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8期 2010年8月 经济与社会发展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VOL.8.No.8 AUG.2010 论广西在环北部湾经济圈中的机遇 张君 [摘要]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开发与建设,对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章从环北部 湾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谈起,分析其给广西带来的机遇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在环北部湾经济 圈合作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具体可行措施。 [关键词]环北部湾经济圈;机遇;对策;思考 [作者简介]张君,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西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8—0055-05 北部湾大体位于北纬l8~2O度、东经105— (广西)经济区成为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核心地带。 110度之间,是南海北部陆架区最西端的部分,坐 (一)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自 落在中国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区和越南北部的环 身条件 抱之中。“两廊一圈”构想的提出,环北部湾经济圈 1.优越的区位条件 的开发与构建,对广西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及经济地理的角度 2007年,国家将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纳入《西部 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处在中国一东盟区域经 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重点经济区发展方向。明 济的地理中心位置,处于双方交汇融合的位置。这 确环北部湾经济圈给广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快 种区域经济地理中心的地位使其发展占据了“地 广西参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 利”的优势。 意义。 不论是在中国与东盟的国际区域合作中,还是 在泛珠三角的国内区域合作之中,北部湾(广西) 一、环北部湾经济圈概述 经济区均处于一个枢纽中心的位置,且是两大区域 合作的交汇点,贯通南北,承东启西,融汇内外。这 环北部湾经济圈,是指中国南部环绕北部湾的 种枢纽位置将有利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汇集内 地区,它包括中国和越南的“两国四方”。四方指 外两种资源,利用内外两个市场,优先并最大程度 北部湾东部的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省,西部的越 获得区域合作的发展红利。海上东盟的合作,资源 南北部沿海地区,即海防、下龙、河内等主要城市, 东盟的开发,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建设,及北部湾 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 (广西)经济区自身区位条件的优势将促进其成为 防城港市等。环北部湾经济圈里的越南省级地区 该区域发展的重心。 加上中国的广西、广东和海南共有13个省级地区, 上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心在东南部沿海地 面积502769平方公里,人口1.5亿多¨ 。 区。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东盟的开 放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心,并且对外开放的方式 二、广西在环北部湾经济圈中的机遇 由“引进来”为主的被动开放转向“走出去”的主动 型开放,开放的途径由参与国际分工和接受产业转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开发与建设,给广西带来了 移到积极推进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并由此推进 重大机遇。广西应立足沿海、立足开放、立足区域 更深层次的开放。由于对东盟的开放成为国家对 一体化,以沿海经济的突破发展促进和带动广西的 外开放的重心,也因此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推 全面发展,以沿海地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 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 内经济合作,把沿海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作为 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 广西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地和平台,使北部湾 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技、金融、信息中心,是华 55 南、西南、东南亚三大经济圈相结合的区域中心,是 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枢纽,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友好往 北部湾天然港湾众多,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在 海洋捕捞方面,北部湾海域属热带海洋,适于各种 来的桥头堡。随着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构建“两廊一 圈”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南宁市已成为多 机遇重叠、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成为环北部湾 (广西)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 前沿城市。 防城港市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位于中 国与东南亚的中心交汇点,南濒北部湾,背靠大西 鱼类繁殖生产,共有湾北、湾中和北部湾南部外海 等三大渔场,出产的鱼贝类种类多重量大。在海洋 养殖方面,广西浅海滩涂广阔,水质肥沃,生物品种 繁多。广西自身拥有的浅海和滩涂共7500平方公 里,其中在l0万公顷的滩涂面积中,可养殖面积达 6.67万公顷,占滩涂总面积的66.3%,近期可利用 养殖的滩涂面积有2.67万公顷,分别占滩涂总面 积和可养殖面积的26.5%和40%,养殖的品种主 要有珍珠、牡蛎、对虾、青蟹、文蛤、泥蚶、江蓠、贝类 南,东邻粤港澳,西与越南相连,是全国唯一的沿海 沿边港口城市,被誉为“中国西南门户,华夏边陲 明珠”【2】。作为中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国家最便 捷的海陆通道,防城港市在构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 易区战略格局中居于特殊的地位。 崇左市位于广西的西南部,具有沿边、沿铁路、 近海港、邻首府、连东盟的地缘优势,位于南宁一新 加坡经济走廊和大湄公河次区域、泛北部湾区域交 汇的关键地带,是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上的重要 结点,所辖7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与越南接 壤,设有国家一级口岸3个,二级口岸4个,边民互 市点l3个,陆路可达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 来西亚、新加坡和缅甸等7个国家,通过钦州、防城 港海上可达世界各国 J。 2.丰富的自然资源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具有丰富的港口资源、 旅游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能源资源、动植物资 源,环境容量大,腹地广阔,开发潜力巨大。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地理位置重要,港口资 源十分丰富,深水条件好,开发潜力巨大。北海市 位于广西南部,三面临海,有多处天然港湾。防城 港是我国西部最大的海港、全国2O个主枢纽港之 一,被我国“十一五”规划列入重点建设的l2个港 口范围,被交通部定位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 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主要出海口、区域性枢纽港和国 家综合运输体系的核心枢纽。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滨海风光旖旎,旅游资 源丰富。拥有享有中国“绿城”美誉的首府南宁、 赢得“中国第一滩”美誉的北海银滩,还有钦州三 娘湾、防城港京岛风景名胜区、上思十万大山国家 森林公园等。玉林是广西东南部一座具有千年历 史的古城,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 ]。玉林 市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岭南美玉,胜景如林”。 中越边境是两国游客乃至亚太地区游客向往的地 方,有风景秀丽的边境风光和不同的风情习俗。 56 和鱼类等。 北部湾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开发前景广阔。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具有较 大开发价值,其中潮汐能开发条件良好。在海底矿 产方面,在北部湾东南部海域已发现北部湾盆地和 莺歌海盆地两个海底油气盆地。北部湾油气盆地 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预测油气资源量为22.59 亿吨,莺歌海盆地已探明含油气面积5.4万平方公 里,天然气储量900亿立方米,为迄今中国海陆勘 探发现的最大气田,预测远景石油储量5.9亿吨。 北部湾海底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砂矿,主要有钛铁 矿、金红石、锆英石、独居石、石英砂、磷钇矿、板钛 矿等,而以前4种矿物占优势。根据其远景区分级 含量标准,可划分一级远景区9个,且皆分布于水 深1O一2O米的近海区域。 北部湾地处亚热带,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 区,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作物和海产品生长极为有 利。北部湾(广西)经济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很 适合亚热带农、林、经济作物的种植。同时,具有丰 富的森林资源,是重要的速生丰产林等生产基地。 钦州市是广西重要的水果、蔬菜、畜禽、海产品和速 生丰产林等生产基地,素有“中国荔枝之乡”、“中 国香蕉之乡”、“中国大蚝之乡”的美称。 (二)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外 部条件 1.国家优惠政策扶持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可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 政策、沿海开放政策、少数民族自治政策、边境地区 开放政策,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国 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又明 确了新的支持政策,即国家支持经济区进行行政管 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 在重大项目布局、保税物流体系建设、金融创新、开 放合作等方面对经济区给予大力支持。“两廊一 圈”的设想是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达成 协议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属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 区框架体系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它的一个有机 组成部分。实施这项次区域合作,既是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具体化及延伸,又是对贸易区建 设本身的充实与推进。尽管从地域来看这里直接 参与的只是中国三个省区与越南北部,但它牵动的 市场和资源更多是面向或来自东盟各国的,它的 区位吸引力背靠中国一东盟大市场,因而也将吸引 更多的“两国四方”之外的力量和资源加入,推动 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创造了国家区域发展规 划的“北部湾模式”,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面积不到广西的1/5,人 口不到广西的1/4,而生产总值占到了广西的1/3。 经济区经济增速明显,GDP年均增长16%左右,高 于广西2.5个百分点以上 J,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 绩。钦州保税港区获得批准设立,规划建设进展加 快,凭样综合保税区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保税物 流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经济区交通骨干公路网、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密切。而环北 部湾经济圈是“两廊一圈”的核心部分。相对于 “两廊”,“一圈”的区位更为优越,使命也更加宏 大。无论在发展物流集散、商贸交往,还是在建设 以外引内联为依托的工业集群方面,环北部湾经济 圈都将面向更广阔的市场,起到比“两廊”更大的 作用。环北部湾经济圈内的中国广西、广东、海南 和越南北部诸多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 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以大中城市和产业为依托的局 面基本形成。在中国沿海地区,环北部湾经济圈已 经被公认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 三大经济圈之外的一个新的经济圈,承载着国内国 际的产业转移,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2.中越关系的友好发展 国家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 针,中越关系友好发展,也为广西参与环北部湾经 济圈建设营造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文化相通。按“长期稳定, 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精神发展,互信大 大增强,为双边关系全面、深人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三、抓住机遇推动广西全面发展的思考 2006年3月22日,广西组建了北部湾(广西) 经济区规划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经济区统一规划、 统一组织开发建设、统一管理,标志着北部湾(广 西)经济区的正式启动,广西沿海地区开放开发进 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广西参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取得的 进展 积极参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建设,是广西近几 年围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开展的工作重 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管理委员会自2006 年成立以来,在参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过程中取 得了显著成效 铁路、航道、码头、供水、供电、园区路网等基础设施 建设顺利推进,经济区“通江达海、出省出边”的交 通运输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 善;经济区已有石化、钢铁、能源、林浆纸、电子信 息、轻工食品等一批在建和拟建项目,围绕中石油 炼油项目、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项目正在开展 产业链延伸研究,临海产业布局取得突破;组建了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结束了北海、防城、钦州 三港分散经营、无序竞争、浪费资源的历史。新开 工建设了9个7—15万吨级深水码头和6条5—20 万吨级航道,沿海港口建设进一步发展;广西北部 湾经济区行政管理体制、钦州保税港区管理机制、 港口行政管理机制和园区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创新不断推进。自治区政府出台《促进广西北部 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提出了七大 类八部分74款优惠政策,这是目前广西政策最优、 范围最广、实惠最多的政策,开创了体制机制创新 新局面;经济区会同国家有关部门、亚洲开发银行 成功举办了三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由国家商 务部发起、“泛北”八国九方组成的泛北部湾经济 合作联合专家组正在编制“泛北”合作的可行性研 究报告。自治区主要领导多次率团出访东盟国家, 扩大了开放合作力度。 目前,经济区已由昔日默默无闻的西部沿海地 区,变成今天的多区域合作中心;从过去的投资盲 点,变成今天的投资热点;从当年经济发展的配角, 变成广西开放发展的龙头;从一个地方发展题材, 变成国家发展战略,正风生水起,磅礴前行。 (二)广西参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存在的困 难和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北部湾多年来成为一个被现代 化遗忘的地区,对比中国其他沿海地区,目前北部 湾沿岸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从北部湾(广西)经济 区工业不发达,产业发育水平较低整体上看,北部 湾沿岸缺乏世界或地区层面的龙头城市,没有形成 57 有实力、有竞争力、有支柱产业和具备相当规模的 产业集群,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水 平还比较低。总体上基础较为薄弱,起点较低。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开放比较晚,经济区 内人才、资金相对缺乏,交通运输服务落后,虽然北 部湾地区的海陆空交通硬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 业务拓展、管理、服务等方面还跟不上。北部湾的 经济腹地主要是中国的西南地区(云、贵、渝、川 等)和中南半岛的北部地区(越、老、泰北等),这 难。杜绝实际生活中,由于追求眼前一时物质利 益,追求所谓任内“政绩”,牺牲环境的事件再度发 生。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切忌饥不择食,对那些重 污染项目,不管投资额多大、产值和税费多高,都应 将之拒于门外。因地制宜设立工业集中园区,集中 管理,集中治污,是防污治污的好办法。 尽快建立起广西与越南的经济、政治对接机 制,对实现广西与越南相互投资与贸易的跨越式发 展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广西还可通过越南拓展 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经济合作内涵。 加快工业改造与升级步伐,盘活存量工业用 些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 初级阶段,现代农业也不发达,本身没有太多的出 口物资,也无法消受太多的进口物资,经济腹地欠 发达,对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和港口经济的 发展不利。 在广西过去的发展规划中,港口结构不合理、 定位不明确。钦州港被定位为临海工业港,防城港 是大型货物中转枢纽港,北海是旅游商贸港。但实 际上,三个港口之间不仅没有形成特色和分工,而 且重复建设,产业同构,内部竞争,各自为政,导致 其发展陷入低迷状态,削弱了北部湾的综合竞争实 力,妨碍了整体资源的利用和规模效益的发挥。优 越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并没有转变成经济优势。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三基地 一中心”,即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 信息交流中心,而广东湛江已提出打造五大基地, 即南方重化能源基地、区域性物流基地、海产品生 产加工基地、热带农业示范基地、文化旅游基地。 广西对沿海城市产业发展定位与湛江基本相同,产 业结构设置上趋向同一这不利于两地之间的优势 互补。 湛江港、防城港、北海港都提出要打造大西南 面向东盟市场最便捷的出海口,各个港口都想尽办 法争取货源,为获得货源各港口纷纷打起价格战恶 性竞争,导致北部湾港口群陷人“吞吐量大,利润 率低”的怪圈。 北部湾地区资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掠夺性开 发:盲目围垦、不当用海、建设性破坏等现象时有 发生。 (三)加快广西参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的对 策建议 从过去惨痛教训中,人们已经认识到:发展不 应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发展必须与环保同步,不能 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转变发展理念,树立环 境就是生产力观念,好环境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坏环境将导致生产力的破坏和社会生活的巨大灾 58 地,用高效益产业置换低效益产业,提高存量工业 用地的利用率。要推进工业布局园区化,减少工业 分散布局造成大量浪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现象。 推广多层、高层标准厂房的生产方式,提高工业用 地集约水平。 加大海洋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制定不同阶段的 海洋科技发展政策,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努力提高 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推动 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知识经济产业群的形成和发 展;建立海洋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科普示范基地和 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增强潜在生产力孵化的能力, 促进海洋科研成果转化,使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在科技的有力支持下健康快速发展。借助外力实 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借开放 带动开发,使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通过外力的催化 获得量的提高和质的飞跃。 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丰 富,广西应树立大旅游的意识,积极参与区域旅游 合作,促进“环北部湾旅游圈”的形成。旅游业是 一个关联度很高的朝阳产业,对一个区域的社会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加强区域旅 游合作,在大合作区域内,合作各方采取各种措施, 促进资本、劳动力、物资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空间 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的最优化。充分发挥各地区旅游的优势、 特色,精心组织旅游路线和产品组合,共享客源市 场,逐步形成相对发达的旅游区域 。随着经济 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成 为地方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 途径。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既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客 观要求,又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完善区域旅 游交通体系,实现交通和旅游路线的对接。加快环 北部湾经济圈与东南亚旅游圈的对接,努力构筑环 北部湾旅游网络体系。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设 旅游大通道,修通环北部湾沿海高速公路和环北部 湾沿海铁路,同时科学合理地设计主体特色鲜明、 内涵丰富、吸引力强的适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海、陆、 空立体型旅游线路网络。 打破国界与行政区划间的界限,建立良好的合 作机制,实现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首先,环北部 湾经济圈各方要从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出发,拆除 行政藩篱,打破区域合作壁垒,取消地区行政保护 性政策,实现区域联动;其次,中越两国政府必须签 署环北部湾旅游圈合作协定,为两国的旅游合作和 本国内的区域旅游合作提供政策支持;最后,区域 政府之间和旅游企业之间要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 作协议。开发多种旅游产品,有效整合资源,挖掘 文化内涵。为了适应当前旅游需求由大众观光旅 游型向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强的方向发展的趋 势,应对现有环北部湾滨海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的 开发,增加活动项目品种,设计各种各样参与性强 的滨海旅游活动项目,以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围绕海洋文化特色、亚热带海滨自然生态环境特 色、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滨海度假游、休 闲度假游、会展游、生态游、民族风情游、跨国游等。 撇开国际因素,环北部湾地区海洋资源是广 东、海南、广西的共同利益所在,任何无序的开发、 恶性的竞争都是对三方的损害。因此强调三省、区 应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前提下,进行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协调和合作,通过关系的整合,减少负 面影响,提高综合效益。努力做到信息相通、规划 协调、布局互补、开发合作、利益互惠,实现共兴共 荣,联合发展。 建立一个权威的区域性协调机构,对环北部湾 资源开发保护和地区发展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具 体研究环北部湾地区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针、政策, 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处理好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 题。抓好开发保护整体战略规划和管理措施的制 订与实施,解决产业趋同、各自为战的问题。加强 政策支持工作。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倡导 联合开发的政策、鼓励发展新技术的政策、强化资 源环境保护的政策、对外合作政策和海洋产业区域 布局政策等政策体系的设立,引导和支持区域整体 协调发展。 对广西来说,近些年来大力发展的交通建设为 连接东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04年中国一东盟 签订了中国与东盟交通的谅解备忘录,其中提到要 在海上、空中与陆地全面对接东盟。在海上东盟的 建设中,广西港口的优势在于将东盟国家的港口同 珠江三角洲的港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海 上通道,而各港口间通过合作而形成的定位能产生 联动效应,这也是海上东盟建立的一个重要体现。 环北部湾经济圈依靠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将物流、 供应链有效连接在一起,这样,经济圈才不仅仅是 地理上的概念,而真正成为经济概念。从战略高度 促使环北部湾港口组建战略联盟,是“铁三角”变 成“金三角”的必由之路。 环北部湾经济圈地处东亚经济圈同东盟经济 圈的交汇处,最近几年,日、韩在东亚经济合作中已 逐渐将重点从原来的环渤海经济圈扩大到了长江 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东亚的经济合作对华南非 常重视。广西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资源的投 放,促进合作,且在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要创新。 这样广西在国际合作中的角色才能得到升级,产业 才能得到提升,产业链条才能得到延伸,经济发展 才能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黄永波.论发展北部湾经济圈的优势[J].中共南宁市 委党校学报,2007,(6). [2]2007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EB/OL].http://www. feebg.ore/.2007一o7—28. [3]王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三年创“八个历史性 突破”[EB/OL].新华网,2009—01—11. [4]王雪芳.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改 革与战略,2007,(5). [责任编辑i霁月]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