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与市场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时代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转型战略,最后提出中小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路径选择,以期能够为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一定新思考。关键词:大数据;中小型商业银行;转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大数据时代也逐渐到来,我国银行经营理念和业务也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改革,中小型商业银行只有将自身的经营理念不断的改变,使自身的业务边界不断的得到开阔,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将自身的金融业务水平得以不断的提升,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目前来看,大数据时代下中小型的中小型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其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互联网平台在大数据背景下衍生的信贷业务在营销模式和业务模式上对传统的中小型商业银行都产生了巨大的挑战,比如阿里旗下的小额贷款业务,可以在法律范围内为小微企业的创业者和个人创业者提供贷款公司服务,目前的金额已经远远将一些小型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甩在后面,传统银行的常规信贷业务在互联网平台的业务冲击下产生了巨大的危机,互联网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来对中小型商业银行传统的线下营销模式进行降维冲击,并且由于传统的企业主或个人在银行信贷的过程中遇见的困难相对较多[1]。所以说小微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往往会优先选择网上贷款。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信贷服务机构的出现,难免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货币流动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造成银行不得不付出较大的成本,并且银行的信誉度也由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存在着开放和共享的原则,并且凭借着自身高度的参与和透明度是金融工具机构丧失了长期主导的地位,使金融脱媒的现象进一步深化。
(二)对中小型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1.支付领域
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尤其是二维码技术的大规模使用,极大程度的推动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飞速进步,我国目前相对比较大的移动支付平台是阿里巴巴科技集团
旗下的支付宝,其次是腾讯科技旗下的移动支付业务,上述两大平台的科技感相对比较浓厚,使得日常的居民消费更加的方便快捷,并且互联网的一些金融服务也使互联网消费金融不断完善。上文说到,中小型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移动支付中,在进行提供支付的过程中,由于二维码的广泛存在使传统的现金交易遭到了毁灭的打击,并且目前仍在迅速的发展,根据我国的统计局颁布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目前已经达26万亿元,并且每年仍然以2.9%的速度在不断上涨,并且在这个背景下,移动支付业务背后的互联网支付业务已经拓展到了证券和基金等多个传统商业金融领域,与2018年相比,2019年的互联网支付业务上升了12%,这充分体现了移动支付倒逼银行改革的发展趋势[2],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中小型商业银行不能幸免于难,首当其冲。
2.中间业务
随着App支付业务的不断推出,传统银行的基金代销相关业务逐渐被互联网金融所挤压,以往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网点分布相对较高,并且银行的信誉度,也远远碾压其他的机构,但是互联网巨头的相关业务不断发展使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利润逐步降低,银行不得不放下姿态招揽客户[3]
。
二、大数据时代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转型战略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资金实力和金融规模以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与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商业金融机构相比,其市场化程度和国际化程度都远远不足,造成了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并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中小型的商业银行面临着新一轮的降维打击,但也并不是毫无好处,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商业银行来说,如果自身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同时也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机会,如果可以抓住这个风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施发展战略的转变,并可以转危为安,甚至可能弯道超车。
(一)确立大数据战略
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在大数据时代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型商业银行受到大数据技术的重大影响,要全面梳理数据化思维,并根据发展中的各项数据作出统筹规划[4]。具体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应该制定详细的需求计划,并且在大数据系统的建立过程中,首先应该针对数据采集和存储的系统进行完善;其次,还应该将内部的数据进行统筹,尽量避免分散化的状态,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信息中心;最后,还应该加强银行自身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相关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从外部咨询一些服务商,集成多方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尽可能的将大数据本身转化为自身的商业运用基础。
(二)实施业务结构转型战略
金融管制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进一步的放松,并且进入市场也会更加的开放自由,这将造成金融领域的竞争逐渐加大,传统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依靠大项目大企业的助力实现增长将成为过去时。所以中小型的商业银行一定要将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的客户重视起来,依托上述两类群体作为核心发力点,打造零售业务和小微企业扶持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自身降低对大项目和大企业的依赖,开拓出新的蓝海,同时也会随着大数据管理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使成本得到几何级的降低,使零售业务和未来业务成为中小型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加快新兴业务拓展战略
中小型商业银行传统上一直将存在利差作为自身的发展模式,从而造成中小型商业银行在主要经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一味地将追求规模作为导向,这是由于规模越大,银行自身自然盈利就越多。但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完全放开很可能会逐步成为现实利率和贷款之间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小。在这个背景下,如何使中小型商业银行长期保持一定程度的盈利稳定能力成为了金融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上述情况,中小型商业银行及时应该加强调整自身的盈利结构,逐步降
·111·
营销与市场
低对上述业务的依赖,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所占比例。最重要就是商业银行如果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积极的开拓存贷款以外的新兴业务,业务资金业务和财务管理业务等,尽可能做到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这也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四)推进金融互联网化战略
在大数据时代,金融产业和这些技术必将结合的更加深入,金融逐步由传统的纸质化转向电子化,所以中小型商业银行必须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积极的接纳新鲜的技术,积极的贴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稳步推进金融互联化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运营系统的电子化建设以及传统业务的信息化处理,另外还应该在跟随发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基础上来积极探索信息化的金融商业运行模式,着力发展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业务和移动工作业务,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发展作用,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小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路径选择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必将朝着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也就是说,从产品开发、客户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及监控等角度进行,逐步实现银行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促进日常运营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及决策水平的提升。从长远来看,银行自动化办公系统的投入使用必将给银行带来高效的管理以及决策的数据支撑。
(二)产品个性化
在大数据时代重要性商业银行,在竞争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客户进行,用心研究如何满足客户和个性化需求,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彻底扬弃传统的银行以自身风险控制为出发点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模式,了解好每一类客户群体对金融产品服务的特殊需求,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相关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针对消费者的自身需求以及银行的自身发展状况,为消费者提供针对性的信贷服务,并且在此过程中应该提高产业发展自身发展的健康程度,采取积极灵活的政策来刺激市场的消费需求。
四、结束语
[5]
景下,必须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机的整合,并且逐步构建客户管理体系和市场的细分工作,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针对性的深层次挖掘,并将数据优势和商业银行的自身优势进行结合。
中小型的商业银行只有自身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时代特征,拓展数据源,这里有完善大数据的思维管理体系,才能有的放矢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客户的信息保密制度,使整个金融体系的预警和应急处理的功能都稳步的提高,使商业银行的技术性风险进一步降低,从而确保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体系和信贷管理体系得以长期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童小玲.国有中小型商业银行服务营销问题研究——以工行新建支行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6.[2]来郁兰.社区银行背景下中小型商业银行支行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2016.学,2009(11):175-178。19 丁桂兰,周艳华.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6):33-35。20 张博,孔难难.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3(23):88-91。21 吴朝文,代劲,孙延楠.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41-44。22 邢鹏飞.试析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63-64。23 许敏,范勇,杨春艳.论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及其后续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1(26): 42-43。24 黄治东.论感恩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1 (17):35-36。25 聂惠.基于伦理学视角的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11 (11):74。26 徐欣娅,刘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隐私权保护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50-52。(一)管理系统化
中小型商业银行在未来的管理方面必将(上接第105页)
商业银行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时代背11 王立敏,刘晶.高校贫困生非收支变量认定的实证研究及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89-93。12 王中对,潘玉驹.教育公平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研究——以浙江省某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 (4):50-53。13 刘红旗,侍旭,王晖.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认定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44 (1):25-30。14 姜旭萍,郑俊.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9(11):175-178。15 黄燕,王林清.试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的科学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122-124。16杨晴.高校贫困生认定的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09(08):51-53+78。17 刘红旗,侍旭,王晖.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认定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44 (01):25-30。18 姜旭萍,郑俊.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J].湖北社会科3 代祖华,何乐,曹琦.高校贫困生AHP-CBR分级认定模型建构[J].西北人口,2017 (5):104。4 桂富强,成春,任黎立.层次分析法在高校贫困学生综合评判中的应用[J].软科学,2007(3):73-75。5 何倩.基于层次分析法对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3):21-23。6 张烨,袁飞云,康亚明.模糊综合评价在高校学生资助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22):35。7 毕鹤霞.大数据下高校贫困生确认模型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与“模糊层次分析法”集成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6(8):105-114。8陈建顺,李照刚.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及其资助[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4): 94-97。9 杨晴.高校贫困生认定的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09(8):51-53。10 田志磊,袁连生.采用非收入变量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8(2):145-157。·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