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本文词题为“三峡”却由山写起,为什么? 4分析“沿溯阻绝”“朝发暮到”的作用。 5为什么写“奔马、疾风”?
6找出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词意一致句子? 7找出写三峡春冬之时水清的句子? 8结尾写渔者歌辞的作用是什么?
9分别用一个形容词形容三峡不同季节景色的突出特征? 10本文是怎样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采用什么样的顺序? 11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1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在三峡地区建立水利枢纽工程有什么原因? 13整体把握文章(中心)? 14段意(分两段)。
答
1“七百里”写出三峡山势绵延之长;“略无”表明三峡山势 连环,写出山绵延伸展的磅礴气势;“重叠”写三峡山势险峻之高;“隐蔽”用天和日侧面体现山高,这是仰视所见;“亭午夜分”用特定条件下,才能看到,月亮和太阳,突出三峡山高峻的特点。 2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侧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从侧面写三峡山高的句子(两个横线):“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以山衬托水,山连水不得他泄,写山是为了写水做铺垫。 4“沿溯阻绝”写出三峡夏天江水水位高水势大。
“朝发暮到”表明三峡夏天江水湍急,流速之快,带有一定夸张意味。
(三峡水多“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水速快“非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5做比较。生动地描绘出三峡江水流速快,和奔腾呼啸,描绘出江水一泄千里的宏大气势。 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7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8引用,进一步渲染三峡极其悲凉突出了峡长,谷空的特点,收述全文。也暗示当时劳动人民苦难生活。 9夏(水)的迅猛,春、冬的清秀,秋的凄冷。
10先写山,突出三峡山山 高岭连,中间狭窄特点; 再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不同景象。采用季节顺序。
11写水,先写夏水,因夏水最盛、最险、最疾;后写春冬之水,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这样安排,可谓匠心独运。
开头由山势落笔,接着承山高,江窄而写水平势 ,按水势涨落安排,四季顺序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12首先,三峡地区夏天的水势大,水位高,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其次,从“有时朝发白帝9,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从”可以看出水流速度快。
再次,从“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了水落差大。
以上三点可短号三峡地区水的力量大,水力可用发电,所以在三峡建立水利枢纽工程是有原因的。 13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的山势水景,表现三峡雄奇壮丽的景致,从而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和热爱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