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研讨
摘要: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其性格、人格以及心理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生是道德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以爱育爱,让爱生长”的管理理念下,学校要重视打造爱心校园,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快乐的生活和成长的乐园,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阐述,探讨了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策略。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班级管理
优秀的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同时对于学生的品格、素质、习惯等的培养以及生活的照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需要比平常多一份责任心、爱心,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进步,追求完美,秉承初心。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上占有重要位置,为了培养学生的和心酸用,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心理,用关爱之心包围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充满信心。
一、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中心,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有的学校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判学生的全部,导致很多小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存在误区,很容易产生自卑、暴躁等心理,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大多表现在很多细小的方面,比如不遵守纪律、文明习惯缺失、不懂礼貌等,需要教师时常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他们的学习中,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和性格差异,但是很多班主任却难以做到,偶尔遇到学生行为不妥的情况时,也只是用言语制止或者批评,却难以达到长期的指导效果。而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流于表面,甚至没有交流,班主任无法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成长环境,就难以用科
学的手段来实施班级管理,也难以促进家校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很多班主任只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成绩变化,而对学生心理以及行为素养等方面的问题不够重视,这也会导致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受到不利影响。
二、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的关爱,提升管理科学性
出色的匠人在面对自己的作品时,总是充满关爱的。对于教师来说,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关爱和信任来照顾他们的心灵。比如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家庭比较困难或者不幸福的学生,他们或多或少都比较自卑、腼腆。所以教师要了解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通过观察学生的一些行为和生活学习特点,分析他们的性格和心理成长的规律,然后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悉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对他们进行特殊的照顾和关心,使他们可以感受到从家庭里没有感受到的关爱,用关爱去拥抱他们,尊重他们,不断引导他们主动交朋友,融入班级的大家庭。同时,教师要积极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爱心事迹,学习他们爱心管理的方法,并且用心去体会爱心教育的重要性,使自己的内心充满爱,从而真切地投入到对学生的爱心教育中。只有在班级管理中注入更多的爱,才能更加亲近学生,了解小学生的需求,从而构建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阜阳市泉北小学安徽
阜阳□236000
刘桂敏
(二)充分相信学生,提高管理民主性
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其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也会存在差异。在教学中,几乎每个班级中都有比较调皮、难以管教以及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教师以慢教育的方式,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从而影响孩子们的态度和心理。事实证明,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不能过于急迫,以免物极必反。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比较调皮,但是他们是非常聪明的。此时就要针对学生的优点,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可以缩小自己的缺点,放大自己的优点,充分利用优势去交友、学习和生活。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捣乱,可以引导其在课外活动或者集体活动中积极表现,使其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慢慢的改正缺点,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应该始终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都是能够拥有出彩的人生的,只要秉承一颗等待的心,也是对学生无尽的爱,慢慢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去探寻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挖掘他们的优点,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去纠正学生的行为,鼓励其不断突破自我,寻得个性化的成长,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和自由性,不断改变小学生的思想,提升其道德素质。
(三)加强家校合作,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家校合作模式的实践最重要的就是家校双方的沟通,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使用正确的方式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一个负责人、有高尚人格、有过硬的专业能力的教师,必然会取得家长的信任,家长也更加愿意听取教师的意见,配合教师的工作。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将小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的终身工作目标,真正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和教育能力,用关爱和专业来帮助家长一起教育学生,为学生的成长铺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要尊重家长的意见,构建良好的关系。比如要积极鼓励有进
步、优秀的学生,特别是在家长面前,要多肯定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对于喜欢犯错的学生,教师不仅不能当面大肆批评,还要结合小学生成长的特点以及其心理成长的规律,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家长一起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找到准确的原因,双方才能够制定更加默契的教育方式,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一门艺术,学生是艺术品,而教师扮演了最重要的艺术者的角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用爱的力量去感染他们,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走进他们的内心,以构建和谐的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参考文献
[1]朱明寿.汇聚爱的力量——部分留守学生良好品行的成因分析及启示[J].好家长,2019(12):43-44
[2]李惠韵.让爱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J].好家长,2018(99):156-156.
2020·02·读书文摘2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