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文言文教学方法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文言文教学方法

作者:左炳峰

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02期

每一篇经典的文章,都凝聚着作者对美的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坚守。古人作文,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但仍然是以情贯之,笔下流淌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来的是知识分子的大抱负、大胸襟、大智慧。这些精彩丰富的思想内容是需要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来讲授的。为了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积极兴奋状态接受新知识,获得思想的启迪,审美乐趣的熏陶,在多次反复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从品味语言入手是解读文章的钥匙

要使学生进入情感丰茂的句子中去,感受字里行间波澜壮阔的美,必须从品味语言入手。品味语言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或动情诵读,或比较词句,或揣摩语境。课文中的语句,或凝聚作者观点、揭示人生哲理、反映人生真谛;或写景生动、抒情真切、情景交融,都是值得品味、富于启迪。品味语言是解读文章的一把钥匙。新颖独到的品析,加以深入浅出的讲解,会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如沐春风。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描写异常精彩。文章用大段独白,用排比句,用节奏短句,让唐雎痛快淋漓、慷慨激昂大讲而特讲,使文气磅礴,若决堤之江河,沛然莫之能御。教学中要求学生反复朗诵,体会其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品格。 二、丰富课文背景是深悟文意的课外工夫

采用拓展阅读的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在课堂愉快的学习中可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加深对文意的揣摩。如在讲授《陈涉世家》时,在课堂上我既讲授秦末农民起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把陈胜的起义放在大背景中,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陈胜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英雄形象,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晚自习时阅读贾谊的《过秦论》,从理性上认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大泽乡起义胜利的原因。这使得课堂文言文教学就不仅仅是字句的教学了,更多的时候是增长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激励了学生的智慧和勇气。同样,在讲授《出师表》时,我也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李密的《陈情表》,让学生了解“表”这种文体以及感知学生古人对国家的耿耿忠心,对亲人的殷殷孝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学生很爱听,时有智慧之波扑面而来,而不是枯燥单调的学习。 三、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这样做,就要求教师备课充分,认真细致地把握课文,研究课文。设计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起到顺藤摸瓜的作用,学生一下子就能把握文章的脉络;设计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讲授《陈涉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占卜者不去向秦王朝告密?为什么起义军势如破竹,顷刻之间就发展到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这些问题都指向“天下苦秦久矣”,大泽乡起义深得民心。同时,学生也能明白秦帝国外强中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成了有趣味的探究课,学习乐在其中。

总之,教师究竟该如何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又如何通过课文走进古人心扉,感悟他们悲天悯人、坦荡磊落的情怀,以至于能让我们通过文言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这些都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思索的问题。教有定法却无常法,这些也只是我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写出来,以便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龙门中学) 责任编辑:王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