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同学们,猫是人人喜爱的小动物,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猫更是惹人喜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猫》。
教师:在老舍先生笔下惹人喜爱的猫有两大特点。哪两大特点呢? 学生:我认为在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古怪”和“淘气”的。
教师:你的阅读能力真好,短短五分钟就能准确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请找到课文描述其“古怪”和“淘气”的句子。 学生: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怪什么意思吗? 学生:我认为“古怪”就是“稀奇”。
教师:在本文里不太恰当。其他同学知道“古怪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不知道不要紧,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可以从书中去找啊!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 学生:(默读)
教师:现在你们该知道“古怪”的含义了吧!
学生:作者说他家的猫有时什么都怕,有时却很勇猛,所以才说它“古怪” 教师:是啊,这多变的性格表现我们就说它“古怪”。
学生:作者说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却“一声不出”。我认为从这里也可以说它是“古怪”的性格。
教师:我发现你真会读书。你完全了解了作者的心思。是啊,猫的性格真让人
1
难以捉摸!
教师引读: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学生朗读: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教师引读: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踩印几朵小梅花。
学生朗读: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教师引读: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学生朗读: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教师引读: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学生朗读: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教师:一个让难以捉摸的猫在作者具体描述下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学生:我认为作者既写猫是老实的,又写它是贪玩的和尽职的,也可以说明猫是“古怪”的性格。
教师:是的,作者并没说空话,而是通过自己在养猫时的认真观察,抓住其多变的性格把它写得特别具体。你们请读。课件出示“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学生朗读:“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教师:这里的谁会有哪些人呢? 学生:老舍。 学生:他的妻子。
2
学生:他的小孩。……
教师:这样写,一只贪玩的小花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还可以再读一读“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
学生朗读:“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教师:你知道“尽职”的意思吗?
学生:我认为“尽职”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师:是,老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猫的本职工作就是捉老鼠。那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一个词能准确说明他是尽职的? 学生:我认为是“屏息凝视”。
教师:没错,就是抑制呼吸,专心的注视。下面请你们演一演小花猫这神情。 学生:演练“屏息凝视”。(30秒)
教师:大家都是一个尽职的小花猫,从刚才的演练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我觉得小花猫很认真。 学生:我觉得小花猫有耐性。 学生:我觉得小花猫有毅力。
教师:这样尽职的小花猫我们还可以从一个句子中体会到,那就是。 学生:“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学生:从“非……不可”这句式中我体会到猫的决心和耐性。 教师:你读得真好,你是老舍的知音!
教师:作者正是在自己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用以上具体事例来突出了猫这一极端矛盾的表现,而且是集中体现在一只猫的身上,只能称其为“古怪”。同样,
3
作者在写小猫“淘气”时,也写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它。请你们找一找。 学生:我从“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到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感受到这只猫很淘气。 学生:我从“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感受到这只猫既贪玩又淘气。
教师:作者这所以如此细致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淘气”,是因为作者不仅认真观察小动物,而且是因为他非常喜爱小动物。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喜爱猫的的句子吗?
学生:我从“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猫是一只聪明、尽职的小孩。
学生:我从“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踩印几朵小梅花。”感受到作者非常喜爱猫,即使是猫的脏脚踩在他心爱的稿纸也成了美丽的小梅花。 学生:我从“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小花猫竟是一名出色的歌唱家!
学生:我从“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感受到作者面对顽皮、贪玩的小花猫,心中没有一丝责怪。
老师:确实,全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把它当作朋友,当作家人,当作孩子。正是有了爱,才把猫写得活灵活现。让我们来朗读以下这些句子吧!
4
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教师:同学们在读书时充分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那么,猫对主人不没有感情呢?
学生:我从“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感受到猫也很爱主人。
教师:这里的蹭是“摩擦”的意思,为什么作者不用摩擦,而用“蹭”。 学生:蹭的感觉到很轻,很温柔。
学生:我认为还有撒娇的意思可以看出人和猫的关系很亲。
教师:看来,一个不起眼的“蹭”字,包含的意思可不少。这一蹭,蹭出了人和猫之间的真情。人爱猫,猫亲人,真是其乐融融啊!你能用你的诵读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吗?
教师:作者之所以把家中的猫写得栩栩如生,一方面是因为他能热爱生活,仔细观察动物。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能抓住猫的两大特点“古怪”和“淘气”,并举具体事例加以描述,并从中表达出自己喜爱的情感。
其实啊,生活中只要我们能热爱生活,认真观察我们身边的小动物,同样也可以把它写的栩栩如生的。这不,老师帮你请来了两大师的作品。看看他们又是抓住了猫的什么特点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出示幻灯片: 周而复的猫:
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中间夹着数块墨色的细毛,黑白相间,白的显得越白,而黑的越发显得黑了。脸一半儿白,一半儿黑,两颗小电灯泡似的眼睛在脸中间闪呀闪,见我低下头看它,它也一个劲儿地盯着我。一条全黑的尾巴
5
躺在地上,悠然自得地摇摆着。嘴张得很大,露出几颗嫩白的小齿,咪咪地叫着,那几根细鱼骨头似的白胡须,傲傲地动着。
学生:我认为作者是通过写猫的外貌和神情来表达喜爱之情。
夏丐尊的猫:
小猫白玉似的毛色上,黄斑错落得非常明显。当它蹲在草地上或是蹦跳在凤仙花丛里的时候,望上去真是美丽。每当四邻或是路过的人,见了称赞说“好猫”的时候,妻脸上就现出一种莫可言说的得意,好像是养了一个儿子或是女儿。阿吉、阿满这两个孩子从学校一回来就用带子逗他玩,或是抓迷藏似的在庭间追赶它。我也常于初秋的夕阳中坐在檐下对这小动物作种种的遐想。 学生:我认为作者是通过与一家人对小猫的态度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师:以上说明,只要我们能热爱生活,认真观察我们身边的小动物,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样可以把小动物写的栩栩如生。
板书设计
老实又贪玩 贪玩却尽职
古怪 温柔可亲又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却勇猛 人猫情深
15 猫
淘气 天真可爱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