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填料选择
对挖方路区的填料进行取样做土工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备案。 2.5.2施工测量
对线路定测资料,场道平、剖面图进行详细审核。
根据已接收的主要控制桩、水准基点与线路平、剖面图,寻找原定测的中线桩,确定设置施工水准点基点的位置。
清除障碍物后,进行导线点复测、水准点复测;在地形变化比较大的地方要加测横断面的地面线并测放边桩。
施工前进行加密测量,并加以保护,以方便今后的土石方施工测量放样工作。
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对相邻标段连接处的水准点、中线控制点进行检查和符合测量,其结果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对填挖方坡度、每级台阶计算准确,使填筑边线和上口开挖放线一次到位。 2.5.3土石方调配
根据测量以及挖方路区的填料土工试验结果,对场道土石方填挖,取、弃土按设计要求、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场地、位置进行合理、经济的调配。
2.5.4清理地表层
将土石方施工范围内乔木、灌木等有机物残渣、杂草、淤泥、树根以及不适宜的材料挖除,运到指定的场地,准备用于植草绿化、移植乔木、灌木使用,不适宜移植用土的部分报业主后按指定地点统一弃置。
2.5.5试验区施工
本标段计划选一段填方区进行试验,通过压实试验段,确定合理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施工控制含水量及填筑工艺。试验完毕后,编制试验段试验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现场施工和质量控制的依据。试验时,填层的松铺厚度应满足压实后不大于检测方法所控制的最大层厚,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标准;填层最佳厚度和相应的压实遍数,通过逐渐调整填层的松铺厚度获得。
2.6开挖施工方法
开挖前作好山顶截水沟。适用于绿化的植物土,储存于指定地点待用。做好
临时排水系统。
2.6.1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从上至下分层开挖,土方运距小于100m时,可直接用推土机运土;100m以上时,采用推土机推土堆积,再用装载机或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土。机械开挖土方时,边坡配以挖掘机或人工分层修刮平整。
开挖过程中要做好临时排水,防止雨水浸泡道槽。
开挖边沟、修筑道槽拱、刷刮边坡、整平道槽面,采用平地机、挖掘机及人工配合施工。
2.6.2石方开挖
本合同段石方开挖地段较集中,开工前施工方案要得到监理工程师的确认,并绘制石方断面图。石方数量不大的地段,尽量采用机械开挖,需要时辅以小型松动爆破开挖,保证开挖边坡稳定。石方开挖较集中的地段,孔深小于5米的地段采用风枪钻孔,孔深大于5米的地段采用潜孔钻钻孔,松动控制爆破,边坡部位按预裂光面爆破设计。采用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自卸汽车装运。
(1)石质挖方预裂爆破设计
本合同段地形较复杂,开挖边坡较高,为保证不对边坡产生任何破坏,本合同段石质边坡施工采用潜孔钻机钻孔,深孔预裂爆破。
深孔预裂爆破的质量目标:半孔痕率在硬岩中不低于80%,在软岩中不低于50%,壁面不平整度小于20cm。爆破参数设计如下:
①炮孔直径
本工程凿岩设备采用直径为90mm钻杆,炸药为2号岩石炸药,药卷直径为32mm,及直径为85mm的乳化炸药。因此,炮孔直径以选用90mm为宜,即D=90mm。
②孔距a的确定 a=(8~12)D=0.9~1.1m
式中:D--深孔直径,此处D=90mm岩体完整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③线装药量Q线的确定
A、采用长科院提出的经验公式。 Q线=0.034 [δ压]0.63[a]0.67
式中:δ压——岩石极限抗压强度,MPa。 Q线——线装药量,kg/m; A——预裂孔孔距,a=0.9~1.1m。 Q线=(0.323~0.372)kg/m
B、采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提出的经验公式。 Q线=0.127[δ压]0.5[a]0.84[D/2]0.24 Q线=(0.348~0.412)kg/m
在以上计算的基础上,在现场进行试爆,同时考虑布药方便,将Q线定为:完整岩体Q线=450g/m;风化或软弱岩体Q线=300g/m。
④不耦合系数(De)的确定
采用药卷直径为32mm的2#岩石炸药,De=D/d,式中:d药--药卷直径32mm。 De=90/32=2.8 ⑤堵塞长度(Ld)的确定 Ld=(12~20)D,取Ld=1.5m。
⑥预裂孔与主爆孔起爆时间间隔的确定及缓冲孔与预裂面的距离(E) 由于本合同段石方开挖计划采用预留保护层(10m以上)的石方爆破开挖方法,因此要求预裂孔起爆要超前预留保护层起爆100ms以上,即:t>100ms。
正确地确定缓冲孔至预裂面的距离,以保证预裂面与缓冲孔之间的岩体得到应有的破碎,避免进行二次爆破,同时保证在主爆孔爆破时不破坏已形成的预裂面。经理论分析和我单位挖方边坡边坡施工经验,将此距离定为1.5m,即:E=1.5m。
⑦缓冲孔药量的确定
为了保持开挖轮廓的完整,缓冲孔的药量采用1/2的主爆孔药量。 ⑧缓冲孔距ah的确定
为了使缓冲孔与预裂面之间的岩体既能得到充分破碎,又能充分保护预裂面,并遵循“多打孔,少装药”的原则,将ah定为2m。
⑨装药结构的确定
对于整个炮孔,其底部的线装量为中段的3~4倍,孔口段的线装药量应根据不同情况酌情减少。对于较完整岩体,在堵塞段以下1.5~3m之间的线装药量
为中段的1/2;对风化和较软弱岩体,则为中段线装药量的1/3。
⑩炮孔布置及起爆顺序、起爆方式、炮孔布置如下图7-1所示。
092.52.51.5A52AA-A主爆孔缓冲孔预裂孔 图7-1 炮孔布置图(单位:m) 起爆顺序及起爆方式:预裂孔先于主爆孔起爆100ms以上,主爆孔排间采用2段外部微差,起爆方式见图7-2所示。 火雷管导爆索导爆管2段5段 图7-2 起爆方式 (2)作业要点 ①平整钻机作业场地
为使钻机就位,还需平整钻机的作业场地。覆盖层较厚时,利用推土机铲平;覆盖层薄且石头凸起时,用风枪打孔小爆破,然后用推土机推平。作业面平整以保障钻机移动和钻孔时安全。
②布孔与钻孔
为了使钻孔准确,需专人负责边坡放线、定位。首先按设计的孔距、排距布孔。要特别注意最小抵抗线不要过小,以防最小抵抗线方向出现飞石。
钻孔时要根据设计要求,确保孔位、方向、倾斜角和孔深。每孔钻完后,首先将岩石粉吹干净,然后用稻草做好孔口堵塞。
③装药与堵塞
装药之前,测量孔深、间距、排距,并逐孔计算装药量。孔中装药要定量定位,防止卡孔。装药时,先将药卷绑扎在导爆索上,然后绑扎在竹片上。绑扎要绑紧、绑牢,以免炸药卷顺竹片滑落。药卷绑好后,将竹片慢慢放入炮孔,使竹片紧贴边坡,防止竹片扭转,以免炸药卷紧贴边坡,造成边坡受损。
回填堵塞的材料宜选取一定湿度的粘土,为防止卡孔,要分多次回填,边回填边用木炮棍捣实,并要注意保护好孔中的电线或导爆管。
④网络联接与安全警戒
当使用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进行孔内外控制微差起爆时,联线时忌踩踏孔外串联雷管。为确保网路准爆,宜采用双发导爆管起爆网路。
放炮之前,人员及机械撤离到安全区,建立警戒线和警戒信号,在危险区的入口或附近道路应设置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人员在爆破时进入危险区。
⑤爆破安全检查
爆破之后,暂不要立即解除警戒,要到现场查看,发现哑炮应及时处理。 ⑥爆破引起的松动岩石,必须清除。
⑦爆破作业时,应严格按照《爆破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要求进行施工。 土石方开挖施工工艺详见“图7-3 土石方开挖施工工艺框图”。
土石方开挖 土质 测量放线 石质 施做天沟截排水沟, 清除植被 设计爆破方案,清除植被 机械开挖 钻孔 修整边坡 边坡预裂爆破 施做挡护及排水沟工程 石方松动爆破 石方运输 大粒径解炮 播撒草籽 边坡整修 施做道槽槽拱 竣工测量 整修开挖面 验工计价 图7-3 土石方开挖施工工艺框图
2.7填筑施工方法
2.7.1压实标准与检验方法
(1)填方压实度标准详见“表7-1 填筑体分区及土石方指标。”
填筑体分区及土石方指标 表7-1
检验对象 检验项目 压实度 固体体积率 道槽区 地基承载力 动探击数 0.0~20.0 压实度 20.0~H 土面区 地基承载力 动探击数 20.0~H 20.0~H fk≥200kPa N120≥3 当量值 0.93 0.0~H fk≥250kPa N120≥5 0.90 当量值 范围 指标要求 0.98 83% 备注 (2)填方区检验方法及检验数量详见“表7-2 填筑体检验方法与检验数量表。”
填筑体检验方法与检验数量 表7-2
检验对象 检验项目 压实度 地基承载力 道槽区 地基反应模量 100m一点 动探击数 波速测试 土面区 压实度 每5000m一点 每2500m一点 每1000m一点 333检验数量或频率 每1000m一点 每10000m一点 沿跑道中线每33检验方法 灌水法 载荷试验(0.5m) 按规范 N120 瑞雷波法 灌水法、灌砂法 2备注 坑深≥0.5m 地基顶面 0.0~H 0.0~H 坑深≥0.5m 2.7.2基底处理
为保证场道边缘部分的压实度,场道边缘填筑宽度增加30~50cm。沿垂直跑道方向,当地面坡度大于1:5时,填筑前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高度0.5m,坡度不陡于1:2;沿侧坡方向,原地面横坡大于1:3时,填筑前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高度0.5m,坡度不陡于1:1。
2.7.3场道填土施工
本标段主要填料为混合土、石英砂岩、泥质砂岩、泥页岩等,部分地段形成
了土石混填,部分地段为填石。填料中石料含量小于70%时,均按填土施工。反之则按填石施工。
(1)试验区施工
在大面积场道分层压实施工前,选择一块基底严格按有关工艺规则碾压,并已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宽度为道槽宽度与超填宽度之和,长200m的试验场地。根据填料性质和压路机型号,取得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碾压方式和遍数等试验数据,以指导整段填筑施工。为切实控制压实度,必须按试验段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施工时的填土厚度。
试验结束后,对试验资料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整理,得出用于大面积填筑碾压施工的技术参数,提出试验报告。
(2)填筑方法
填土按3阶段、4区段、8流程的作业方法施工。3阶段是: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4区段是: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8流程是: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面整修、边坡整修。各区段和流程不得交叉施工。
①分层摊铺
填方必须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分层平行摊铺;保证压实度,每侧各超宽50cm 进行填筑,以保证清理边坡后道槽宽度和边坡处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且尽量减少层数,每种填料不小于500mm。
②碾压
自卸车按计算出的间距卸料,推土机推平,压路机按先碾后振的方式进行压实,填筑高度小于0.8米地段,将清除表土后的地面翻松,并分层碾压。地表翻松时,用推土机带松土器将地表以下30cm翻起后再摊平,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为保证道槽区施工达到98%的密实度要求,对道槽填方高度大于20米时,对20.0米以下填方每6米进行1次强夯补强处理,20.0米以上采用冲击碾压。施工时98区碾压要深入95区或90区各50cm,以保证各分区边缘区的压实度。强夯补强和冲击碾压施工详见“2.7.6强夯补强施工方法”和“2.7.7冲击碾压施工方法”。
③含水量控制
施工中及时对含水量进行检测,并采取洒水和晾晒的措施控制含水量。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时,将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
当填筑下层时,其顶部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填筑上层时,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边坡上。
④检测
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检测。填筑施工工艺及程序详见“图7-4土石方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恢 复 定 线 校对水准点 地表清除 填 前 碾 压 检测密实度 检测含水量 自 卸 车 备 土 控制分层厚度 控制边坡预留宽度 推 土 机 摊 平 补充洒水 平 地 机 整 平 振动压路机碾压 不合格 压 实 检测密实度 检查密实度合格,监理批准 进行下一层填筑 图7-4 土石方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2.7.4场道填石施工
(1)填料要求
填石场道应选用石质均匀、不易风化的石料填筑,石料强度和石块最大粒径要
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在道槽顶面以下50cm的范围内铺填采用符合道槽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
(2)填筑试验
施工前,首先选择200m填石试验区。试验结束后,对试验资料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整理,得出用于大面积填筑碾压施工的压实遍数等技术参数,提出试验报告,报经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
(3)填筑压实 ①填料的铺筑
施工时,将石块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厚不应大于40cm,逐层填筑时,安排好石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卸料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用大功率推土机平整,水平分层填筑,岩块间空隙用碎石碴充填塞满,个别不平地段配合人工用细颗粒料找平。边坡使用较大岩块砌面,大面朝下,摆放稳固,采用人工码石块,石块粒径大于30cm,码石宽度不小于2.0m。
因本地区气候多雨,而且现场石方量较大,填料的粒径难于控制,为保证道槽区施工达到98%的密实度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对道槽区填方高度大于20米时,对20.0米以下填方每6米进行1次强夯补强处理,20.0以上采用冲击碾压。强夯补强和冲击碾压施工详见“2.7.6强夯补强施工方法”和“2.7.7冲击碾压施工方法”。
②填料的压实与检测
推土机直接推运或挖掘机、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整平,采用50t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机械走行速度控制在2.5~3km/h。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到夯实层顶面稳定,使其紧密程度在规定范围内,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石块紧密、表面平整达到规范要求为止。
用K30载荷仪进行检测,以后每二遍检测一次,每次检测6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
2.7.5场道土石混填施工
(1)土石填料铺筑
土石混填道槽填筑施工时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松铺厚度以30~40cm为宜。当石料含量超过70%时,先铺填大块石料,且将石块大面朝下分开摆放平稳,缝隙内填以土石屑整平振动密实,当石料含量小于70%时,土石混合填筑但要避免硬质石块(特别是尺寸大的硬质石块)集中。边坡2~3m范围内用土填筑,防止边坡冲刷、并便于修整边坡。石块小于层厚的50%可在卸料后随摆石块随匀土,平垫成层厚30cm,再振压密实。石料强度要满足设计要求,石块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超过时要清除。
(2)土石填料压实
压实采用50t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第一遍先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强振,直至填土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使石块之间松散接触变为紧密咬合状态。
土石道槽的顶面以下30~50cm范围内填筑符合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并根据设计要求,为保证道槽区98%的压实度要求,对道槽区填方高度在大于20米时,对20米以下每6.0米进行强夯补强处理,对20米以上采取冲击碾压,其施工方法详见“2.7.6强夯补强施工方法”和“2.7.7冲击碾压施工方法。”
2.7.6强夯补强施工方法
为保证道槽区及其影响区98%的压实度要求,在填方高度20米以下每填筑6.0m,分层填筑碾压密实后,进行一遍强夯补强,强夯补强设计参数详见“表7-3 强夯处理参数表”。强夯机械选用50t履带式汽车起重吊,夯锤为钢壳混凝土芯圆柱形锤,重17.8t,锤底直径2.25m,落距10~15m。
强夯标准按最后两击夯沉量小于3cm控制,在大面积施工前要进行试夯,根据试夯情况,进行设计参数调整。
强夯处理参数 表7-3
单击夯能(KN.m) 2000 夯点间距 3.0m 夯点布置 正方形 单点击数 6~8 填筑厚度 6.0m (1)施工工艺
①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②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③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④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
⑤重复步骤④,按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⑥换夯点,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⑦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⑧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接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增加满夯的夯击次数,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填方密实度。
(1)施工监测
强夯处理施工在严格按照施工步骤进行的同时,派专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
①开夯前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夯击能量符合要求。
②在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
③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④详细记录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2.7.7冲击碾压施工方法
道槽区及其影响区填方达到20.0m以上时,为满足土石方98%的压实度,对填方区采用25KJ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冲击碾压,以满足压实度要求。施工方法如下:
(1)按试验区段确定的松铺厚度进行倒土,并将土石方内的杂物清除,然后用推土机进行粗平。
(2)检测表面以下50cm处的土体含水量。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否则进行晾晒或洒水。
(3)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压实机的行进速度控制在10~12km/h左右,从道槽的一侧向另一侧转圈冲碾,冲碾顺序符合“先两边、后中间”的次序,以轮迹重叠1/2铺盖整个碾压表面为冲碾一遍,共冲碾15~20遍。
(4)冲击碾压过程中,如果因轮迹过深而影响压实机的行进速度,采用推土机平整后在继续冲碾。若冲击碾压过程中表面扬尘,采用洒水车适量洒水后继续
冲击碾压。
(5)冲击式压实机冲击碾压完毕后,检测道槽表层0~20cm的压实度。如果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再进行补充冲碾,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6)用人工配合机械清除高于设计标高的多余土方,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整理道槽。
(7)用振动或静碾压路机碾压1~2遍,达到路槽验收标准为止。 (8)冲击碾压的施工注意事项如下:
①填土的虚铺厚度宜控制在80~100cm,并用履带式推土机整平、稳压。 ②无论是填方段还是挖方段,均检查原表面以下50cm处的含水量和0~20cm处的压实度,土体的含水量需控制在±2%,若含水量不符合要求,需做晾晒或洒水处理。
③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时,以轮迹重叠1/2布满表面为一遍,冲击碾压15~20遍后,及时检查。在冲击碾压过程中,若表面出现较大起伏,将直接影响冲击碾压速度和压实效果,故需随时用推土机整平。另外,若表面过干,需及时洒水,以防扬尘。
冲击碾压施工工艺详见“图7-5 冲击碾压施工工艺框图”。 2.7.8填挖交界处处理
施工前,首先沿垂直跑道方向,当地面坡度大于1:5时,填筑前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高度0.5m,坡度不陡于1:2;沿侧坡方向,原地面横坡大于1:3时,填筑前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高度0.5m,坡度不陡于1:1,然后按土石方填筑方法进行施工。
2.7.9高填方地段边坡施工
在高填方地段(H≥20m)边坡部位,地基处理完毕并开始回填碾压时,铺设土
恢 复 定 线 校对水准点 地表清除 填 前 碾 压 检测密实度 检测含水量 自 卸 车 备 土 控制分层厚度 控制边坡预留宽度 推 土 机 摊 平 必要时补充洒水或晾晒 冲击压路机冲击碾压15~20遍 检测密实度 不合格 密实度合格,监理批准签字 清除多余部分土石方 振动或光轮压路机碾压1~2遍 进行下一层填筑 图7-5 冲击碾压施工工艺框图
工格栅进行防护。铺设土工格栅的目的是提高边坡填筑体的整体性,增大填筑体的安全储备。
(1)土工格栅施工程序:
清基→地基压实→摊铺土工格栅→锚固→张紧→定位检查→摊铺填判→整平碾压→检测压实度。
(2)土工格栅材料要求:
选用材料强度高、变形小、粗糙度大的土工格栅。具体指标为:经纬向断裂强度大于50KN/m,伸长率小于3%,弹性模量大于60GPa,型号为EGA1x1C,要求采用无碱性玻璃纤维,其碱金属氧化含量不大于0.8%。
(3)土工格栅填料技术要求:在土工格栅两面8cm范围内的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以防土工格栅被顶破或撕裂。其它部位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0cm,含石量在50%以下,严禁使用腐植土,不得含有草根树皮,不得使用块碎石回填。
(4)士工格栅的铺设施工注意事项:
①土工格栅不能直接设置于原地基表面上,要铺设于处理好的地基上。各层士工格栅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50cm,但也不宜大于100cm。最小铺设长度不小于10米。
②土工格栅叠合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cm,材料之间的联接要牢固。在受力方向联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搭接部位应用延伸率较小的尼龙绳呈“之”’字形穿绑或用其它有效方法联接。联接处的强度不低于土工格栅材料自身强度的60%。纵向搭接长度为20cm,横向搭接长度为10cm。
③铺设土工格栅的土层要表面平整,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棱角物体。不同层面的联接位置相互错开,以增强其整体效应。施工中如发现土工格栅材料被破坏,要及时修补,修补面积不小于础坏面积的4~5倍。”
④每层填料摊铺完毕要及时碾压,碾压时不得使用羊足碾,压路机不得在未经压实的填料上急剧改变方向和急刹车。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土,宜采用轻型推土机碾压,当填筑压实的土层厚度大于60cm以后,才能采用重型压实机械。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允许沿格栅长度方向行驶。
2.7.10道槽精加工
道槽精加工指道槽顶面以下40cm范围填土,质量要求较高,须专门做试验段取得可靠数据指导施工。
用钢筋精确打出中桩、边桩,用调高钢扣示出松铺高程。按试验段确定的间距倒土,推土机推平,然后挂线拉槽放白灰示出松铺高程。机(人工配合)按所示厚度精确刮平。按先静后振,先慢后快的原则碾压,一次压实到98%。石质挖方高出道槽顶面部分用凿岩机凿除,超挖部分用垫层料回填压实或用监理工程师
同意的其他材料回填。土质挖方为保证压实度、弯沉值可挖除40cm,按以上方法施工。
2.7.11施工中可能出现特殊地质的处理措施
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特殊地质有:地基松软、有地下水等与设计资料不符,以及填土区翻浆现象,需进行地基处理后才能施工;施工中拟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1)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施工中若出现大面积地基松软、有地下水等各种软土地质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停止施工,报监理、业主以及设计部门,进行变更设计后,方可施工;若小面积出现时,可采取开挖清理、排水疏干原地基,换填碎石料,进行强夯补强处理,待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并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下层施工;若软土地基深度、范围均较大时,在业主、监理及设计部门同意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软基深层处理方案,报批准后实施;对第四系顺坡泥页岩层,拟采用开挖台阶与填方区顺接填筑碾压。
(2)翻浆处理措施
根据土方施工的经验,当土中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的3%后,在碾压过程中容易出现翻浆现象,发现翻浆现象后,立即停止施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①因土体含水量过大引起而造成的翻浆,可根据当地天气预报,若近期天气较好,可将翻浆体挖松、晾晒,待土体中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后再平整碾压;若近期无晴朗天气时,将湿土全部挖出换填好土,或在原土中掺入少量生石灰,拌匀、回填、压实。
②因降雨使土体内积水过多而造成的翻浆,可开挖纵、横排水沟,排泄积水,疏干土体,并根据天气情况,采取晾晒或换填处理。
③因地下水位高而造成大面积翻浆时,可根据勘察资料提供的地下水补给来源和水量,采取深挖沟、设渗井、做隔离层等措施,截断地下水,降低地下水;同时避开来水期,抓紧枯水期施工,并采取“薄填土、轻碾压”等处理措施。
2.7.12高填方地段施工的沉降观测
本标段填方区有高度大于20m的地段,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沉降观测,以确定合理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指导施工。每填一层,进行一次观测,当地面
沉降率每昼夜不大于1cm或坡脚水平位移不大于0.5cm时,可进行连续填筑,否则要停止填筑,等地基稳定一段时间后,方可下层填筑。尤其是接近或达到填筑高度时,必须严格控制填筑速率,以免由于加载过快而造成地基破坏。
2.8弃土场处理
做好弃土场的截水、排水,以减少水土流失,根据实际地形、汇水面积的不同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防止对周围的渠道的堵塞以及对天然水流的污染。
本标段废方弃到指定的弃土场,弃土堆根据其地形、地貌特点,本着保护环境、恢复自然、维护沿线景观协调美观的原则,弃土堆应具有规则的形状,并进行必要的坡面防护及顶面植树植草绿化。
清除的表土进行妥善处理,可优先考虑植被复植,余下的部分待挖方基本完成后,再将其搬运至弃土堆的上部并整平;禁止将表土堆放在弃土堆的下部,以免造成弃土堆的失稳及水土的流失。
3、防护、排水工程
3.1防护工程
本标段防护工程为三维土工网植草防护,工程数量为69545m2。
三维网植草防护施工采用人工铺设三维网,施工首先清理坡面杂物、石头,保证网垫平整且与坡面紧帖,相邻网垫搭接长度不小于5cm,然后用竹钉或钢筋钉采用梅花形固定在边坡上固定,每平方米不少于10根。
三维土工网铺设完成后,向网垫上撒土覆盖,覆土厚度以稍盖住网垫为宜,整平覆土,喷植草籽适当拍压,最后洒水养护。
3.2排水工程
3.2.1工程概况
本标段排水工程为填方区坡面集水沟和挖方区坡面(脚)集(截)水沟,以及填方区排水盲沟,工程数量为浆砌块石549m3,盲沟1265m3。
3.2.2浆砌水沟施工
水沟开挖均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浆砌块石圬工采用铺浆法组砌,首先将基底整平、夯实,使基底密实度不小于93%,然后铺一层砂浆,分层组砌块石,注意灰浆饱满,块石搭接紧密,错缝,不允许通缝和干砌灌浆,
砌体表面按设计勾5mm高的凸缝或平缝。顶面用M10水泥砂浆抹面2cm。急流槽槽身每隔10m设2cm宽沉降缝,内填沥青木板,外余2cm深填塞沥青麻絮。
3.2.3盲沟施工
盲沟施工在地基处理完毕后进行,本标段盲沟工程数量为1265m3。施工方法为:
(1)沟槽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开挖前首先由测量人员方样出沟槽中线,并用白石灰洒出开挖边线,挖掘机开挖,开挖完毕后由人工清理基底、清刷边坡。
(2)铺设土工布,采用人工铺设。铺设前根据土工布的实际用量在场地外裁剪完毕,纵横向搭界均不小于50cm。
(3)按设计要求铺设碎石料,最下层为10~30cm的碎石层,中间为0.5~10cm的碎石层,最上面为15cm厚的粗砂层,边铺设边采用手持振动夯夯实,并按规定要求安设排水铸铁管。
(4)采用沟槽两边预留的土工布对沟槽进行横向包裹,最后对已完盲沟进行填土夯实处理。
全线排水工程要保证地下排水与地表排水、临时排水与永久排水相配套,水路畅通无隐患,临时排水沟如果在填方区,回填时采用冲击碾压的办法进行碾压,以保证回填密实度,不同水沟的断面要符合设计,沟底及边沟应平顺整齐,沟内不积水,无淤塞。
以上防护及排水工程与主体施工相互交叉进行,部分随主体施工进度要求而及时安排施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