文王受命 [收稿日期]2009—05—21 [作者简介]黄康斌(1975一),男,湖北黄石人,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57 矣。讼平德也,多言後。其乐安而犀,其歌绅而 逖,其思深而远,至矣。大夏盛德也,多言・…一” 第三简:“……也。多言难而怨怼者也,衰矣少 矣。邦风其纳物也,溥观人俗焉,大敛材焉。其言 文,其声善。孔子日:唯能夫……”第四简:“日: 诗其猷平门,与贱民而欲之,其用心也将何如? 日:邦风是也。民之又感倦也,上下之不和者,其 用心也将何如?……”第五简:“……是也。有成 功者何如?日:《颂》是也。《清庙》,王德也,至 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 业;肃雍【显相】..…・”则是对《诗》进行分类评述, 分别概括了《讼》、《大夏》、《少夏》、《邦风》在内 容和音乐上的特点。其余则是对《讼》、《大夏》、 《少夏》、《邦风》中具体诗篇的点评,最后则是对 《讼》、《夏》、《风》的综论。可以说既有总评,又 有分论、合论,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体系完整,再 也不是那种片断零散的论述可与之相提并论的 了。 对于李泽厚先生所批评的孔子美学的第二个 弱点,《孔子诗论》是最有力的反驳材料。《孔子 诗论》在诗学思想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情”与 “性”的重视。简文多处以“情”、“性”论诗,肯定 “情”与“性”的地位与作用。而且在情感的表现 上并不排斥激烈的怨恨、爱情。如第十七简: “《东方未明》有利词。《将仲》之言,不可不韦 (畏)也。《扬之水》其爱妇烈。《采葛》之爱妇 I J;第十八简:“因《木瓜》之报,以俞其怨者也。 《杖杜》则情,喜其志也。”;第十九简:“……【】志, 既日天也,犹有怨言,《木瓜》有藏愿而未得达也, ”……。可见孔子对这些感情激烈的诗是持肯定 态度的。这与《毛诗序》为代表的传统儒家论诗 有很大的区别。汉以后的儒家在论人性时,认为 “性善情恶”,强调“发乎情,止乎礼义。”甚至发展 到“存天理,灭人欲”的地步,看来这是与早期儒 家思想背道而驰的。 《孔子诗论》在强调“情”与“性”的同时,还 重视“知”与“命”,体现出与传统儒家很大的差 异,笔者将在它文予以详述。 《孔子诗论》论诗时,在言语风格上有一个明 显的特点,那就是言简意赅。借用与孔子有关的 两句话来概括其特点:一句是“一字之中寓褒 贬”、一句是“一言以蔽之”。 “一字之中寓褒贬”是孔子修春秋时的态度, 又称“春秋笔法”。《孔子诗论》在论诗时,往往用 58 一个字来概括诗篇的题旨或表达作者的好恶。如 第十简:“《关雎》之改,《楞木》之时,《汉广》之 智,《鹊巢》之归,《甘棠》之保,《绿衣》之思,《燕 燕》之情。”皆言简意赅,用一个字抓住了诗篇中 最关键的内容。又如第二十一简云:“孔子日: 《宛丘》吾善之,《猗嗟》吾喜之,《鸬鸠》吾信之, 《文王》吾美之”。用一个字明确表达自己的好 恶,传达诗篇所体现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是孔子评价《诗三百》的话。 孔子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孔 子诗论》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某一首诗或者某一 类诗的内容,揭示它的主旨。如第十简在分别论 述了《关雎》等七首诗之后,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日:“童而皆贤于其初者也。”又如第二十五简: “《扬之水》其爱妇烈。《采葛》之爱妇I l”第二十 六简:“《蓼莪》有孝志,《隰有苌楚》得而悔之 也。”等等,都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篇的题旨。 《孔子诗论》在论诗时,有几种惯用的评论模 式。最常见的是:篇名+断语。 这有如下几种句式: 一、“《X×》之X”式 如第十简:“《关雎》之改,《楞木》之时,《汉 广》之知,《鹊巢》之归,《甘棠》之保,《绿衣》之 思,《燕燕》之情”是也。 二、“《X X》吾X之”式 如第二十一简:“《宛丘》吾善之,《猗嗟》吾喜 之,《鸬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是也。 这些排比句式辞复而理明,脉络清晰、循序渐 进。有时还引用这些诗篇中的诗句加以说明,构 成“篇名+诗句+断语”的句式(即“《X X》日 ……吾X之”式),如第二十二简: 《宛丘》日:“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 《猗嗟》日:“四矢反”,“以御乱”,吾喜之。《鸬 鸠》日:“其义一”,是“心如结”也,吾信之。《文 王》日:“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吾美之。 第六简: 【《清庙》日:“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 德”,吾敬之。《烈文》日:“乍(无)敬唯人”,“丕 显唯德”,“於乎前王不忘”,吾悦之。“昊天有成 命,二后受之”,贵且显矣,《颂》…… 由这种句式出发,作者往往进一步加以引申、 概括。如第十一简:“《关雎》之改,则其思益矣。 《楞木》之时,则以其禄也。《汉广》之知,则知不 可得也。《鹊巢》之归,则离者……”第十六简: “……[邵]公也。《绿衣》之忧,思古人也。《燕 ……日:诗,其犹平门?与贱民而虢之,其用 燕》之情,以其独也。……” 三、“《××》……,不亦……乎”式 有时作者用反问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形 成这一句式。如第十二简:“好,反内于礼,不亦 能改乎?《楞木》福斯在君子,不【亦能时乎?】 心也将何如?日:《邦风》是也。民之有戚患也, 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也将何如?【日:《小夏》是 也】…… 第五简: ……是也。有成功者何如?日:《颂》是也。 ”第十三简:“……[《汉广》]……可得,不攻 不可得,不亦知恒乎?《鹊巢》出以百两,不亦有 ……这类句型往往前面阐释其特点,然后加以肯 定。如同打谜语,先言谜面,再揭开谜底。 了解了《孔子诗论》论诗时的这些特点、模 离乎?《甘【棠】》……” 四、“吾以《××》得……,民性固然:……” 如第十六简: 孔子曰:吾以《葛覃》得氏初之诗,民性固然, 见其美,必欲反其本,夫葛之见歌也,则…… 第二十简: 式,对于简文考释与编联无疑都是有帮助的。 可见,《孔子诗论》不仅体系完整、逻辑严密, 而且极为重视情感在文艺中的特殊地位。它通过 几种常用的论诗模式,体现出言简意赅、含蓄深远 的批评风格,这对于我们理解孔子的文艺思想是 有重要帮助的。 [注 释] l《木瓜》l【得】币帛之不可去也,民性固 然,其Il志必有以俞也。其言有所载而后内,或前 ……之而后交,人不可肝也。吾以《状杜》得雀…… 第二十四简: ……①本文所引《孔子诗论》简文均以马承源先生主编之《上 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以口口之故也。后稷之见贵也,则以文、 武之德也。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民性固然, 甚贵其人,必敬其位;悦其人,必好其所为;恶其人 年版)为主,参考了李学勤等先生的释文,特此说明。 [参考文献] 者亦然。【吾以】…… 都是此种句式。这类句式往往先是对某一作 品作出自己的判断,肯定这是民性使然,然后分析 这种民性的特点、原因。[ ]‘mI2。 [1]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M].合 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濮茅左.《孑L子诗论》简序解析[A].朱渊清、廖名 春.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 出版社,2002. 除了这种最常见的“篇名+断语”的格式,还 有一种是总结发挥式:即“……何如?日:×是 也” 【责任编辑:晓泉】 如第四简: Poetry Criticism in Confucius Poetry Reviews HUANG Kang—bin (School of Humanities,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gmen,Hubei,448000) Abstract:As an integrated,logical and organic work of art,Confucius Poetry Reviews combines varied ways of commenting on the poems,and is very helpful to philological studies of ancient texts. KeyWords:Confucius Poetry Reviews;system;ways of commenting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