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人与人能和谐相处,我想其首要的一条是要懂得尊重、学会尊重,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我们需要尊重别人,别人也需要我们的尊重。尊重是自己的需要,又是别人的需要、是大家的需要,现在提建立和谐社会,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古人说“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意思就是说,我们只要尊重了别人,别人也会更加尊重自己。如果你想自己有个好人缘,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想使自己的人生更臻完美,请尊重别人吧!
语言美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现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语言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规范的语言能正确表达你的思想,得体、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反映你的学识和魅力。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既要主动、热情,同时又要学会使用常用的文明用语。如“您好”、 “你需要帮助吗?、 “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别看就这么几句词语,有时候一句“您好!”使别人与你的感情拉近了距离,一句“你需要帮助吗?”就表明了自己的能耐,体现了自己的热情,一声“对不起”或“没关系”,是对自己过失的道歉与坦城,对别人过失的原谅与宽容,临别时的“再见”,能给人以留下美好的印象。
尊重还要讲究仪表和言行举止,即行为美。在这一点上,往往是一些小节,如在公共场所,或赴约、拜访,都要作到衣着整洁,朴素大方。男士刮好胡须,擦亮皮鞋,女士化点淡妆,要与身份、环境相协调,这既体现了一个人自己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说到拜访,选择的时间要恰当,尽量不要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要先预约,先敲门,当得到别人的允许以后再进屋,进屋后要换鞋,不要随便进别人内室,不要擅自翻阅别人书稿,不要乱丢烟头果皮,晚上不要玩到太晚,要知道客走主人安呢。
要在态度上尊重别人。比如老师讲课、发言、他人谈话时,我们要注意倾听。站着和别人交谈时,不要用脚连连打地;与老师、长辈交谈时,坐姿不要太随意。守时也是一种尊重。和约好聚会,就应当准时赴约;老师安排活动更应当准时参加。 尊重别人要注意场合。别人办喜事,就别说不吉利的话;人家办丧事,就不要兴高采烈。还比如:没考好,就不要大谈特谈自己考得多么好。 只有在心理上有尊重别人的想法,才可能做出尊重别人的行动。所以,我们必须牢记:“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因自己家境好成绩好就自大、自傲,就轻视他人。 我认为尊重他人要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就是要了解对方的年龄、身份、语言习惯等。假如对方是位年长者,在称呼上要礼貌,在语气上要委婉,在语速上要舒缓,在话题上要“投其所好”。打招呼时不要总是“喂喂……”不停,或者叫绰号,因为对方肯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交谈时不谈对方不愿讲的话题,不揭对方的伤疤等。
我们在与人交往沟通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否则,受损失的一定是你自己。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常在课余时间帮一家餐馆洗碟子。厨房的监督是一位美国人,他很慷慨,但也很唠叨。他常在留学生工作时站在旁边“演讲”:你太幸运了,我们的政府批准了你来这里读书,现在我又给你一份工作和许多食物,使你连饭钱都省下了……有一次,这位监督又要重复着说这些话时,留学生站起身指着对方的鼻子说:“你要是再说下去,
我就一拳打扁你的鼻子。”从此之后,监督再也没有发表类似的“演讲”了,因为他知道了要尊重别人。 这个故事进一步说明只有真正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最终才不会使自己受到损失。
可在作为学生的我们身边到处可见一种情况,就是老师上老师的课,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如玩手机、听歌、看小说、睡觉等。甚至老师还没有叫下课,就有些学生收拾好了东西并大声说“下课”。作为一名学生,就是要认真上课,虚心听取老师的讲解,积累知识、增长才干,这样才能把学习搞好。而要搞好学习,前提就是必须尊重老师。当老师辛苦一节课后,听到的就是你们说的“老师该下课了”一句含有嘲讽之意的话,老师的心里会是多么地失望啊!因为老师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地尊重。自己的劳动既然得不到尊重,又何必再如此认真呢?试想一下,最后受损失的一定是你们这些起哄的学生哪!当然我相信老师不会那样做。
同样在社会上常可见到一些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如有的人总是拿着“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或者依仗权势,说一些过头话,横蛮不讲理,办一些混账事,耀武扬威;有的人自己不学无术,不好好干事,还厚颜无耻地对别人挖苦打击、吹毛求疵;有的人行为放荡,语言粗野,下流至极……这些人,就是不懂得尊重,是缺乏人格修养的表现。可这种人又有几个是真正得到别人尊重的。尊重是双方的,就算你很强势逼得别人只好对你强颜恭敬,那也是虚假的情意,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
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便笑,你对它大哭它就大哭。你如何对待世界,世界就会如何对待你。只有善待他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赢得他人的尊重,从而给自己营造良好的事业氛围,成就自己。尊重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