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周记为载体的体验作文教学实践的研究

来源:九壹网
2014年第5期 Reading and writing 瞄圈圜 ,{I语丈 以周记为载体的体验作文教学实践的研究 陈 赢 (福建省福州三中金山校区,福建福州350008) 【摘要】中学生惧怕写作文,往往由于写作时没有材料可写、写不出真实感情、无法调动写作热情。针对这三个问题,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充分利用好周记这个载体,通过热情的鼓励、真诚的教导、新鲜的点评,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从而 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周记作文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在中考 试题中,作文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作文 素质更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然而,一要写作文,学生就叫苦连 天,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勉强挤出来的文章也不堪人 目: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书写潦草,材料陈旧……从 初一到初三,无数次作文训练,学生写得辛苦,老师改得更辛苦, 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并没有多大提高。学生普遍反映,作文是他们 学习语文的最大障碍。 其实学生并非无话可说,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所写的内容往往 令老师和家长刮目相看,可是为什么一到写作文就如此痛苦昵?作 为老师,又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学生将写作的痛苦化为畅所欲言 的快乐呢?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惧怕写作文的最大原因是没有材 料可写。学生说平时的生活就那么平淡,一些比较有趣的、难忘的、 感动的事情经过这么多年的反复写作也觉得乏味了,巧媳妇难为无 米之炊,提起笔不知道应该选什么材料才好。其次,写作感觉虚假, 抒情空洞无力,连自己都觉得不忍卒读。第三,作文讲评周期太长, 通常两周写一次作文,讲评课时通常已经忘记了自己写作时的感受, 难以调动写作热情。而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的写作则完全两样,自 由、灵活,对最近发生的事做出最新鲜热辣的点评,同时可以快速 得到同伴的评价,充满了创作的成就感。 既然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不妨借鉴这种灵活的形式,让学 生先获得写作的快乐,才能从中培养写作能力。由于时间所限,中 学老师无法要求学生写周记,但我们可以适当地延长周期,让学生 写周记,以周记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文献标识码】A 无限欣慰”,有时会感到“自责悔恨、惭愧不安”,对别人的行为 有时会感到“钦慕赞赏”,有时则感到“厌恶愤慨”,这都是道德 情感的体现,而这种体现又常显示于学生的周记中。周记成为一种 自我倾吐活动的形式,他们在周记里透露出自己的内心秘密,并进 行自我分析,表达自我修养、自我提高的愿望和要求,于是周记便 成为学生思想认识的“反光镜”和情绪变化的“晴雨表”。周记中 学生的抒情是最真实的,其中高兴也好、悲伤也好、得意也好、失 落也好,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情真意切。而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利 用好学生周记中所流露的情感加以点拨,又何愁作文中出现假大空 的抒情呢? 三.反馈迅速,学生能及时收获写作的成就感 周记的写作周期不超过一周,所选择的材料是学生最近的经历, 学生写周记,就像在网上发帖一样;而及时批改、点评周记,教师 的评语就像网络上的跟帖一样,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回复, 对于学生来说,这对于写作的激励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而要能够更好地利用周记,让周记为作文服务,还需要教师多 花些心思,在平时的批改、讲评中调动学生写周记的热情,爱上周 记,进而爱上写作。 (一)对于好周记,要热情地赞扬 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小学时代的两本作文,作文中留下了老师充 满热情的赞语: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 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作 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极富鼓舞性的评语,无疑给少年茅 盾以极大的启示和鼓励,成了他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动力。无论是 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 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 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 如: “可嘉可贺,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心理描写,巧妙的前 后照应,证明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从你的这篇文章,我 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作家!”这样的评语能激发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尤其是中等生的周记,如果有闪光点,加以大力的赞扬,会促 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研究中发现,在作文优秀的学生 中,既有从小对写作充满兴趣、文笔老练的“文坛老将”,也不乏 原先对语文特别是写作充满畏惧,甚至一篇作文要写上两三个小时 的“作文特困生”。而后者爱上写作的契机则往往是一次或几次的 周记被老师肯定,在班上点评,在周记中尝到了甜头,从而提高了 写作的信心。有时候,一次周记的点评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是我们很 难预想得到的,那么,不妨给学生们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呵护。 (二)对于错误的情感倾向。要予以真诚的教导 作为未成年人,学生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提高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本源。社会是一座巨大无比的熔炉,自然是一个 五彩纷呈的世界。在周记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生 活、观察自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周记是 种“诗外功夫”,它可以把学生平时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于是随着那一页页周记的翻过,他们的思想感情丰富了,他们懂得 如何认识自己,懂得如何理解别人,并由此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无 法学到的东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 作文素材。一到用时,他们自然便会感到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了。 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两三个学期的素材积累,大部分学生在面 对作文题目时,会首先从自己周记的材料库中搜索,这些材料并非 只言片语,并非拾人牙慧,且已经过一次写作的历练,再次动手时 便显得得心应手了。从周记选材中的作文往往素材更真实,更贴近 生活,也更容易打动读者。 一=、抒情真切自然,情感倾向符合中学生实际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事,有时会感到“心安理得、 倔蕊豳 2014年第5期 Reading and writing 课夕 语文 有时难免失之偏颇,出现一些怪异的、错误的想法,对学生写在周 仔细吧,这周我就回去好好看一下。这么有趣的事,希望下次还能 记里的不好的东西,教师也不能置若罔闻,视而不见。该批评的还 见到,尤其是你们全家人和这小鸟发生的故事。”于是,接连几周, 得批评,对谬误还要批判。但是训骂、责打是一种批评,人情人理 学生都以此为观察点,逐层深入地观察、记录。学生写学校老师的 地去说服、指出不足也是一种批评。前者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趣事,教师的评语是:“读着这篇周记,办公室里的老师们都笑疯了, 因此,他们会产生抵触情绪或变得胆小起来,以后再也不会写大家 大家都很期待其他老师的事情呢。”这样的评语无疑大大促进了学 不高兴看、但又是心里话的东西,从而导致他们离写作越来越远, 生的观察写作热情,从而不知不觉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描写能 那颗幼小的心也会离老师越来越远。 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比如,学生在周记中写出给班上同学起外号的事情,并说班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 五分之四的外号都是自己给取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骄傲之情。教师 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感受到“周记是最真诚的朋友”,便会 的评语是: “你看《水浒传》108将都有外号,但那些外号往往是 对周记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写,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的 对他们出众本领的肯定,没有多少歧视、贬低的色彩,所以那些好 同时,增强信心,并会乐此不疲。 汉们对自己的外号都欣然接受,引以为豪。但是,你给班级同学取 “感人心者莫天先乎情”,根据中学生求学情感倾向性的心理 的外号,有的是拿人家的生理特征取笑,有的拿名字的谐音取笑, 特点,语文教师在进行周记教学时,要真正做到投入时间和感情, 甚至还拿人家父母的名字来取笑。你这样的做法虽然表现出你很聪 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联结情谊的桥梁,沟通师生问的感情。当一个 明,但这样的聪明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快甚至伤害。这样的外号不 学生敢于把自己的心里话诉诸语文老师时,那么他对于语文科的学 但失去了它的意义,而且还破坏了你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希望你能 习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激情。小周记,大文章。周记正是 尽快改变这种不良的爱好。”这样的评语贴近学生的阅读生活,入 以它在语文学科里所具有的情感功能,在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中, 情人理,娓娓道来,既不引起学生反感,又起到了教育的目的。 不但会越来越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将有助于把作文教学以 (三)点评不妨用些新鲜词。让学生爱上评语 及整个语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学生不爱写作文,尤其不爱看老师的评语,翻来覆去就是“主 题不明…选材不当” “详略不清”等老生常谈的词汇。作文囿于 参考文献 形式所限,有时不得不有一副板起面孔的味道,但是,周记作为学 [1]刘俊峰.作文评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I】.文学教育 生倾吐心声的渠道,教师的点评也可以改变一下面孔,以新鲜活泼 (下),2010(06). 的词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活的认识。 【2]凌为.周记评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N].云南经济日 学生写家里的小鸟,生动有趣,教师的点评是: “我家里也养 报.2012-03—26. 了这样的小鸟,不过没有看到你所写的现象。大概是我观察得不够 (编辑:刘婷婷) (上接第135页) 三,第三学段:写成篇,体验认识表达“真” 所以成者方术也。质之不存,术之焉用。”还是以《妈妈的心愿》 第三学段的习作训练是小学阶段习作的合成阶段,在这一阶段 为例。从“世上只有妈妈好”人题,到风雪之路背“我”上学,到 中,开始习作成篇的作文,学生对生活中“真”的认识也由浅入深、 临终嘱咐,表达心愿收尾,千字短文一气呵成,真事真情,荡人心 由表及里。这一阶段,教师要侧重在对“真”的指导。习作训练的 魄的母爱与女儿对其母的深情浑然一体。这里提示我们要让学生言 “真”在这一时期表现为:生活中的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和发展规 之有真,在高年级的习作训练中,要让学生体验加深对生活的认知, 律为“真”,学生对美的认识是其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 然后“随物赋形”,相适应地表达“真”,小学生天真无邪,他们 握为前提的,假的东西不可能是美的。教师要针对学生中开始出现 爱美、追求美,但缺乏知识和鉴赏力。因此,习作训练中,教师要 的追求结构和语言的倾向予以必要的指导,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 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 才是美的,并指出真与美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积累的生活表象 真、善、美。作文的“真”,不是无中生有、无病呻吟,不是讲假话、 中选取最为典型的材料,以表达生活中的“真”。如写人物的事例, 套话,而是要掌握充分的材料。记人叙事,都要做到人真、事真、 就要在熟悉人物的基础上,选择足以表达人物特征的事例与细节, 景真、情真,言之有物,抒真情实感,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 这是写人作文的关键。一位学生八岁的时候,妈妈因为患了癌症去 习作训练是求“真”的认识过程,在寻求“真”时,教师要教 世了,她在六年级一次习作《妈妈的心愿》一文中,为表达深挚的 育学生立足于生活的土壤。习作训练应贵在求“真”,重在求“真”。 母爱选择了两件事:一是妈妈风雪中背她上学,二是妈妈临终前的 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真”,写出真事、真情实感。 嘱咐。这两件事十分典型,在妈妈的大量爱的事例中,这两件事是 (编辑:陈岑) 代表母爱的“真”。叶圣陶先生说: “盖文之所载者实质,而文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