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遗传学题目

来源:九壹网


1.中国人的姓氏除少数例外都是随父亲的,有人提出在中国人的群体遗传分析中将姓氏作为Y染色体的遗传标记进行研究,你觉得是可行的吗?为什么?请你比较姓氏的传递与Y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异同。

答:在中国人的群体遗传分析中将姓氏作为Y染色体的遗传标记进行研究是可行的。因为中国人一般都习惯继承父亲的姓,可以认为姓氏是性染色体—Y染色体上的一个特殊遗传基因座,我们可以称之为“姓氏”基因座。每一种姓氏相当于这个“姓氏”基因座上的一个等位基因。中国人一般都习惯继承父亲的姓,以父亲方式把姓氏遗传给下一代。女子在一生内仅仅保留其父亲的姓氏,不传递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氏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递的基因,相当于性染色体遗传的特殊基因。可以这样假设,不管是X精子还是Y精子,均携有姓氏基因,均在第一代显示其姓氏的功能,惟有Y精子具有连续传递姓氏特征的功能,而X精子仅仅在第一代显示姓氏的功能。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人中一直普遍存在着改姓的现象,但比例很低。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改的姓,从第二代起仍以父系方式传递。这种改姓现象称为姓氏的突变,突变后的姓氏仍具有正常父系遗传的功能。中国人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对稳定的传递,以及具有中国社会进化特色的改性现象,不但增加了中国人姓氏的多样性,为追踪各个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一直存在着同姓聚居的习俗,加上婚姻半径较小的特点,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某种程度隔离的Y染色体群体,这为近代生命科学在探讨人类Y染色体DNA多样性和进化等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线索。

2、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在遗传表现上有明显的不同,而且在决定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基因的数目上也有明显的差异。请问决定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基因在性质上会有明显的差异吗?当然迄今为止克隆的基因都是质量性状的基因,请你以自己的遗传学知识为基础,谈谈你对数量性状基因本质的看法。

答:尽管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在遗传表现上有明显的不同,而且决定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基因的数目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但决定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在性质上不会有明显的差异。

数量性状也是由基因控制的,涉及的基因数越多,F2出现的类型也越多。F2出现类型的多少与控制该形状的基因数目有直接关系,但各基因的遗传仍符合基本遗传规律,只是基因数目越多,分离越为复杂而已。

根据小麦粒色的遗传,尼尔逊.埃尔提出了著名的多因子假说,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理论—多基因假说,又称微效多基因学说。多基因假说认为。数量性状受许多彼此独立的基因共同作用,每个基因对性状表现作用微小,而且还假定:1)各基因的效应相等;2)等位基因间通常无显隐性关系;3)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呈现剂量效应。由于表现型的表现与基因剂量呈比例,所以变异是数量性质的,而且几乎是连续的,非遗传因素的作用使其呈现完全连续。

由于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数量多,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小,所以不能把它们个别的作用区别开来,通常称这类基因为微效多基因或微效基因,以便于控制质量性状的主基因相区别。

也有一些性状受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控制的同时,还有效果微小的基因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其表型的作用,这类微效基因称为修饰基因。如牛的毛色花斑是由一对隐性主基因控制的,但花斑的大小则是修饰基因影响主基因的结果。

事实上,自然界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要比上述例子复杂得多。环境条件常对数量性状发生影响,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混在一起,不易区别开来。各基因对数量性状的

作用常是不完全一样的,又有互作及连锁关系。因此,必须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才能看出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3、在普通遗传学中基因是一种概念还是一种实体?

答:在普通遗传学中,基因是一种实体。基因为与染色体上,且呈直线排列。1903年sutton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时,他的证据只是基因行为一般地与染色体行为平行。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个假说即为合理,但是没有人能够将一个特定的基因与一个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1910年morgan在果蝇中发现白眼性状的遗传方式,第一次把特定基因(W)与一特定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再加上其他伴性遗传的发现,尤其是ZW型性别决定方式及其伴性遗传方式的发现,使得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被普遍接受。伴伴性遗传基因的行为和性染色体行为完全平行。后来morgan的学生bridges1916年用果蝇X染色体不分开现象使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更加无可辩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