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1.转体桥梁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区间转体桥梁基础施工完成后,施工承台及转体系统结构,其上采用钢模板施工墩柱,梁体为挂篮悬浇法施工,转体后施工现浇合龙段。
钻孔桩施工转动系统施工(含球铰、滑道、撑脚、砂箱墩身、临时支墩及支座施工支架搭设及预压、0#块施工转体梁段分节段悬灌施工转体梁段分段现浇转体梁段箱架、拆除砂箱安装挂篮并配重试件制作、养护试转及试转效果分析牵引设备安装调试正式转体及精调球铰封固先边跨后中跨合龙 转体桥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2.转体桥梁施工工艺方法
转体桥梁施工工艺方法
序号 施工工艺方法 主要工作内容 示意图 1 钻孔桩施工 钻孔桩施工与“2.2.5.2钻孔桩基础施工及技术标准”中一致 钻孔桩施工 坑内桩头处理 (1)球铰骨架与滑道骨架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及经验的的型钢加工厂专门加工。 (2)安装前,采用水准仪对球铰下混凝土面高程进行复核,然后采用全站仪放出球铰骨架及滑道骨架平面位置,并在混凝土上做好定位标记。 (3)球铰骨架及滑道骨架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人工微调。 (4)承台二次浇筑。 2 球铰骨架及滑道骨架安装 球铰骨架及滑道骨架安装 3 下承台施工 下承台施工与“2.2.5.3承台施工及技术标准”中一致 下承台施工
序号 施工工艺方法 主要工作内容 (1)球铰在工厂制造,下球铰面上按设计铣钻四氟板镶嵌孔。 (2)上下球铰间按设计位置镶嵌四氟板四氟板间涂抹黄油和四氟粉,上下球铰中线穿定位钢销轴,精确定位。 (3)球铰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利用球铰骨架架及调整螺栓将下球铰悬吊,调整中心位置,然后依靠固定调整螺杆上下转动调整标高。 (4)竖向利用调整螺栓与横梁之间拧紧固定,横向采用在承台上预埋型钢,利用型钢固定。 (5)在钢撑脚的下方设有环形滑道,由厂家生产,现场分段拼装,利用地脚螺栓调平。 (1)利用下转盘球铰上设置混凝土振捣孔及排气孔分块单独浇筑各肋板区,混凝土的浇筑顺序由中心向四周进行。 (2)在混凝土浇筑前搭设工作平台。人员在工作平台上作业,避免操作过程对其产生扰动。 (3)混凝土凝固后采用中间敲击,边缘观察的方法进行检查,对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间隙采用钻孔压浆的方法进行处理。 (1)撑脚由工厂整体制造,在下转盘混凝土浇筑完成上球铰安装就位时即安装脚撑。 (2)在脚撑走板下支垫20mm钢、四氟组合垫板(16mm钢板+表层4mm四氟板)。 (3)在撑脚与撑脚之间设置砂箱作为临时支撑,其中心线直径与撑脚一致。安装前,由测量人员放线定位。撑脚及砂箱安装采用吊车吊装,人工进行微调。 (1)定位销轴钢柱,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至套筒内,并调整好垂直度与周边间隙。 (2)清理球铰顶面,并将球面吹干。由内到外将四氟乙烯滑动片安装在相应的镶嵌孔内。 (3)接好上球铰销轴套管,螺栓固定,用汽车吊将上球铰吊起,球面涂抹黄油聚四度乙烯粉,然后对准中心销轴轻落至下示意图 4 下球铰及滑道钢板安装 下球铰及滑道钢板安装 5 浇筑下球铰及滑道混凝土 浇筑下球铰及滑道混凝土 6 安装撑脚及临时砂箱支撑 安装撑脚及临时砂箱支撑 7 安装定位销轴、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及上球铰 吊装定位销轴
序号 施工工艺方法 主要工作内容 球铰上,微调至设计位置。 示意图 转体系统结构图 (1)采用竹胶板为转台模板,依照设计图纸要求绑扎转台钢筋、安装牵引索锚具。 (2)分层浇筑转台混凝土,振捣密实,避免振动棒碰触上球铰及其骨架。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覆盖养生。 转台施工 (1)上转盘施工前在转盘四周搭设双层脚手架作业平台方便施工,步距距1.2m,横纵距0.6m,架手架外侧一次搭设至转盘顶以上1.5m。 (2)上转盘布设有纵向、横向、竖向三向预应力钢筋,纵、横向预应力筋采用单端张拉、真空压浆后封锚。 (3)采用C50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泵车泵送,分层浇筑,层厚控制在30cm左右,振捣棒振捣。 (1)下转盘上设有多对千斤顶反力座及2个牵引反力座。反力座钢筋绑扎完成后立木模板并用拉杆与承台预埋插筋固定,然后浇筑混凝土。 (2)施工过程中注意牵引反力座预留牵引索槽口中心线与转台切线方向一致。施工完成后将预埋插筋切割掉。 8 转台施工 9 上转盘施工 上转盘施工 10 反力座施工 反力座施工 11 墩身施工 墩身施工与“2.2.5.4桥墩施工及技术措施”中一致 墩身施工
序号 施工工艺方法 主要工作内容 示意图 12 悬臂施工 悬臂施工与“2.2.5.7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及技术措施”中一致 悬臂施工 (1)平衡称重试验。在转体前对转体T构进行平衡称重试验,根据称重结果计算转体T构的实际重心位置,如果实际重心与称重配重施工 设计偏差过大则需要通过配重对T构实际重心进行调整。 (2)配重采用在T构箱梁两端加沙袋法,调整T构重心位置。 称重配重施工 (1)检查一遍牵引动力系统及转体体系、位控体系、防倾保险体系等是否状态良好。 (2)打开主控台以及泵站电源,启动泵站,用主控台控制两侧千斤顶同时施力旋转。 (3)试转过程中检测主桥角速度、将转体实际转动的角速度、线速度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4)试转采取点动式操作,测量组测量每点动1次,检测悬臂端所转动水平弧线距离的数据。 13 14 试转施工 试转施工 15 (1)先让辅助千斤顶达到预定吨位,启动动力系统设备,并使其在”自动”状态下运行。 (2)转体使用ZLD200型千斤顶,转体结构接近设计位置时,为防止结构超转,停止自动牵引正式转体施工 操作,采用点动控制,点动时间为0.2秒/次,每次点动千斤顶行程为1mm。 (3)每次点动,测量人员测报轴线走行现状数据一次,反复循环,直至结构轴线精确就位。 正式转体施工
序号 施工工艺方法 主要工作内容 示意图 16 封盘 转体到位后,清洗下转盘上表面,焊接预留钢筋,立模浇筑封固混凝土,使上转盘与下转盘连成一体。 封盘 17 18 边跨现浇施工 合龙段施工 边跨现浇施工与“2.2.5.8.1节段拼装连续梁施工工艺流程”中一致 合龙段施工与“2.2.5.8.1节段拼装连续梁施工工艺流程”中一致 3.转体桥梁施工技术措施 转体桥梁施工技术措施
序号 质量控制点 技术措施 1 2 3 保持球铰面不变形,保证球铰面光洁度及椭圆度;球铰范围内混凝土振捣球铰安装质量务必密实;防止混凝土浆或其它杂物进入球铰摩擦部;球铰安装顶口务必控制技术措施 水平,其顶面任两点误差不大于1mm;球铰转动中心务必位于设计位置,其误差:顺桥向±1mm;横桥向±1.5mm。 如果在转体过程中出现T构不平衡的现象,可根据监控量测组量测结果,经理论推算后,采用设计院、监控量测组共同制定的配载方案,现场加沙保证桥体两端袋配重法调整T构两端的重量,使结构中心尽量和转轴中心重合。对于横两端重量平衡向偏心,在设计院和现场监控量测组指导下进行纠偏调整。也可采用在外技术措施 滑道位置安装大吨位的竖向千斤顶2-4台,覆盖面满足整个转动角度范围。竖向千斤顶顶面布设四氟乙烯滑板与滑道接触面之间预先涂抹四氟粉作为润滑材料,以减小滑动阻力。 正常情况下两侧ZLD200型千斤顶完全可以满足转体正常起动。若由于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首次起动主牵引系统两侧ZLD200千斤顶加载时仍不能正常起动,可借助已经安装到位的助推系统千斤顶均匀加力,使结构转动。但首次不能正常当主牵引系统两侧ZLD200千斤顶与助推系统千斤顶均加载时,转动体仍然起动技术措施 不转动,此时应检查撑脚与滑道接触处是否有杂物将其卡住,滑道在此处是否形成上坡。此时可利用ZLD200千斤顶前、后顶同时起动、手动增加牵引力使转动体转动。 由于特殊情况不得不在中途停止,然后再次重新起动时,为预防助推系统中途暂停后再难以找到反力位置,已经预先在滑道两侧沿径向预留坑洞,必要时,可插起动技术措施 入钢轨,用槽钢作反力横梁即可进行二次起动。 拽拉系统的千斤顶、泵站、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立即由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机械设备故障查,以最快的时间排出故障,现场配备足够的设备备件,一旦设备出现故应急技术措施 障时要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 4 5
序号 质量控制点 技术措施 6 在进行混凝土灌注时,模板要求密封性好、刚度大,需采用高流动易密实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灌注。另外为了方便此部分混凝土的灌注,于上盘施工时,在上盘内预埋Ф150mm混凝土灌注孔,再于模板的上口每个侧面设置2~3个出气孔,以利混凝土灌注时空气能顺利排出,且当混凝土封盘混凝土浇灌注至最后,需逐个将出气孔和混凝土灌注孔封闭,并维持混凝土泵送的筑技术措施 压力15分钟左右才能拆除。同时在混凝土灌注前,还需从上转盘顶面埋设压浆孔,当封拱回填混凝土强度达70%时,对其压浆,填充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新灌注混凝土与上转盘底面之间可能出现的空隙;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确保墩身混凝土的整体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