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及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朱伏金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6期
[摘 要]城市生态公园景观建设,是一项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向城市输入自然因素,缓解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宏伟生物工程。城市生态公园景观早已不仅仅是作为观赏的对象而存在了,它越来越成为城市中居民缓解紧张情绪、疏解工作等城市生活带来压力的好场所。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城市公园景观的功能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和更新。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公园景观的设计概念和设计原则,探讨了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概念;原则
中图分类号:R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6-0377-01 引言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它既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一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工程措施。它为城市生长提供了新鲜空气和舒适的环境,也抵御无序的灾害。传统的公园设计理论制约了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使公园的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生态设计理念日益成熟和人们对优美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 1.生态设计概念
生态设计的定义最早由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和瑞恩提出,即:“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马来西亚著名建筑设计师杨经文从系统角度定义了生态设计,即“生态设计是通过设计获得一种整体全面的考虑,它包括在一个被设计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对系统中能源和材料的审慎使用,以及通过设计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关学者结合景观生态基区的定义得出:每个景观都拥有比其实际占地面积大得多的景观基区,总体而言,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在保证景观能很好地发挥为公众服务功能的前提下,设计尽量减少景观基区面积的景观。中国设计师俞孔坚从生态恢复理论角度提出:生态设计就是生态补偿设计,即:“人们为对自然环境作出补偿而进行的减少负干扰的设计。”生态设计的准确定义尚有争论,但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设计本身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协调,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或影响和对能源与物质的消耗,保护或恢复生态环境;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的设计思维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与维护人类与自然界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 以生态发展为依据,发挥“绿”的效益
“绿”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绿”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所以要合理配置植物造景的绿色效益。
2.2 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中的人们向往绿色,渴望回归大自然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时,植物造景应综合考虑立地条件中的土壤、气候、降雨量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充满生活气息,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融合统一在规划中,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2.3 意景先思,构景先笔,景观鲜明,特色美丽
落笔之前,首先要酝酿好“意景”“构景”的思路,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来。在创造上要以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为基础,化平庸为神奇,旗帜鲜明。 2.4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与合理引进相结合
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树种地区差异较大,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同时,科学合理地引进外来适生.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增加本地区园林植物种类。 3.城市生态公园设计分析 3.1 分区设计
(1)烧烤区设置完备的配套设施,提供各种形式.各种尺度的空间,便于不同群体的组团交流和活动。设置一定的开放草坪空间和林下空间,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前提下,有组织的使游人能够亲近绿地,感受自然;(2)生态体验区主要设置了生态农庄.回音壁.污水处理点等景观功能区域,旨在为游人提供参与和体验生态的场所。生态农庄主要种植和养殖无公害的农产品,其间设置绿色餐馆,在直接感知生态的同时,丰富了公园的景观元素。回音壁是采用重叠式弧形景墙,感受回音效果,意欲自然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3)步行桥景区地块狭窄,景观用地有限,结合地形、园路、水系、卵石、植物等景观要素,营造精致的景观环境。景观步行桥入口处设置螺旋型通道,满足公园与步行桥之间的无障碍通行要求。该区设置了公园管理房和茶室等功能建筑;(4)滨水主活动区是公园内主要的活动区域,景区围绕中心湖面组织景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景观要素组织丰富的亲水场景,设置了集散广场.滨水休闲.儿童活动.观演.草坪休闲等功能区块,满足游人亲水、近水的需求。周边设置茶室、餐厅、游船码头、小卖部、厕所等功能建筑另外。(5)生态标本园区向游人展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不同景观形态,同时为生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的场所。本区内地形相对较为复杂,便于不同习性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发挥标本园的示范作用。以群岛的形式反映湿地景观,设置水杉方阵,展示其干性之美。结合防洪堤的坡地地形,种植山区植物。区内设置温室,引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栽培热带植物和珍惜植物,丰富了标本园的植物品种;(6)设置生态培育区,在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逐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设置景观挑台组织观景。该区作为生态培育的一个示范区在全园乃至整个滨江生态带得以贯穿,逐步形成完善的滨江生态系统。随着人流量的增加,该部分区域可以有组织的加以二次建设,形成公园新的游览景点。 3.2 植物规划
根据地块特征,景观及功能需要,进行植物配置宏观控制。(1)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绿色基调;局部点植精品树种,提高景观档次。在树种的选择上,以适宜本地生长、具有良好生态习性和观赏性的乡土树种为主,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以降低资本投入。在局部景观亮点和视线焦点处,可考虑精品植物,用以点景;(2)配合地块功能特征,进行空间组织,尤其要注意通过植物的调和使防洪堤、绿地、水之间的和协共生,形成环境整体。由植物配合进行空间组织,根据景观区域或开放,或幽闭,或疏朗的空间要求,配以庭荫、孤植、密林、片林、疏林、草坪等不同形式,形成多种特征形态的空间;(3)根据本工程为滨水绿化的特点,在植物品种选择上,要注多选用耐水湿性较强的植物,并考虑其沿江的抗风能力;(4)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环境改良能力,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合理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4.结语
生态公园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发展趋势,生态公园必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所以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经过科学.艺术的设计植物群落景观,营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生存环境。生态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还可以解决多功能自然空间的组合问题,植物造景问题、环境美学问题.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问题等,最终发展目标是达到以人为本,顺应自然,优化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闪旭涛.城市生态公园设计实例分析——以成都市活水公园为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
[2] 陈晓梅,李俊杰,王萍.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J].浙江农业科学,2011,(04). [3] 王胜永,史册.论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及建设[J].科技信息,2010,(06). [4] 刘飞舞.浅谈城市生态公园的改造——以湘潭市杨梅洲生态公园为例[J].中外建筑,2011,(01).
[5] 张维锋.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实践探讨[J].科技传播,2011,(1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 张辉,车代弟,蒙微.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理论与实践——以大港公园为例[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07).
[7] 孙彩云.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价值工程,2010,(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