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土地革命的中心

来源:九壹网


二 、为什么江西成为土地革命的中心地带?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农民斗争的决议案》,决定用革命的手段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八七会议也决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1928年5月至7月,井冈山根据地从分田开始,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江西成为土地革命的中心地带。学者们对江西成为土地革命的中心地带的原因给予了高度关注。毛主席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五点原因: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洗礼;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有相当数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有力的组织。这些原因固然可以被我们借鉴,但它们都是脱离了江西自身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从江西本身去寻找原因。我认为原因有下:

首先,从江西的地理环境来看。江西位于江南各省的中部,深居内陆,信息难得,封闭性很强。进入近代以后,开放了五口通商口岸,全国的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了上海,江西丧失了交通位置的重要性。不像其邻省,或是沿海,或是全国交通中心,交通便利,贸易繁荣,工商业发展迅速,工商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缓解了农村中的矛盾。反观江西,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因素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江西工商业发展落后,只能着重发展传统的农业,而土地是发展农业必不可少的劳动资料,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江西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地主、军阀手中,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土地问题是矛盾的焦点,牵动着农民的神经,一旦触及土地问题,农民就会很容易被动员起来。

其次,江西的文化教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都很落后。近代江西始终以落后、保守的封建思想为主导。知识分子仍以儒家经典为至上,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盲目排外,

不学西学并反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传入。清末江西屡发规模较大的教案,就是很好的例证。由于江西的文化思想的守旧、落后,江西近代教育的举办亦是举步维艰。文化教育落后,缺乏经济人才,再加上江西人的守旧意识,不愿接受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落后的生产力,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江西财政的主要来源是田赋,农业发展落后,势必影响财政收入,为弥补财政不足,政府加大对田赋的剥削,而耕地大部分掌握在地主、军阀手中,他们把政府对田赋的剥削轻而易举的转移到了农民身上,农民苦不堪言,再加上自然灾害和连年的战乱,近代江西的农村一片萧条。压迫越深,反抗越烈,长期积压在江西农民心中的怒火一旦点燃,必将化作巨大的力量,推动土地革命的发展。而其邻省,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迅速,不具备在江西发展土地革命的优势条件。

最后,共产党动员的结果。大革命失败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意识到走城市道路行不通,他们另辟出路,终于找到了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江西井冈山根据地是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随后共产党开辟了大大小小一百三十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生存,为了与国民党对峙,共产党力争农民的支持,在农村根据地宣传土地革命。

长期积压在江西农民心中的怒火被共产党点燃,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在他们的推动下,如燎原之势,蓬勃发展。共产党之所以在江西立脚是因为:江西农村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反动势力薄弱;江西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农民受压迫日久,积怨很深,容易动员;江西有革命传统,农民革命性强。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共产党在江西建根据地,号召农民参加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江西成为土地革命的中心地带。反过来,农民积极参加、支援中共红军,壮大了红军的力量,这也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