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浇箱梁支架施工方案

来源:九壹网
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仓库湾中桥位于耕归境内325省道,交角为90 , K77+438.62~K77+451.910平面位于 R=60mfc偏圆曲线上, K77+451.910~K77+486.910平面位于

A=45.826m Ls=35m左偏缓和曲 线上,K77+486.910~K77+487.38平面位

于直线上,跨径为 20+20m 全长48.76m。该桥基础形式为人工挖孔桩,共 10根,桩直径1.2m, 长14~21m 0#桥台桩顶设有承台及U型桥台,0#桥台为轻型台,桥 墩为立柱,立柱直径1.0m。上部构造为现浇连续箱梁,箱梁宽

10.188~12.5m,为单室结构。箱梁高1.4m,梁室高0.97m,底板厚 0.22m,顶板

厚0.25m,腹板宽0.50m。箱梁采用C40混3。凝土,共 266.4m 二、 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现浇箱梁支架采用满堂式钢管支架,

搭设满堂支架时,对桥底地基进

行50cm厚现浇混凝土封面表处,确保满堂支架基础的足够稳定。钢 管支架上搭设纵横方木,箱梁底模板及侧模板采用厚1.5cm的高强度 竹胶板,箱室内模采用木模板。箱梁碌浇筑采用二次浇筑法,第一次 浇筑至腹板与翼缘板连接处,第二次浇筑顶板。

I、地基处理 1、地基处理

1)、便道两侧排水沟处理 将排水沟内松散浮土和淤泥挖除干净,以利于排水。

2) 、桥梁范围内地基地表处理

先将地表整平,用夯机夯实。然后再现浇 50cm厚混凝土,并做出2% —4%横坡,并覆盖养生。两桥台锥坡坡面做成台阶状,以利于支架 施工。.

3) 、排水沟挖设

在处理过的地基范围内侧砌筑截水沟,并在跨中设置 50X 50cm的排

水沟,将雨水导流引进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地基,避免钢管支架产 生不均匀沉降。

H、支架搭设

本桥现浇箱梁为单幅2跨整体施工,支撑方式采用满堂式钢管支架。 钢管支架采用架杆外径4.8cm,壁厚0.35cm,内径4.1cm。支架顺桥 向纵向间距0.7m,横隔板处纵向间距0.6m,横桥向横向间距梁底为 0.7m,翼缘板底为0.9m,纵横水平杆竖向间距1.5m。考虑支架的整 体稳定性,在纵横向布置斜向钢管剪力撑。

1) 、测量放样

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样出箱梁在地基上的竖向投影线, 并用油漆、墨 线做上标志线,现场技术员根据投影线定出单幅箱梁的中心线, 同样 用墨线做上标记。根据中心线向两侧对称布设钢管支架。

2) 、布设立杆垫块

根据立杆位置布设立杆垫板,垫板采用5cm木板,使立杆处于垫板中 心,垫板放置平整、牢固,底部无悬空现象。

3) 、钢管支架安装

根据立杆及横杆的设计组合,从底部向顶部依次安装立杆、横杆。安 装时应保证立杆处于垫块中心,一般先全部装完一个作业面的底部立 杆及部分横杆,再逐层往上安装,同时安装所有横杆。立杆和横杆安 装完毕后,安装斜撑杆,保证支架的稳定性。斜撑通过扣件与钢管支 架连接,安装时尽量布置在框架结点上。

4) 、顶托安装

为便于在支架上高空作业,安全省时,可在地面上大致调好顶托伸出 量,再运至支架顶安装。根据梁底高程变化决定横桥向控制断面间距, 顺桥向设左、中、右三个控制点,精确调出顶托标高。然后用明显的 标记标明顶托伸.

出量,以便校验。最后再用拉线内插方法,依次调出每个顶托的标高, 顶托伸出量一般控制在30cm以内为宜。

m、纵横梁安装

顶托标高调整完毕后,在其上安放 10X 15cm的方木纵梁,在纵梁上 间距

70 cm安放10X 10cm的方木横梁,横梁长度随桥梁宽度而定, 比顶板一边

各宽出至少50cm,以支撑外模支架及检查人员行走。安 装纵横方木时,应注意横向方木的接头位置与纵向方木的接头错开, 且在任何相邻两根横向方木接头不在同一平面上。

IV

、支架预压

在纵横梁安装完 毕

为减少支架变形及地基沉降对现浇箱梁线形的影响,

后进行支架预压施工。预压采用砂袋分区蓄水加载,预压范围为箱 梁底部,

重量不小于箱梁总重的1.2倍。因悬臂板本身重量较轻,可 根据实测的预压结果,对悬臂板模板的预拱度作相应调整。

1) 、加载顺序:分三级加载,第一、二次分别加载总重的

加载总重的40%

30%第三 次

2) 、预压观测:观测位置设在每跨的 L/2 , L/4处及墩部处,每组分 左、

中、右三个点。在点位处固定观测杆,以便于沉降观测。

采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布设好观测杆后,加载前测定出其杆顶标 高。沉降观测过程中,每一次观测均找测量监理工程师抽检,并将观 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同意。第一次加载后,每2个小时观测一次, 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不超过3mm且沉降量为零时,进行第二次加载, 按此步骤,直至第三次加载完毕。第三次加载沉降稳定后,经监理工 程师同意,可进行卸载。

3) 、卸载:人工配合吊车吊运砂袋均匀卸载,卸载的同时继续观测。

卸载完成后记录好观测值以便计算支架及地基综合变形。根据观测记 录,整理出预压沉降结果,调整钢管支架顶托的标高来控制箱梁底板 及悬臂的预拱高度。

V

、模板安装.

1)、底模板

底模板采用1.5cm厚高强度竹胶板,模板在安装之前进行全面的涂刷 脱模剂。底板横坡按设计图纸规定的 2%黄坡,横向宽度要大于梁底 宽度,梁底两侧模板要各超出梁底边线不小于 5cm,以利于在底模上 支立侧模。模板之间连接部位采用海绵胶条以防漏浆, 模板之间的错 台不超过1mm模板拼接

缝要纵横成线,避免出现错缝现象 底模板铺设完毕后,进行平面放样 ,全面测量底板纵横向标高,纵 横向间隔5m检测一点,根据测量结果将底模板调整到设计标高。底 板标高调整完毕后,再次检测标高,若标高不符合要求进行二次调整。

2) 、侧模板和翼缘板模板

侧模板和翼缘板模板采用1.5cm厚高强度竹胶板,根据测量放样定出 箱梁底板边缘线,在底模板上弹上墨线,然后安装侧模板。侧模板与 底模板接缝处粘贴海绵胶条防止漏浆。在侧模板外侧背设纵横方木背 肋,用钢管及扣件与支架连接,用以支撑固定侧模板。

翼缘板底模板安装与箱梁底板模板安装相同, 外侧挡板安装与侧模板 安装相同。挡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全面检测标高和线型,确保翼缘板 线型美观。

3) 、箱室模板

由于箱梁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箱室模板分两次安装。第一次用木模板 做内模板,用方木做横撑,同时用定位筋进行定位固定,并拉通线校 正钢模板的位置和整体线型。当第一次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内 模,再用方木搭设小排架,在排架上铺设2cm厚的木板,然后在木板 上铺一层厚薄膜,厚薄膜接头相互搭接 5cm,用一排铁钉钉牢,防止 漏浆。在浇筑碌过程中派专人检查内模的位置变化情况。

的拆除,在每孔的1/4跨处设计位置布设1m*im的人孔。

VI

为方便内模

、钢筋加工安装 、钢筋安装顺序)1 .

(1) 安装绑扎箱梁底板下层钢筋网; (2) 安装腹板钢筋骨架和钢筋; (3) 安装横隔板钢筋骨架和钢筋;

(4) 安装和绑扎箱梁底板上层钢筋网及侧角钢筋;

(5) 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待强度上来以后,安装和绑扎顶板上下层

钢筋网、侧角钢筋和护栏、伸缩缝等预埋件。

2)、钢筋加工及安装

钢筋加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尺寸进行下料、成型,钢筋安装时控制 好间距、位置及数量。要求绑扎的要绑扎牢固,要求焊接的钢筋,可 事先焊接的应提前成批次焊接,以提高工效。焊缝长度、饱满度等方 面应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加工及安装应注意以下事项:

(1) 钢筋在场内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规格、牌号及生产厂家分 别挂牌

堆放。钢筋存放采用下垫上盖的方式避免钢筋受潮生锈。

(2) 钢筋在加工场内集中制作,运至现场安装。

(3) 钢筋保护层米用提前预制与主梁等标号的碌垫块,碌保护层的

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4) 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及时对设计的预留孔道及预埋件进行设置, 设置位

置要正确、固定牢固。

(5) 钢筋骨架焊接采用分层调焊法,即从骨架中心向两端对称、错 开焊接,

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钢筋焊接要调整好电焊机的 电流量,防止电流量过大或操作不当造成咬筋现象。 钢筋焊接优先采 用双面焊,当双面焊不具备施工条件时,采用单面焊接。钢筋焊接完 毕后,将焊渣全部敲除掉。钢筋焊

接完成后白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 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VII、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拌和站拌和,混凝土运输采用塔吊运送。 箱梁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底板和腹板,浇注至肋板顶部, 第二次浇筑顶板和翼板,两次浇筑接缝按施工缝处理。混凝土浇筑从 一端向另一端呈梯状分层连续浇筑,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保持

2m左右,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应

注意以下事项:

1) 、混凝土浇筑前,用人工及吹风机将模板内杂物清除干净,对支架、 模

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塔吊、拌合站、发电机和 振捣棒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2) 、混凝土浇筑应对称纵向中心线,先中心,后两侧对称浇筑。混凝 土分

层厚度为30cm浇注过程中,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3)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 径的1.5倍,作用半径约为振动棒半径的 8~9倍。

4) 、振动棒振捣时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捣棒接触模板

和预应力管道等。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 10cm 左右。对每一振动部位振捣至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平 坦、泛浆为止,避免漏振或过振,每一处振完后应徐徐提出振动棒。

5)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跟踪检查支架和模板的情况, 模板

若出现漏浆现象,要用海绵条进行填塞。在浇筑混凝土前,在 L/2 ,

L/4截面位置的底模板下挂垂线,每截面分左边、左中、中线、右中、

右边设五道垂线。垂线下系钢筋棍,在地面对应位置埋设钢筋棍,在 两根钢筋棍交错位置划上标记线,以此来观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底板 沉降情况,若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查明原因后再继 续施工。

6)、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浇注至腹板顶部时,做好施工缝。混凝土高 度略高

出设计腹板顶部1cm左右,将顶面的水泥浆和松散碌凿除掉, 露出坚硬的混凝土粗糙面,用水冲洗干净。

墩顶等断面处,从内侧向外L/2,L/4、第二次浇筑箱梁顶板混凝土时, 在)7. 侧间距5m布设钢筋棍,将钢筋棍焊在顶层钢筋上,使顶端标高为顶 板标高,以此办法来控制顶板碌浇筑标高及横坡度。混凝土经振实整 平后及时用提浆棍滚压,使其表面出浆,便于抹面。提浆棍滚压后, 紧跟着人工抹面,抹面时要架设木板,不得踩碌面,以免影响平整度。

待抹面后约半小时左右,采用抹光机再次进行抹面整平,最后再人工 进行收浆抹面。

混凝土收浆抹面后进行人工拉毛,采用钢丝刷横桥向拉毛,深度控制 在

1~2mm要掌握好拉毛时间,早了带浆严重,影响平整度,晚了则 拉毛深度

不够,一般凭经验掌握,在碌表面用手指压时有轻微硬感时 拉毛为宜。分两次进行抹面。第一次抹面对混凝土进行找平,在混凝 土接近终凝、表面无泌水时,进行二次抹面收光。然后横桥向进行拉 毛处理

8) 、在浇筑箱梁顶板预留孔混凝土前,应清除箱内杂物,避免堵塞底 板排水

孔。主梁顶面预留孔四壁凿毛,填筑预留孔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9) 、混凝土养生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 湿润状

态,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用于控制落架的混凝土强度试块放 置在箱梁室内,同条件进行养生。养生期内,桥面严禁堆放材料。

三、质量保证措施

1、 质量目标:严格执行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及招标文件投标书中有关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争 创优质工

程。

2、 开工前,首先对测量放样数据作好纪录。 3、 对于关键的预应力工程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4、施工前,施工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仔细阅读 设计文件,

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施工技术重点、难点,进行技术交底。

5、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白检、互检、专职检的三检制度,且内部监 理行使否

决权。

、实行工序交接制度,关键工序班组检查合格,经内部监理工程师检 查,确6. 认符合要求后,填写好检查记录,然后请监理工程师复核鉴定,才能 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进度保证措施

1、 确保施工质量,只有质量有保证,施工进度才能有保证;

2、 成立现浇箱梁生产项目领导责任区,由项目经理负责,加强对箱 梁施工

的宏观管理。

3、 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建立施工质量、进度奖罚制度; 4、 钢筋、砂石料和水泥等原材料备料充足,避免出现等料误工情况

的发生;

5、 对拌合站、塔吊及发电机等机械设备及时检查,保证机械设备始

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6、 加强对施工人员培训工作,使之能快速、熟练掌握操作要领,保 证工序

衔接紧密。

五、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 严格执行项目经理部安全保证体系的有关规定。 2、 箱梁梁施工前,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 满堂支架两侧堆放砂袋,并安排专人指挥交通。

4、 施工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和安全带,支架上方搭设栏杆和安全网 5、 机械操作必须遵守规程安全操作,不得违章作业。 6、 施工现场要整齐规范,各种警示牌和施工铭牌树立齐全。 箱梁支架受力计算书

仓库湾中桥箱梁支架受力计算以整幅箱梁支架进行受力计算。

一、 荷载计算

1、箱梁荷载:箱梁钢筋碌白重: G=266.4m夕26KN/m3=6926.4KN

偏安全考虑,取安全系数r=1.2 ,以全部重量作用于底板上计算 单位面积

压力:

2

=18.047KN/m40.6m/2 X】S=6926.4KN< 1.2 +【(10.188+12.5 )

F1=* r + 2 F2=2.5KN/m2、施工荷载:取 2 F3=2.0KN/m3、振捣混凝

土产生荷载:取2F4=1.5KN/m4箱梁芯模:取2 F5=0.1KN/m5竹胶 板:取3 F6=7.5KN/m6、方木:取 二、 底模强度计算

箱梁底模采用高强度竹胶板,板厚t=15mm竹胶板方木背肋间距为

300mm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 b=300mrfip面竹胶板。 1、模板力学性能

5

MPa X 10 1 ()弹性模量 E=0.1334/12=8.44cm )截面惯性矩:

I=bh1.5/12=30 X(2223 x 1.5W=bh(3)截面抵抗矩:/6=11.25cm/6=30 2 1.5=45cmA=bh=30(4)截面积:X 2、模板受力计算 (1)底模板均布荷载:F=

F1+F2+F3+F4=18.047+2.5+2.0+1.5=24.047KN/m2 q=FX b=24.047 0.3=7.214KN/m

22

/8=0.081 KN - 0.3 )跨中最大弯矩:2M=qLm

/8=7.214 X (3-6=7.2MPu [ ° ] /11.25 X 1010 (3)弯拉应力:。 =M/W=0.081X =11MPa

竹胶板板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4)挠度:从竹胶板下方木背肋布置可知,竹胶板按最不利可看作

x 为多跨等跨连续梁,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 式为:

4

计算公

/100EI

f=0.677qL

48-8

) 7.214 X 0.3 X 8.44 X 10)/(100 X

0.1 X 10=(0.677 x =0.47mm: L/400=0.75mm

竹胶板挠度满足要求。 综上,竹胶板受力满足要求。

三、横梁强度计算

横梁为10X 10cm方木,跨径为0.7m,中对中间距为0.7m。

22-43 x

10/6=0.1 x 0.1m/6=1.67 截面抵抗矩: W=bh-64 10 X

0.1m/12=8.33截面惯性矩:I= bh X/12=0.1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

载为:

q=(F1+F2+F3+F4+F5X 0.7=(24.047+0.1) X 0.7=16.9KN/m

22

/8=1.04KN - m /8=16.9 x M=qLM中最大弯矩:0.7‘MPa

=14.5MPa-4=6.23MPa

10,弹性模量E=11X落叶松容许抗弯应力:(T]

< :(T X 10] 10、横梁弯拉应力:1 ° =M/W=1.04< =14.5MPa /1.67

横梁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4

/384EI

f=5qL2、横梁挠度:46-6))/(384 X 11 x 10X 8.33 x 10X 0.=(5 X 16.97=0.58mg L/400=1.75mm

横梁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综上,横梁强度满足要求。

四、纵梁强度计算

纵梁为10X 15cm方木,跨径为0.7m,间距为0.7m。

22-43

100.15m/6=3.75 截面抵抗矩: W=b讯 /6=0.1 X 33-54 m/12=2.81 X

I=bh截面惯性矩:10/12=0.1 x 0.150.7m长纵梁上承担2根横梁重量

为:0.1 X 0.1 X 0.4 X 7.5 x 2=0.06KN

横梁施加在纵梁上的均布荷载为:0.06 + 0.7=0.09KN/m 作用在纵梁上的均布荷载为:

q=(F1+F2+F3+F4+F5X 0.7+0.09=24.147 X 0.7+0.09=16.993KN/m

22

/8=1.041KN - x 0.7 跨中最大弯矩:M=qLm /8=16.9933MPa

10E=11X ]落叶松容许抗弯应力:(T =14.5MPa弹性模量3-4=2.78MPa < :(T x /3.7510 ] 1、纵梁弯拉应力:G =M/W=1.04仅 10=14.5MPa

纵梁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4

/384EI

、纵梁挠度:f=5qL246-5))/(384 x 11X 10X 2.81 X 1016.993=(5 x X

0.7=0.17mmK L/400=1.75mm

纵梁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综上,纵梁强度满足要求。

五、支架受力计算

1、 立杆承重计算

钢管支架立杆设计承重为:30KN/t艮。

(1)每根立杆承受钢筋碌和模板重量:

N1=0.7X 0.7 X ( 18.047+2.5+2.0+1.5+0.1 ) =11.84KN 7.5=0.105KN

X

0.1 x 0.1 x 2X N2=0.7横梁施加在每根立杆重量:(2).

⑶ 纵梁施加在每根立杆重量: N3=0.7X 0.1 X 0.15 X 7.5=0.08KN ⑷ 支架白重:立杆单位重:0.06KN/m,横杆单位重:0.04KN/m

N4= [5X 5.77+5 X (0.7+0.7) X 5.12 ] /100=0.65KN

每根立杆总承重:

N=N1+N2+N3+N4=11.84+0.105+0.08+0.65=12.68KN30KN

立杆承重满足要求。

2、 支架稳定性验算

立杆长细比入=L/i=1200/ [0.35 X (48+41) +2] =77 由长细比可查得轴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 立杆截面积 Am侦(242-20.52 ) =489mm2 由钢材容许应力表查得弯向容许应力=145MPa

所以,立杆允许轴向荷载:NN =A* § X :(T ] =489X 0.732 X 145

=0.732

=51.9KN> N=12.68KN

支架稳定性满足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