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近代西方经济学
常考知识点(一)重商主义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步探讨了商品的价值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出现,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就对社会中的一些
,亚里士多德初
经济现象进行过初步分析。色诺芬在《经济论》中较早使用了“经济”一词中世纪,西欧的阿奎那引述亚里士多德的见解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西欧在15世纪进入封建社会解体的阶段。地理大发现、资本原始积累、商业资本突出的作用、西欧各国王权同商业资本的联盟等是重商主义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最初作为国家政策出现社会经济活动,以商业资本为考察对象
,以后逐渐形成理论。重商主义以商人的世俗观点研究,研究流通领域中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
,是对资本15—16世纪
,获取金银的途径是开,或称贸易差额论。代
,贾图、瓦罗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奴隶制庄园经济进行了全面分析。到了
,把古代罗马奥古斯丁的“公平价格”发展为一
整套理论;奥雷斯姆、莫利诺斯等人系统研究了货币和高利贷。这些都成为近代西方经济学
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理论研究。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中叶的早期重商主义
,或称货币差额论。
16—17世纪的晚期重商主义
采金银矿和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要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表人物有约翰·海尔斯、托马斯·孟、蒙克莱田、柯尔贝尔等。被马克思称为重商主义的“福音书”用全面的政策把重商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二)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术语由马克思最早提出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
,并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沿用。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蒙克莱田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术语。柯尔贝尔
根据马克思的规定
,到西斯蒙第
,
,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
结束;古典政治经济学指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阶段的因素。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经济学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配第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
,在这个阶段中包含有科学,这是指从18世纪到19世纪前半
期(到约翰·穆勒)或70年代(到边际学派出现)的一种经济学流派。
,其学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
,并初步分析了工
,即产品
反映。他使用了抽象法,在近代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自然基础归为维持工人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价值除去生产资料价值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
资、地租、利息等范畴。他区分了自然价值、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市场价格。他把工资的
,从实物和货币两方面说明了地租
)。
洛克以自然权利学说为基础研究
,而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
(种子)和劳动价值(工资)之后的余额;讨论了利息)和土地价格(购买一定年限的地租
(在一定期限内放
从配第到斯密之间约一百年中出现了一批杰出思想家。了地租和利息。诺思指出利息的高低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马西第一次分析了利润图亚特最早论述了利润的起源工业革命已在棉纺织业中展开
(让渡利润论)。
,指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休谟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货币数量论。斯
,
斯密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体系。斯密时代处于工场手工业鼎盛时期
,英国形成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三大阶级。经济自
。他研究的中心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
由成为产业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的条件。他主张符合自然秩序、实行经济自由的社会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几乎都带有二重性。
斯密从人的本性出发
,这种经济自由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
,财富的源泉是劳动,增加财富的
,这使他的经济范畴
他认为,在这种社会中,国民财富是一国所生产的商品总量
(需要加强分工)和增加工人人数(需要积累资本)。这是他的基本思
想。《国富论》的五篇结构。斯密著作中使用了抽象法和归纳法两种方法
,系统考察了分工,批判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关于财富来源的错
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提出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决定
利润、地租,第一次
);
根据年产品价值分解为工资、
误。他把货币看做流通的工具。划分出三大阶级。三种收入学说工资水平是劳资双方竞争的结果
价值的二重观点,又用三种收入说明价值。
:工资的双重定义(劳动者劳动的收入、劳动的自然价格;工资变动同国民收入或资本的增减的联系。利润的双重定
义(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扣除工资后的余额、其原因是资本间的竞争。地租的多重定义
主的代价、一种垄断价格、生产费用之一、自然力产物为三种收入的观点被称为
资本的自然报酬);利润率下降趋势,);自然价格和足够价格。生产劳动和
,把年产品价值只归结
“看不
(劳动生产物或价值一部分、因使用土地支付给地
非生产劳动的区分。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斯密分析再生产时见的手”。公平、确实、便利、经济的四大赋税原则。
(三)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是布阿吉尔贝尔。布阿吉尔贝尔批评把货币看成财富惟一形式的观点经济生活中的“自然秩序”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提出重视农业的思想
货币改革和七年战争的失败使为重农学派的出现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奠基人。他接受了“自然秩序”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纯产品学说是他的理论核心和基石。区分了财富的增加和加算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把社会分为生产阶级、
“斯密教条”。斯密教条的根本错误是丢掉了不变资本部分。
柯尔贝尔的重商主义使封建专制政治达
,认为财富就是使用价值,成为重农主义先驱。
;法国资本
这些
;重视农业的思潮不断扩展。
;强调社会
到高峰。靠牺牲农民利益的政策最终给法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
18世纪中期法国社会政治经济矛盾更加激化
;启蒙学派在意识形态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自然法”的思想,论证了理想化的
,
纯产品学说以交换的等价性为前提
,把纯产品看做是农业产品除去种子、工资以外的剩余。他把研究
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
区分原预
“经济表”的形式、前提、五个流
付、年预付。“经济表”集中表述了重农主义的经济思想。通过程(含两个阶段)及其理论贡献与缺陷。单一地租税。
杜尔哥把重农主义发展到最高峰。出客观价值、主观价值的观点。
他进一步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再区分出资本
;把纯产品归结为土地对农民劳动的赐予。
他还提
家和工人;叙述了劳动者与土地分离的过程
重农主义的资本主义实质和封建主义外观。重农学派的功绩。(四)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
19世纪20年代前后,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达于完成。李嘉图和西斯蒙第分别是两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
斯密以后40年间,英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革命迅速开展阶级化的土地贵族间的矛盾更趋尖锐工业资产阶级一边
露。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斗争表现在议会改革与货币改革、
李嘉图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边沁的功利主义,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资产阶级和资产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和对立也逐渐发展和显
谷物法争论上。李嘉图始终站在,成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李嘉图接受,认为这
,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阶级斗争的根源。
《赋税原理》共32章。前6章,特别是前2章阐述了李嘉图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
是一个国家的资本按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来进行分配的重要条件。
李嘉图始终一贯地坚持使用抽象法。
从劳动价值的原理出发
,考察其他经济范畴
,建立起
前后一贯的完整体系。但他把资本主义关系看做是永恒的展,难以看到经济范畴由于生产关系变化而引起的变形和复杂化环节,直接去论证各种经济范畴的一致性担者。批评斯密树立了两个价值标准尺度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李嘉图肯定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
,仅把历史发展归结为生产力的发
,往往跳过一些必要的中间
,使其理论存在许多矛盾。
,并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
(由稀少性决定的和由人类
)。
,研究,只与工
,批评斯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但他也不能
,把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归为最差条件
:交换价值、绝对价值
,不了解劳动的二重性。李嘉图把商品分为两类
(相对价值的两个含义
劳动决定的),指出不同性质劳动在决定价值上的意义下的劳动,初步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
分配学说是李嘉图经济学的中心。了工资数量的基础和工资变动的规律资相对应分析利润
从工资学说出发,把工资同雇用工人收入相联系
:劳动的自然价格(工资的自然基础)、劳动的市场价格
(工资变动规律)。工资下降的趋势。李嘉图把利润看做剩余价值的惟一的基本形式
,实际上是以利润名义分析剩余价值。把商品全部价值分为工资、利润两
部分,断定利润变化取决于工资变化因。工资和利润反向变化的分析略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变化方向相反,并指出劳动生产率是利润变动的最终原
李嘉图认真研究了地租的起源他指出地租的存在是由于土地的
:从优到劣
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内容和历史意
,反对“谷物法”的理论武
,分析并论证了自由贸
,这种产品
,,
,实际上揭示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李嘉图忽
,认为真正的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
,并且没有对剩余价值本身进行分析。,区分了真正的地租与名义地租
的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的产品。的土地耕种顺序和土地收益递减。器)。
李嘉图地租理论的缺陷。
有限性和土地在肥沃程度及位置上的差别性。李嘉图地租理论以两个规律为基础义(对地租及利润的分析揭示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与对立
李嘉图发展了斯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学说。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易对提高利润率的作用。比较成本学说的成本不一定比别国的成本绝对地低
:在自由贸易下,各国生产条件最好的产品
比较成本学说在一定前提下
,只要在本国各种产品中和与其他国产品比较相对低就
,具有一定科学因素
可以进行交换,双方都可以得到较多的利益。
同时也反映了英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比较成本学说的图示。
李嘉图的货币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赋税原理。在法国革命中,封建生产关系被摧毁
,产业革命迅速发展
,小生产者两极分化。法国资本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
,提出研究人的物质福利或幸福
主义发展的特点使西斯蒙第从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宣传者变为反对者。
西斯蒙第批评只把财富作为研究对象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反对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
西斯蒙第在价值学说、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上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西斯蒙第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前提出发,分析资本和收入。根据收入决定生产的观点的发展就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消费不足者、工人收入和消费的萎缩人手中)。功绩与缺陷。
西斯蒙第对社会改革的设想。
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义)的创始人。
(五)19世纪初期的西方经济学说
,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或经济浪漫主
;追求利润的生产的无限扩张
生产的总量,如果年收入的总量不能购买全部年生产的总量
从消费是目的、消费先于生产的,生产超过收入或消费,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这种矛盾(小生产
,他指出年收入的总量必须用来交换年
;不公平分配制度使财产集中到少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