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期末专题复习+名著导读知识梳理+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来源:九壹网
《傅雷家书》

一.作品简介 《傅雷家书》一书摘编傅雷夫妇于1954-1966年的186封家信。这些家书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

《傅雷家书》主要讲如何教育孩子 ,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 、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二、填空题

1. 傅 雷 为人坦荡、性格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1966年9月3日,与夫人双双愤而弃世,走完了悲壮的一生。 2.傅雷认为自己的父性真正觉醒是在 45 岁。

3.《傅雷家书》中首要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 、如何对待生活 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 ,礼仪要得体 ;遇困境 不气馁 ,获大奖 不骄傲 ;还要有国家和民族的 荣誉感 ,要有艺术、人格的 尊严 ,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在1954年3月24日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自己生活的准则,即 学问第一; 艺术第一;真理 第一。 5.傅雷素来主张的教育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 艺术家 ,再为音乐家 ,终为钢琴家。

6.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 信 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 《傅雷家书》 。傅雷的儿子分别是 傅 聪(钢琴家) 和 傅 敏 (英语教师)。 7.“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出自作品 《傅雷家书》 。

8.书中屡次提到了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他是以著名音乐家 贝多芬为创作原型的。 三、简答题

1.《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哪些方面?(书信内容) ①讨论艺术、音乐;②激发感想,碰撞出新的思维;

③训练文笔及思想;④以身作则做警钟,做“忠实的镜子”。 2.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A.傅雷是一个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有良知,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爱国的著名翻译家;也是一个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有着无私关爱的教育家。

主要从如下方面可见:①翻译一丝不苟,求真务实,从不摆大翻译家的姿态;②靠事实说话是他的人生信条,只懂求真,要么说真话,要么沉默;③他为儿子获得成功而高兴,更为儿子为国家争光而高兴,对自己国家有了人才而激动和自豪,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④在他给儿子的信里,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⑤对儿子客观地赞赏、鼓励,并提出希望;⑥做儿子的警钟,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冤路,多踏捷径,希望他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B.傅雷夫人(朱梅馥fù):温厚善良、细心 、端庄贤淑。 从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儿子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在哪里。

C.傅聪(大儿子):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心怀祖国。

①在国外求学,努力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苦练琴技; ②主动与父亲谈论艺术、文学,让父亲多给他推荐书目; ③对待表演自我要求极高,不易满足; ④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为国争光。

D.傅敏(小儿子)正直、善良、勤恳。

3.《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成长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了儿子悉心的指导?(书信内容)

①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②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③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4.在处理感情问题上,傅雷是如何劝诫儿子的?请结合原著作简要分析。(书信内容)

傅雷在听说儿子结婚的喜讯时,有过一段关于感情与婚姻的论述:他认为,“学问第一,真理第一,艺术第一,爱情第二。”爱情与婚姻应建立在志趣相投与人格独立的基础之上才会牢固,希望儿子理智对待,别为了儿女情长丢了自己的艺术与事业,婚姻不是儿戏,夫妻之间应相互尊重。 5.分析傅雷说话的艺术特色

①感情真挚,告诫儿子为人处事要真诚坦然,态度要诚恳谦卑,不要羞怯害怕,这样总能打动别人,字里行间言语朴实,感情充沛,充满了对儿子深切的关心。 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使儿子感同身受,例举自己的经验之谈,拉近和儿子的距离,便于更好地交流。

③用建议和协商的口气来表达意见和观点,如“我这个提议,你觉得如何”,尊重儿子的想法。

④引用其他音乐家、艺术家的事例,表示出艺术家只有心灵宽广才能更深入了解艺术天地。

6. 分析《傅雷家书》的艺术特点。 ①《傅雷家书》是书信体,具有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作用,在这封信里傅雷耐心开导精神消沉的儿子,从中可见傅雷的拳拳爱子之心。 ②感情真挚(爱子之情)。作为父亲的傅雷在儿子精神不振时说“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感人至深。

③文字优美,富含哲理。傅雷在信中运用了一系列比喻和名人事例将人生道理诉诸笔端,文质兼美。 7. 作品主题

①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②对儿子的生活,进行有益的引导。 对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8.读了《傅雷家书》,请你给同学们写一段关于这本书的推介词。

《傅雷家书》既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家书字字珠玑,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孩子的殷殷期望,包含着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对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夫妇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傅敏,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中国的典范父母。

9.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读了本书之后对你有什么感悟?

①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一生。(家庭观)

家长用心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并正当地进行引导,适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

②无论身处何处,都应该心怀祖国。(爱国情)

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不仅对儿子尽父亲的责任,更是对社会祖国和人类尽着自己的责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填空题

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 保尔•柯察金 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本书是以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因此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 2、小说主人公保尔的革命引路人是朱赫来。 3.简单勾勒小说的情节线索:苦难少年的反抗——战场上的搏杀——工地上磨练——病榻上的斗争

4.概括保尔的成长历程:

(1)儿时生活:被学校开除、当伙夫、当电工、救朱赫来。 (2)参加红军:大腿负伤、头部负伤、右眼失明。 (3)参加筑路工作:风湿症、伤寒。

(4)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完成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二、简答题

1.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联系原著,举例说说保尔所经受的磨难主要有哪几类。(情节概述)

①病体的折磨:几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给保尔的身体造成无法治愈的伤病,直至双目失明和全身瘫痪,时时刻刻让他倍感煎熬;②精神的考验:人生路上困难重重,想实现自我价值却极其艰难,这些带给保尔极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几度萌生自杀的念头;③斗争的残酷:生活中反动落后分子的骚扰、战场上敌对势力的肆虐、人民内部矛盾极其尖锐,都给保尔带来无尽的困扰。 2.简述保尔的三段恋情(情节概述)

①保尔与冬妮亚:保尔钓鱼时偶遇冬妮娅,互生好感,但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与初恋情人冬妮娅产生了感情上的裂痕,最终,他不得不牺牲爱情, ②保尔与丽达:因为两人的共同追求而产生了感情的萌芽,但又由于误会和保尔的固执而中断,后来保尔因伤病被送走,谣传保尔去世,丽达无比悲伤,绝望之余,她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③保尔与达雅:在疗养时认识了母亲的朋友的女儿达雅,并与她真诚地结为终身伴侣,在达雅的帮助下,保尔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自我,获得了新生。 3. 结合保尔的三段恋情,你是如何看待革命者的爱情。

保尔的三段恋情:暗含他逐渐远离奢华,向精神原则、理念靠近的心灵历程。热情歌颂了苏联青年一代英雄们为革命理想献出火红的青春。

启示:在情义两难时,要慎重选择,正确处理爱情和工作、理想之间的关系,不能因小失大。

4. 简述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情节概述)

第一次:在与波兰白军战斗中,保尔腿受伤并得了伤寒。

第二次: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头部受重伤,右眼失明。

第三次:繁重紧张的工作击倒了他,他不得不商开岗位,回家养病。 第四次:保尔在铁路快修完时,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意义:一方面推动情节发展,增强情节的曲折性,展现保尔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另一方面表现了保尔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5.联系原著的典型情节,说说保尔与钢铁有哪些类似之处。(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①都是经过反复锤炼和磨砺才炼成的。保尔从当初的叛逆少年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经历过伤病、战争、劳累、残疾等重重磨难,但保尔始终没有倒下,而是一一战胜困难,逐步成熟起来;②都是坚硬异常、韧劲十足的。无论遭遇到怎样的困难考验,保尔始终念念不忘重回新生活的建设行列,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即便是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也要用聪明的大脑为革命事业创作,自强不息,敢于向命运挑战。

6.分析保尔·柯察金的形象特点

①理想坚定: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后,仍然坚定理想,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生活,继续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奋斗。

②英勇无畏: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勇敢无畏,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四次死里逃生”的奇迹。

③浪漫温情:保尔对友情的重视:为救好友朱赫来不惜冒险。保尔对爱情的追求:冬妮亚是他纯洁的初恋,因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分开;后来爱上与他志同道合的丽达,却因误会错失;最后选择达雅作为伴侣,两人互助同行。保尔对亲情的重视:时常挂念母亲,有烦恼想倾诉时会写信给信赖的哥哥阿尔焦姆……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保尔作为普通人的浪漫温情。 【补充】

① 苦难的童年:饱受折磨和侮辱,但一直力求上进。

② 战场上的搏杀:刚毅坚强、英勇善战、为革命奋斗到底、不怕牺牲的精

神。

③ 工地上的磨练:顽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和永不屈服的精神,全身心

地投入到工作中。

④ 四次死里逃生: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⑤ 战胜精神危机: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⑥ 文学创作过程:顽强,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忘我的工作热情、坚定不

移的信念。

7.分析朱赫来的人物形象。

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爱憎分明,勇敢机智,沉着有主见,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团结了广大的工人,教育了无数的青年,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与憎恨,不屈不挠地和剥削者做顽强的斗争。 总结: 朱赫来:无私奉献,关爱他人;坚定的革命信念;遇事沉着冷静,敢于反抗;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8.分析丽达和冬妮娅的人物形象。 丽达:优秀的共产党员,心地善良,干练勇敢,善于出谋划策,有着顽强的革命意

志,爱憎分明,热爱共产主义,憎恨剥削阶级。

冬妮娅:善良、大方、热情;身上有着强烈的小资产阶级的情调,贪图安逸的

生活。

9.概括作品的艺术特色。

(1)巧妙地利用书信、日记、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感人。 (2)现实与虚构相结合,强烈的自传性和文学性的典型兼具。

(3)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相当出色,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4)★小说语言精炼优美,富有表现力。(语言特色、笔记)

注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艺术特色的答题要点:(以下几点在阅读中经常涉及。) 1、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自传体小说)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①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 ②作者利用书信、日记,侧面烘托主人公性格。 小说中有大量的内心独白,使人物更加真切、生动。

10.概括作品的主题

作品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英雄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联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考验中艰难成长的历程,表现了其崇高的革命理想,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以及在和平建设时期无私奉献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情。

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最终成为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他的成长经历给你怎样的启示?(主题思想)

保尔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和多次伤病的折磨,但他没有倒下,而是顽强地生活下去。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保尔那种不畏艰难、顽强坚毅的精神,勇敢接受挑战和磨炼,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刻苦学习,努力成才,让生命充实而有意义。 12.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

分析: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作品标题时说“钢铁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恶劣的环境斗争和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钢铁”是指信念、意志、毅力。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烈火与骤冷”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艰苦的战争环境,异常恶劣的劳动条件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意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阶级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百炼成钢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