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西省南昌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来源:九壹网
江西省南昌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7七上·盐都月考) 下列作家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童话 B .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诗歌 C . 《论语》——孔子——儒家经典 D . 《世说新语》——刘义庆——志人小说

2. (2分) (2016·仙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的《背影》和鲁迅的《故乡》都是叙事性散文。

B . 《醉翁亭记》和《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C . 《论语》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D . 普希金是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3. (1分) 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

________碎 chuí

________打

shì

________弄 jì

沉________

bào

________怒 yǎ

淡________

tān huàn ________ fù

翻来________去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4. (8分) (2020·株洲)

(1) 万里赴戎机,________。朔气传金桥,________。(《木兰诗》)

(2) ________,________。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________?悠悠。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四、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分)

5. (1分) (2019七下·东莞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 , 加二斗水,相参②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知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③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④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注】①曲:酒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②参:运“掺”,③诮(qiào):责备,讽刺。④第:只是。

第 1 页 共 15 页

一定。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归而用水二斗/云归而岩穴瞑 B . 何异于是/渔人甚异之 C . 犹水也/在昼犹昏 D . 尔第不循我法耳/循规路矩 (2) 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末酒及于不得酒需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3) 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谈谈在学习方面受到的启发。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6. (15分) 回忆经典名著,回答后面的问题。

(1) 《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四个国家的经历。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在横线上分别写出与之对应的国家名称。

①它们有理性,公正而诚实,友谊和仁慈是其美德。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的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们一只眼睛凹陷,一只眼睛直冲天顶。________

(2) 《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原本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他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他最终却变成了怎样的一个人?这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7. (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孤独温暖的旅程 铁凝

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②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

第 2 页 共 15 页

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③1989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说好。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④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派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是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⑤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法)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⑥于是我又常想,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⑦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1) 作者在回忆汪曾祺先生的时候,既有与汪老的直接接触,也有从书本中了解的汪老。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事件 ①________ 下放沽源研究土豆 ③________ 印象 目光温和而又剔透 ②________ 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 带着自己采集、晾干的蘑菇回京,并为家人烹④________ 制 (2)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①文中作者说汪曾祺先生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结合文章分别回答“温和”“剔透”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②“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在这里肆虐 , 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这句话中分析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 3 页 共 15 页

③文中“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 从文章看,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汪曾祺? (4) 文章的标题“孤独温暖的旅程”有什么含意?

(5) 第⑤段中“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汪曾祺为什么说“人是孤儿”。 8. (20分) (2019八下·伊川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目光里的松阳 彭程

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②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香飘逸。行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这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水,或俯瞰幽谷,散布在县境各处。

③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④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在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滋润着一代代人的灵魂。

⑤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今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

⑥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二层木结构店铺。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区“活态传承”的样本,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第 4 页 共 15 页

⑦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遁逃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阅读第③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顺序 村头 ②________ 老宅 景物 ①________ 石径、宗祠、水槽等建筑和器具 ②________ (2) 第④段中,丰厚的蕴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3) 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4) 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9九上·萧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 (2)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八、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3分)

10. (13分) (2019九上·厦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第 5 页 共 15 页

吾谁与归?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树林阴翳________ 太守谓谁________

(2)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 而或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C . 野芳发而幽香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 或异二者之为 而或长烟一空 (3)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 甲文中的”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 ”(用原文回答)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 与 ________ 形成了对比。作者假借“古仁人之心”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 的政治抱负,主要突出一个“________”字 ;乙文中作者以“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乐,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突出一个“________”字。

(5) 联系所学课文,写出上联。

欧阳修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

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白银)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材料文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果实的贡献是珍贵的,花儿的贡献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作绿叶的贡献吧,谦逊而专心地垂着绿阴!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二)请你用上“科技”“未来”“环绕”这三个词语,以“已经过去三天了,还没有见到阳光”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第 6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答案:1-1、 考点:解析:

答案:2-1、 考点:解析: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答案:3-1、考点:解析:

第 7 页 共 15 页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答案:4-4、考点:解析:

四、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分)

答案:5-1、 答案:5-2、答案:5-3、考点:解析:

第 8 页 共 15 页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答案:6-1、答案:6-2、

考点:解析: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答案:7-1、答案:7-2、

第 9 页 共 15 页

答案:7-3、答案:7-4、

答案:7-5、答案:7-6、

考点:解析:

第 10 页 共 15 页

答案:8-1、答案:8-2、答案:8-3、

答案:8-4、

第 11 页 共 15 页

考点:解析: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答案:9-1、

第 12 页 共 15 页

答案:9-2、考点:解析:

八、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3分)

答案:10-1、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答案:10-5、考点:解析:

第 13 页 共 15 页

第 14 页 共 15 页

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

答案:11-1、考点:解析: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