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过渡例谈
作者:何国强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06期
内容摘要:结构完整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一篇完整的文章应该前后贯通,脉络相承,布局缜密,浑然一体,便需要巧妙地过渡。过渡的基本要求是转承自然,环环相扣,使文章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结构完整;过渡;方法
同学们在作文训练中要求“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即要求作文思路的展开有序而严密,用清晰的思路,组织写作的内容,表现为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的合理划分与安排,总之要做到思想有序,布局有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结构完整”主要表现在:一是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二是段落的划分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三是结构形式和谐,有头有尾,有必要的过渡,有得当的照应,通篇一贯。
我们写作文,要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相承,布局缜密,浑然一体,便需巧妙地给作文搭个“桥”,即巧作过渡。过渡就是文章中上段向下段或前一层次向后一层次转移、衔接的部分,它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过渡的基本要求是转承自然,环环相扣,使文章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要达到这一点,有必要掌握一些过渡的办法。下面试举例说明。
一.巧句转换法。即利用具有转折成分的语句,暗示内容的转换。如一篇高考作文《只为了那张脸》:
孟轲有云:“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正因为人们有着自己的尊严与志向,所以都很在意自己的名誉,“士可杀,不可辱”,这是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但是,若在乎自己的面子过了头,反倒成为不敢面对现实的懦夫作为。
正反两层意思之间一个“但是”就很自然地将两层意思勾连在一起了。相邻的段落之间的过渡,还可以用“然而”“因此”“不仅如此”“另一方面”“总而言之”“首先”“其次”等。
二.自然承接法。即运用过渡段或过渡句,顺水推舟,自然领起下文。遇到意思转折比较大的段落之间,如两个不同的事件、两种不同的内容、两个不同的场面,则可用短小的过渡段或用过渡句自然转入下文。如一篇高考作文《八·十八·二十八》:
那年我八岁,还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新颖、多变,极富想象力。周长长、面积小,人生阅历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那年我十八岁,已经被渐渐改造成规则的图形,只是棱角还在,不新颖也不规范,不多变也不稳定。周长不长,面积也不小……
那年我二十八岁,已经被打磨成一个圆了,我稳定,我周长短,我面积大,我的人生阅历丰富了,我变得世故圆滑了……
三个跳跃的人生阶段,在“那年我八岁”“那年我十八岁”“那年我二十八岁”的勾连下,巧妙而紧密地串缀在一起,有力地揭示了“人生就是一个由新颖、多变,极富想象力的不规则的多边形被渐渐改造成不新颖也不多变的稳定的圆形的过程”的主题。
三.设置小标题法。即以简练精辟的短语或句子作为每部分的小标题,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内容将从一个方面过渡到另一方面。如《金杯之光》一文,作者为了说明女排姑娘是怎样从失利的逆境中奋起,又一次夺得世界冠军的经过,就设置了“奇克拉纳,痛苦的夜”、“特鲁希略,倚天绝壁”、“利马,欢乐的歌”三个小标题,过渡清晰,结构严谨。
作文过渡的方法有许多种,运用时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而必须根据文章的具体要求和层次安排来灵活运用,使之真正起到穿针引线,联缀成篇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