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拱涵施工组织设计

来源:九壹网
K36+700段拱涵施工组织设计

一、概述

我标段K36+700处拱涵属混凝土拱涵洞,涵洞跨径3.0m,涵洞与路基右线交角为90o。拱顶填土高度15.48m。主要材料如下: 部位 材料 拱圈 帽石、缘石 混凝土 砌石、混凝土 台身 台帽 翼墙 及基础 片石 混凝土 C20片石混凝土 基础 片石 混凝土 C20片石混凝土 涵底 铺砌 浆砌 片石 Mu30 片石 M7.5 混凝土 混凝土 C25 C20 C20 混凝土 C20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砂浆 二、施工组织机构和劳力安排

㈠组织机构

1、施工负责人:尹足 2、技术负责人;肖启文 3、现场技术主管:李武 4、试验负责人:李旭 5、测量负责人:黄顺祥 6、质检负责人:谢晔 ㈡劳力安排

本涵洞由我合同段涵洞及防排水工程队负责施工,队长 ,安排劳力 人,其中机械司机 人,爆破人员 人,普通工人 人,普通工主要进行清基、拱涵的砼浇筑和砌筑。 三、 主要机械设备和测试仪器 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机械名称 自卸汽车 自卸汽车 推土机 挖掘机 空压机 风枪 发电机 破碎机 压路机 型号 141 6100 120 1.0 m3 3m3 YH18 功率 数量 4 3 2 3 6 10 备注 解放5T 东风5T 上海 日立 48KW 90m3/h 16BT 1 2 2 洛阳 义乌 上海 2、 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全站仪 水平仪 经纬仪 环刀 灌注筒 φ200 案秤 架盘天平 500克 扭力天平 100克 1台 1台 φ150 2000克 4套 2台 1台 型号 GTS225 宾得AP-128 数量 1台 1台 1台 备注 V200 φ100 4套 2套 取土器 V50ml 2个 四、计划工期

2006年8月1日开始至2007年1月31日结束。施工结束3天内整理编写出中间验交资料,报监理审查批复。

五、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㈠施工方法 1、 施工程序:

钢筋砼拱涵施工顺序为:测量放样→基础开挖→基底验收、处理→基础施工→涵台身施工→现浇拱部钢筋砼→沉降缝、防水层施工→附属工程施工。

2、施工准备

开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涵洞的位置、方向、基底尺寸、高程等进行复核、定位。当涵底设计高、涵位、角度等与实际不符时,经报请设计单位、监理同意后,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在既有排水沟、渠中修建的涵洞,先挖好排水沟,或在涵洞上游不影响施工的地方挖好集水坑,用污水泵排水,同时根据涵洞基坑四周地形,做好地面防排水工作。

3、施工工艺

基础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石方用小炮松动开挖,人工清基。开挖至距设计标高20cm时预留保护层,铺底前突击开挖至设计标高。开挖过程中,遇有地下水渗出时,在涵洞基坑上下游对称坑角处设集水井,用污水泵集中排水。如遇基底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经报请设计、监理单位同意后,采用平板压实机压实,或按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根据地质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处理。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将挖至标高的基底用人工修凿整平,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开始放样立模浇筑C20片石砼基础。

模板采用钢模板,内外模板可采用拼装,拼装应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顺畅。

基础砼采用现场浇筑。浇筑时按设计、规范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台身与基础采取整体浇筑或分别浇筑,并根据土质情况,沿洞身方向按图纸设置的沉降缝,应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设置。除地质、地形变化较大处、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基础对地基的压力变化较大处,以及基础填挖交界处应设置沉降缝外,一般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应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宽2~3cm,缝内填沥青麻絮,置于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

涵洞台身设计为C20砼。台身施工前,将浇筑完工的基础面清扫干净,通过测量放线,准确定出台身位置及结构尺寸,然后支立模板。模板采用大块整体钢模,立模时做到支撑稳固,板面平整,拼缝严密。砼采用拌合站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滑槽入模,机械捣固。浇筑前,严格检查模板,合格后再浇筑,并在浇筑过程中时刻检查模板位置、结构尺寸、支撑,防止跑模、漏浆。浇筑时一次连续浇筑完毕,避免施工接缝。分段浇筑时,施工接缝设在涵身沉降缝处。浇筑完毕后,立即用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翼墙与台身同步浇筑。

当拱圈强度应达到设计标号的70%,方可拆模,但必须达到设计标号后才能进行填土,填土时应做到两个台背同时分层夯填,分层厚度不大于20cm,压实度不低于90%,压实范围为1~2倍填土高度。台背回填碾压不宜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应尽量采用小型的受扶振动夯或受扶振动压路机;但涵顶填土50cm内应采用轻型静载压路机压实,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5%)。台背填土应选择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沙性土,也可采用台背填石或填碎石土,且应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

防水层按设计要求结合施工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施作。

涵洞进出口的铺砌,在原状土上回填压实后进行,与出入口外既有道路连接圆顺,与上下游沟槽连接平顺,流水畅通,做到洞内无积水。一般情况下,上游至少需在端墙(或溜坡)范围内铺砌,下游至少铺砌出端墙外的3~5米或者按冲刷情况确定。

六、质量要求和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项目质量体系,和项目经理质量责任制,明确分部项目经理、分部项目总工程师、各级管理、检验、试验、技术、操作人员的质量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质量职责,明确项目施工全过程中应进行质量监控的环节和质量监测点,制订具体的监控措施,明确执行者和检验者,用工序质量保证项目质量,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并以样板开路,实现质量一次成优、整体成优的目标。

2、建立和落实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A)、 编制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主管工程师根据设计及技术要求编写作业指导书,并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功能作用及与其它工程的关系,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全体人员在彻底了解施工对象和掌握施工方法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B)、“三检”及工序交接检制度。

“三检”即:施工中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工序交接检即: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合格检验,并经监理签证,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工序交接制度坚持做到:“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桩橛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的不合格者不

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未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

记录不全不交接。

C)、 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检验申请报告,连同有关资料,呈报检验签证,末经监理工程师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隐蔽工程不经签证,不能进行隐蔽。

D)、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度

外业测量及资料由专业人员进行,复核后交总工程师审核,并报监理工程师验证。现场有关测量桩橛标记必需定期复核检测,确保测量控制到位。

E)、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按三级进行,即:“跟踪检测”、“复测”、“抽检”三级。施工队试验员负责跟踪检测,项目经理部现场试验室负责复测及配合监理进行抽检,通过对关键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达到及时了解工程质量状态,解决存在问题的目的,使项目质量一次达标并为验收时质量检验打下良好基础。

F)、建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采购及验收制度

原材料采购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及工程招标技术规范要求精心选择合格供应商,同时严格执行质量鉴定和检查方法,并按规定进行复试、检验,确认达标后方可接纳使用。所有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场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进场验收,核实质量证明文件及资料,对于不合格或证明资料不齐全的材料,不许验收进场,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标识,确保不误用、混用工程材料。 G)、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各种仪器、仪表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钢尺、油压表、千斤顶、压力机、核子密度仪、天平、磅秤等均按照计量法的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标定。工地设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卡档案,监督和检查。仪器由工地试验室和相关部门指定专人管理。 H)、施工资料管理制度

设立专业资料员,及时收集、整理原始施工资料(含照片、录象带)分类归档,数据记录真实可靠。文件记录和整理工作由工程项目(单位工程)负责人填写整理,工程结束时装订成册。质检工程师将全部工程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施工资料编撰做到与工程施工同步,工程竣工时竣工文件同时移交业主,作为工程移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保留一份完整的文件记录,按规定进行内部存档。 I)、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主要工序、工种如钢筋工、焊工、电工、浆砌工、混凝土工、木工、架子工、各种司机、试验员、材料员、核算员、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经理等均要经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保证工序、工种的操作和管理质量。 J)、 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

项目施工全过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派具有资质的类似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各级质检工程师,负责内部质检工作,并赋予质量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力。凡进入工地的所有材料、半成品、成品,质检工程师同意后才能用于工程。对工程验工,必须经过质检工程师的签认,一切需经监理签认的项目,必须经质检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上报,质检工程师还拥有对工程施工中的违章操作,不合格工程纠正和临时停工及相应处罚权。

K)、测量及试验、计量的控制

(1) 用全站仪进行全线的控制测量,并与相邻标段进行校核,结构物的测量、放样除换手测量外,每次的测量记录必须经两个以上人员复核后方可交给施工班组。

(2) 经理部设立现场试验室,试验室按本标段质量计划制定相应试验计划,并按试验规程规定作好各项试验工作和质量检验工作,严格遵守试验员职责,指导督促施工队做好质量工作。特别加强做好路基碾压密实度检测,加强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以确保路基、混凝土的质量绝对达标。 3、关键项目的质量保证措施

(1)、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认真做好各项隐蔽工程,如基础埋置深度,基底地基承载力,基底清理;钢筋绑扎安设等情况。 (2)、加强测量、试验、检测等基础性技术工作

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做到工作有标准,检查按标准。配备先进的测量、试验、检测仪器,用科学的手段保障工程质量。 (3)、控制钢筋施工质量

严把材料关,钢筋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或试验报告单,并作机械性能试验,对进场的钢筋进行抽检,遵守“先试验,后使用”原则,对力学性能差、严重锈蚀、麻坑、裂纹夹砂和夹层以及其它不合规范要求的钢筋,坚决不予验收、使用。

严格控制钢筋的加工质量;加强对加工后的钢筋存放管理;保证钢筋的绑扎和焊接质量。 (4)、原材料质量控制

把好水泥、碎石、砂子等的材料关,坚决做到不合格材料不验收、不使用。

(5)、砼拌和均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以确保计量准确,保障砼质量。 (6)、混凝土振捣

砼浇注中,采取定人定岗负责振捣。插入式振动器振动的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插入下层砼5—10cm,使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时间一般为25—40S。 (二)、质量要求

1)、各接缝、沉降缝位置正确,填缝无空鼓、开裂、漏水现象;涵洞内不得遗留建筑垃圾、杂物等。涵洞总体实测项目见下表: 项次 1 检查项目 轴线偏位(mm) 流水面高程(mm) 涵底铺砌厚度(mm) 长度 孔径(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明洞20,暗洞50 检查方法和频率 经纬仪:检查2处 水准仪、尺量:检查洞±20 口2处,拉线检测中间1~2处 +40,-10 +100,-50 ±20 尺量:检查3~5处 尺量:检查中心 尺量:检查3~5处 尺量:检查3~5处 2△ 3 4 5△ 6 净高(mm) 明涵±20,暗涵±50 2)、洞身顺直,进出口、洞身、沟槽等衔接平顺,无阻水现象。 3)、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等应平直,与路线边坡、线形匹配,棱角分明。

4)、涵洞处路面平顺,无跳车现象。 5)、外露混凝土表面平整,颜色一致。

6)混凝土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涵台实测项目 项次 1△ 2 3 4 检查项目 混凝土或砂浆强度(Mpa) 涵台断面尺寸(mm) 片石砌体 混凝土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在合格标准内 ±20 ±15 尺量:检查3~5处 竖直层或斜度(mm) 顶面高程(mm) 0.3%台高 ±10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处 水准仪:测量3处 7)、涵台线条顺直,表面平整。

8)、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0.5%。 七、安全和文明施工

㈠安全

1、搞好爆破材料的管理,各种火工材料建立发放和回惦制度,当天用不完的火工材料及时回库保管。

2、严格按爆破施工安全的有关规定组织爆破施工,做好安全警戒,安全员跟班作业,严格进行检查和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设置安全警示牌,确保爆破安全。

3、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4、在陡坡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下方严禁站人和放置机具。 5、临时施工便道必须平顺、通畅,防止翻车,严禁司机酒后驾车。 6、压路机在路基边缘碾压时必须放慢速度并有专人指挥,严防翻车。

㈡环保和文明施工

1、挖方地段严禁破坏施工范围外地表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现场各种机具材料堆放有序。

3、各种清除物必须在施工范围外合理堆放,不妨碍施工排水和影

响周围环境。

4、施工人员和作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5、各种标志、标牌醒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