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名校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四川省高中毕业班诊断性测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欧阳修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注】①诗人被贬夷陵,谢法曹,时任许州司法参军(即“法曹”),曾作诗安慰诗人,本诗为诗人回赠友人之作。②西湖,许州胜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描写了西湖明媚的春景,东风袅袅,花草烂漫,春来波绿,景色宜人。 B.五六两句写诗人面对春日的盛景,却因美好年华逝去而伤感悲愁,思乱如云。 C.七八两句是诗人想象朋友独酌湖上,默默思念着远方被贬的诗人,情感真挚。 D.整首诗以“春”为线索,多处描摹明丽春景,却多以乐写哀,反衬愁苦之情。 15.诗歌最后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对之简要分析。(6分)
②
①
泸州市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闻子瞻重游南山 北宋 苏辙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谷鸟鸣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1
四川新教育精品教育资源
北宋 苏轼
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 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应许过时陪。
[注释]
宋仁宗嘉祐八年二月,28岁的苏东城以覃恩迁大理寺寺丞。赴任途中,过宝鸡,重游终南山。其弟子由闻之,寄《闻子瞻重游南山》诗,东坡次韵,并作《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以寄。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次韵是古代诗歌中,依仿他人来诗的韵字次第作诗回赠,如苏轼按照苏撤来诗中的韵字“苔”“来”“杯”“陪”和诗。
B.苏辙诗的前三联实写终南山春回大地时的景象,并以此作陪衬,凸显苏轼重游时呼朋唤友弹琴饮酒、吟诗作赋之乐。
C.苏轼诗歌标题交待了写作缘由,首联采用对比手法,抒发诗人重游时唯见“绿苔”“残花”,不见依依新柳的迥异感慨。
D.这两首诗属于唱和诗,内容相互映衬,如前诗中苏辙料想大哥必有新诗寄给自己,而苏轼则予以否定, 二者相映成趣。
15东坡诗颈联“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富有韵味,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联作简要赏析。(6分)
绵阳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四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伊川独游(欧阳修) 绿树绕伊川,人行乱石间。 寒云依晚日,白鸟向青山。 路转香林注出,僧归野渡闲。 岩阿谁可访,兴尽复空还。
【注】香林:即禅林,初指僧人的陵地,后一般指佛家修行的寺院。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绿树绕伊川,写伊水被重重绿树所环绕,诗人正是在如此美景中于河岸乱石间信步而前。 B、颔联寓情于明丽之景,无一情字却处处见情,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异曲同工。 C、\"复空还\"意味悠长,诗人出游观景,兴尽后又将回归到世俗生活,内心不免失落。 D、本诗不事雕饰,用语平实,诗人在伊川独游途中心情虽起伏变化,但情感流露自然。 15、诗歌的颈联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
四川新教育精品教育资源
南充市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风雨 陆游
七十年来乐太平,白头父子事春耕。 因思世事悲身世,更听风声杂雨声。 四海故人强半死,一襟清泪对谁倾。 新春要觅烧丹处,不住青城住赤城。
【注]①本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七十多岁隐居于山阴三山别业时。②烧丹:即指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太平”“春耕”直接描绘出国家安定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画面感强。 B.颔联诗人将世事与自身遭遇结合,一“思”一“悲”,因思而悲,情感进一步升华。 C.“风声杂雨声”,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象征朝廷所遭受的风雨,与标题呼应。 D.颈联中“对谁倾”以反问紧承上句,寓答于问,发人深思,增强了语势和感染力。 15.这首诗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②
①
雅安市6月第三次诊断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中两个“月出”不同,首句中的“月出”是指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中的“月出”是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
3
四川新教育精品教育资源
B.诗歌七、八句运用顶针的手法,连用两个“故人”,形成了衔接流畅的音效,突显朋友多、情谊深。 C.诗歌九、十两句流露出作者面对时光流逝,不愿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 D.诗歌最后两句从人物神态着笔,不仅表现了诗人豪迈之气,也透露出盛唐的时代脉搏。
15.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遂宁市2020届三诊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帐 夜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 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 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从梦醒起笔,绕开梦本身写眼前实景,虚中写实,表达了诗人处境难耐又无可奈何的愁苦。 B. 颔联“夜夜笳”与“落月斜”呼应,既点明“夜”的题意,也暗示诗人夜夜有笳声、难以成眠的原因。 C. 颈联“几通”言时间之漫长、来使之稀少,“南国”“北庭”言路途之遥远、生活环境之迥异。 D. 尾联“五月边城未著花”,既交代了“春衣空相寄”的缘由,又烘托诗人所住之地的苦寒荒凉。 15. 有人评价此诗“孤独哀怨中含温馨”,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6分) ①内江市第三次模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飕飗:sōu liú,拟声词,形容风声。③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④眄:miǎn,斜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的“君”指诗人,尾联的“君”指秋风,首联写秋风对诗人诉说离别之情,尾联是诗人对秋风
4
③
④
②
①
四川新教育精品教育资源
深厚情谊的回应。
B.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秋风还是那样的刚疾劲肃,而诗人这一年却容颜变老,两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之情。
C.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马”“雕”皆指诗人自己,生动地写诗人睡中感受到秋风而清醒过来的情状。 D.此诗承续诗人中年所作的《秋词》,一反言秋即悲的传统,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和对秋天的喜爱。 15.同为感秋之作,此诗与《登高》中的诗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凉山州第三次诊断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其二) 黄庭坚 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 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 一挥四百病,智刃有余地。 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
注释:①《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是诗人为酬答友人黄斌老而创作的组诗.②四百病:据《维摩经》,人的身体是由四大因缘和合而成,四大的任一部分增多或减少,都会引起身体的一百零一种疾病.此举其成数而言.③智刃:智慧的利刃,即参透佛理后大彻大悟,游刃有余。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风生高竹凉,山送新荷气”引人,显示出病后新愈的清爽。病好厂,心情宽和厂,周围的竹子、荷花都特别亲切近人。
B.额联从陶渊明诗“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化出,诗人又加人禅学的见解:众生皆有佛性,因此鱼也能悟世网,鸟语也人厂禅味。
C.颈联诗人认为学佛之后,人更能看淡一切,只有大悟大解脱之后才能把“四白‘病”挥斥而去,才能恢复健康。
D.这首诗叙述诗人病愈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全诗契合禅理禅境,却不艰深难懂,首 尾照应,结构严谨。
15.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用厂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意具体分析。(6分)
②
③①
乐山市第三次调查研究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中吕)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①旅中
顾德润
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扁舟来往蒹葭岸,人憔悴云林又晚。篱边黄菊经霜暗,囊底青蚨②逐日慳。破清思晚砧呜,断愁肠檐马③韵,惊客梦晓钟寒。归去难!修一缄,回两字寄平安。
5
四川新教育精品教育资源
[注]①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由同属中吕宫的\"醉高歌\"和\"摊破喜春来\"两支曲子组成。②青蚨:钱的代称。③檐马:即檐间的铁马(风铃)。
14.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紧扣\"旅中\"二字,书写旅途见闻,抒发了孤单寂寞的漂泊之感和怀才不遇之愁。
B.曲中借景抒情,篱笆墙边的菊花经霜后金色消减,花颜暗淡,用凄清的景致衬托了作者内心的落寞。 C.作者用\"晚砧\"\"檐马\"\"晓钟\"来渲染愁情,写出了愁肠百结、夜不成寐的情景,表现了旅途中的孤苦。 D.曲子前半部分景中含情,为后面的抒情蓄势;后半部分情中带景,让读者如临其境,如沐其情。 15.本曲最后\"归去难!修一缄,回两字寄平安\"体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曲从手法和情感两方面作赏析。(6分)
成都七中冲刺检测试卷(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江上琴兴 常建①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注】①常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为同榜进士,仕宦不得意,来往于山水名胜之间,长期过着漫游的生活。②梧桐枝:古琴多以梧桐制成,以干枯而纹理特别的梧桐木制成的为上品。③徽黄金:金琴徽,言琴的珍贵。徽:琴徽,系琴弦的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出了弹琴的地点和诗人对琴声的独特感受,即琴声可以静人心。 B.颔联以周围环境的幽静澄明来衬托琴声的悠扬,突出表现了音乐之美。 C.颈联与“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都写了听众沉浸在琴声中的情境。 D.本诗清新素雅,既表现了琴声的美妙,又描绘了一个十分静谧的意境。 15.诗的最后一联蕴含哲理,请简要分析。
②
③
成都七中冲刺检测试卷(三)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6
四川新教育精品教育资源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除夜二首(其一)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山)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在语言上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读起来让人觉得情味醇厚。
B.陈诗用“爆竹残更”“朔吹翻江”等词语,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其中“翻”字既写出江面的波卷浪涌,又写出作者心绪难平。
C.陈诗的颔联写作者揽镜自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多事”,言外是慨叹自己流离转徙,艰苦备尝。
D.这两首诗都写于岁末辞旧迎新之际,但具体来看,王湾借此诗表达了对新年的忧虑,而陈诗则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
15.这两首诗尾联都用了相同的手法,却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②①
宜宾市第三诊断测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4~15题。
天净沙 元·白朴
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冬 一声画角谯门 半庭新月黄昏
7
四川新教育精品教育资源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 淡烟衰草孤村
14.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秋》曲的前两句连用6个意象,渲染了秋日薄暮冥冥的那种萧条景象。 B.《冬》曲的前两句以对仗句式,描绘冬日黄昏城门上空新月半挂的情景。 C.“一点飞鸿影下”而画风突变,“白草红叶黄花”或者是一种向往之景。 D.“淡烟衰草孤村”,以白描手法表现出作者对乡村秀丽宁静风光的喜爱。
15.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请任举白朴一曲为例,简析其如
何体现情景之间“妙合无垠”的境界。(6分)
四川省名校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答案)
四川省高中毕业班诊断性测试
【解答】(1)B.分析有误,五六两句不是诗人面对春景的感慨,而是诗人根据谢诗,写谢法曹面对春景的心情。整首诗前八句写西湖景色及朋友相念之情,均是想象之景。
(2)“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将往昔与今日进行对比。过去年少,与朋友把酒言欢,迎春畅饮,欢乐无比。如今呢?虽是春天,但年华已逝,白发苍苍。今昔对比,抒发的是年华逝去的痛苦。“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被贬身处异乡,人生地不熟,只有春风作伴,感觉非常地孤独,这与眼前的美景形成对比,眼前的春色与美景更加衬托出此时内心的感伤,抒发的是被贬异乡的失落与孤寂。 答案:
(1)B(2)①“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过去年少时,诗人与朋友把酒对春,意气风发,而今面对春天,诗人已鬓发苍苍,今昔对比中打发了年华逝去的苦痛。②“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将异乡的处境与眼前的春风形成对比,诗人被贬异乡,眼前的物态人情与以前不同,是那么的陌生,只有岁岁年年按时相伴的春风仍是那么熟悉、亲切,在这对比中表达了诗人被贬他乡的悲愁与孤寂。
泸州市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解答】(1)B.“苏辙诗的前三联实写终南山春回大地时的景象”错误,从标题《闻子瞻重游南山》来看,苏辙诗中的景象应当是他想象和猜测的;“呼朋唤友弹琴饮酒、吟诗作赋之乐”是“去年”之事,所以“实写”错误。故选B。
(2)苏家兄弟情谊之深厚让人罕见。他们是兄弟、是师生、是诗词唱和的良友、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霍伴、是精神上相互勉励安慰的知己。翻看一下两人的诗集,很大一部分是两人的互答诗,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给子由寄信赠诗,晚年被贬谪时更甚。“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意思是弹罢古琴清风
8
四川新教育精品教育资源
吹拂座位,在山中阁楼半夜醒来月光如水照着空酒杯。既回答了苏辙诗中“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的问题,又抒发了现在只有清风明月和美酒相伴,却无旧友相伴的孤独。“古琴弹罢”是听觉;“风吹座”是触觉;“月照杯”是视觉,此联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让人能够将描写的景物串联成一幅画面,画面给人一种雅静之感,传达出了诗人高雅闲适的情趣。 答案:
(1)B(2)①此联巧妙回答了苏辙诗中“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的疑问,邀好友游乐皆为去年之事,而今唯有清风明月和美酒相伴,却无故友相陪。②此联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描写景物,富有画面感,渲染了一种宁静气氛,流露出了诗人高雅的情趣,给人以清旷闲逸之感。
绵阳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四诊)
【解答】(1)B.“明丽之景”分析错误,颔联“寒云依晚日,白鸟向青山”写景色彩淡雅,有寒云、晚日、白鸟、青山,有一种幽静之感。
(2)颈联“路转香林出,僧归野渡闲”从内容上看,写的是道路蜿蜒曲折,诗人突然在行进的路上看见了禅林,寺院的僧人归去了,在野外一片寂静,描绘的是一幅幽静自然的画面。从结构上来看,此联由景入情,由写景转到抒情上来,属于律诗中的“转”,为尾联抒情以及诗歌主旨的彰显做铺垫。从感情的抒发上来看,“转”与“闲”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转”字有一种于迷乱之时突见禅林的惊喜之情的流露,而“闲”则不仅展现的是景的宁静之感,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表现了诗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1)B(2)①内容上:写山路蜿蜒,状远景如近观,僧人归去,野渡愈静,描绘了一幅自然清新的画面。 ②结构上:缘景及人由景入情,由自然之景过渡到诗人情思,为后文情感及主题表达做铺垫。
③情感上:“转”“出”巧妙表现突见禅林的惊喜之情,写野渡之“闲”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南充市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A 解析:“乐太平”是诗人七十年来最大的愿望,而非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15.参考答案:①年华消逝,报国无门的无奈。“七十”“白头”可见诗人无奈年华逝去,抱负无处施展,只能在“事春耕”中消磨时光。 ②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诗人对太平安定的渴望,对国家尚处风雨的忧虑,包含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③故人离世的悲痛。知己故人“强半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世的悲伤痛惜之情。 ④苦无知音,心怀难遣的孤独。诗人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向谁倾诉,内心凄苦,倍感孤独。(每点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答到三点即得6分,意思对即可。)
雅安市6月第三次诊断考试
【解答】(1)C.“不想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不确切,应是“想要赶快建功立业、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2)岑诗前六句写的是明月照着凉州,这里住着很多胡人,到处可以听到动人的琵琶声。写的是胡汉民族和谐相处,凉州城歌舞繁华、和平安定的景象,写景透露出诗人的自豪与豪迈之
9
四川新教育精品教育资源
情,展现的是和平安定,民族和谐的景象。范词写的是日落时孤城深闭的景象,在城中听到了悠悠的羌笛之声,传达的词人忧心国事,忧心边防的情怀,渲染了一种孤寂萧瑟的气氛,也传达出战事频繁的情势。 答案:
(1)C(2)①岑诗写的是在月光笼照下处处可闻琵琶声的凉州城,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迈气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②范词写的是日落到深夜的边城,在悠扬的羌笛声中透露的是作者思家忧国的怀愫,是萧瑟悲凉、战事频繁的情势。
遂宁市2020届三诊考试
【解答】(1)A.“虚中写实”错。写眼前景为实,写梦中事与情为虚,以实写虚,虚实对照鲜明。 (2)首联“梦回孤客尚天涯”,客居于此,午夜梦回,诗人内心自是感慨不已。现实中故乡远不可及,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现实却是自己远在天涯,不得归乡。流露出的是天涯漂泊的孤苦,以及远离故乡的孤独之情;颔联“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写塞外景色,大雪飘飞,胡笳悲切。大雁尚可南回,自己只能坐等衰老,何其悲凉的心境。“人老”二字写的是自己年华已逝,流露出青春不在的愁苦;后面两联写家中妻子捎来了衣物,虽然两人相隔万里,但妻子对诗人的关心却未曾减少,让读者感受到温馨一面。 答案:
(1)A(2)①“孤独哀怨”指作者被流放边地之愁苦无奈。“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风云不断”“空”写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②“温馨”是指亲人对自己的牵挂,给自己寄来春衣,而自己又因边城苦寒穿不上春衣而生怜惜之意。③整首诗以愁苦无奈之情为基调,又不失人间温情,故此诗“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内江市第三次模拟
【解答】(1)C.“拟人的手法”错,“‘马’‘雕’皆指诗人自己,生动地写诗人睡中感受到秋风而清醒过来的情状”错。颈联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人以“马”“雕”自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下一联抱病登台起兴。
(2)本诗中写了“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诗人年华已逝,体弱多病。而《登高》中,“百年多病”“繁霜鬓”描写了一个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老病衰微的诗人形象。这是二者的相同点。
不同点。本诗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颇有气势,展现了一个老者积极进取、老当益壮的一面。而《登高》后四句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三联表现感情,从纵
10
四川新教育精品教育资源
(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这是二者的不同点。
答案:(2)同:衰老多病的诗人形象。此诗中“颜状”体现了诗人的衰老,“扶病”体现了诗人体弱多病。《登高》中“繁霜鬓”“百年多病”体现出诗人的年老多病。
异:①此诗塑造了一个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诗人形象。诗人虽已年老多病,但依然有战马从征、飞雕击空的壮志。 ②《登高》塑造了诗人长年飘泊、孤愁潦倒、忧国伤时的形象。“常作客”体现了诗人正漂泊他乡,“独登台”“潦倒”体现了诗人的孤愁潦倒,“艰难苦恨繁霜鬓”既指作者的处境艰难,又指时世艰难,同时写出了诗人已经两鬓斑白,青春不再的窘态。
凉山州第三次诊断检测
14. C (“人更能看淡一切”错,应是“人能得到更深邃的智慧”。)
15. ①对比。②最后两句“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这是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病中与病愈的两种不同心情。③病中心情是烦躁的,怕客人来,不想与客人打交道,可是病好了,烦恼解
除了,心情舒畅,花木扶疏,佳客来时就感到高兴,一切都以乐观态度去欣赏,鸟飞鱼跃, 都会生意盎然。(一点2分,答满三点6分。)
乐山市第三次调查研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A(A.\"怀才不遇之愁\"理解错误。曲中并未表现出此种愁情。)
15.①\"归去难!\"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内心的苦楚:长年漂泊在外,孤独无聊、愁肠百结,且囊中羞涩,无法回乡。②\"修一缄,回两字寄平安\"通过对作者写家书报\"平安\"的一个细节来体现作者复杂的情感。现实生活沉重不堪,却不忍家人担心挂念,于是掩饰真相,强自\"回两字\"报平安,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情。
成都七中冲刺检测试卷(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
【解答】(1)C.“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是用移情于景的手法,说琴声使得江月白、江水深,形容琴声能感动自然万物;而“唯见江心秋月白”是用景物衬托听众沉浸琴声中,两者手法并不相同; (2)作者用“梧桐枝”代指琴,说听了这支曲子,才知道梧桐制作的古琴可以用黄金装饰,也用黄金之贵重反衬琴技的高超;因而表明诗人终于意识到人生价值不一定由官位来决定,纵情山水一样能够实现价值; 答案:(1)C;(2)①诗的最后两句的意思为这才知道干枯的捂桐木做的古琴可以用黄金装饰,弹奏出如此美妙的声咅。②诗人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一定在于身居高位,徜徉于山水之间,未必不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成都七中冲刺检测试卷(三)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
11
四川新教育精品教育资源
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对诗句所使用的手法以及诗人情感的把握。先准确地答出共同的手法,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全诗内容以及尾联内容分析传达的感情。
【解答】(1)D.“王湾借此诗表达了对新年的忧虑”有误,王湾的诗总体上和谐优美,富有哲思,尤其是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只在尾联表达了淡淡的乡愁,所以并没有表达对新年的忧虑。
(2)相同的手法,王诗最后说希望北去的大雁能够把我的家书送回洛阳,这是想象虚写。陈诗最后也是虚写,想象自己明天登上岳阳楼,看到小岛上烟雾缭绕的春景。所以都有想象(虚写)。
不同的感情,王诗是希望大雁捎回书信,表达的是思乡之愁。陈诗则感情关乎国家与自己,希望自己能人生际遇有所改变,也希望国家也能呈现一片“春色”,国运能够好转。 答案:
(1)D(2)①相同的手法:都用了虚写。王诗虚写家书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陈诗虚写自己要在万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象。
②不同的情感:王诗借此表达了淡淡地乡愁,陈诗借此表达了对国运好转的期盼和结束漂泊生活的盼望。
宜宾市第三诊断测试
14、D(秀丽风光不对)15、(6分)举例准确2分,谈到“情、景”2分,谈到“妙合无垠”2分。
意思相符即可。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