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西山镇东村形成于秦末汉初的公元前 206 年,距今
已两千多年历史。东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依栖贤山,临 太湖水,产碧螺春。在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苏州市,古镇与古 村落并不鲜见, 但能借山之秀、 又能采太湖之灵气的古村落屈指 可数。另外,村内尚存十多幢保存基本完好明清宅第及义井、巷 门。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文化由几大因素组成, 即园林、 古镇、太湖、名茶等。而东村则是全面的一个集成者,这样的条 件在整个苏州地区也是非常典型的。若能将东村保护与开发起 来,便可以形成 城- 区- 镇- 村 的全立体的保护结构,完善苏州 的保护工作体系。
苏州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古村落背靠浩瀚的太湖,面朝栖贤 山,盛产碧螺春茶业;她绵绵两千年历史,村内古宅比肩而立, 悠悠古风徐徐飘来。这就是东村。
1. 东村古村落概况 苏州市西山镇东村形成于秦末汉初的公
元前 206 年,距今已 两千多年历史。全村大约七百多人口,徐姓是村中的主姓,约占 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村中的一条东西方向的古街是最主要的 街道,整个村庄沿这条古街东西向布局,古街全长一里,两边散 落着十多幢明清宅第及义井、巷门。其中,元末明初建的栖贤巷 是江苏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村内还有一处巷门现存:义门。在 古宅地中,以敬修堂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
整。敬修堂建于清乾 隆十七年( 1752),前后六进,布局合理紧凑,组合灵巧,错落 有致,美观大方,现已得到一些简单维护。其余宅第孝友堂、绍 衣堂等六幢为明代建筑, 翠秀堂、学圃堂、敦和堂等为清代建筑。 这些明清古建筑,除敬修堂外,大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毁坏,处 境十分危急。 砖雕是这里古建筑群的一大特色。 从大门两侧的抱 鼓石柱,到门头之上的“平盘斗”,包括门楣额枋,楼柱石础, 栏杆门窗,桁橼梁板,处处精雕细琢,耐人寻味。
东村民风淳朴, 热情好客。 茶叶与果树的收入是东村村民农 业的主要经济来源, 而大米与蔬菜的种植只是为了满足自家日常 的需求。东村没有工业,村里很多青年男女在苏州市打工,其收 入也是全村整体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部分。
东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东村依栖贤山,临太湖水, 产碧螺春。在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苏州市,古镇与古村落并不 鲜见,例如周庄、同里、 ?f 直、木渎等都很有名气。这些古镇 都临河而建,因此总体构成趋似。然而,即能借山之秀、又能采 太湖之灵气的古村落, 只能出现在苏州的东山与西山岛畔。 东山 镇与西山镇一共有四个古村落,其中三个都在西山镇,分别是: 东村古村、堂里古村和明月湾古村。与堂里、明月湾比较而言, 东村有个先天的地理优势――拥有阴山、 横山、大干山与小干山 等四个大小不等的岛屿。这四个岛屿散布在东村北面的太湖之 中,为东村增添不少景致。阴山岛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岛屿,有大 约 70
户居民居住,岛内还有一颗千年古樟树,最少要三个成年 人才能合围。 东村作为一个占尽山水的古村落, 可以说是苏州古 村落先天条件的集大成者。 这些既是东村的特色, 也是东村独有 的优势,因此,能否把这些特色与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出来,是进 行东村整体保护与开发的一个关键点。
2. 东村古村落保护的意义 东村具有珍贵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景
观, 对东村的保护具有社 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
(1)东村至今仍留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受经济和交 通条件的制约, 东村的古村风貌保存状况较好, 村中的道路至今 大多仍为石板与青砖原貌。东村有三“群”,令人叹为观止。一 个是超大型的古建筑群。 村内有明代建筑孝友堂、 绍衣堂等六幢 宅第,清代建筑敬修堂、翠秀堂、学圃堂、敦和堂等二十余幢宅 第。第二是大型古砖雕门楼群。 全村现存各种各样的明清水磨细 砖雕刻门楼十六座。细缕如画,神功天然。第三是青石圈古义井 群。全村现存宋明清青石圈义井十三口,清水清澈,入口甘甜。 此外古巷、古庙、古桥、古树比比皆是。
(2)东村古村落是太湖文化与江南文化的结合;东村布局 经典,结构整齐。全村方圆一里许,东西一长街,两面面山,临 湖而筑,藏而不露。东村属于江南,因而其建筑风格自然与江南 建筑风格相一致。 但东村临太湖而筑, 村落与建筑的布局与形式 自然与苏州其他名镇有所不同。 周庄、 同里等其他古镇是依河而 建,
布局受河道走向影响很大; 而东村则建在大山与太湖的中间, 因此便决定了她东西的走向。此外,周庄、同里的建筑大多是民 居式的, 而东村则由于是退隐官员与儒商所经营, 因而建筑为宅 园式居多,具有浓郁的园林化情调。这些差异性,在苏州古镇景 观趋同的情势下,显得更加弥足可贵。
(3)东村古村落的保护为创建文化苏州、文化吴中增添优 势;追求文化特色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经济越是发展, 文化的张力与影响就越加明显的显露出来。 苏州文化由几大因素 组成,即园林、古镇、太湖、名茶等。而东村则是全面的一个集 成者,这样的条件在整个苏州地区也是非常典型的。 若能将东村 保护与开发起来,便可以形成 城-区-镇- 村 的全立体的保护结 构,完善苏州的保护工作体系。
(4)历史与文化本身也是让古村落潜力无限的一个重点;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物质财产, 能产生经济效应。 古建 筑本身就是不可再生资源。 华盛顿某个社区曾提出“老房子是一 笔巨大的财富”的口号。 并且这种财富是在不停的升值的, 经济 越是发达,升值空间就越大。以东村目前的状况来看,其价值可 以说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低点”。
3. 东村村落在苏州古村落中的个性与意义 苏州古镇大多是依
河而建、以小桥流水为特色的“水乡 型”,周庄与同里可为典型代表。从旅游业意义上来说,最大特 色即为最大“卖点”, 没有特色就没有“卖点”。 以“水乡”为
卖点的周庄与同里,靠打“水乡”牌来最大的提升古镇的价值, 并取得了成功。而后许多地方迅速跟进,其中有木渎、 ?f 直、 锦溪、西塘、朱家角等。 但是,在苏州地区已经有了周庄、 同里、 木渎、 ?f 直、锦溪等水乡之后,继续开发这种“雷同”的、以 旅游为目的的“水乡古镇”会继续取得成功吗?继续开发“水 乡”不会带来旅游市场的扩大, 只可能在已有市场下利益从新分 割,这种竞争是伴随着本地兄弟古镇的直接损失的。并且,更大 的可能是新上的古镇竞争失败,投资拿不回来。所以,太湖古镇 (村落)一定要发掘自己最大、最吸引人的特色,力图开拓并占 领新的市场空间。这需要充分发挥古村落的比较优势,避开与 “水乡”古镇的直接竞争,寻求差异化的竞争。
4. 东村古村落保护的一些思考 (1)以明月湾为参照,思考
东村未来的保护与开发。明月 湾古村与东村古村在各个方面有很大的类似情况与背景。 明月湾 古村与东村同处于西山镇的太湖之畔、依山伴水;明月湾在南, 东村位北;两村建筑类型也大体相似,面临的问题也相差不多。 因此,明月湾的保护与开发是太湖古村落的先行者与探索者, 其 结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对东村未来的保护与开发具有极大的借 鉴与启迪作用。
从古村保护的意义看。 明月湾的保护与开发这方面取得了很 大的成绩, 也做出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明月湾内的古建筑大 多得到了修缮, 新建的房屋也从形式上与古村整体的古朴风格相
协调。 在解决新建民居对原有景观破坏的问题上, 其方式值得借 鉴。
来讲明月湾已经很成功了, 村内的古建筑大多得到了应有的 修缮;新建的民居也从形式上整合到与整体古村景观相协调。
从实际旅游效益上来看。 即使是在周末, 明月湾也没有大
批 量的旅游者。 从旅游开发上来说, 明月湾并没有做出足以吸引到 大量旅游者的特色来, 也没有最大化地运用自己的资源。 难以与 周庄、同里等水乡区别开来,仅仅是同样的水乡古村。
从配套环境来看,古村开发后,周边地带无序建设,不论是 区域划分还是建筑式样都没有有效的约束, 对整体景观的协调统 一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构建独具特色的古村落文 化。可以用几个元素来概括东村的比较优势:山(栖贤山,凤凰 山),水(太湖),岛(阴山、横山、大干山、小干山等四岛), 太湖古村。 只有找到一种途径, 把这三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因素全 部整合到一个规划概念中来、使每个要素都发挥出各自的能量, 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东村古村的优势。湖光、山色、古村,文化四 个元素并到一起, 便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世外桃源。 能否整合 全部因素, 使其统一在“世外桃源”这一主题下, 在山、湖、岛、 古村落等四个因素上面齐下文章。建造山水、村落、景观、人文 相统一的独特的古村落风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