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练习

来源:九壹网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_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____________焉。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 [2]按原文内容填空。 [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______) (2)家贫不常得油。(______)

[4]文中车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5]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释:欲:想要。惠:通“慧”。若:好像。奇:以……为奇(在此应指特别)。欲:想要。乃:于是,就。故:……的原因。庐:(简陋的)房屋。之:代词,代“这件事”。

[1]魏武帝喜欢何晏吗?请找出短文中的句子进行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让魏武帝站在里面。 B.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坐在里面。 C.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圆框,让自己坐在里面。 [3]你感觉何晏的性格特点是( ) A.当机立断 B.胆大心细 C.聪明机智

3. 阅读《囊萤夜读》选段,回答问题。

胤恭勤不倦,______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____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把文章补充完整。 [2]翻译:胤恭勤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有关读书的故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

1 / 5

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破瓮救友》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爱之(_______) 破之(_________) 足跌没(__________)水中 了(_________)其大旨(_________) 光持石击瓮 (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

A.司马光 B.归有光 C.黄继光 D.李四光

[3]“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下列词语中“释”的意思和句中“释”的意思相同的是( )

A.爱不释手 B.难以释怀 C.冰释前嫌 D.解释清楚

5. 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做题。

炎帝(dí dì)之少(shǎo shào)女,名曰(rì yuē)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ruò nì)而不返(fán fǎ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 mái)于东海。(《精卫填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用“√”画出。 [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故: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湮: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 (__________) (2)众皆弃去 (__________) (3)光持石击瓮破之 (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水迸儿得活。 (2)光持石击瓮破之。

[4]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文回音壁。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2 / 5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 ③遽契其舟,曰( ) ④求剑若此( )

(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故事中的楚人“求剑若此”,能得到剑吗?为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字词以及句子。

竞走: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________ [2]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言文练习。

卧薪尝胆 司马迁

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r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赦: 反: 女: 振:

[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 / 5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盂(______) 沧(______) 孰(______) 汝(______)

[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 )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

[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的描写的。一是形状,我是从____等词语感受到的。二是动作,我是从____等词语感受到的,三是颜色,我是从____等词语感受到的。

1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滥:虚妄不实,失实的,假的。②竽:乐器名。③充数:凑数,④南郭:姓,⑤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⑥说:同“悦”,高兴。⑦廩(lǐn)食:官府供给粮食。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每次必须__________,因此南郭先生请求为他吹等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却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便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宣王说之。______________

[3]“滥竽充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古文练习。

4 / 5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以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博览群书,擅长解说《诗经》。不逮:烛光照不到。逮,到,及。壁:墙壁。引:引来。 [1]根据古文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衡乃穿壁以引其光。(___________)

[2]根据注释,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匡衡_________的品质。

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使②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为④王吹竽,宣王说⑤之,廪食⑥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⑦,好⑧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不会吹竽。充数:凑数。②使:让。③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④为:给,替。⑤说:通“悦”,对……感到高兴。⑥廪( lǐn)食:拿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⑦立:继承王位。⑧好:喜欢。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中“请”的意思是( ) A.邀请 B.请求 C.请示 D.请教

[2]根据句子的意思,下列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B.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C.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3]“处士逃”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湣王讨厌南郭处士 B.南郭处士犯法逃亡 C.湣王不喜欢听吹竽 D.南郭处士不会吹竽

[4]“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啖蔗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1]解释下列字词。

(1)啖(______) (2)尾(______)

(3)云(______) (4)渐至佳境(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问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