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
武威市是一个半农半牧区,养羊是我市农民的一项传统产业。特别是2007年以来,在市场需求和“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的双重推动下,肉羊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养殖规模、品种改良、暖棚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院从2013年9月份开始,对全市2007—2013年全市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范围及方法 1、调研范围
调研范围为一区三县的规模养羊场和农区的养羊大户及散养户,对象主要为饲养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的养殖场(户)。
2、调研方法
采取查阅资料、座谈咨询、现场调查、实验室检验等方法。
二、调研内容及结果 (一)肉羊养殖情况
1、2007年至2013年底,全市肉羊饲养量、存栏、出栏情况见表1。
1
名称 饲养量 存栏 出栏 出栏率 表1 2007-2013年全市肉羊饲养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只、%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430.4 434.9 479.8 529.8 563.3 585.3 720.9 294.2 294.6 308.1 329.9 333.1 343.7 400.6 136.2 140.3 171.7 199.9 230.2 241.6 320.3 46.3 47.6 55.7 60.6 69.1 70.3 80.0 2、2007年和2013年一区三县的养殖情况况见表2。
项目 存栏 出栏 饲养量 表2 2007、2013年一区三县养殖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只、% 凉州区 民勤县 古浪县 天祝县 年份 数量 增幅 数量 增幅 数量 增幅 数量 增幅 2013 92.8 100.0 106.0 101.8 112.6 117.6 267.0 116.8 2007 82.4 85.0 39.7 87.1 2013 47.4 130.0 90.1 52.8 120.9 342.1 492.3 129.7 2007 39.2 38.0 18.3 40.7 2013 140.0 230.0 196.1 154.6 115.3 187.1 338.1 121.5 2007 121.6 123.0 58.0 127.8 (二)养羊暖棚、养羊场(小区)建设情况
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建成养羊暖棚627.6万平方米。建成羊场(小区)1692个,暖棚面积达376.5平方米。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2013年暖棚、场(小区)建设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平方米、万只、% 项 目 合计 凉州区 民勤县 古浪县 天祝县 716.3 257.2 252.0 104.0 103.1 暖棚面积 1692 434 481 231 546 个数 376.5 139.4 130 41.6 65.5 面积 场(小区) 137.9 61.5 38.6 11.6 56.2 存栏 建设情况 137.3 34.5 58.0 17.3 27.5 出栏 99.6 56.1 152.6 149.1 48.9 出栏率 (三)养殖品种
2013年,全市存栏繁殖母羊206.7万只。其中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112.5万只,占54.4%;高山细毛羊35.6万只,占17.2%;土种羊29.4万只,占14.2%;肉杂羊16.8万只,占8.1%;山羊12.4万只,占6.0%。
2
存栏种公羊11.94万只。其中小尾寒羊6.45万只,占54.0%;陶赛特、杜泊、美利奴等肉杂种公羊2.33万只,占19.5%;高山细毛羊1.48万只,占12.4%;土种羊1.52万只,占12.7%;山羊0.16万只,占1.3%。
(四)母羊繁殖率及繁殖成活率
对不同规模养羊场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分类调查。共调查了66个养羊场,238个养羊大户,134个散养户。共饲养能繁母羊50365只,年产羔122493只,繁殖率243.2%,产羔成活88447只,繁殖成活率175.6%。详细情况见表4。
项目 表4 繁殖母羊繁殖情况调查表 单位:个、万只、% 羔羊生产 羔羊成活 养殖规模 场数 能繁母羊 产羔数 繁殖率 成活数 繁殖成活率 1 2244 4946 220.4 3462 154.3 1000只以上 12371 24257 196.1 15864 128.2 500-1000只 17 25 10834 21651 199.8 14985 138.3 300-500只 23 5323 11263 211.6 9149 171.9 100-300只 238 16760 51032 304.5 36882 220.1 30-100只 134 2824 9344 330.9 8105 287.0 30只以下 404 50365 122493 243.2 88447 175.6 合 计 羊场 大户 小户 (五)饲养方式及饲料类型
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的养羊场均采用舍饲喂养,天祝县基本采用舍饲和放牧相结合的方式。养羊大户和散养户基本采用舍饲和放牧相结合。
饲草在不同地区种类不同,凉州区主要有玉米秸秆。古浪县主要有玉米秸秆和少量的小麦秸秆。民勤县有葵花秆、茴香秆、棉花秆、玉米秸秆等。天祝县主要是青稞秸秆。
使用青贮饲料的羊场只有11个。
3
66个羊场、54个养羊大户不同程度的使用有饲料生产厂家供应的全价配合饲料或预混料。
(六)疾病的发生、流行及防控情况 1、疾病发生、流行情况
近年来我市发生、流行过的传染病主要有: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布鲁氏菌病、羊痘、羊梭菌性疾病、羊传染性脓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大肠杆菌病、炭疽病等。
寄生虫病主要有:疥癣病、羊虱、羊鼻蝇蚴、羊绦虫病、肺线虫、棘球蚴、羊多头蚴、住肉孢子虫、肺线虫、消化道线虫、蛔虫等。
普通病主要有:流产、乳房炎、前胃迟缓、胃肠炎、子气管肺炎、脱毛症、异食癖、瘤胃酸中毒、羔羊毛球阻塞、羔羊尿结石、怀孕母羊产前瘫痪、怀孕母羊怀孕后期腹膜破裂、产后缺乳等。
在调研中我们分析,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肉羊已经变得不“皮实”了,各类疾病在各羊场时有发生。
2、疫病防控情况
免疫注射:66个羊场和194个养羊大户基本做到了定期进行疫苗免疫注射,注射的疫苗有口蹄疫疫苗,每年2次,其中有3个场每年3次;小反刍兽疫疫苗每年1次;羊痘疫苗每年2次;三联四防苗每年2次。但普遍存在有2种或2
4
种以上疫苗同时注射的情况。规模较小的散养户很少有自己采购疫苗进行程序化的免疫注射的,基本是依靠动物防疫部门在每年春秋两季防疫时进行口蹄疫疫苗注射,也有部分养羊户在发生过疫情后才知道进行疫苗免疫注射。
驱虫:养羊场和养羊大户基本能做到每年2次驱虫,使用的药物主要为伊维菌素。规模较小的散养户大多数人不知道驱虫的概念。
消毒:只有14个养羊场能做到定期消毒,其他羊场和养羊大户这是在发生疫情时进行消毒。9个场有完善的消毒池、消毒室等消毒实施,并投入使用。其他57个场有消毒实施,但设计不合理,如消毒池深度、长度不够,消毒室小且不使用。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从表1可以看出:截止2013年底,全市肉羊饲养量达720.9万只,较2007年增长167.5%。其中存栏400.6万只,出栏320.3万只。较2007年分别增长136.2%、235.2%。出栏增幅高于存栏增幅9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出栏率由2007年的46.35增长到2013年的80.0%,增长了33.7个百分点。这表明,7年来,我市肉羊的饲养量持续稳定增长,养殖周期显著缩短,肉羊养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调查中发现,除繁殖母羊外,羊群中基本没有二齿、四齿、满口羯羊。特别是羯羊的概念几乎成为过去时。一般羔羊断奶后育
5
肥3个月左右,活重40千克、胴体18千克左右即出栏。其中古浪县的许多育肥场(小区)重点供应新疆市场,应客户的要求,育肥5-6个月,养成“大肥羊”,即活重50千克以上,胴体25千克以上出售。
(二)从表2可以看出:7年来,民勤县的肉羊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饲养量从123.0万只增加到230.0万只,增幅187.1%,存栏、出栏分别增长了117.6%、342.1%。尤其是出栏率从44.7%提高到130.0%,是全市范围内肉羊的出栏率首次突破100%大关。彰显了现代肉羊生产技术应用程度、规模化养羊水平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古浪县的肉羊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饲养量从58.0万只增加到196.1万只,增幅338.1%,存栏、出栏分别增长了267.1%、492.3%。出栏率从46.1%提高到85.0%。
凉州区、天祝县肉羊产业的各项指标均在增长,其中出栏率凉州区从47.6%增加到51.1%,天祝县从46.7%增加到51.9%,发展相对较缓慢。其主要原因为凉州区人多地少,无天然草场,牧草资源缺乏。其次畜牧业发展主方向是西杂牛、生猪、蛋鸡。天祝县属纯牧区,肉羊养殖以传统放牧为主,而高繁殖力的小尾寒羊不适宜放牧。其次海拔高,雨水多,阴冷潮湿,不宜于农作物种植,缺乏秸秆等是草料资源,制约了肉羊集约化发展。第三品种主要为高山细毛羊,小尾寒羊只有4.6万只,占存栏量的4.5%。
6
(三)从表3可以看出:我市暖棚养羊和集约化养羊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至2013年暖棚面积达到716.3万平方米,暖棚养羊覆盖面达85%以上。养羊场(小区)达1692个,暖棚面积376.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52.6%;存栏137.9万只,占总存栏的34.4%;出栏137.3,占42.9%。出栏率99.6%,高于全市平均出栏率19.6个百分点。
(四)从养殖品种调研结构来看:目前全市繁殖母羊主要为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达112.5万只,占54.4%,主要饲养区在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其次为高山细毛羊35.6万只,占17.2%;土种羊29.4万只,占14.2%。主要饲养区在天祝县牧区。肉杂羊主要在养羊场。山羊主要在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的山区。此外在民勤县还饲养数量很少的湖羊及其杂交后代,约400只左右。
种公羊也以小尾寒羊为主,达6.45万只,占54.0%。陶赛特、杜泊、美利奴等肉用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种公羊2.33万只,占19.5%。高山细毛羊1.48万只,占12.4%。土种羊1.52万只,占12.7%。山羊0.16万只,占1.3%。饲养范围与繁殖母羊相同。此外在民勤县还有100左右的湖羊种公羊。
(五)从表4可以看出:能繁母羊繁殖率为243.2%,繁殖成活率为175.6%,羔羊死亡率达27.8%。繁殖率、繁殖成活率两项指标偏低,死亡率偏高。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7
首先是品种因素。小尾寒羊是一个高繁殖力的品种,产羔率达270%,但也存在严重不足。小尾寒羊对饲料要求高,泌乳力弱,母性不强。养羊场有50%以上母羊产羔后泌乳量只能保障1只羔羊的营养需求。此外经产小尾寒羊怀胎数太多,可达3只以上,甚至高达7只。怀胎多的结果往往造成怀孕后期腹膜破裂或流产、母羊产前瘫痪、产后死胎弱胎多等。
其次是饲养管理因素。一是饲料单一,营养不全,90%以上羊场的饲草主要是玉米秸秆,饲料主要为玉米、麸皮、菜子饼、棉籽饼等,肉羊预混料或全价配合饲料应用不足,导致母羊营养缺乏。二是管理不规范,尤其是没有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导致一些繁殖力弱、久配不孕、母性差等有繁殖障碍的母羊不能及时淘汰,母羊群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全市没有一个羊场建立有高效母羊核心群。
第三是疾病因素。由于饲养管理、疾病因子等诸多因素的作用,各羊场母羊繁殖障碍性疾病、羔羊发病死亡现象普遍存在。
从表4还可以看出:1000只以上这个羊场的繁殖率、繁殖成活率相对较高,这是一个标准化的养羊场,其管理、营养等方方面面比较规范,但其生产业绩也并不理想。其他羊场(户)的生产规模和生产业绩成反比,即生产规模越大,繁殖率、繁殖成活率越低,羔羊死亡率越高。这集中反映了
8
饲养管理和营养水平在肉羊生产中的巨大意义。30只以下的散养户管理简单、操心到位,有不同程度的放牧条件,老百姓也可以在田间地头采集杂草进行饲喂,羊只营养相对较为齐全。
(六)经济效益分析:按2013年的饲草料、羊肉市场价格计算。以繁殖成活率为基点,计算盈亏平衡点。
1、以饲养1000只能繁母羊的羊场为例。饲草料成本每只成年羊每年按900.0元计,羔羊至3月龄断奶每只按50元计;人工工资、资金占用、水电防疫等费用按繁殖母羊每只每年400.0元计;断奶羔羊每只按600.0元计,淘汰公母羊每只按1000.0元计。该羊场应存栏能繁母羊1000只,种公羊35只,青年母羊300只,青年种公羊15只,设成活羔羊为X只。
(1000+35+300+15)×900+1000×400+50X =600X+(300+15)×1000 X=2364(只)
繁殖成活率的盈亏平衡点为:236.4%。
2、如果该羊场品种优良,断奶羔羊的销售价格达800.0元以上,按800.0元计。
那么X=1733(只)。
繁殖成活率的盈亏平衡点为173.3%。
3、以饲养200只能繁母羊的羊场为例。饲草料成本每
9
只成年羊每年按800.0元计(饲草料收购容易,成本较低);人工工资、资金占用、水电防疫等费用按繁殖母羊每只每年300.0元计;其他相同。该羊场应存栏能繁母羊200只,种公羊7只,青年母羊60只,青年种公羊2只。
(200+7+60+2)×800+200×300+50X =600X+(60+2)×1000 X=388(只)
繁殖成活率为:194%。
即繁殖成活率的盈亏平衡点为194%。
4、以饲养50只能繁母羊的散养户为例。饲草料成本每只成年羊每年按500.0元计,其他成本可忽略不计。
50×500+50X=600X X=45.5(只)
繁殖成活率为:91%。
即繁殖成活率的盈亏平衡点为91%。
以上计算和实际调研结果基本相符。调研的66个养羊场中,300只以上的羊场,只有5个羊场有盈利,其他38个羊场均处于亏损状态;23个100-300只的羊场,基本持平或略有盈余;100只以下的养羊户基本处于盈利状态。
三、思考与思路
(一)肉羊产业发展迅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主要体现有以下六个方面:
10
1、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3全市肉羊存栏400.6万只,比2007年增长136.2%;出栏320.3万只。比2007年增长235.2%。
2、养殖设施广泛应用。养羊暖棚从无到有,至2013年暖棚面积达到716.3万平方米,暖棚养羊覆盖面达85%以上。青贮窖容积累计达到130.7万立方米。青贮玉米收割机、全混合日粮搅拌机、撒料车、切碎揉搓机、粉碎机等饲草料加工机械进一步普及应用。
3、饲养方式明显转变。由于广泛实施禁牧、休牧、轮牧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肉羊饲养由粗放放牧方式向舍饲和半舍饲转变;饲喂由单一饲料向混合饲料转变,反刍配合饲料使用范围逐步扩大。
4、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据统计,2013年全市共建成养羊场(小区)达1692个,存栏137.9万只,出栏137.3。2007年分别为105个、60.6只、37.0只。
5、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积极引进肉羊优良品种,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肉羊良种供种能力明显提高。2013年全市饲养杜泊、无角陶赛特、萨福克、南非美利奴等肉用品种种公羊2.33万只,占19.5%。
6、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通过推广、应用现代杂交繁育技术、人工受精技术、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羔羊补饲技术、疫病防控等技术,肉羊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全市肉羊
11
出栏率达80%,尤其是民勤县出栏率达130.0%,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饲养周期周期缩短,育肥羊一般育肥育肥2-5个月,活体重达40-60千克,胴体18-30千克。
(二)肉羊产业是一项优势产业,应常抓不懈。我市发展肉羊产业有四大优势:
1、政策优势。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为我省在内的西部省区从政策和资金扶持上给予了重点倾斜, 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为我市肉羊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年-2015年)》将我省纳入肉牛、肉羊主产区扶持范围;省委省政府将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六大行动之一。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了《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中共武威市委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决议》,明确了全市牛羊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近年来我市实施了牛羊良种工程,肉牛、肉羊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牛羊产业大县、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牛羊产业等建设项目。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肉羊业的发展起到政策导向与保驾护航的作用。
2、区位优势。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 是半农半牧区, 牧业比重占农业总产值的1/ 3。武威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广阔丰富的天然草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资
12
源, 为优质羊肉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我市现有天然草原236.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06%,可放牧利用的草原面积887万亩,正常年景产可利用牧草96.63万吨。人工种植牧草69.1万亩,其中以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改良种植24.2万亩,一年生牧草44.9万亩,生产优质青干草110万吨。各类秸秆总量达250万吨。饲料资源相对丰富。发展肉羊产业的潜力巨大。
3、市场优势。羊肉以其汁多味美、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低等优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膳食结构的调整和人民消费水平提高, 市场对优质羊肉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内市场的容量很大。加之我市气候干燥、阳光充足、盐碱水土等特殊的自然条件,羊肉膻味轻,有特殊的风味,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4、传统养羊优势。武威市养羊历史悠久,老百姓喜欢养羊,有养羊的传统,有一定的养羊经验。大力发展肉羊产业和民情、顺民意,老百姓乐于接受。
(三)充分利用市场导向,发展肉羊产业
近年来全市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决定因素是市场,是羊肉价格的持续高速提升的结果。据统计2007年至2013年7年间的羊肉价格每千克分别为22.0元、28.0元、32.0元、36.0元、44.0元、52.0元、56.0元。2013年比2007年增长了254.5%。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和经济效益的刺激下,人们养羊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特别是一些其他行业有钱的老板
13
积极投身于肉羊产业,极大地推动了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当然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政府职能,搭建平台,组织科技攻关,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在关键环节上要加大投资力度,如优良品种引进选育等。
(四)以科技为支撑,推动肉羊产业发展
多年来我们一直推广“五良”配套技术,至今在肉羊生产中只有“一良”达到了,就是“良舍”,设施比较先进、面积比较大、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在全国也是比较先进的。在“良种”方面,肉羊的改良程度仍然比较低。现在的良种主要以小尾寒羊及其杂种后代为主。尽管引入了不少优质肉羊品种,其杂种后代的数量非常少,人工授精只是在天祝部分实施,民勤只有中天业在做,其他地方实际上没做。在“良料”方面,虽然现在比较重视,但还没有典型的饲料配方,养羊场(户)对反刍料和青贮饲料的应用有限,许多羊场由于饲料单一,发生营养缺乏症。在“良法”方面,还没有比较好的、完善的饲养工艺,也没有比较好的技术规范。管理上水平低下。在“良医”方面,疫病防治做的也不到位,许多羊场免疫程序不合理,很多养羊户甚至不懂免疫、驱虫,还存在好多隐患,技术水平还需要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养羊技术,才能有效提升肉羊产业的内涵。
(五)加强良种引进和选育,建立高效的肉羊繁殖模式
14
美国农业部对畜牧业各种主要因素的相对贡献率总结为:品种(遗传育种)40% 、营养饲料20%、疾病防治15%、繁殖与行为10%、环境与设备10%、其他5%。因此,国内外推动肉羊业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充分重视种的作用,先从种抓起。一是培育和引进专门化的品种,二是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一般是两种做法并举。
美国马里兰州兹维尔农业研究中心,对肉羊杂交研究的结果是:两个品种杂交的羔羊总产量比纯种亲本提高12%,到四个品种为止,在杂交中,每增加一个品种提高8~20%。因此,国内外推动肉羊业发展的另一条基本经验就是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品种杂交,充分利用杂种后代的杂种优势生产羊肉。
上述基本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抓肉羊产业必须重视种的作用并建立起适宜的杂交利用模式。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父本品种、一个好的母本品种,同时也要有一个好的杂交模式。
民勤中天羊业对杜泊(♂)×小尾寒羊(♀)的杂交后代与纯小尾寒羊的后代进行比较,70日龄杜寒羔羊体重达20.6千克,小尾寒羔羊14.3千克。154只杜寒初产母羊产羔263只,断奶成活256只,产羔率170.7%,羔羊成活率97.3%。
因此培育繁殖力高、母性好、泌乳性强母羊群,引进、选育肉羊专用品种,建立二元、三元杂交模式是肉羊产业提质增效的首要因素。同时要进行繁育体系建设,最简单有效
15
的办法就是每个区县搞一个肉羊纯繁场,若干个高繁母羊扩繁场。
(六)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养羊场的管理,目前我市大部分羊场的管理还是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很多问题,一问三不知,“效益如何,要等到年底才知道,年底一次算总账”。这是我市养羊场亏损的根本原因。搞好羊场,重点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1、一个明确的方向。在建场之初就应该明确,是进行繁育,还是育肥。二者不能同时进行。这样做会有很大的疫病风险。如今年五月份有一饲养500多只繁殖母羊的羊场,收购了700多只羊进行育肥,结果引起大规模发病,造成400多羊死亡的巨大经济损失。
2、一套有效的制度。要制度来管人,不要人管人。建立一套实用有效饲养管理制度,如门卫制度、卫生制度、防疫制度、饲喂制度等。使每一个工作人员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制度要持之以恒的贯彻坚持。天长日久就会形成习惯。
3、一套科学的操作程序。一些主要工作要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如饲料加工配合操作程序、消毒操作程序、饲喂操作程序、羔羊生产操作程序等。使羊场的主要工作有条不紊的按程序进行,每一个工作人员知道他的工作如何去做。
16
4、一个会管理的人。也就是要聘请一个懂管理、会管理的生产场长,全权负责羊场的经营。
5、一个懂技术的人。最少要有一名懂肉羊生产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的技术员。
6、一帮负责任的人。主要指的是饲养员,饲养员才是羊场的核心,因为场里所有的措施、办法要饲养员区落实,打扫卫生、喂草喂料、羔羊接生都要有饲养员去完成。饲养员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精力状况直接决定羊场的经营状况。
7、一本明白帐。这本帐不仅仅指的是财务、实物账本。也包括各种档案记录。特别是繁殖母羊档案记录,要一羊一卡,详细记录母羊的产羔日期、产羔数、羔羊成活数、羔羊的生长发育状况等,以便及时淘汰性能低下的母羊,做到母羊群始终保持高效健康。
以上七条也可称为羊场管理的“七个一工程”。 (七)关于羊的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在我国列为二类传染病,但对羊产业来讲,其危害程度或许大于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一类传染病。如果有一天我市的羊产业崩溃了,第一原因很可能就是羊布鲁氏菌病。没有人敢吃我们的羊肉了。
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一类传染病发病激烈,发病率、死亡率高,发病后会引起高度重视,一旦疫情结束,羊群就
17
趋于稳定,少有后遗症。而布鲁氏菌病是一种慢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会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发病后不会引起羊的死亡,往往在一开始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待到重视的时候,可能已经很严重了。同时布鲁氏菌病发病有免疫休眠机制等特殊性,加之目前能够用于生产的检测手段落后,有部分感染羊不能够及时出来,特别是在性成熟前可以长期带菌,但检出率较低。
根据我们的调研,布鲁氏菌病在我市是存在的,而且在个别区域可能很严重。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情况不明。由于经费、阳性羊的处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不敢在布鲁氏菌病防控上有所真正地、有效地作为,可以说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是失控的,放任的。甘肃省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为检测、淘汰。核心的问题是阳性羊如何才能淘汰,扑杀经费有谁承担。此外检测、淘汰的措施适用于布鲁氏菌病稳定控制区,发病数目较多时,不可能达到控制、净化的目标,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整群羊基本上都淘汰完了。
布鲁氏菌病防控最有效的措施为疫苗免疫注射。我们的防控措施应该是:检测、淘汰、免疫。
布鲁氏菌病防控到了重视,甚至是十分重视的时候了。 (八)关于羊肉价格问题
2014年以来,由于发生小反刍兽疫,到处设卡,禁止交易,加之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等方面的影响,羊肉价格出
18
现回落的现象,目前每千克44.0元,降至2011年的水平。但从长远来讲,不会影响我市羊产业的发展。羊肉的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羊产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即使保持羊肉每千克44.0元的价格,仍然是有效益的。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管理、技术上要上台阶,要极大的提升肉羊产业的内涵。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