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0、现场文明施工监理工作程序

来源:九壹网
(四)工程内容

灌注桩工作平台:是为灌注混凝土桩而设置的。其中包括混凝土搅拌机的安

装和搅拌机到上料斗的道路平整。上料斗离地面的距离不宜过高,以免造成施工的不方便。 搅拌机到上料斗的距离不宜太远,以免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混凝土浇筑:即为灌筑,灌筑混凝土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模板和钢板的尺寸,预埋件的位 置等是否正确,并要查看模板的清洁、润滑和紧密程度。

混凝土灌注桩是直接在施工现场桩位上成孔,然后在孔内安装钢筋骨架,浇筑混凝土成桩。灌注桩按成孔方法可分为钻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控孔灌注桩和爆扩成孔灌注桩等。灌注桩与预制桩相比,能适应持力层变化制成不同长度的桩,桩径大,具有节约钢筋、节省模板、施工方便、工期短、成本低等优点,而且施工时无噪音、无振动,对土体和周围建筑物无挤压(除套管成孔灌注桩之外)。但施工质量要求严格,出现问题不易观测,施工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混凝土的浇筑是在泥浆中进行,故为水下混凝土浇筑。水下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较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且不低于C15,骨料粒径不宜大于30mm,且不宜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1/3。采用水泥标号不低于325号。水泥用量350~400kg/m3,混凝土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塌落度宜为16~22cm。混凝土浇筑应在钢筋笼下放到桩孔内后4h之内进行,以防止在钢筋表面形成过厚的泥皮,影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 水下浇筑混凝土通常采用导管法。导管直径

,每节长3m,但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

节间用法兰连接,要求接头严密,不漏浆、不进水。导管顶部没有漏斗。整个导管安置在起重设备上,可以升降和拨管后水平移动。采用导管可以防止混凝土中水泥浆被水带中,又可防止泥浆进入混凝土内形成软弱夹层,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又可以减轻混凝土自由下落所造成的离析现象。

采用导管法浇筑混凝土时,先将安装好的导管吊入桩孔内,导管顶部高于泥浆面3~4m,导管底部距桩孔底部0.3~0.5m。导管内设隔水塞(栓)。用细钢丝悬吊在导管下口,隔水塞可采用预制混凝土块(四周加橡皮封圈)橡胶球胆或软木球。前者一次性使用,后者可回收,重复使用。浇筑时,先在导管内灌入混凝土,其数量应保证混凝土第一次浇筑时,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中0.8~1.3m。然后剪断悬吊隔水塞的钢丝,在混凝土自重压力作用下,隔水塞下落,混凝土冲出导管下口。由于混凝土比重较泥浆比重大,这样混凝土下沉,泥浆上浮。然后连续浇筑混凝土,并边浇筑,边拨管,边拆除上部导管。拔管过程中,应始终保证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小于1m。埋入深度大,混凝土顶面平整,但流出阻力大,浇筑困难,因此最大埋入深度应小于9m。但埋入深度过小,混凝土流出势头过强,易将上部浮沫层卷进混凝土中,形成软弱夹层。当混凝土浇筑面上升到泥浆液面附近时,导管出口处混凝土覆盖层厚度应为1m左右。最后,混凝土浇筑面应超过设计标高以上300~500mm,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将这300~500mm的浮浆软弱层凿除。

混凝土的灌注方法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整体性,这对混凝土的质量关系很大。因此 ,必须根据混凝土的拌制能力、运距与灌筑速度、气温及振捣能力等因素,认真制定混凝土 的灌筑工艺。

当构件的高度(或厚度)较大时,为了保证混凝土能振捣密实,就应采用分层浇筑法。浇筑层 的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浇筑厚度不超过20c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