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增强CT扫描对妇科盆腔肿块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来源:九壹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第17卷第30期

153增强CT扫描对妇科盆腔肿块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时正义,熊文明,秦智飞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桂林)

·医学影像·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增强CT扫描对妇科盆腔肿块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来本院妇科进行诊治的48例盆腔肿块患者,全部患者均通过增强CT扫描进行检查诊断,并将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观察分析增强CT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 全部患者均通过检查后,48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与其病理学诊断相符,增强CT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为89.58%。结论 妇科盆腔肿块患者采用增强CT扫描进行检查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关键词:盆腔肿块;CT扫描;增强扫描;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816.91;R814.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30.099

本文引用格式:时正义,熊文明,秦智飞.增强CT扫描对妇科盆腔肿块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0):153,156.

0 引言

盆腔肿块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且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及方式等不断的改变,造成其发病率也不断增[1]高。目前,在盆腔肿块患者的临床诊断中,B超是其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诊断方法,通常能够将患者肿瘤情况准确地显示出来,但对于肿瘤周边组织与其转移情况往往难以作为准确的判定[2]。CT也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诊断方法,为了提高其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本文就对增强CT扫描对妇科盆腔肿块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析,现报道如下:

1.3 数据处理

试验中获取的数据均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应用百分比(%)表示,如果检测得出(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通过检查诊断后显示,48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与其病理学诊断相符,增强CT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为89.58%;其中增强CT扫描对于卵巢畸胎瘤、子宫内膜癌、卵巢交界性囊腺瘤及卵巢囊腺癌等病变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均比较高,达100%;而对于卵巢囊腺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低,为60.00%,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的增强CT扫描诊断结果分析病变类型卵巢囊肿卵巢畸胎瘤卵巢囊腺瘤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内膜样囊肿卵巢囊腺癌卵巢交界性囊腺癌包裹性积液输卵管积水合计病理诊断15854433221148增强CT诊断14834332221143CT诊断符合率(%)93.33100.0060.00100.0075.00100.0066.67100.00100.00100.00100.00诊断符合率:89.58%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

妇科进行诊治的盆腔肿块患者,共48例。全部患者的盆腔肿块均通过手术与病理检查等确诊;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47.3±5.2)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月经异常、腹部下坠感及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全部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了解。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对其进行增强CT扫描检查诊断;患者均采用GE Optima CT660 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检查;肠道准备对比剂采用泛影葡胺口服液(浓度为1.5%-2%);全部患者在检查前8h均应禁饮禁食,并在检查前2-3小时给予1200ml对比剂口服,在检查前半小时服用500ml对比剂,检查前均用对比剂行保留灌肠;已婚者均放置阴道栓;增强采用高压注射器快速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流速3.0-4.0ml/S,总量为80-100ml;检查中均采取平卧体位,并需确保膀胱充盈;扫描范围为髂嵴水平与耻骨联合下缘之间;扫描参数情况:管电流设置为400mA,管电压设置为120kV,重建层厚设置为5mm,重建层间距设置为5mm。先对患者行常规平扫,再进行增强扫描,扫描中均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扫描。同时将患者扫描获取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将患者的病理学检查诊断作为标准,对增强CT扫描的检查准确性进行评价、分析。

3 讨论

盆腔肿块在临床妇科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器质性病变,其患者发病后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腹痛、排尿困难、月经异常及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具有严重的危害[3]。而若其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还极易导致其出现恶性病变,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及时对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CT扫描在临床上是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诊断方

(下转第156页)

156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30

的发生,可以作为病情和预后的客观指标。参考文献

[1]  吴瀚峰,丁建波,潘力,等.CT-MRI联合定位对立体定向放

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计划制定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10):1008-1011.

[2]  陈志强,杨文君,蔡磊,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

病的临床表现和CT及MRI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6):438-441.

[3]  尹铁伦,于逢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预

后相关因素[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8):844-846.[4]  师仰宏,张巧俊,封婷,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迟发性脑病相

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1):1492-1494.

化碳中毒对于大脑的损害较为明显,尽早发现诊断并进

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发生[4]。但是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有一个“假愈期”,使得长期的住院治疗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一定的医疗资源浪费,所以对患者进行预后非常重要。

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都是围绕人体进行断层扫描,获得人体图像信息。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表明,头部的CT和MRI检查能促进一氧化碳中毒后的及时治疗,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CT和MRI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后评估具有价值,能有效减少迟发性脑病

(上接第153页)

法,具有操作便捷、分辨力高等特点。在盆腔肿块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扫描,患者的肠蠕动情况通常也不会对成像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能够将肿块范围、数量、大小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均准确的显示出来[4]。

在本研究给予患者增强CT扫描检查诊断显示,其诊断符合率为89.58%;其中对于卵巢畸胎瘤、子宫内膜癌、卵巢交界性囊腺瘤及卵巢囊腺癌等病变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均比较高,达100%;而对于卵巢囊腺瘤与卵巢内膜样囊肿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低;主要是因其患者的CT表现无特异性,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对于该类患者临床应结合患者的体征表现及超声检查等进行确诊。同时对全部患者的增强CT检查结果分析显示,卵巢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实质性或者囊实性肿块,边界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且其囊性包块的囊壁也不规则,腹水CT值在20至60HU;卵巢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灶,呈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边界比较光滑,且增强扫描后肿块中心无强化现象,而肿块壁强化;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要表

现为低密度或者等密度,且子宫存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边

界不规则等。

综上所述,妇科盆腔肿块患者采用增强CT扫描进行检查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大部分盆腔肿瘤均能够准确地进行诊断,但对于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误诊的情况,临床上应用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表现或者B超等进行确诊。参考文献

[1]  吴志农, 李月河, 刘建华, 等. 增强CT扫描对妇科盆腔肿块临床诊

断价值的探讨(附70例分析)[J]. 吉林医学, 2010, 31(10): 1310-1312. [2]  简继华, 时建军, 高志华, 等. 妇科盆腔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研究

[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29): 4895-4897.

[3]  王昕, 金银华, 宋扬, 等. 妇科盆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平扫与

灌注成像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19): 106-108.

[4]  高青.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在妇科盆腔肿块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J]. 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3): 156-157.

(上接第154页)

上十分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其检查中具有

操作简便、无创及可重复性高等特点。近年来,随着CT扫描检查相关技术及设备等不断的发展,使CT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也逐渐广泛[3]。采用CT造影对其患者检查诊断通常能够对冠脉情况、狭窄变病位置、范围等进行清晰地观察,而对患者做出对应的诊断。

在本研究中给予患者128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分析显示,CT造影与CAG对于73例患者各冠脉分支的狭窄病变的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分析得出CT造影的诊断灵敏性达93.66%;诊断特异性达

分析考虑为随着128排96.27%,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

螺旋CT的发展、应用,将其检查分辨率及扫描速度等均明显提高,而使诊断结果提高。但在CT造影检查中常常

也会受到患者心率与血管钙化情况的影响,在检查前应

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控制,并对其血管钙化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分析。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128排螺旋CT动脉造影进行检查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且其操作便捷、安全无创,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参考文献

[1]  王如维, 王琳, 刘明霞,等. 128排螺旋CT冠脉成像应用于冠心病

诊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 2016, 21(6): 10-11.

[2]  李博, 朱平先, 吴清华,等. 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与支架

术后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20): 167-169.

[3]  邵江, 牟华明, 李俊,等.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

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 18(1): 34-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