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2009
・11・
综合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浅论
杜明杰
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洛阳,471000
摘要从探讨部分医院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欠缺出发,探讨综合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包括
建立应对事件的组织机构、完善应急报告制度、建立传染病监控体系等。
关键词综合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DOI.10.3870/YXYSH.2009.09.006据统计,我国综合性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7.36%[1]。综合性医院除了完成辖区人民卫生保健预防及医疗工作外,同时还需要参加突发的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的卫生救援等紧急救护保障任务。毋庸置疑,综合性医院是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技术保证。如何增强综合性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对提高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整体水平,尤其是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时,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紧急措施及抢救预案,这些甚至更为详实、实用。国家和地方的这些法律和法规作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文本,一定程度上为顺利应急、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指导。
2.1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机构
医院须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主管业务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保卫科、感染管理科、后勤科、预防保健科、药剂科、器械科等)和临床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放射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儿科、普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口腔科、骨科、烧伤整形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眼科、手术室等)负责人为成员,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预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力求指挥得当、协调有力、快速反应、各尽其责、处置适当。
1医院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1.1危机和急救意识淡薄
医院的医务人员习惯平时的诊疗服务,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不强。一是管理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储备、设施建设、应急预案的制定上,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性。二是缺乏统一的应急处置培训,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教学长期分离,医务人员普遍缺乏防控传染病的意识,以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不免会显得手足无措、力不从心,难以真正做到及时、从容、有效应对[2]。
2.2建立完善应急报告制度,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门诊部、急诊科及相关诊疗科室、辅助检查科室均应建立
高效、快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对于发现可疑新发传染病病例或突然增多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相同或近似的患者,应及时上报医院主管院长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及预防保健科),由前者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组织相关专家会诊核实,明确诊断,及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同时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据调查,仍有9.8%和8.6%的医务人员认为本人没有监测报告责任或不知道有监测报告责任[3]。所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防控措施,要实行严格的首诊负责制、严格的责任人问责制度。
1.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防治能力不强、发现报告能力不强、救治能力不强等[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首先给医院造成巨大的压力。这要求医院在短期内能组织应对该事件的有效预案、组织机构、医疗队伍、配套措施(硬件设施、医院感染管理、诊治流程优化等),然而有些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往往准备不足、处置能力不强。
1.3医、防脱节
长期以来,医疗体系与防治体系独立运行,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医疗体系中的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淡薄;而防治体系的工作人员不能深入临床第一线,了解判断疫情,指导医疗体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这种医、防脱节的现象制约了医疗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3建立传染病监控体系,快速识别传染病人
建立疫情排查报告系统,建立传染病预警机制,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及主动搜索工作。门诊医生要做好门诊患者基本情况登记,特别是发热初筛门诊、皮肤病性病科、感染性疾病门诊等重点科室,要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及时认真做好患者的问诊。应对患者居住地、职业、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情况、临床症状体征、诊疗检查情况进行详尽登记,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收集;及时发现须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4]。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策略
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文本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其他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法规、条例。同
・12・
医学与社会2009年9月第22卷第9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应定期(分天、周、旬、月)对本院门诊、住院传染病患者和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疾病相关资料进行疫情监测统计分析,连续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疾病发生的频率,以及疾病在时间、人群、空间上的异常聚集、与以往发病频度的对比等,以期及时捕捉、预警重要及法定传染病的爆发或流行的迹象。预警工作不论对法定传染病、新发传染病,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视伤后l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和10分钟的白金抢救时间[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医院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大批患者
需要就诊或住院,造成相关医务人员、病房(床位)和医疗抢救设备紧张,给诊疗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应明确医疗救治队伍组成、医疗设备、急救药品等物资供应调配方案;平时定期组织演练,作到快速检伤标识、分类救治;畅通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手术室、急诊—监护室、急诊—病房绿色通道[3],各专业组行动协调、管理有序、保障有力,救治工作有条不紊。
,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2.4重视传染病防控“三阶段”
“三阶段”。预防医学的传统理论认2.4.1重视传染病防控
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注重“3个环节、;而现代预防2个因素”医学认为,除“3个环节、外,还应注重“3个阶段”:2个因素”感染、发病、就诊阶段,接诊、检出、现场控制阶段,报告、反应、综合控制阶段。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患者的发现和处理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染病控制的质量和水平。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2.4.2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按照
分诊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医院要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引导有发热、腹泻等症状的患者到感染性疾病科专用诊区就诊;制订并落实传染病就诊流程、工作规范,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标本采集、检查各环节规范管理及患者分泌物、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对重要的法定传染病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必要时对其家属或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医院建设整体2.4.3医院建设布局要符合传染病防控要求。
布局应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感染性疾病科要布局合理,分区管理,防止传染病院内扩散。按疾病传播途径设立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专用区域,不同区域的医护人员、患者均应彼此隔离。做好发热病人和腹泻病人的预检筛查工作,呼吸道传染病接诊区应在建筑格局上划分为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和隔离区。消化道传染病应在建筑格局上作到“4固定”(人员、诊室、医疗设备、时间固定)、“6分开”(挂号、候诊、检验、收费、取药、厕所分开)[4]。
严防院内交叉感染。有学者调查2.4.4严格做好职业防护,
结果有87.5%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发生密3010名护士,
度为每人每月0.84次[5]。SARS期间,北京地区不同职业医务人员在不同医疗区域SARS感染,以门(急)诊、病区为主,医生SARS感染率73.61%、护士58.76%、医技67.74%、其他医务人员78.78%[6]。所以接触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医护人员要强化个人防护意识,尤其是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尤其是传染性强、危害大的传染病,更要重视个人防护,重视对被污染的环境、器械、物品的及时消毒,重视防护用品的配备及维护,使其一直处于完好状态。重视操作各环节的消毒、防护工作,严防职业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7]。并可有针对性地使用免疫制剂,保护易感人群。
2.6加强专业培训及宣教工作,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已发生了40余种新的传染病,其中20多种在我国存在或可能存在[9]。要每时每刻在医护人员思想上保持传染病和急诊救治的概念,加强对医院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及流行病学知识的培训工作,强化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意识和诊治水平,定期考核各类人员相关知识技能,将流行病学知识、传染病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列入各类专业人员技术职称晋升及年度考核内容。要重视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卫生检验、医学影像等医院各专业的交叉、渗透、融合,对门诊、急诊工作人员及临床医生培养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的复合型人才,全方位提升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学、公共卫生学、临床医学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专业水平。同时,要重视面向全体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卫生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的宣传材料,普及各类常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
2.7重视信息沟通工作,加强与有关机构的联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与沟通协作方法,这给疾病控制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与处理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要重视建立并完善医院之间、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和交流合作,保持信息通畅。要重视国内外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收集、研究,为本院相关疾病防控积累资料。医院要定期邀请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到医院检查指导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对医院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尤其要重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行病学专家对医院门诊、住院病人感染性疾病发病情况的分类定期动态分析,及时了解掌握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趋势,消杀灭专家对医院预防院内感染工作的指导,促进医院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不断提高。
2003年SARS、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2008年手足口病以及“三鹿奶粉事件”,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敲响了综合性医院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警钟。类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都是最先在医院被发现,所以医务人员的及时报告、医院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关键。综合性医院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管理,维持和发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提高警惕,构成“积极”应对的态势,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的水平。
(下转第15页)
建设急诊抢救绿色通道2.5建立重大疾病紧急救治机制,
综合性医院是医疗救治体系的主战场,要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抢救设备、后勤保障紧急动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疾病的紧急救治机制。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病人死于原发病的不到10%,大多由于抢救时机延误,并发症加重而死亡。构建重大疾病紧急救治机制,建设急诊抢救的绿色通道,就是为了争取时间对急危重患者进行现场抢救,以保证伤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准确的救治,把握现代急救要求应重
张秀敏等.大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分析
・15・
国家中制定的标准为1∶∶31,可见大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高级职称较少,初级职称比例过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到社区发展,关心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壮大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的队伍。
总之,大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配置是比较公平的,但还存在学历、职称及全科医生、护士所占比例低,医护比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1]郭清.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275):50-53.[2]李晓惠.深圳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公平程度现状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07(10):516-518.
[3]张彦琦.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08(1):131-133.[4]孟晓军.西安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调查[J].西北医学教育,2007(12):1063-1066.[6]梁万年,李静,关静,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状及地区间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5,7(8):1038-1041.
[5]李晓蕙.2004-2005年深圳市6城区社区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1):21-24.[7]凌武,叶浩森,王同兴,等.珠海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12(8):1988-1992.
AnAnelysisofStatusandEquityofManpowerResourceAllocationof
CommunityHealthServiceinDaqingCity
ZhangXiuminetal
SchoolofPublicHealth,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1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andevaluatethestatusandtheequityofmanpowerresourceallocationofcommunityhealthserviceinDaqingcity,andtoprovidescientificsupportforreasonableallocationofhealthmanpowerresource.Methods:Ageneralsurveywasmadeforhealthmanpowerallocationin169institutionsofcommunityhealthservice.Ginicoefficientwasusedtoevaluatetheequityofhealthmanpowerresourceallocation.Results:TheGinicoefficientofmanpowerresourcebasedonpopulationdistributionwas0.3552.Everythousandpeoplehad0.97communityphysicianand0.5nurse.Theratioofphysician-to-nursewas1:0.5.Conclusions:ThehealthmanpowerresourceallocationisrelativelyequitableinDaqingcommunity.However,thereareanumberofissuestobesolvedsuchastheproportionofgeneralpractitionersandnursesislow,andtheratioofphysicians-to-nursesisimproper,etc.
KeywordsCommunityHealthService;ManpowerResourceAllocation;Equity;GiniCoefficient
(收稿日期2009-03-27;编辑邱心镜)
(上接第12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卫生机构数[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ty/di-gest2008/q87.htm.
[2]邸泽青,陈富强.试论医疗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存在问题和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955-956.[3]郝艳华,吴群红,李斌.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能力现状分析及改善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55-59.[4]姚峥,刘力松.综合医院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职能探讨[J].中
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1):59.
[5]谢红珍,聂军,潘绍山,等.广州市护士注射锐器伤相关危险因
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172-175.[6]魏华,李素英,刘坤,等.北京地区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03-706.
[7]喻达,李翾,刘民.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及预备状态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90.
[8]伏军贤,李景梦,刘丹平.综合医院应对危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5(12):43-45.
[9]罗显荣.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保障探讨[J].现代医院,2004,4(5):70-71.
DisposalmechanismonPublicHealthEmergencyinGeneralHospital
DuMingjie
Luoyangcenterhospital,Luoyang,Henan,47100
AbstractThisarticlestartingfromsomehospitalswhichlackthecapacityofdisposalingpublichealthemergencies,discussesthemech-anismtodealwithpublichealthemergenciesingeneralhospitals.
KeywordGeneralHospital;PublicHealthEmergencies;EmergencyDisposalMechanism
(收稿日期2009-04-13;编辑吴仲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