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钠及其化合物标准教案

来源:九壹网
钠及其化合物 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 知识点 化学 适用年级 高一 人教 课时时长(分钟) 60 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的的物理、化学性质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及鉴别方法 焰色反应 【知识目标】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 掌握金属钠、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主要物理性质,掌握钠分别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酸等物质反应的情况,掌握焰色反应的原理及操作 【道德情感目标】 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的之间的转化关系比较和归纳,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区别与联系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氢氧化钠的性质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钠

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

物理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 与氧气的反应

4 Na + O2 =点燃==2Na2O (白色固体) Na + O2  与氯气的反应

Na2O2(淡黄色固体) 2 Na + Cl2 =点燃= 2NaCl(产生大量白烟)  与硫的反应

2 Na + S = = 2Na2S (2)与水的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 浮、溶、游、红 ) 金属钠和水反应的现象和结论

现象 结论 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 密度比水小 熔成闪亮的小球 反应放热 钠的熔点低 发出嘶嘶的声音 剧烈反应放出气体 钠球四处游动 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金属钠来回游动 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 有碱性物质生成 (3)钠制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考点2 钠的氧化物

(1)氧化钠

Na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其化学性质与氧化钙类似,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Na2O +H2O

2NaOH Na2O + CO2

Na2CO3 Na2O +2HCl

2NaCl +H2O

(2)过氧化钠

Na2O2是氧化物,但它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因它与酸反应时除了生成盐和水以外,还生成了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CO3+O2

Na2O2和CO2反应2Na2O2+2CO2

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因为可和H2O,CO2反应产生O2 。

钠的氧化物性质比较 色、态 化学式 离子数比 氧元素的化合价 类型 与H2O反应 与CO2反应 与盐酸反应 氧化钠 白色粉末 Na2O 2:1 -2 碱性氧化物 Na2O+H2ONa2O+CO2Na2O+2HCl2NaOH Na2CO3 过氧化钠 淡黄色粉末 Na2O2 2:1 -1 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2Na2O2+2H2O2Na2O2+2CO24NaOH+O2↑ 2Na2CO3+O2 4NaCl+2H2O + O2↑ 2NaCl+H2↑ 2NaO+4HCl22有强氧化性 氧化性、漂白性 无氧化性和漂白性 能漂白有色物质(氧化原理而漂白) 生成条件 稳定性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 不稳定 点燃或加热时钠与氧气反应 较稳定 2Na2O+O2用途 2Na2O2 供氧剂、漂白剂

考点3 钠的氢氧化物 NaOH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吸水易潮解。 化学性质:具有碱的通性

考点4 钠盐

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H == H CO3 2-+-H CO3+H—== 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比Na2CO3快 - +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 CaCO3↓+2NaOH 2NaHCO3 + Ca(OH)2 == CaCO3↓+Na2CO3 + 2H2O 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 Ca+CO3== CaCO3↓ 2+2-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考点4 焰色反应1.定义: 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能使火焰呈现特殊

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注意:焰色反应是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但焰色反应只是一种现象,而且焰色反应中只认元素,不认元素的存在形态。2.操作: 焰色反应蘸取待测液的金属丝最好是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丝等代替,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并灼烧至火焰基本无色方可使用。 基本步骤为:① 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原火焰色; ② 蘸取溶液(沾取固体)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观察钾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去观察; ③ 盐酸洗铂丝; ④ 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原火焰色(如不能灼烧至原火焰色,则需再用酸洗,再灼烧); ⑤ 再蘸取(沾取)另外化学药品进行实验。 注意:钾、钠焰色反应颜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钠——黄色。

三、例题精析

【例题1】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 )

A.水 B.湿抹布 C.泡沫灭火器 D.干沙 【答案】D

【解析】:Na着火生成的Na2O2能与H2O、CO2反应生成O2,使火势更旺。

【例题2】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常温下与足量氧气充分

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较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答案】B

【解析】由于两块钠质量相同,都变成+1价,故失去电子一样多。钠在O2中加热,产物是Na2O2;钠在常温下与O2反应,产物为Na2O,故第一块钠反应产物质量较大。

【例题3】、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

是( )

A.HCl B.NaOH C.K2SO4 D.CuSO4 【答案】D

【解析】:少量钠投入题给四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均有H2产生,故都满足题目的第一个条 件 “有气体放出”,而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是指投入的金属钠的质量小于脱离溶 液的物质的质量。在A、B、C三个选项中都只有H2放出,故溶液质量是增加的。D选项

中由于Na与H2O反应生成的NaOH还能继续与CuSO4反应析出Cu(OH)2沉淀:2Na+ CuSO4+2H2O===Cu(OH)2↓+Na2SO4+H2↑,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

【例题4】、已知6.2gNa2O溶于水后降温至室温配制成1L溶液,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

的量浓度

【答案】0.2mol/L 【解析】:

nNa2OmNa2OMNa2O6.2g0.1mol62g/mol解:

∵Na2O+H2O=2NaOH 1 2

∴n(NaOH)=2·n(Na2O)=2×0.1mol=0.2mol

cNaOHnNaOH0.2mol0.2mol/LV1L

【例题5】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常温时的水溶性:Na2CO3>NaHCO3

C.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的快慢:Na2CO3>NaHCO3 D.相对分子质量:Na2CO3>NaHCO3 【答案】C

【解析】:对碱金属来说,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碳酸氢盐大于碳酸盐,但NaHCO3的溶解度

比Na2CO3的小。而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气体快的是NaHCO3,所以可以用此 法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银白色金属 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③熔点较低 ④密度比水小 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2.关于钠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同的质子数 B.钠原子易失一个电子,表现强氧化性

C.不同条件下,钠单质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D.自然界中钠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

3.钠露置在空气中,其变质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 )

A.Na2O B.NaOH C.Na2CO3D.NaHCO3

4、检验烧碱中是否有纯碱的最佳方法是( )

A.加热看是否有气体产生

B.滴入过量的硫酸看是否有气体产生 C.溶解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D.加入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沉淀产生 5.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表述确切的是( )

A.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 B.焰色反应是单质的特有性质 C.焰色反应是离子的特有性质 D.焰色反应是化合物的特有性质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总是作还原剂 B.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总是作氧化剂

C.钠原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而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所以钠的还原性小于铝

D.金属元素被还原时一定生成金属单质 7.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钠的熔点 B.钠的密度 C.钠的硬度 D.钠的还原性

【巩固】

1.向Cu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多选)( )

A.有较多的铜析出 B.有气体产生 C.有蓝色沉淀产生 D.有白色沉淀产生

2、将4.6 g钠投入到95.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4.6% B.等于8.0% C.大于8.0% D.小于8.0%

3、在保持平衡的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各放一只大小和质量均相同的烧杯,两烧杯中都盛有1 mol·L的稀硫酸100 mL,然后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金属的质量分别是( )

A.4.6 g Na,4.8 g Mg B.5 g,Na,5 g Al C.2.3 g Na,2.4 g Mg D.1.8 g Al,2.4 g Mg

4.用焰色反应检验K离子时的操作步骤有:①蘸取待测液

②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③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④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②③D.①③②④

5.为使以面粉为原料制作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发泡剂,其原因是NaHCO3( )

①热稳定性差 ②能增加甜味 ③能产生CO2④能提供Na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6、把23 g钠投入到m1 g足量的水中得到a g溶液,把24 g镁投入到m2 g足量的盐酸中得到b g溶液,若m1=m2,则a,b的关系是( )

A.a>bB.a

-1

【拔高】

1、现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可利用的装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注:Na2O2可以与H2O、CO2能反应):

(1)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则组合实验装置时各件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按从左到右顺序写明仪器的编号Ⅰ、Ⅱ……)________,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a、b……)顺序是:空气进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3)装置Ⅱ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中通空气和加热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钠与O2反应可生成1.5 g固体,若将相同质量的钠与80 mL 0.50 mol/L的盐酸反应,钠恰好完全转化生成NaCl,则1.5 g固体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D.Na2O2和NaO2

【答案】 [基础]

1、解析: 各项中钠的物理性质都是正确的。答案: D 2、解析: 钠原子易失一个电子,表现强还原性。答案: B

3、解析: Na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为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不可能会有NaHCO3生成。答案: D

4、解析: 检验的依据是由OH和CO3的性质而定的,故D项最佳;至于B项,H2SO4首先中和OH,然后再与CO3反应,故加入量少时,现象不明显。答案: D

5、解析: 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性质,所以只要含有该元素,不论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是原子、分子还是离子,在灼烧时均呈现特殊的颜色。答案: A

6、解析:因为金属元素只能显示正化合价不能显示负化合价,所以在金属单质参加反应的过程中化合价只能升高、只做还原剂。 答案:A

7、解析:钠与水反应过程中能体现的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化学性质活泼。但是体现不出来硬度的大小,只有用刀切割的过程中才能体现硬度的大小。答案:C。

2-

2-

【巩固】

1、解析: 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既有沉淀生成同时又放出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答案: BC

2、解析: 在该题中反应前钠与水的总质量(4.6 g+95.4 g)为100 g,生成NaOH为8.0 g,若没有H2生成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0%,由于H2的逸出,故实际情况要大于8.0%。答案: C

3、解析: 天平两端平衡,则加入物质时,保证净增加的质量要相等。答案: C 4、解析: 按照焰色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洗、烧、蘸、烧、洗,应选C。特别注意两点:(1)检验K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以滤去火焰中黄色的光;(2)每次蘸取不同试样前,必须先用盐酸洗净、灼烧。答案: C

5、解析: 因为NaHCO3热稳定性差,易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使面包膨松可口。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答案: A

6、解析: 由于m1=m2,所以只需比较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即可。用差量法可知,23 g钠投入水中放出1 g氢气,溶液增重22 g,24 g镁投入盐酸中放出2 g氢气,溶液增重22 g,所以反应后a=b。答案: C

【拔高】

1、解析: 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要避免生成的Na2O2与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在制取过程中要除去这两种杂质,且要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倒吸进入装置。

答案: (1)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导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Ⅳ、Ⅲ、Ⅰ、Ⅱ h g f e a b c (3)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倒吸进入装置Ⅰ (4)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加热Ⅰ装置

2、解析: 由题给信息可知最后所得溶液为NaCl溶液,则n(Na)=n(Cl)=n(HCl)=0.50 mol/L×0.08 L=0.04 mol,若Na的氧化物为Na2O,应为0.02 mol×62 g/mol=1.24 g;若为Na2O2,应为0.02 mol×78 g/mol=1.56 g。现为1.5 g,介于1.24 g与1.56 g之间,应为二者的混合物。

答案: C

五、课程小结

掌握金属钠、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主要物理性质,掌握钠分别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酸等物质反应的情况

六、课后作业

[基础]

1、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cm)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2、Na2O和Na2O2的共同之处是( ) A.均是白色固体 B.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C.都具有漂白作用 D.都为碱性氧化物

3、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 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4、向澄清的石灰水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时,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饱和Na2CO3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将有晶体析出,该晶体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晶体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请填写所用方法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欲除去的少量杂质 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1)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2)NaCl溶液中的Na2CO3 (3)NaOH溶液中的Na2CO3 【巩固】

1、把7.8g过氧化钠加入92.2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钠与H2在一定温度下可反应生成一种叫氢化钠(NaH)的白色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取少量NaH放入水中,剧烈反应放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并形成一种碱性溶液。

(1)Na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作________剂。

(2)NaH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作________剂。 3、用如图所示

的方法研究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其中A是用带孔的铝箔包裹着的小钠块。 (1)从大块钠上取下的小块钠要用滤纸擦一擦,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包裹钠块的铝箔要预先刺上适当大、足够多的小孔,若孔过小或数目不够,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假如在实验刚开始后就将镊子松开拿出水面,A表现出来的现象是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预测,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①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证明生成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和相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盐酸代替水做钠的性质研究的实验有一定的危险,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代替水做钠的性质研究的实验。①有金属钠参加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他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假设溶液的温度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再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F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B、C、D与盐酸反应均生成E,此外B还生成一种可燃气体。而C、D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H,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和A可反应生成C,F和H也可反应生成C和另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E、F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F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D+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拔高】

1、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大小顺序是 ( )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答案】 [基础]

1、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面很广:(1)苯与水互不相溶,且苯在上层,水在下层;(2)钠的密度介于水与苯之间,且钠只与水反应放出H2;(3)由于钠与水反应放出的H2使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答案: D

2、解析:Na2O是白色固体,Na2O2是淡黄色固体,Na2O没有漂白作用 ,Na2O2与酸反应时除了生成盐和水以外,还生成了O2。它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答案: B 3、钠化学性质活泼容易与氧气、水反应,因此应保存于煤油中答案: D

4、解析:CO2与碱反应,少量时生成正盐,过量生成酸式盐。碳酸钠的溶解性大于碳酸氢钠。

答案: Ca+CO2+2OH===CaCO3↓+H2O,CaCO3+H2O+CO2===Ca+2HCO3 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反应生成的NaHCO3的质量比Na2CO3的质量大 溶剂水的量减少 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5、解析: (1)将固体混合物加热,即可将Na2CO3固体中的NaHCO3除去。

(2)除杂原则是不增加新的杂质,所以要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应用HCl来除去。 (3)将混合液加入适量的石灰水,过滤蒸干即可除去杂质。 答案: (1)加热 2NaHCO3=====Na2CO3+CO2↑+H2O (2)加入适量的盐酸至无气体放出 Na2CO3+2HCl===2NaCl+CO2↑+H2O

2+

2+

(3)加入适量的石灰水

Ca(OH)2+Na2CO3===2NaOH+CaCO3↓

【巩固】1、解析:发生的反应为2Na2O2 + 2H2O = 4NaOH +O2↑。其中溶质为NaOH,

溶液的质量为: 过氧化钠的质量+水的质量—氧气的质量。 设7.8g Na2O2与水生成NaOH的质量为x,生成O2的质量为y。依题意水过量,故按Na2O2进行计算。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78g 4×40g 32g 7.8g x y 解得: x = 8 g y = 1.6g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 答: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8.13%。2、解析:

Na与H2反应,Na失去电子,H2得到电子,生成的NaH中H元素显-1价。NaH与水反应,其中NaH中-1价的H与水中+1价的H发生归中反应。

一定温度

答案: (1)2Na+H2=====2NaH 氧化 (2)NaH+H2O===NaOH+H2↑ 还原

3、解析: 为了防止Na与氧气、水反应,实验室中一般将Na保存在煤油中。在使用Na时,为了不影响实验效果,一般要用滤纸擦净其表面的煤油。Na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跟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并放出大量的热,在封闭的空间内发生这样的化学反应极易爆炸;常温下Na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反应更加剧烈,放热更多,极易爆炸。Na比水密度小,在水中浮在水面上,Na与水反应生成的H2增大了Na所受的浮力。在饱和Na2CO3溶液中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消耗水使部分Na2CO3结晶(Na2CO3·10H2O)析出,再加盐酸后,Na2CO3、NaOH分别与盐酸发生反应。

答案: (1)擦去钠表面的煤油,避免影响实验效果 (2)发生爆炸 浮上水面 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反应生成的氢气增大了A所受的浮力 (3)①在气体充满或基本充满试管时,在水中单手握管身、拇指封管口,管口朝下移出水面。在火焰的近处横置试管,管口靠近火焰,松开拇指点燃气体,听到轻微的“噗”声;②向烧杯内的溶液中滴入3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③2Na+2H2O===2NaOH+H2↑ (4)钠与盐酸反应非常剧烈,生成H2的同时放出大量热,易发生爆炸 (5)①2Na+2H2O===2NaOH+H2↑ ②Na2CO3+10H2O===Na2CO3·10H2O ③NaOH+HCl===NaCl+H2O,2HCl+Na2CO3===CO2↑+H2O+2NaCl

4、解析: 由焰色反应为黄色,且A、B、C、D均与盐酸反应生成E,知E为NaCl,B还生成可燃性气体知B为Na,C、D还生成气体H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C、D为Na2CO3或NaHCO3,F和H(CO2)反应生成C和另一种气体,则F为Na2O2、C为Na2CO3,因而D为NaHCO3,D和A反应可生成Na2CO3,则A为NaOH。

答案: (1)NaOH Na Na2CO3 NaHCO3 NaCl Na2O2 (2)2Na2O2+2CO2===2Na2CO3+O2

(3)HCO3+H===H2O+CO2↑ 2Na+2H2O===2Na+2OH+H2↑ HCO3+OH===H2O+CO3

2-

-+

【拔高】1、答案:B

【解析】:2Na+2H2O===2NaOH+H2↑

2 2 2 0.1 mol 0.1 mol 0.1 g 甲中NaOH的质量分数:Na2O+H2O===2NaOH

1 2 0.1 mol 0.2 mol 乙中NaOH的质量分数:

0.2×40

×100%≈7.53%

0.1×62+100

0.1×40

×100%≈3.91%

0.1×23+100-0.1

2Na2O2+2H2O===4NaOH+O2↑

2 4 32 0.1 mol 0.2 mol 1.6 g 丙中NaOH的质量分数:丁中NaOH的质量分数:

0.2×40

×100%≈7.53%。

0.1×78+100-1.6

0.1×40

×100%≈3.85%。

0.1×40+100

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丁<甲<乙=丙。

七、课后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