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在线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九壹网
大学生在线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李丽萍 梁湘莉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5年第17期

李丽萍

梁湘莉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武汉 湖北 430081)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的方便快捷使得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悄然发生了变化,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在线学习日益增多。文中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影响在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因素、课程材料和教师指导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有效进行在线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在线学习;有效学习;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7.027

作者简介:李丽萍(1973-),女,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收稿日期:2015-05-16

0 引言

在线学习是指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最终达到一定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有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依据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但在线学习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缺乏实时监控的条件下,学习者并不总是能够保证实现有效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是利用网络学习工具和资源,对学习的内容信息进行批判性、创新性加工,最终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影响在线学习有效性的障碍因素有很多,例如: 自我管理、学术技能、社交与互动、学习时间与支持、学习动机、费用与互联网可访问性、学习机构的类型、在线学习的效率及愉悦性、在线学习技能的自我评价、在传统课堂上的歧视待遇、在线课程完成的数量等等。Muilenburg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在线学习障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在Muilenburg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的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在线学习意愿、障碍因素、有效监控方式等,问卷通过问卷星(http://www.sojump.com/)发放,通过QQ群、微信群、电话和邮件等多渠道邀请大学生填问卷,数据收集于2015年5至6月,共回收104份有效问卷。

1 调查问卷设计和结果分析

问卷将影响因素分为3大类,分别是:学生自身的因素、课程设计及老师指导方面的因素、外部环境的因素。问卷设计的具体说明见表1。

在问卷回收后,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分析,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类统计和交叉分析。

1.1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在本次被调查者中,男生占51.92%,女生占48.08%,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占66.35%,理科类专业的学生占33.65%。根据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现状,上网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有10.58%的大学生表示,其每周上网的时间里用于学习的次数为0,平均每周1~3次在线学习的大学生有45.19%,平均每周3~5次在线学习的有18.27%,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占25.96%。

对于“在线学习替代传统课堂学习”的态度问题,有10.58%的大学生持保守态度,认为在线学习完全不能替代传统课堂学习,有4.81%的大学生持积极态度,认为在线学习完全可以替代课堂学习。84.62%的大学生观点中立,认为有部分课程可以用在线学习替代传统课堂学习。对于大学生在线学习的偏好,有40.38%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在线学习(非常喜欢14.42%,喜欢25.96%),但有59.61%的学生对在线学习感觉一般或不喜欢(一般52.88%,不喜欢6.73%)。

1.2 学生自身的因素

自我管理。在线学习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管控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网络聊天”的占59.62%、“玩点小游戏”的占32.69%、“浏览与学习无关的网页”的占66.35%、“做其他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的占65.38%,只有11.54%的大学生表示,在在线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做任何学习之外的事情。

社会交往。有13.46%的被调查大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会选择“忽略问题,放弃解决”,76.92%的大学生选择“自己查资料”,9.62%的大学生选择“向他人寻求帮助”。

学术技能和技术技巧。学习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认为对在线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无法与老师/同学很好的交流、缺乏在线阅读的能力、不熟悉在线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不熟悉在线学习的网页操作,以及其他的因素。

学习动机。有14.42%的大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而进行在线学习,22.12%的大学生表示在线学习是“为了完成学校开设的网络课程,拿到学校的学分” 合

计36.54%的被调查学生倾向于被动学习;而32.69%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来补充专业知识”,30.77%的大学生表示在线学习是“因为个人兴趣,为了丰富生活”,即倾向于主动学习的学生有63.46%。

1.3 课程设计和教师指导因素

指导老师因素。指导老师的课程内容安排和授课形式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课程材料内容丰富程度、授课形式、课程材料条理清晰度以及与指导老师的课后交流情况,被调查者对这四个选项的回答按影响从大到小排序,问卷结果分析时对排序情况赋值打分(第一排序选项赋权值4,第二排序项赋权值3,第三排序为2,第四排序为1),然后计算选项平均综合得分,即(Σ频数×权值)/调查人次,最后得分高低显示影响的重要性依次是:课程材料条理清晰度、授课形式多样化、课程材料内容丰富程度、与指导老师的课后交流情况。

学习时间。被调查者中21.15%的大学生表示会选择每节课时长为20分钟以内的在线课程,66.35%选择时间为20~40分钟/节的课程,10.58%的学生会选择时长为40~60分钟/节的在线课程,1.92%的大学生会选择时长为1小时以上的在线课程。

学习费用。当遇到一份对学习很有帮助的资料,但访问需要付费时,有22.12%的大学生会付费访问,有27.88%的大学生会能寻找到其他替代材料的情况下放弃访问,有50%的大学生会选择找其他资料代替。

在线学习效果测试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章节内容的分段测试”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帮助最大,其次是“要按时完成和提交作业”,再次为课程总体内容的测试,一小部分大学生认为在线学习不需要任何考核。

1.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电脑硬件、学习软件等,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实际上,很多学生会因为硬件或软件的问题而影响到自身的学习效果。有10%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在线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硬件或软件问题而影响到在线学习的效果,75%的大学生回答曾遇到过此类问题,有15.38%的学生表示没有遇到或没有因此而影响到在线学习的学习效果。

将专业类型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如下表2,文科类专业因遇到硬件或软件问题而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占82.61%,理科类专业的占88.57%。

2 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措施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国内已经有90%以上的高校建设了接入互联网的校园网络,但是网络对于教学的功能不应该只限于教学内容的发布,更多的应该是教学管理、教学交互、为学生提供自助学习的平台等。在线学习要求大学生具备比其他学习方式更强的自主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更新,而必须要充分考虑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各种影响在线学习的障碍因素、使用合适的在线学习监控方式,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要提高在线学习的效果,学生良好有效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由调查可知,在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程度很低,这会对学习的整体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故在进行大学生教育培养时,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注重加强大学生的专注度训练,以此来加强在线学习效果。在培养在线学习的习惯时,强调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促进与其他同学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要求所有学生在同一个时刻将自己的作业发布在平台上,当所有的作业都被公布以后,学生可以阅读所有人的作业,把自己的作业内容与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在线学习课程材料的丰富程度、展示形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后,教师的实时指导是课程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设计课程时,首先要注意的是编写条理清晰和内容丰富的课程教案及阅读材料,其次要以多样化的讲授形式来展现课程,如视频、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最后要及时在讨论区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

在线课程的时间安排以每节课20~40分钟为宜,每周安排1~3节课会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在设计在线学习课程时,可以进行相关资料的共享,降低资料访问的费用,费用低廉、内容强大的资料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帮助非常大。在对学习效果进行监测时,应该优先采用章节测试的方式,辅助一定的按时提交作业。在线学习的环境对在线学习的效果影响也不可小觑,要定期进行硬件的清理和软件的维护,保证在线学习环境的顺畅,保证在线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责任编辑 吴 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