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桃花源记习题含答案.doc

来源:九壹网
桃花源记习题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xx题 xx题 xx题 总分 一、填空题(共10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纷( ) __________________然(

) __________________然( )

平__________________( )黄发垂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然自乐(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问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人( )

【答案】bīn yǎn huò kuàng tiáo yí xián qiān mò jùn yì jīn yì 难度:中等 知识点:字音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__________________至其家 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溪行 ________________ (4)便扶__________________路 ________________ (5)未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人和小孩 (2)邀请 (3)沿着 (4)原先的、先前的 (5)实现 难度:偏难 知识点:字义

3.根据《桃花源记》一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 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 但再来寻找时却“ ”。

【答案】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难度:偏难 知识点:成语(熟语) 4.翻译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答案】(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树竹林之类。 (2)渔人一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尽地说出他的见闻,(他们)都感叹惋惜。 难度:偏难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5.填空。

(1)《桃花源记》作者________,又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诗

人,自号________,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________诗派的创始人。

(2)《桃花源记》中,渔人忽逢桃花林,见到这样一番奇异的景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桃花源人的淳朴、好客。

(3)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儿童。现在常说的“豆蔻年华”中的 “豆蔻”在古代的年龄范围是________到________岁。

【答案】(1)陶渊明 陶潜 元亮 东晋 五柳先生 山水田园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十三 十六

难度:偏难 知识点:散文类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__________________( ) (2)及郡下,__________________太守( ) (3)欣然__________________往( ) 【答案】(1)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2)晋谒,拜见 (3)打算 难度:偏难 知识点:字义

7.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 难度:偏难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8.文章第一段描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

【答案】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氛围,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下文描写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难度:偏难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9.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 路”,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案】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 强了文章的神秘色彩。

难度:偏难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0.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却描绘出了一个与世隔绝 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

【答案】一是表达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是寄托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 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理想社会中。

难度:偏难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二、选择题(共2题) 1.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便要还家 B.将军身被坚执锐 C.为天下唱 D.及郡下,诣太守 【答案】D

难度:偏难 知识点:字形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__________________向所志 __________________病终 B.处处__________________之 寻向所__________________ C.屋舍俨__________________ 怡__________________自乐

D.见渔人,__________________大惊 当立者__________________公子扶苏 【答案】C

难度:偏难 知识点:字义 三、语言表达(共1题)

1.你班学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后,开展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和谐社会”是有史以来我国人民特别是文人向往的理想社会。只要留意,便可从诗 文、典籍及传说中,见闻人与人、人与畜禽、人与大自然的“贵和”。请写出《桃花 源记》中能表明“贵和”的语句。

(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根据其主要信息,运用对偶知识,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写出来。 滨州传媒网讯 由社会各公益组织,传统文化弘扬单位和爱心人士共同组织的 “________,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文化之旅全家福元宵联欢会,于正月十四(3

月4日)晚六点半在鑫凯莱酒店三楼大宴会厅举行。本场晚会以丰富l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注释】 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牧竖:牧童。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4.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遥 望 白 蛇 蜿 蜒 下 赴 大 壑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水__________________涩( ) (2)__________________涧水尔( ) (3)__________________强然诺( ) (4)__________________十问仅得二三( ) 16.翻译下列句子。

(1)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2)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

17.文中的雪窦山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18.作者很想知道这个地方的名称和历史,但村民不熟吴语,无从得知,除了表达作者的遗 憾外,还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

15.(1)更加 (2)大概 (3)有的人 (4)大致

16.(1)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邑官府里的(僧人)。 (2)农家隐藏在竹子树林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

17.被山水阻隔,难以进入;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百姓生活安宁快乐。

18.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难度:偏难 知识点:散文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