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园总体规划方案

来源:九壹网
校园总体规划方案

一、规划指导思想

1.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具有优美环境的校园空间。

2. 最大限度的利用绿化与景观创造丰富的校园空间层次。

3. 应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手法,赋予校园建筑环境以明显的特征,创造传统意念的校园文化特征。 4. 空间场所多样化,从功能上保证不同年级学生的使用。

5. 功能合理设施完善,以保证学校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基地。 二、规划设计 1、功能分区

在校区规划上,充分分析基地所在位置及周围环境,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在宏观上对整个校园的规划进行合理布置。

将校园分为教学行政区、体育运动区、学生宿舍及后勤服务区、教师生活区。校区东南部为教学行政区,西南部为体育运动区,学生宿舍及后勤服务区、教师生活区布置在西

部及西北部,功能分区合理,使用便捷。

2、总平面布置

由于用地南侧的规划路尚未实施,所以在南侧规划路上布置远期主入口,把学校近期入口布置在师范路上,待南侧主入口开通后,近期入口即可作为学校的次入口。由南侧规划路进入学校主大门,首先到达校前广场,它是城市道路和校区之间的过渡空间。然后穿过柱廊就进入了教学广场,广场由东西两侧的教学楼和北侧的图书信息综合楼围合而成,位于教学区的主轴线,成为教学行政区的中心,广场上设置文化名人和科学家雕像,广场中心布置一座“钟塔”,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体现了绥德传统石雕文化的魅力。教学广场沿东西两侧教学楼的次轴线延伸至教学楼的半围合内院,空间相互渗透,景观层次丰富,为学生创造一个活动、交流的最佳互动空间。教学楼采用组合式建筑,以形成安静的内院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普教与职教的教学活动互不影响。图书信息综合楼作为全校的最高建筑,在两侧的报告厅和合班教室的衬托下,成为教学广场空间序列的高潮和终止点。学校行政办公设于图书信息楼内。图书信息综合楼北侧是利用原有建筑改作实验楼,并新建一栋实训楼,为职业教育提供配套的教学设施。

由教学行政区向西即为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处于教学行政区和西侧210国道之间,既合理利用了临近210国

道噪声干扰较大的地段,同时在教学行政区和210国道之间形成一个过渡,使教学行政区可以远离噪声干扰较大的210国道。体育运动区设有一座综合文体馆、一个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以及篮排球、羽毛球场。综合文体馆设计为单层建筑(局部两层),设有一块多功能场地,可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的教学和小型比赛,另外还有乒乓球室、体操房、器械联系室等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余文体活动。综合文体馆和标准运动场同时也可以对外开放。

教学行政区和体育运动区的北侧是学生公寓及后勤服务区,与教学区、运动区的联系都很便捷,完全贴合学生日常生活模式的需要,同时保证教学行政区不受其他区的干扰。

1、2号学生公寓与后勤服务合设一栋综合楼,把学生公寓、食堂、后勤服务、医务室等组合在一起。

教师生活区设置在用地西侧,沿210国道布置,同时在用地东侧也预留为教师生活区用地。

3、道路交通设计

校区内道路按照校区主干路-校区次级路两级道路系统设计,主干路便捷高效,对外与城市道路相通,对内则连接各功能分区,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次级路联系各分区内的每栋建筑,使用方便。

4、绿化景观设计

总体设计上让每年级拥有各自休息和交流、展示空间。

在学校总体的绿化组织上采用有分有合的组织方式,使校园建筑融于绿化之中,同时重视外部空间的塑造,广场和绿化及绿地的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求知欲,以适应现代教学的特点。

总体上说,本规划方案结合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和现代设计手法,以创造一个宁静、优美的花园式现代中学。总体布局上力求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利用道路系统及不同的绿化、广场等空间,将各个分区进行有机的组合。合理组织道路交通,形成便捷通畅的交通流线,避免不必要的交叉干扰。既体现现代校园建筑的特点,同时折射出绥德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规划方案符合学校建设的要求,设计合理,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