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辅导员网络时代的舆情应对能力及策略
作者:高媛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8年第01期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模式受到严重地冲击,以往的灌输式以及说教式思政教育方式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摒弃。在网络时代下,思政教育也要积极地求新求变,实现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开展宣传教育。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力军,要利用网络阵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并且将网络思政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以及战略性工作,切实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加强高校辅导员舆情应对能力的积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交、生活以及学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网络文化的盛行,网络舆情呈现多元化,在缺少正确引导以及有效监管的背景下,网络中容易出现偏颇和庸俗的言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加强辅导员舆情处理和应对能力,有助于高校建立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和影响力,保证思政教学的稳定开展,实现校园和谐稳定。
在网络时代下加强高校辅导员舆情应对能力的相关策略 建设网络教育团队
辅导员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力軍和骨干力量,高校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建设网络教育团队,提升对网络舆情的处理和应对能力,建立一个信息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团队。首先,高校要提升辅导员准入制度,将思政教育与学校党建工作有机融合,让精通网络技术、专业能力强、政治素养高以及思政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团队中;其次,高校要对辅导员团队进行优化建设,促使团队在知识层次、技术水平、思想水准、创新观念以及年龄结构方面更加符合思政教育需求;最后,高校还要建立以学生、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为主力的网络舆情工作模块,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情感以及思想动态。 转变思政工作理念
当前在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快速更新和发展,以往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校要积极转变思想,在实践中大胆试验和探索,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解放思想、创新改革,树立与网络时代相符合的教育观念,进而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于思政教育的积极意义,果断以及快速的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在实践中转变思维、开拓思路、积极进取,善于总结、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改变以往说教者和传授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帮助学生甄别信息资源,做到不造谣生事、以讹传讹,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而成长为一名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以及有理想的新时期人才。 加强网络知识培训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社会已经进入移动网络时代,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节奏,对教育行业也产生深远的变化。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出新要求。在复杂而多变的网络环境下,辅导员想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需要做好舆情控制工作,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将创新实践和理论学习将结合。因此,高校需要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辅导员网络知识培训工作,并且将网络技术操作能力安纳入到职位升迁、能力考评体系中,提升辅导员团队的网络素养和技术能力,促使其紧密关注网络舆论动态,具有较强的舆情分析、信息收集以及信息传播的能力,对网络舆情开展正确引导和有效监控。 增加学生网络互动
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思政教育要体现服务性、趣味性、知识性以及思想性,注重利用网络的开展文化宣传和教育。因此,辅导员一定要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利用微信、微博以及QQ等交流平台,占领舆论高地,拥有网络的引导权、话语权以及发声权,增加与学生的网络互动。首先,辅导员在设计网页的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的个性与审美观,赢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信息资源要实现多样化、多形式以及多角度,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口味,选择对学生心理健康、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益的素材开展教育,素材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其次,辅导员要注重通过教育性、故事性以及趣味性的内容,对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交互性特点,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网络活动,例如网络交流、热点讨论、网络班会以及网络咨询等,在虚拟的环境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与辅导员开展平等对话;最后,辅导员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掌握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动态,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开展针对性引导,形成网下教育和网上引导的配合机制,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网络时代下,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的践行者和主力军,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提升教育,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武装自我、开拓创新,提升自身的网络舆情处理和应对能力,为学生构建幸福、平安以及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