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来源:九壹网


利用中美合作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学

生科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临朐县龙泉中学

2009、9

一、研究主体简要介绍: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权力、公正、隐私等公民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公民意识,培养合格小公民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由美国公民教育中心与潍坊市教科院共同签署的关于中小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合作项目。

2005年我校参与该项目研究以后,立即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政教处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确定了王洪娟、辛杰红为班主任的初一(1)班和初一(2)班为实验班级,选聘了5名领导和教师:马永生(业务副校长)、张志强(教导处主任)、王洪娟、辛杰红、申传爱三位老师为实验指导教师,全面启动了龙泉中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这一项目。

二、研究的目标:

1、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 学生科学社会实践活动研究中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以此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自由而富有创意地生活,着眼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指向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小组成员为了达到共同的研究目标,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另外,在同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中,如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等等,不仅需要合作伙伴的同心协力,而且要独立地运用社会交往技能去争取成功。所以,这个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3、转变学生课内学习的方式,发展学生课外学习的技能。 科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单一的课内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课外实践与调查研究,构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多社会知识,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过程和内容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确立后,学校为实验教师印发了项目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详细培训,帮助实验教师掌握活动步骤及活动要领,并出资购买了相关资料。之后,各实验班级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辅助性热身活动,例如:实验班级每个同学关注身边的事并做了记录;研究小组组织观看了道路安全记录片,找出学校路口拥挤的原因……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所生活的社区存在的问题。各小组研究问题大致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识别并选择要研究的问题,具体方法是采用课内讨论与课外调查相结合,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发现并研究社区各类问题。确认问题时,我们让各班级所有同学都各抒己见,说出发现的问题,最终采取投票方式确定了各班级研究的问题并进行分组。例如,学生根据学校周边环境问题,提出了“远离小摊食品,健康如影随形”的问题,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根据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问题,提出了“远离网络这把双刃剑”建议;根据环保问题,提出“告别方便筷,呵护绿色家园”的忠告等等。

第二阶段:搜集整理信息和撰写方案,开发促进理性调研、批评性思维、有效沟通和深思熟虑的智能和参与的技术能力,做好必要的文字记录、图像记录或相关信息采集。各小组进入搜集相关信息阶段,我们根据各小组研究问题分别印发了调查表、采访表、广播电视调查表等信息采集表,要求各小组利用周末和放假时间搜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我们还对如何调查访问、如何搜集资料等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学生随时留意身边社区问题,或调查各种现象,或采访各类不同阶层的人,目的想通过这种形式能够了解问题的真相,并联合社会想法解决问题。

第三级段:成果展示(模拟听证会)以及反思总结。各实验小组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类汇总、去粗存精,进入制作展板阶段,展板完成后我们还举办了展板评比活动,对于制作精美的展板予以展览并组织全校师生观摩。我们按规定步骤举行各小组听证会,并进行比赛选优,选出优秀班级、优秀小组参加市、县比赛活动。并及时编辑简报和进行网页交流,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和举行课题研讨会。利用多媒体展示总结并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交流,以利于下一步活动的开展。

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获取了直接经验、发展了实践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通过该学习领域,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我校针对社区服务,提高公民素养做了大量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社区

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社区存在的问题,利用周六周日和空闲时间走进社区,熟悉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特点,

留意社区人们关注、讨论的问题。如留意白色垃圾、小摊食品的危害,交通安全问题,社区服务问题,公共设施的保护等等,并能联合社会力量搞好宣传,联系相关部门帮助解决问题,其间掌握了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了交往、合作,与人沟通,懂得了理解和尊重,形成了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了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2、走进社会

通过采访各相关单位领导或负责同志,了解他们对发现的社区问题的看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的具体情况等活动环节,让学生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们的基本生活活动,积累社会经验;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功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通过观察、考察和研究,懂得科学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了正确的科学观。

3、珍惜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之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了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活动 ,掌握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从小事做起,关注身边、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习惯。

4、关爱他人

通过搜集资料和问卷调查以及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队、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的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体验收获,感受满足。

四、研究效果

四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的利用中美合作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学生科学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正确举措,是克服现行教育弊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责任感的充分体现,是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

2006年3月,在潍坊教科院组织举行的“ 中美合作公民养成教育项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第一次展示评选活动中,我校选报的《远离小摊食品,健康如影随形》,获市教科院二等奖。4名教师获指导教师奖,杨冬、付少巍等8名同学均获二等奖。此次展评活动,全市共有26家单位参评,龙泉中学是我县唯一一支参赛代表队。

2006年10月,在潍坊教科院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第二次展示评选活动中,我校选报的《告别方便筷,呵护绿色家园》《清楚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均获二等奖。

2007年7月,在潍坊教科院第三次成果展示评选活动中, 4名教师指导的社会实践文稿《告别不良读物,还我纯净天空》获三等奖。在潍坊教科院组织举行的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第四次展示评选活动中,由辛杰红老师指导的学生社会实践文稿《与阳光书刊结伴而行》,获市教科院二等奖.

2008王洪娟、辛杰红、申传爱老师指导的《红灯停绿灯行 交通规则记心中》在实践活动第五次展示活动中,被潍坊市教科院评为一等奖,教师也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在四年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有的是第一次上网,有的是第一次进图书馆,有的是第一次与领导面对面,有的是第一次写解说词,第一次登台演讲,更有甚者,有的同学还是第一次和陌生人讲话。但许多同学在活动感言中这样写到:通过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我的胆子变大了”、“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我认识到社会的复杂”、“社会问题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共同解决”、“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我们共同维护法律的尊严”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总有一些坎坎坷坷,要学会正确面对”、…… 实践中,学生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创新愿望,这些从学生们制作的文本和版面中都能体现出来。通过这项科学实践活动同学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活动能力得到了提高、公民意识得到了增强;学生在研究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收获了快乐。

从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它不仅仅是一项研究课题,它更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训练场,是学生体验生活、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我们将抓住这次机遇,以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人生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特长和才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