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明清

来源:九壹网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明代部分

1、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2、“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罗贯中)、《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 3、《三国演义》虚与实的结合:“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4、《水浒传》从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细密来分,有繁本和简本。繁本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三种;简本有103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简本中也有120回本和不分卷本。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水浒志传评林》。《水浒传》是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 5、“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均为吴人。 6、茶陵派代表:李东阳。

7、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8、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9、唐宋派代表: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10、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之文,将上述唐宋古文名家标榜为效法的“正统”。

11、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徐渭《四声猿》——《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12、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 13、四大声腔:昆山、弋阳、海盐、余姚。

14、梁辰鱼《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15、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16、《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戏曲风格悲喜交融。 17、《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18、《西游记》的来源:玄奘口述,门徒辨机辑录《大唐西域记》。 19、冯梦龙“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20、凌濛初“两拍”: 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21、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22、李贽“童心说”。

23、公安派的“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理论核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4、竟陵派的锺惺、谭元春合作编选《诗归》。 25、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 26、明诗殿军——陈子龙。复社发起人:张溥、张采。

清代部分

1、“古文三大家”(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和汪琬。 2、“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zī)。 3、阳羡词派代表:陈维崧。 4、浙西词派代表:朱彝尊。

5、查慎行是浙派承前启后的大家。

1

6、学习南宋姜张,“家白石而户玉田”指姜夔、张炎。 7、“京华三绝”: 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 8、“四大说”: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

9、李渔作剧10种,总题《笠翁十种曲》。代表作:《风筝误》,《比目鱼》。戏剧理论集中在《闲情偶寄》的词曲部分。 10、“南洪北孔”:洪昇和孔尚任,《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和《桃花扇》(侯方域与李香君)。

11、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以志怪,婴宁是《婴宁》中的人物。 12、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是作者殷情称扬的理想中人物。鲁迅“《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 “以攻心讽刺著称”。 13、沈德潜的诗歌创作:古体摹汉魏,近体法盛唐。 14、乾隆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 15、“姚门四大弟子”: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

16、桐城派分支是阳湖派。张惠言既是阳湖派,又是常州词派。 17、骈文又称四六文,骈文复兴——汪中,《哀盐船文》。 18、“阳湖三家”:李兆洛、恽敬、张惠言。

二、名词解释(年代、名称由来、代表人物、风格特征、影响、代表作品) 明代部分

1、台阁体: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浦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格调雅丽雍容,是思想高压的产物。如杨荣《随驾幸南海子》。

2、八股文:明代官方规定的科举应试文体,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有具体的写作步骤,共八步,故称“八股文”。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僵化说教,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归有光、茅坤最著名,如《乐天者保天下》。

3、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文学复古流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为代表。因提倡宋文风而得名,主要成就在古文。强调创作“文以明道”,其中归有光成就最高。

4、沈汤之争: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沈璟、吕玉绳曾将《牡丹亭》改变成《同梦记》,引起了汤显祖的极大不满,“沈汤之争”由此而生。他们之间,在戏曲创作及其有关理论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主要是音律上的冲突。因为汤显祖籍属临川,沈璟乃吴江人氏,各自拥有一批遵奉者,所以戏曲史上又名之为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

5、吴江派:明末在吴江成长起来的曲学研究和传奇创作流派,以沈璟为首,成员有吕天成、冯梦龙等人。这些人大都是沈璟的子侄、门生、朋友,且对昆曲格律十分讲究,所以被称为吴江派曲学作家群。理论上倡导伦理道德,本色声律,形成理论体系,成就高于创作。

2

6、公安派:晚明以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为首创立的文学流派,因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理论主张“性灵说”,即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要求创作真实地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反对理学的束缚,也反对拟古。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采取信手而成、随意而出的写作态度,根据生活体验与个人志趣爱好,抒情写景,赋事状物,追求一种清新洒脱、轻逸自如、意趣横生的创作效果。《戏题斋壁》。

7、竟陵派:晚明锺惺、谭元春创立的文学流派,因他们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提倡学古人的精神,反对一味模仿,也反对公安派的肤浅俚俗,追求奇僻险怪之美,创作视野狭窄,显示了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如锺惺《宿乌龙潭》。

8、小品文:晚明时期趋向兴盛,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体裁上不拘一格,轻俊灵巧而有情韵,创作风格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尚,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代表作家有王思任、张岱、刘侗等。如袁宏道《西湖二》。

9、复社:明末江南地区一些文人组织相继崛起。崇祯初年,太仓人张浦、张采等发起带有政治团体性质的文社。以“复古学”为宗旨,企图从文化上复兴传统精神,挽救明朝政府的危亡。如陈子龙《仿佛楼诗稿序》。

10、《临川四梦》: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11、前七子:活动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七位诗人,李梦阳为领袖,提倡复古,意在革新。重视时政题材;从庶民生活中汲取素材;刻画下层市井人物。由雅向俗转变,散发浓烈的庶民化气息。如李梦阳《述愤》、《离愤》、《梅山先生墓志铭》。

12、《今古奇观》: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清代部分

1、梅村体:清初诗坛吴伟业创立的诗体,因自号梅村而得名。重在叙事,以创怀故国和感慨身世荣辱为主善于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圆圆曲》。

2、南洪北孔:【作品】:《长生殿》VS《桃花扇》【作家】:洪升VS孔尚任【内容】:演绎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相恋的爱情故事,与安史之乱结合,寓意深刻。VS一部结构宏伟的历史悲剧,忠于史实。【特点】、【评价】寓意深刻。其排场精美谨严,堪称传奇典范,曲辞音律,亦独步一时。自问世后,一直流行剧坛,盛演不衰,《定情》、《惊变》、《骂贼》、《闻铃》等出,为南北昆剧团保留剧目。VS它从内在情节到外在排场,无一不严谨工巧,更为难得的是其内外两层结构能够和谐统一,相互映带。作品深刻的思想主旨因其近乎完美的艺术结构得到了极佳的体现,反映出孔尚任非凡的创作能力和对于传奇结构高度自觉的形式审美意识。

3

3、红学:《红楼梦》问世后,引起人们对它评论和研究的兴趣,并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即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自《红楼梦》诞生的那一天起,红学的研究就开始了。五四以后,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把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着“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文本的思想内涵、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方面,都得到了日益深细的探讨、解析。

4、神韵说: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以清幽淡远富有诗情画意的王维、孟浩然的诗为典范。如《秦淮杂诗》。 神韵诗冲和淡远,风致清新,

含情绵渺而出之纡徐曲折,惨淡经营却不露斧凿痕迹,词句明隽圆润,音节流利跌宕,发扬了古典诗歌含蓄蕴藉之美。

5、格调说:清中叶沈德潜提出,以儒家诗教为本,尊唐抑宋,要求诗有“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说诗晬语》为理论著作,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等作为写诗模范。“格高”、“调响”,古体摹汉魏,近体法盛唐。也有一些“以微词通讽喻”的诗,但大量诗作雍容典雅,平庸无奇,为典型的台阁诗体。

6、肌理说:翁方纲提出,肌理包括“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即以六经为首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文法。

7、性灵派:袁枚创立,论诗崇尚性灵。性情是诗的本源与灵魂,要求诗人表现独特个性,还要具有表现的诗才,即要求诗的独特情思,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冲破了传统与时代风尚,是晚明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开创了清诗的新局面。成员有赵翼、蒋士铨等。 袁枚诗以

才运笔,抒发性灵,笔触广泛,大都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和正宗格调限制,信手拈来、笔调活泼、语言晓畅、句法灵巧。

8、桐城派: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以“义法”为基础,发展成具有严密体系的古文理论,切合古代散文发展的格局。(主张见下)

9、常州词派:清朝嘉庆年间常州派张惠言开山,至周济发扬光大。主张尊词体,提倡意内而言外,比兴寄托,深美宏约,以《词选》为旗帜。成员周济又提出“词史说”,主张“非寄托不入”与“专寄托不出”。以宋四家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王沂孙为学词途径,成为气候。

三、大题(简答、论述) 1、《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全景式军事文学作品 ①共写四十多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面,写得各有个性,绝少雷同,充分显示了战争的复杂

4

性和多样性。 ②突出智斗,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等交织在一起,重视写统帅部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略决策以及战术的运用。 ③多数战争并不惨烈可怕,而是在激扬高昂的格调中洋溢着诗情画意,激烈的战争中会穿插一些轻松的场面,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感。

2、前七子的复古主张: “反古俗而变流靡”,具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 ①闻其人如其人,如画焉,似而已矣; ②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调论; ③“真诗在民间”说,反映前七子的文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具有庶民化气息; ④过多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束缚了作家的创作手脚。

3、前后七子的得失影响:

首先,他们的复古的旗帜下,努力为文学寻求一席独立的地位。重视文学的独立地位、积极探索文学的发展道路。

其次,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前后七子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创作实践发起了一定的冲击。明确地将复古的目的与文学表现作家真情实感、刻画真实人生的追求联系起来,敢于同传统文学观念发生离异的勇气,赋予了文学复古活动以深刻性和挑战性。

最后,前后七子一些文学变革的主张在某种意义上也开启了后世文学新精神。

新的误区——在拟古的圈子中徘徊,他们的主张与创作实践存在着距离,求真写实的观念并未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不乏蹈袭的文章。

4、沈璟的曲学主张: ①沈璟剧作的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这也是其曲论主张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②其次是“本色论”,所谓“鄙意癖好本色”,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 ③第三是“声律论”,这是影响最大的方面,也是他一以贯之的主张,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

评价:沈璟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吴江派的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而不是在内容上,因此,这种革新的影响和意义就远逊于临川派,甚至为后人诟病。 󰀀

5、《西游记》的艺术特征: ①极幻与极真:浪漫主义,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的界限,创造了光怪陆离的世界。幻中有真,有现实的影子。如天宫是朝廷的影子,妖魔也有人情味。 ②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妖精是变来的,但具有本来的物性,如鸟精会飞。成精后均神通广大。均有人的性情 ③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写优点,也写缺点,走出类型化的俗套。如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既描绘了他的憨厚朴实,也描写了他人性的缺点,贪小便宜,好吃懒做。 ④戏言寓诸幻笔:充满喜剧色彩与诙谐气氛,显得亲切和蔼,具有趣味性。

5

6、《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 ①一书而兼二体; 有简约记述奇闻异事如同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章,也有故事委婉、记叙曲微如同唐人

传奇的篇章。

②用传奇法志怪; ③神怪、梦幻的艺术; ④形式化; ⑤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意向性。

7、《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①写实与诗化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了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色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蕴含着青春的激情和幽深的思考。 ②浑然一体的网状结构;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以贾府为中心舞台,写盛衰、三角恋爱,进一步展示社会盛衰画面,人物众多但又各有结果。 ③叙事视角的变换;与传统叙事不同,作者隐藏在幕后,不作评价,叙事者与作品的距离较远。 ④个性化的文学语言。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会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形成了具有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场面描写生动活泼,具有立体感,人物语言达到个性化的高度,显示性格。

8、《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①真实的人;作者就其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体验而塑造出来的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写照。 ②人各一面的底蕴;不同身份、境遇的人物,有各自的性情,行事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 ③性格表现的多面性;改变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性格简单化的写法,性格有多个侧面。 ④美丑的互渗;透过现象深层次的理解,不能简单判定美丑。 ⑤对照与互补。生发出更为深刻、丰富的意思,耐人寻味。

9、《红楼梦》的悲剧艺术:

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毁灭 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贾宝玉和人生悲剧

10、金瓶梅——白话长篇小说的里程碑(艺术成就):寄意于世俗,从歌颂到暴露,人物性格的立体化,网状结构,妙在家常口头语(详细见下) 11、《金瓶梅》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①以一家写及天下国家:用现实主义的方法,通过西门庆一家人的兴衰反映整个国家的现实;②暴露社会黑暗具有广度:上至朝廷,下至一个家庭甚至是各色人物,形象毕露,批判性很强; ③暴露社会黑暗具有深度:把暴露的矛头指向两个集团,即统治集团和商人集团。主要是官商勾结,欺压百姓,制造腐败。表现为奸商不仅没有受到制裁,反而升官。但对商人的态度又是复杂的,即一方面写商人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写商人的精明强干。 ④善于暴露人性的弱点:人性扭曲的表现,西门庆贪财好色。纵欲和压抑人性一样,都要走向灭亡。

6

【金瓶梅》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它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虽然也受到说唱文学的影响,但已不是在民间传唱的基础上加工,而是经过作者完整构思独立创作的作品,这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成书有所不同。

其次,作品描写的不是历史或传说的人与事,而是作者耳闻目见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而且是通过一个家庭来折射社会,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写家庭生活为主的长篇小说,开创了世情小说这一派。

再次,作品笔调冷峻,人物刻画细腻,细节描写丰富,语言生动传神,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写实文学创作的成熟。正如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评价的:“她不是一部传奇,实是一部名不愧实的最合于现代意义的小说”,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就受到这部小说的极大影响。󰀀】

11、梅村体的艺术特色:吴梅村诗中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描述,既能补史之阙,复可以小见大,在个体抒情外,追索某种特殊事件在历史中反映的意义,这是吴诗总的特点。

其中战争悲剧诗与政治悲剧诗通常采用在历史的铺叙中凸现人物的悲剧性命运的手法,而在宫廷悲剧诗、艺人平民悲剧诗中借诗中人物的遭际命运来寓历史的幽思。前者诗人在创作时侧重于历史事件的记述,史家的褒贬手法分明;后者着重于诗中人物的叹惋,诗歌的抒情性特征更浓些。尽管诗人对不同题材,运用的手法各有侧重,但以诗史思维方式把握对象,凭借时代机遇的予赠,这也不能不说是诗史异质同源的一种文化遇合。秉承史家“以人记事”的传统,而又能自然而然地与诗美艺术的“以个别寓普遍”的要求相结合

12、桐城派的文学主张: ①戴名世主张为文以“精、气、神”为主,“言有物”为“立言之道”,提倡写文必须“道、法、辞”三者兼备。 ②方苞“义法”说,即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要求内容醇正,文辞“雅洁”。 ③刘大櫆对“义法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扩大了“言有物”的内容,突破了“言有序”的范围。 ④姚鼐主张将儒家道义与文学相结合,天赋与学历相济,同时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并提炼了文章的艺术要素。他将“义法”发展成为古文要有“文理、考据、词章”三要素。

【总结:桐城派以“义法”为基础,发展成具有严密体系的古文理论。】

13、南洪北孔的文学地位:

\"南洪北孔\"犹如两颗慧星,划过长空,卓然而立,超迈群伦,成为登上传奇现实主义创作艺术巅峰的两个不朽的艺术典范。

14、纳兰性德作品的艺术特色:

纳兰以词闻名,缀景荒凉,设色冷淡,个人命运的“幽怨”和回顾历史引发的惆怅,同悼亡的心灵创伤融为一体,酿成哀郁凄婉的情调。 论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

纳兰词真挚自然,婉丽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纯任感情在笔端倾泻。纳兰出身贵族骨骼清高,其作品正如其人一样,没有世俗的污染,毫不避忌直抒情感。 作品所表达的正是他内心的真情实感。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