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探究WEN YI TAN JIU论纳兰性德的多情气质对其词的影响范梦媛纳兰性德是满清词人中杰出的词人,他一生短暂却历经沧桑,这使他的词幽婉凄凉,极具生命感染力。他对生命的思考使他的诗词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纳兰性德一生经历了几段悲惨的爱情,使得他看起来本就苍凉无力的命运添酌了更多的忧伤。他的多情气质流露于词中,表现在其词的意象表达和情感流露之中。本文以分析纳兰词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探究他多情气质对词的影响。一、多情气质的形成纳兰性德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典型性。他虽侍从皇帝,却向往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就习骑射,年少时就小有成绩。纳兰的天赋注定他会在文学上有所造诣,而他那多情凄婉的风格与他的感情经历密不可分。纳兰性德一生中的爱情是很坎坷的。他一生中经历过几段爱情,但不幸都以悲剧结束。1674年,纳兰性德与妻子卢氏结婚,而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的高峰,使得后人无能超越,就连他自己后来的作品也无法超越。纳兰的一生沉浮于感情世界中,他一生多情,以至于被感情所伤,他这种多情气质融入到他的词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对此就给予了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二、纳兰词的意象探析纳兰一生苦情、伤情,在他的词的意象之中蕴藏了很多真挚的情感。由于他的心境和情境,他的词风多凄凉、幽怨。纳兰性德的词风较充分地体现了《诗品》之自然、悲慨两品的艺术境界。他把感情注入在诗词中,故而诗词也满富沧桑。纳兰选用的意象通常很美,美中充满凄凉。例如,他常用的意象:泪,怀妻之泪,怀友之泪,思乡之泪、怀古之泪;月,用以168·悼念亡妻和相思离愁等。(一)泪的意象纳兰性德对早年亡妻的深厚感情,导致“泪”涌不断。妻子在世之前,由于纳兰性德在康熙面前担任侍卫,长期跟随皇帝出门在外,他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化做了一条用泪水铺出的长长的河,每一滴都是牵挂和思念。如《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诗词中道尽温柔,诉尽思念,纳兰对妻子的关心和思念是无尽的细流,暖入心肠。这是纳兰词中感伤词风的一代表作。悼亡之泪一迸而发,结发妻子卢氏不幸难产而死。对纳兰而言,无疑是重重一击。重情之人才被情困。难以想象,纳兰丧妻后的悲痛。突然之间,晴天霹雳,草木皆非。他定然睹物思人,妻子的芊芊身影恍若眼前,却是不见。这时,他肯定在想为什么妻子会先他而去,独留他一人煎熬,活着是这样痛苦。他的“泪”又一涌而出,出现在他的词里面。(二)月的意象纳兰词中,月的意象用得特别多,共有131处。而在月意象中,纳兰性德又特别喜欢用“残月、冷月、寒月、孤月”等,其中“残月”用到24处,“寒月”11处,“冷月”12处。纳兰性德词中的“月”,实际上是他文人情感的化身,“浅吟低唱明月里,千愁万绪总关情”。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纳兰笔下的月来讲,他的月极大多数是表达一种思念之情。他望着月,想着情人的昔日,满怀着一腔热泪,只能把这些情感给予在月上。月的满与缺都能激发出他内在的情感。如下面这首《虞关人》:绿阴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怕听啼捣出帘迟,恰到年年今日两相思。凄凉满地红心草,·此恨谁知道。待将幽忆寄新词,分付芭蕉风定月斜时。此首词中,纳兰性德写得是情景交融,女子满腹的相思、凄凉、惆怅在这寂静的夜晚、朦胧的月夜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情意绵绵之时,离别之日。纳兰借月抒情,也是送友人的方式。料想,离别之后,每每望月,是否还能想起在他方之人,虽是离别,想必心里还默默记得。月是见证,是情谊的证人。三、纳兰词中的情感纳兰的多情气质流露在他词的情感表达里面。他重情,更多的是追求自己生命本身的意义而不喜欢富贵,视富贵如草芥。他对爱情执着而真挚,对朋友不论富贵倾力相助,然而自己的政治理想却怀才不遇。因此,他更能体味到周边朋友的不幸遭遇,使他的诗词更加富有情感。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一个年轻英俊的男子,一身侍卫服,他凝视着他的初恋,他沉浸在明媚的水光山色之中,怀念他的妻子,他的爱人。他的恋人的模样,在他心里便被勾画出来。(一)爱情流露纳兰性德的爱情意识对他诗词的影响是巨大的。纳兰一生经历过的爱情都以悲剧告终,最终,他也英年早逝。他的初恋情人,是他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可惜,遭到了父母反对。母亲一气之下,把他的恋人送进了宫中。从此,相距甚远。在封建婚姻的包办下,纳兰的真性情不值一提。他无法去追逐自己的恋人,更无法保护她。他的恋人就这样离他而去,后来更是阴阳两隔。这段恋情令从小患有疾症的纳兰变得更加虚弱。然而,在经历了这次打击后,纳兰的爱情路并没有因此而坦荡。纳兰性德的第一任的妻子,那位唤醒他爱情之花的夫人因难产而死。他的心在坎坷的爱情道路上破碎不堪。无论是初入爱情的甘甜还是失去爱情的伤痛,这些都流露在纳兰词中。他的痴情,他的执着,早就化成了绵绵词句,为后世流传。“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二)抒写政治理想破灭的伤感纳兰性德满怀着政治理想走向仕途,被御赐三等侍卫,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但他的仕途命运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样:“马齿加长矣,枉碌碌乾坤,问汝何事,浮名总如水,判蹲前杯酒,一生长醉。”从词中可知涉足仕途的纳兰并没有得到重用,牡丹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幼稚,此时政治热情已淡如白水。纳兰性德虽然贵为朝廷重臣之子,但康熙并没有在政治上真正重用他。对康熙而言,他是一名侍卫而多过参政臣子。如《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骏女。才华不被赏识,他身处皇权中心,亲眼目睹了统治阶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状,词中所谈“瘦狂”“名士倾城”,都是词人自己的写照。纳兰的抗音悲愤而有力,但这也无法改变优秀人才不被重用的现状。如身边的陈其年、顾贞观、严绳孙、姜袁英等都不被重用,这就加速了他政治理想的破灭。(三)生命无端流逝的悲凉与生命的虚无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他短暂的一生却历经沧桑与无奈。他看着他的初恋情人和原配妻子一个个都远离他而去,徒留悲凉与无奈。在面对最心爱的人远离自己而去后,纳兰早已看淡生死。如果死了,便能看到自己爱的人了,又何乐而不为。每当一幕幕的场景在纳兰头脑中回演时,心里的冰、凉、悲早就袭来。他保护不了心爱的人,让自己的爱人一个个远离自己,生命是如此不值一提,就算自己再辉煌亦不能抵挡来自夜深的痛。纳兰性德做不到,他只能看着,感受着流逝的悲凉。丧妻对纳兰性德的打击十分巨大,致使他总有种游移虚实之间的感觉。如《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鹅鹅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四、结语纳兰性德用他短暂的生命诠释了真谛,他至情至真的性情使人性唯美而纯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诗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颗率性真诚的心,我们也许永远无法明白的是他对生命的感情,对生活的热情,就是这些让他变得痴情,让他成为流芳百世的词人。当我们还沉迷于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沉迷于对繁杂的生活的无奈中,当我们没有方向而忙着吃吃喝喝,不知生命的意义何在,纳兰性德却早早把这些置之度外。当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扇门堵住了之后,纳兰性德选择的是放浪于形骸之外。拿起来和放下都是人生的境界,出世和入世是人生的选择,真正能游刃于两者之间是最豁达的人。他用他一生的多情诠释了生命,并注入其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