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郑州市2019一2020学年上期九年级期未语文考试(答案及分析)

来源:九壹网
2019一2020学年上期期未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年少的我们,一路踏歌前行。广袤的天空,任由我们驰骋;湛蓝的大海,任由我们游弋①( )。江涛.排空,海浪呼啸,我们无所畏惧:山崖陡峭,沟壑幽深,我们绝不退缩;驼道漫漫,朔风凛凛,我们心有绿洲。安自菲②( )薄、附庸风雅不是我们的风格,心无旁wù③( )、锲而不舍才是我们的追求。常.怀鸿鹄之志,摇yè④( )多姿的世界定将尽收眼底。 2.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盂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 , ”两句表明自己对抛弃道义换来的高官厚禄鄙弃的态度。

(2)秋瑾在《满江红(小住金华)》中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达自己无限悲情与惆怅的诗句是“ ?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 , ”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都描写了早晚景色的变化,景物富有动感。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根据下列名著阅读任务单,任选-一项任务作答。 阅读方法 助读资料。 阅读任务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①探究林冲的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身世和落草的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检索目录 直接原因,应该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选择阅读哪几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回?为什么?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探究人物形象,离不开相关情节。比如鲁智深,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等情节中,义助金氏请任选两个博父女银两,护送他们离开,打死郑屠后谎称其诈死,借机逃关注情节 节。探究武松的走:在桃花村假扮刘太公的女儿,教训了桃花山的二头领性格特征。 周通,体现出鲁智深粗中有细、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的性格特点。

(2)讽刺艺术是《儒林外史》的突出特点.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谈谈。 ①周进 ②严监生

4.在下面文段的機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4分)

尽管蔬菜和水果在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① 。一方面大多数蔬菜中,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都优于水果,所以,水果不能完全代替蔬菜;另一方面水果中有机酸含量比蔬菜丰富,芳香物质、香豆素等植物化学物质含量也是蔬莱无法比拟的,而且大多数水果可以直接吃,营养成分不受烹饪因素的影响,营养素损失也少,所以,②_ _。 5.阅读材料,完成任务。(10分)

材料一 2019年10 月18日至11月2日,以“携手汉语,筑梦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分别在北京、河南分阶段举行。在十余天的时间里。来自全球五大洲105个国家的260余名选手秀才艺、展实力,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以汉语为桥,讲黄河悠久历史,探中华文明之源,选手们游历了北京、河南,登临长城,畅游故宫,参现大国崛起的中国制造,感受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等黄河沿岸古都的厚重历史。在少林寺,他们领略了悠久的禅宗文化;在嵩阳书院,他们与中国历史深情对话;在清明上河园,他们体验了大宋的繁华盛景;在龙门石窟,他们惊叹于中国古雕塑的雄浑磅礴,这些将更加激发他们学汉语的热情。

材料二 《郑州日报》的一则新闻标题

材料三 黄河博物馆徽标

任务一:冰岛选手思佳在游览少林寺、嵩阳书院、清明上河园、龙门石窟时。抄写了体现四处名胜特点的诗句,却忘了标明是哪一处的。作为志愿者,请你根据上面的名胜顺序帮她挑选正确的一项。(2分) ①崇堂讲遗文,宝楼藏赐书。 ②慈缘兴福绪,于此馨归依。

③千盒佛像唐雕凿,万世神功禹削粮。 ④炒手繁华人画图,神功再现宋时都。 A.②④③① B. ③④②①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任务二:思佳惊叹材料二的新闻标题拟得好,却说不出好在哪里,请你帮她分析一下。(4分) 任务三 思佳参观黄河博物馆时,对其徽标图案感到迷惑,请你为她解说黄河博物馆徽标的构图寓意。(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偷星星的母亲

①那个有着一双大眼睛的小女孩说:“我的妈妈是个偷星星的人。”女孩的声音银铃般动听,她说:“我今年六岁了,我妈妈每天都要趁我睡觉时偷天上的星星,现在她把月亮和太阳都偷走了。”

②女孩说话时,她的母亲在身旁轻轻搂着地的肩膀。母亲笑着对地说:“乖孩子,你放心,妈妈一定把它们再放出来,把它们还给你,但就像妈妈一点点偷走它们一样,妈妈也要一点点把它们还给你,你不要着急。” ③小女孩用力点着头,大声说:“我相信妈妈,虽然我看不见星星,但我知道妈妈就把它们藏在我身边,所以我一点也不害怕,再黑再冷也不怕。”母亲笑了,脸颊上却流下了两行晶莹的泪水。 ..④我是在眼科医院遇到这对母女的,我在她们之后进入诊室。一开门,就看到她们坐在诊室的椅子上说着话,一位女医生一边耐心听着她们对话,一边用一只小小的手电筒在小女孩眼前晃来晃去,不断调整着灯光的强度。

⑤过了一会儿,女医生关闭手电筒,紧皱着眉头,轻轻摇了摇头,母亲的眼光顿时黯淡了下去。想了一会儿,女医生轻轻对女孩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妈妈很快就会把偷走的星星都重新挂回天上了,但你要帮帮她。” ⑥小女孩高兴极了:“太好了。我怎么帮妈妈呢?”女医生也笑了;“你知道吗?摘星星不费力气,往天上放星星却很辛苦,而且现在到处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清,要用天下最明亮洁净的东西把天空照亮,才能让星星回到它本来的位置。“

⑦小女孩问:“是眼睛吗?”女医生说:“对,它是世界上最亮、最美、最洁净的东西!你放心,我们只是暂时借用一下你的眼睛,用完之后,就会把它们还给你。”女医生拍拍小女孩的头继续说,“不过,借用你的眼睛时会有点疼,你怕吗?”见小女孩有些犹豫,母亲握在了她的手,小女孩立刻说,“不怕!”母亲搂过小女孩,对医生点了点头:\"谢谢您!”

⑧小女孩笑了,可大大的眼睛里却是一片空洞,她是个盲人。但我觉得,当她母亲说,把天上的星星一点一点还给她时,她的眼睛竟在瞬间有了丝光亮,那是泪光。 ..⑨送走母女俩,我变然发现自己的眼睛也变得明亮了起来,那种又痛又痒、怕光怕风的感觉不知何时消失了。女医生说,“看来,你是看这对偷星里的母女入神了,眼睛也被净化了吧!说实话,我和她们接触的这几天,也觉得自己的眼睛明亮了许多。”

⑩原来,女孩从小就患了一种眼病,视力一点一点消失,母亲怕她害怕,就骗她说玩游戏,把天上的星里一颗颗都偷走了。“我觉得,她成功了,她把星星月亮太阳都放在心里了,好像全身都充满了爱和光明。唉,都是当母案的,我懂这种滋味。所以,我决定也撒个谎,骗她们说手术费很便宜,我知道,她家里条件不好,没有多少钱。”女医主说着说着眼角也湿润了起来。离开医院前,我执意留下了联系方式和一些钱。我决定也为女孩尽点微薄之力,是她们医治了我的心病。

⑾晚上,我特意仰望星空,深蓝的天空中缀满了星里,像眼睛,像宝石,闪闪烁烁。我忽然发现自己很久没有看天上的星星了,也很久没有回故乡看望老母亲了,这些年心里装满了蝇营狗苟的事,心也变得盲了,忽略了那些尘世间触手可及的美好。那位偷星星的母亲,给我这个萍水相逢的人带来了那么真切的美好与光明。 (作者石兵,有改动。) 6.请以“我”的视角概括文章内容。(4 分)

7.文章两处写到流泪,请具体分析流泪的原因。(4 分) (1)母亲笑了,脸频上却流下了两行晶营的泪水。

(2)地的眼睛竞在瞬间有了丝光亮,那是泪光。

8.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9.在写法上,本文与《故乡》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内容简析。(4分》

(二)闵读下文,完成10- -12题。(共10分)

以创新之光照亮“裂痕\"

①有人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新事物诞生时难言完美,拥抱“裂痕” ,变痛点为亮点,才能赢得成功和进步。 ②所谓裂痕”,常常体现为某种缺陷,但这样的缺陷不会是永远不变的。因发射时枪口跳动幅度大、影响射击精度,驳壳枪问世后曾长期遇冷。热而,通过平放射击,枪口跳动对精度影响小了,连发时相当于小型冲锋枪,特别适合游击战。因录音技术不成熟、早期的唱片容量只有5分钟,开发有声读物项目一度遭到反对。然而,面对市场需求,密纹唱片实现技术突破,放音时间大幅延长。今天,智能手机已趋普及,有声读物产品日新月异。人们不断用创新之光照亮“裂痕”,踩着成功的阶梯步步上行。 ③拥抱“裂痕”,意味着要敢闯敢试敢拼,不可万事俱备再付诸行动。“中国天眼”构想提出时,重重困难令人感觉“不可能完成”。但历时22年,难关逐个被攻破,“大国重器”终于落地。廖俊波在福建省政和县任县委书记时说;“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靠改革优化环境,在破解难题中走特色化路子,他带领大家把县城经济从省末位变成增长速度“省十佳”,印证了“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事实证明,守成者没有前途,连山开路才有希望。 ④数学家陈省身曾给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因为次次考100分需要连细技末节都反复训练,哪有精力思考和探索?由此看来既要努力学习,又要避免“满分损失”。这也启示人们,无“裂痕”未必好。现实中,有的人面对成果评审,放弃“有缺陷的突破”,选择“平庸的完美”;有的人罹患改革拖延症,不碗保万无一失,就不敢先行先试。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孔子并非否定多思,而是提醒人莫因患得患失走向思而不行。“万物皆有裂痕”,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出现。纠结于完美主义、坐等万事俱备,只会错过探索发现的惊喜。 ⑤创新可分为两类:一是“从0到I”,一是“从1到1个亿”。前者是原发性创新,属于垂直进步;后者是推陈出新式创新,属于水平进步。实现科技领跑,需要更多的“从0到1”.而过程中充满“裂痕”,往往是“从0到1”的显著特征。宁要“有缺陷的突破”,不要“平庸的完美”,创新之光才会照亮一处处“裂痕”。进而言之,探索在前、总结在后,先行先试、以立促破,也是改革深水区的常态。 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成功不等于成熟,完成不等于完美,“美好”永无止境。新矛盾如同“裂痕”,既映照着缺憾、不足,更孕有着希望、机遇。一次次用创新之光照亮“裂痕”,一次次在新起点上超越自己,前行的道路自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刘根生)

10.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2分) A.作者开篇亮明观点:万物皆有裂痕,用创新之光照亮\"裂痕”,才能赢得成功和进步。

B.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守成者没有前途,希望我们都成为逢山开路者,敢闯敢干,不断超越自我.

C.文中以孔子否定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的事例,在对比中论证纠结于完美只会错过探索发现的惊喜。 D. 作者把创新分为两类,“从0到1”和“从1到1个亿”,这样的语言表述简洁凝炼,生动形象。 11. 结合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借用关联词来推进论证的。(4分)

12.下面两则材料可以证明文中观点,你准备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一段?并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一1971 年的一天,罗兰.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选自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材料二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 ,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选自陶行知《创造宜言》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7题。(12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雷》

(二)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街(丰乐亭记》

注:此文与《醉翁亭记>同为作者被贬滁州时所作。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一组是( )(2分) A.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 ..B.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C.道其风俗之美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D.以与民共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

14.下列对文段(一)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作者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B.“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描写了天地广大,人之渺小,传达出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

C.文中有关“崇祯五年十二月”及“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作者无限的帐惆和淡淡的哀愁。

D.作者以舟子的喃哺之语收束全文,不仅点出“痴”情人不止“我”一个,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文情激荡,余味无穷。

15.下列对文段(二)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B.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C.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D.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16.把下面文段(一)(二)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翻译: (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于游也。

翻译: 17.从文段(二)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很有乐趣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 (请写出四点)(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 -19题。(4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通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袭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18.请从炼字的角度,任选“何妨吟啸且徐行\"中的一个词语赏析。(2分) 19.有人说”一载烟雨任平生”这句诗是作者生平的写照,请结合苏轼的经历的要分斯。(2分)

四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其实,我们身边就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充满正能量。

为弘扬这种奋进精神“春风中学”九年级将举办“我辈当自强”主题活动,请你从下列活动中任选一个参加并写出自己的发言稿。

①在\"2020 新春故事会”上。以《这,就是 !》为题讲述自已或身边人发愤图强、面对困境努力奋进的故事。

②在\"2020新春演讲比赛”中,自拟题目,发表演讲。

要求: 600字左右,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 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 ① yì②fěi ③骛④曳(写对两空1分,共2分) 2.(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一句1分,若出现添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共8分) 3.(1)①示例:第七回,第十回。(1分)第七回交待了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身份;(1分)第十回林冲得知自己被陷害的真相,恼怒中,提枪戳死陆谦、富安、牢城管营三人,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2分)(共4分)

②示例:在“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情节中,武松一路饮酒、假醉,施计打了蒋门神,帮施恩夺回快活林;武松在飞云浦反杀公差和蒋门神的徒弟,又返回孟州在鸳鸯楼上杀了蒋门神、张团练、张督监等,并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体现了武松有恩必报、行侠仗义,有仇必报、敢作敢当的性格特点。(两个情节表述正确2分,情节体现人物性格特点2分;共4分)

(2)①示例:有一次,周进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他坚信科举是他的唯一的救命稻草。小说用夸张的手法(或:运用动作描写,以漫画式的写法),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内容具体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②示例:严监生在临死前,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当赵氏挑掉一茎灯草时,严监生登时就没了气。小说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动作描写,以漫画式的写法),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形象。(内容具体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4. ①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仍不可相互代替)②蔬菜也不能代替水果(一处2分,共4分)

5.(10分)

任务一:D(2分)

任务二:这个新闻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构成;主标题巧妙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里的)诗句;点明参赛选手正值青春年少,正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好年纪;副标题则点明了主要事件和进程。(一点1分,共4分)

任务三:这个徽标主体的正方形内,由一个“几”字型构成拱门图案,寓意黄河的流向形态;(2分)中间是“黄河”二字拼音的首字母“H”和青铜器的回龙纹组合而成,象征中华文明之源,寓意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2分)(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共16分)

6.“我”去医院看眼病,遇到一个患眼病的小女孩,听说她母亲为减轻她的痛苦,哄骗女孩做偷星星的游戏;(1分)“我”看到医生善意地告诉女孩,要借她的眼睛帮妈妈将星星挂回天上,以便给她做手术,又听医生说骗她们手术费很便宜;(2分)“我”深受感动,离开时执意留下联系方式和一些钱,心中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光明。(1分)(共4分) 7.(1)母亲的“泪水”,既是为女儿的眼病伤心难过而流,又是为女儿的乐观坚强感动而流。 (2)女儿的“泪光”既有对母爱的感激,又有重见光明希望的激动和喜悦。 (一处2分,共4分)

8.母亲哄骗女孩做偷星星的游戏,让她坚强乐观,突显了母爱伟大的主题;女医生善意帮助母女俩,并感染“我”尽微薄之力,则表现出爱心在传递的主题;偷星星的母亲给“我”以启示,使“我”重新发现世间的美好,突出了爱心能净化心灵、给人带来美好与光明的主题(珍惜美好的主题)。

(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9.本文结尾与《故乡》的一样,都是先进行环境描写,然后引发议论抒情。(2分)《故乡》是先描写一幅色彩极为鲜明、纯净、充满生机的海边月夜图,寄予作者理想,进而直接议论抒情,表达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1分)本文结尾也是先描写一个富有美感的星空画面,为后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接着进行议论抒情,突出爱心能净化心灵、给人带来美好与光明的主题。(1分)(共4分) (二)(共10分)

10.C (2分)

11.①首先用表因果关系的“因为”一词,解释数学家说“不要考100分”的原因;②接着用表判断的“由此看来”一词引出“既要努力学习,又要避免满分损失”的结论;③再用表并列关系的“也”字,进一步推出“无裂痕未必好”的观点。(一点1分,答出3点得4分;共4分) 12.示例:

材料一:我打算把材料一放在第②段。布歇内尔的例子是说他因为有了不满意而进行创新,才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可以证明第②段的观点:缺陷常常会随思路改变的创新而产生改变。

材料二:我打算把材料二放在第③段。材料二的道理说的是要想创新之神光顾你就要有热情,有拼命的精神;可以证明本段的观点:拥抱“裂痕”,要有敢闯敢试敢拼的精神。

(一处2分,位置1分,理由1分;共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13.B(2分) 14. B(2分) 15. D(2分)

16. (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译出“焉得”1分,大意1分,共2分) (2)又庆幸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译出“幸”1分,大意1分,共2分)

17.滁州山水优美;政事简单;百姓生活富足;民风安闲;百姓愿意与他同游同乐;社会太平安宁。(两点1分,答对任意四点即得满分;共2分) 18.示例一:“何妨”是不妨的意思,二字透出一点俏皮,写诗人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的情景,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表现诗人的悠闲自在豁达。

示例二:“吟啸”是高声吟咏的意思,写诗人在风雨中高声吟咏的情景,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表现诗人的悠闲自在豁达。

示例三:“徐行”是慢步走的意思,写出诗人在风雨中仍然舒徐行步的情景,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表现诗人的悠闲自在豁达。 (2分)

19.诗句描绘的是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的无所畏惧的形象;表现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旷达情怀。这正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受到打击,一贬再贬;但在精神上,他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2分)

四、作文(50分) 20.(50分) 略

2019-2020学年郑州市语文一模考试试卷分析 题号 平均分 题号 平均分 1 1.26 9 0.91 2 4.95 11 0.94 3 2.25 12 1.22 4 2.65 16 2.27 5(二) 5(三) 1.31 1.12 17 18 1.73 0.95 6 1.57 19 1.14 7 2.21 20 39.99 8 2.09 第1题

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但平均分为1.26。分数不高的原因:1、顺序出错2、容易把第一空误写为:yè,第二空出现的问题是音调标成第一声和音调标注出现错误3、心无旁骛和趋之若鹜两个同音字出现了混淆4、曳出现的问题是加了一点。 第2题:

本题八个空,考察学生的古诗文默写,从得分率来看,不尽如意,只有4.95分,和我们在古诗文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匹配。

1)易错的“辩”是一个通假字,“焉”是难字,“霏”“ 暝”“晖”很多同学写成形近字“菲”“冥”“辉”; 2)粗心大意出错的有把“衫”写成“衬”,把“于”写成“与”;

3)有些学生条件没有读明白,或者把《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背串了。

以上问题提醒我们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意思,在一些易错点上多加强调,平常加强训练,尤其个别字的默写上下功夫。 第3题,名著阅读:

1、 情节叙述混乱,层次不清,把人物与其它的故事情节混淆。如把武松与李逵的故事混淆。

2、 情节与性格不照应,特别是武松打虎的性格很多写成武艺高强,为民除害似是而非的词语出现。 3、 情节叙述有关键信息的错误,如“景阳冈”写成“井冈山”,把林冲与鲁智深混淆在一起。

4、 审题不清,很多写2个题,导致答案轻描淡写,不具体。部分学生写成鲁智深的性格分析,且不乏好

学生。

5、 关于严监生和周进的分析,缺乏对手法的分析,特别是周进,部分学生根本不熟悉,情节东拉西扯。 6、 写林冲落草的原因,回目不清楚,很多学生被第十二回的标题误导。不熟悉情节,把鲁智深大闹野猪

林和林冲帮打洪教头等情节描述,却缺乏对林冲的具体分析。

建议:对具体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性格要有专题训练。重视《儒林外史》的阅读。对名著一定要强调认真阅读,不能模棱两可,囫囵吞枣的去阅读,更不能读简写本。 第4题: 1、 第四题侧重考察语言的连贯,相对来说这个题比较简单,得分率较高。 2、 第一空前后关系为转折,要和前一句的意思不同,关注“相似”二字,语义上形成前后转折即可。

此题得分率高于第二空。

3、 第二空是总结句、结论句,同时和第一个分句构成了并列关系,第一个分句的结尾句是:水果不

能完全代替蔬菜,所以这个应该填蔬菜也不能代替水果即可。

4、 部分学生没有关注前后关系,对关联词不敏感,所以造成理解偏颇,有些表达啰嗦或语义不明,

也是失误的原因之一。提醒老师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关联词,关注标点符号,关注关联词的连用,这些问题可以回避。

第5题,任务二 平均分1.31 答题情况:

1. 不能判断此标题是由主标题和副标题构成的

2. 不知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自何处,很多同学认为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或者是一个

成语

3. 不知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一标题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方法 4. 不能结合标题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如副标题点明了主要事件和进程

5. 大部分同学能判断出标题点明了参赛选手是少年、中学生,但不能概述少年的特点

6. 将材料二新闻标题的好处与材料一的内容混为一谈,不少学生表述为“弘扬传统文化”等 7. 错误理解“恰同学少年”中“同学”一词,以为是拉近了世界人民的关系。

8. 有个别同学论述的是,该标题不恰当,且论述不合理。 第5题 ,任务三:平均分:1.12

多数学生可以答出“几”寓意黄河的流向,拱门也可以答出。字母“H”也有很多学生答出,是悠久历史的体现。极少有学生可以答出金属器物的铭文、青铜器的花纹、古老的特殊符号。

许多学生想象成祥云、黄河波涛汹涌的浪花、印章、中字、国字、口字、母字、凹凸、鼎、矩形、盒子、城墙、窑洞,而在对图形寓意的解释上也出现了错误,比如博物馆大门向世界敞开,感受黄河文化,对黄河的保护、中外文化的融合,对黄河的热爱赞美,收藏文物,把文物放在小房子里。 建议:学生在进行联想时从徽标本身意义出发,不要过度联想。 第6题

本本题考查点:从“我”的视角概括文章内容 评分标准:1.视角必须是“我”

2.事情起因:我在眼科医院看到母女两人,母亲哄骗女孩做偷星星的游戏; 3.经过:我看到医生帮助母女;我听到医生帮助母女 4.我感动

出现的问题:1.叙述视角不是“我”, 把“我”当成小女孩,或者把“我”当成医生;随意切换叙述视角;

2.起因中,只写遇到母女不得分,要明确写出见到母女做什么事;

3.经过中,很多同学忽视了医生对母女的帮助;把医生做的事情当成我做的事情,没有读懂文章的内容,比如:我给他们便宜了手术费。

4.在结果中,解读错文章的意思,比如:他们治好了我的眼病、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5.答案条理不清晰,书写潦草,乱涂乱画,卷面不整洁; 6.个别同学审题不清楚,写成第一人称的作用。 第7题

本题考查对于人物感情的理解。共四分,平均分是2.21分。 1、 第一问,对于母亲眼泪的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因女儿的懂事、乐观、坚强感动。 2、 第二问,对于女儿眼泪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能写出因有希望重见光明的激动和兴奋。 主要问题: 1、 将第二句的人物角度理解成母亲。 2、 理解不全面。 3、 第一问学生多答母亲因欺骗女儿的愧疚自责。第二问学生基本答不出对于母爱的感激。 第8题

考察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得分率2.09。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题目要求混淆,如多数考生将“主题”理解为“主要内容”、“作用”或”标题的含义”。因此考生会出

现“偷星星的母亲”、“治病”、“眼睛”等或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答案,有些考生直接答成“结构上…”、“内容上….”,“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等。

2. 以偏概全,只依据文章中的只言片语来概括。如多数考生答成“思念母亲”等。 3. 理解出现偏差。如多数考生作答的是“感恩”、“思乡”、“童真”、“坚强乐观”、“勇敢”等。 4. 用词不够准确。如有考生用“亲情”代替“母爱”,用“医德”代替“帮助病人”。 5. 脱离文章内容,套路答题,只答关键词。如只写“母爱”、“善良”、“温暖”等。 6. 对文章主题理解不够准确。如有考生答“善意的谎言”、“光明”、“人性”。 7. 直接空白等。 第9题 1、 评分标准:环境描写(1分)引发议论抒情(1分),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析各1分。 2、 如果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按照2分;如果只答点明主旨、由事件引发感慨不给分;

如果写卒章显志,分析到位给1分;如果只对一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给1分。

3、 出现问题: 4、 1.对《故乡》文章内容不熟悉,与《散步》等其他小说混淆,或者读《故乡》结尾内容不熟,与

其他段落产生混淆,导致对抒情议论的理解产生偏差,比如家人一起散步、对物是人非的感慨等。

5、 2.不认真审题,没有理解题干要求是说出两文写法上的共同点,有的同学写的是异同点,有的同

6、 7、 8、

第11题

“结合文章第四段的划线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借助关联词来推进论证的。”这个题满分4分,平均分0.94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题目的问法很新颖,导致很多学生读不懂题目:出现的问题如下:1.认为是梳理论证思路的;2.认为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3.审题不认真,4、一部分同学能找出关联词,但没有相应的分析,5.有一部分同学写出关联词三个字,但是没呈现出这个关联词是什么。6.不知道什么是关联词,分不清句子之间逻辑关系。 第12题 1、 审题不清,不能准确地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概括能力欠缺,不会善用材料中现有的句子,进行概括。 3、 议论文中的分论点不清楚,只会断章取义,截取其中的一部分关键词分析。 4、 两则材料均源自课本,来自九上语文的议论文单元,对于课本的内容没有准确掌握。 5、 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同类文本的关联能力欠缺。不能抓住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者重点词语和句子,

再进行分析。

6、 部分考生的语句表达能力欠缺,逻辑混乱,分不清楚句子的主干。

16题:

(1)得分情况良好,出现的问题是把“焉得”翻译成“竟然”“还有”等,均给1分。 (2)得分较差,“幸”没有翻译出来,甚至忽略,后半句“而喜与予游也”翻译成“我喜欢跟百姓一起出游”,改变了原句的意思。 17题

得分率较好,平均分为1.73。出现问题的情况是: (1)直接照抄原文,没有归类。 (2)第二个人没有分条归纳

(3)有的同学答成了《醉翁亭记》的集中“乐”,《湖心亭看雪》的情感。 第18题评分标准 看关键词给分 示例一:“何妨”:(1)内容:不妨、不在意、为什么不(不畏惧风雨、不畏惧困难,勇敢前行等,与之意思相近的都给分),(2)情感:悠闲自在、乐观豁达、潇洒从容、洒脱淡定 示例二:“吟啸”:(1)内容:高声吟咏、吟诗、吟唱(在风雨中高声吟咏的情景),(2)情感:悠闲自在、乐观豁达、潇洒从容、洒脱淡定 示例三:“徐行”:(1)内容:慢步走、缓慢走、漫步(在风雨中仍缓慢前行的情景),(2)情感:悠闲自在、乐观豁达、潇洒从容、洒脱淡定 备注:有学生选“且”,给分点:(1)内容:并且、而且,写出诗人边高声吟诗边缓慢前行,(2)情感:悠闲自在、乐观豁达、潇洒从容、洒脱淡定(选“且”的同学,答“暂且、姑且”较多,不给分)

学生问题

(1) 对“何妨”“吟啸”的解释不准确,尤其是“吟啸”,学生基本上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答形容风

雨的较多,但学生对这个词分析的情感能落脚在豁达乐观给1分

(2) 对“徐行”的理解,知道是慢行,但分析的原因不对,如:因为年老或天气不好,以致于分析情

感出现偏差

(3) 错别字问题:如旷达的“旷”,潇洒的“潇”等

(4) 情感分析不准确:如苦闷、无奈、不随流俗、与众不同等。另外,学生会说表现了作者的闲情雅

学只分析一篇文章,还有的同学写的是结尾的作用。 3.部分同学只答套话,没有结合内容分析。

4.部分同学强行寻找内容上的共同点,比如都思念家乡母亲等。 5.部分同学答案写错位置。

致或高尚情操,均不给分

(5) 在选词时选一个字,只选“何”、“妨”、“吟”、“啸”“徐”、“行”的情况都有出现,但学生若能答

出相关的关键词也可以,没有扣分。

19题 得分1.1 问题:

1、 学生审题不清,没有结合苏轼生平,或特别简单只写“被贬”二字; 2、 没有结合诗词内容去答;

3、 与其他诗人混淆(杜甫、白居易、陆游、刘禹锡),人物经历写的非常混乱; 4、 赏析成其他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多答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对天下离人的祝福、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不平、渴望杀敌报国;

5、 用词不准确,普遍答“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不卑不亢、不忘初心”,答不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豁达胸襟”;

6、 存在大量空白卷,放弃不写。 第20题.作文

两篇作文都应该围绕“自强”来写,自强的含义是自我努力向上。 写第一个题目的占绝大多数,很少有学生写第二篇。 第一篇应该写当下、眼下、写自己。 第一个题目出错点在: 1.题目补充不准确。

2.要求写自己或身边人奋进的故事,但是有的学生写历史人物、科学家、名人等。

3.写自己或者身边人的故事有的与奋进、励志关系不大,学生大多写考试不好通过努力考好了,跟坚持、自信、努力有关。

4.议论文全篇道理,内容空洞,没有具体论据。

写第二篇得极少,第二篇要求写演讲稿。有称呼、问候,没有的话扣两分。

写议论文的话,有议论古代的要有,但是议论今天的更重要,必不可少。学生多围绕古代来写。

建议:需要老师强调命题或半命题作文,修改的题目要通顺。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审题,切不可想当然,不思考,用以往经验来代替。另外,还需加强议论文论据地积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