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我国行政文化的现代化

来源:九壹网
人 文 论 坛

INTELLIGENCE

浅析我国行政文化的现代化

韶关学院 席丹丹

摘 要:行政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概念。我国的行政文化面临着传统的落后的行政文化与先进的行政文化之间的冲突,主体价值观念上的文化茫然的现状;同时,行政文化主体行政行为失范,导致行政文化畸形发展;行政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行政文化的现状决定了其现代化的过程要在明确的现代化的目标引导下,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全方位、系统的建设,同时要积极继承传统和吸取西方先进的行政文化。

关键词:行政文化 现代化 现状分析 策略

奥斯本在《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一书中提出了“再造政府”的五项战略,即核心战略、结果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和文化战略。他把这五个战略称为改变政府DNA的“五个C”。把“文化”建设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足以看出文化对于一个政府行政的重要性。在中国转型时期,研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对行政实践的现代化的意义重大。

一、行政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形式,行政文化是社会文化在行政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与行政相关的文化。它是指公共行政人员及其工作人员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行政实践所积累、沉淀和形成的对行政体系、行政活动的态度、情感、信仰、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原则、传统和习惯等。其核心是行政价值。

行政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民族特性、文化心理、文化背景、传统习惯等。行政文化一旦形成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第一,差异性。迷信、神秘的神权政治时代的行政文化、尚权威、重服从的封建专制时代的行政文化,讲人权、尚实效、重法治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行政文化,的重科学、为民众、尚服务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代的行政文化,三者因不同的时代而各具鲜明的时代差异特色。行政文化也因国度、民族、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第二,实践性。行政文化是社会文化在长期行政活动中知识、经验、理想、信仰、道德、价值的积淀,是通过长期创造、延续、传承而实现的,它来自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第三,发展性。在人类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社会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中,在持续影响行政主体及其行政活动的相互作用中,行政文化不断发展。

二、转型时期我国行政文化的现状分析

两千多年的中国行政实践形成的中国的行政文化,有许多有利于行政改革的因子存在。例如,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以德行政、廉洁公道、服从大局、集体主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积极作为的政府文化,一直是我们行政文化中至珍至宝的沉淀,也一直指导着我们的行政实践。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行政文化正处于一个重新整合阶段,表现出转型期特有的一些现象。

(一)行政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堕距”:主体价值观上的茫然

美国的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文化堕距”的概念,即文化失调,意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进度是不一样的,结果会造成各部分之间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产生各种问题。一般来说,“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两者不同步,于是就产生差距。”1从非物质文化的变迁看,一般来说,总是“制度首先变迁,其次是风俗、民德,最后才是价值观。” 2

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化的转型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的开放与自由,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文化堕距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传统的落后的行政文化与先进的行政文化之间的冲突。中国的传统行政文化,深受儒家伦理学说影响,并始终与伦理结合在一起;虽有大量的刑律条文,但人治思想深入各个领域;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官本位思想极为严重;中庸思想深入人心。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宪政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行政文化也表现出一些现代特色,如功利主义、法制思想、平等原则、竞争意识等。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行政文化与现代行政文化之争主要表现在伦理至上主义与功利主义冲突、民主法治要求与人治传统的冲突、平等观念与等级观念的冲突、竞争意识与中庸信条的冲突,从而使行政文化价值观念上表现出文化茫然。

(二)行政文化畸形发展:行政文化主体行政行为失范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所以制度滞后不可避免,尤其在转型时期旧的规范受到挑战逐渐失效,新的规范又不完善,造成了制度上的漏洞,这就给行政主体谋取私利提供了现实的机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为其增加了藉口,以至政府自利性公开提倡,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变相

209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

合法化,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公开的买官卖官的现象,贪污受贿成风。这种行政负面现象助长了行政文化的畸形发展。像官僚主义、权钱交易、人情至上等内隐文化恶性膨胀,而隐性行政文化的充分发展又会进一步助长不正之风,造成恶性循环。

(三)行政文化建设不足: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

行政文化不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不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也不等同于一般的行政文体活动、风俗活动、宣传活动,它是一种组织文化,和其他组织的文化建设一样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传播。需要确定行政文化建设的目标、子目标、具体的措施等,要有系统性、规划性。

三、现代行政文化的构建

(一)明确现代行政文化建构的目标

行政文化的现代化是指清除传统行政文化中的落后的因素,构建适应现代我国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文化。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软环境,是行政体系的深层结构,被誉为行政管理之魂。它对行政管理变革起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我们的行政文化建设必然要以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建设要求为指向。十六大指出,我们的行政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廉洁型政府。行政文化的建设必须朝这些方向发展,即建立服务型的行政文化、法治型的行政文化、效能型的行政文化、廉洁型的行政文化。

(二)明确现代先进的行政文化建构的指导思想

现代行政文化建设必须有明确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分析行政文化的结构、功能、产生、发展及其起作用的规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行政文化现代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整个行政系统内大力推进行政思想、行政制度和行政心理更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当前中国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行行政文化的全面建设。

(三)系统规划现代文化的建构工

1.行政文化建设的系统化

针对行政文化的内涵,加强行政文化建设首先要对行政文化本身的各个层面进行建设和创新。首先,行政思想。要重点清除残存在现代行政文化中的落后的传统思想,借鉴现代西方公共管理浪潮下所倡导的行政文化理念,重点培养现代行政管理所需要的创造性、开拓性的行政思想,使整个行政思想朝着高效、开拓、创新、开放、法治的方向发展。第二,行政心理。要对行政要确立正确的行政价值取向,建立真诚、乐观的行政情绪,端正行政动机,改善行政态度,增强健康的行政情感,以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的要求树立稳定、健康、和谐的行政心理,使整个行政心理充满活力和内聚力。第三,行政道德。要积极挖掘和弘扬传统行政道德体系中的合理内核,借鉴、吸收国外行政道德中合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把高效从政、一心为民作为最根本的行政道德规范贯穿于整个行政活动中,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上,都真正树立从政为民、高效为民的理念,适应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2.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优化行政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行政文化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铲除落后的传统的行政文化滋长的消极土壤,奠定先进行政文化的经济条件。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必然带来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进而转化为对先进的行政文化的诉求,成文行政文化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另外,和经济体制联系在一起的政治体制的发展也必然引起行政领域的发展,也必然促进行政文化的发展。同时,行政文化的现代化也与行政改革相互作用。先进的行政文化能够指导行政改革朝着争取的方向进行,行政改革的深入又进一步促进行政文化顺利发展。新时期的行政改革进程的加快无疑也是行政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3.领导干部身体,为行政文化的现代化树立榜样

行政文化的现代化,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影响力,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需要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由于领导干部是行政人

员的直接示范者,其榜样作用更为显著。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就要提高领导者素质,更新领导观念,改进领导作风。

(四)弘扬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积极因子,同时借鉴西方先进的行政文化

美国的社会学家希尔斯指出,作为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力量,传统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一个社会不可能完全破除其传统,一切从头开始或完全代之以新的传统,而只能在旧的传统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改造。现代行政文化的建设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的所有的引子。3行政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要减小传统的落后的行政文化与先进的行政文化之间的冲突,弘扬传统行政文化中的有利于今天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积极因子,如德治文化、廉政文化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文化,要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但这绝不意味着排斥外来文化。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的行政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整个人类具备了高度全球意识的今天,西方各民族行政文化之间相互渗透,东西方行政文化相互交叉,任何一个国家的行政文化都夹杂着其他国家行政文化的成分。因此,我们应有大的气魄,高的眼界,面向全球,分析各国各地区的行政文化,吸取其合理成分和成功经验。当然,借鉴也不能“食洋不化”,照抄照搬,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并要特别注意区分行政文化之间的阶级本质。“我们仅仅需要用我们的宪法把它加以过滤,只需要把放在批判的文火上烘烤,并把其中的外国气体蒸馏掉。”4“这样,我们便可以对外国政府进行解剖学的观察,而不用害怕会把它们的任何疾病传染到我们的血管中来,可以详细解剖外国制度而不用害怕血液中毒。”5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念新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91.

[2]郑杭生.社会学概念新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91.

[3] E.希尔斯.论传统[M].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4]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著,李芳译.行政学之研究[J].政治科学季刊六月号第二卷.49.

[5]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著,李芳译.行政学之研究[J].政治科学季刊六月号第二卷.50.

2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