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2020学年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

来源:九壹网
第11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2】(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故宫图片:1.平面图2.平面示意图)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美国的奥巴马总统访华时就游览过故宫。故宫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出示规模宏大的故宫图片,解说故宫的重要地位,创设出一种氛围,把学生尽快的带入到学习中去,为学好课文张本蓄势。

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课件3】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

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板书:由南向北) 出示:【课件4】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二)检查指导任务 二、介绍一两处景物

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5】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D.重建

(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 台基 外观 内装 位置和功用 重建)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4.请大家阅读《材料二》,这也是一段与太和殿有关的材料,阅读后,提取相关信息补充到解说材料中去。

5.你知道该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和殿呢?(学生自由说,可以从台基——外观、内部——位置和功用的顺序,也可以是其他顺序。)

五、合作探究,课堂小结。

(一)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汇报,评价,指导。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A.规模宏大壮丽: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十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B.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一,有行龙、开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化美。 C.布局统一:

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紫禁城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安排学生交流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达标铺路搭桥。

教师讲解并出示参观路线图,为学生提供范例,可以使学生将此与自己整理的介绍顺序作对比,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按照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找出合适路线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进行到此环节处时,让学生阅读《材料二》,使学生懂得要介绍某一处景点,必须从多方面搜集信息,然后从搜集到的信息中筛选自己想要的材料。

(二)课堂总结

1.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本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用简短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博物馆。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把握方位词语。

2.我们根据不同的任务有重点地阅读材料。

板书内容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由南向北 景点介绍:

(1)台基 太和殿 (2)外观 内装 (3)位置和功用 (4)重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 )珑奇巧 ( )东西 雄伟壮( ) 烟雾( )绕 亭台楼( ) 井然有( ) 和( )统一 青松( )柏 二、给下列句子选出合适的词语,用横线画出。

(1)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 工整 整齐)的

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致 精美 精彩)的汉白玉石桥。

(3)三座大殿(耸立 矗立 挺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惊喜吃惊)。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规模宏大的故宫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缩句) 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改为反问句: (2)改为陈述句:

【答案】

一、玲 贯 丽 缭 阁 序 谐 翠 二、(1)完整(2)精美(3)矗立(4)惊叹

三、1.故宫体现了独特风格。2.(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不令人惊叹呢?(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实在令人惊叹。

教学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故宫博物院》的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回顾今天这堂课,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处: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多,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语文,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分配任务,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预期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2.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老师们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 )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3.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课文《材料一》,完成练习。

1.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 ,而且在结构上 和 相结合。

2.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 向 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 ”部分,后介绍“ ”部分。

3.故宫的“三大殿”指 、 、 。

4.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 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 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 顺序。这是 决定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你的家乡有什么旅游景点?假如你是导游员,你想怎样向游客们介绍呢

参考答案:

一、1.列数字2.打比方3.作比较

二、1.空间顺序 总说 分说2.南 北 前朝 内廷

3.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4.空间 逻辑 时间 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三、略

第11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空间顺序说明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根据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说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中“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以学生本位”的原则,本节课所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

1.讨论法和点拨法结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在老师的点拨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图示法。利用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配合相关景物图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

3.延伸拓展法。不局限于《材料一》对故宫的介绍,其他几个材料也从不同角度对故宫博物院做了介绍。学生在学习时,要学会根据任务来选择阅读材料和合适的阅读方法。

学生学法

学法上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文章按空间顺序写作的特点;合作学习主要是学生分组理解课文相关段落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特色;通过这样的设计达到促成学生这样一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四、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故宫图片(1.平面图 2.平面示意图),通过谈话,使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馆的宏伟壮观,了解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

2.根据两项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两项任务,教师给学生提示,教给学生完成任务的思路,为学生完成任务铺路搭桥。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教师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汇报师生共同评点,教师适时点拨,恰当指导:明确参观路线图的具体画法,知道介绍一处景点要从多方面的材料中筛取有关信息,综合介绍。

五、合作探究,课堂小结

(一)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学生汇报,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二)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本课的说明内容,选材、说明顺序,以及学习要点,结束这节课的教学。

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