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节选)
①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选文的第②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4分) 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了诱惑力。(4分)
3.“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4.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写一处即可)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2.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先闻其声 3.急切
4.\"我\"在看社戏途中的所见所闻。
《恐龙无处不有(节选)》课内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②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自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④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 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⑤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1.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段加点的“这个发现”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一句中的
“几乎”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第⑤段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恐龙确实遍布于包括南极在内的世界各地。
3.不可去掉。\"几乎\"一词强调了\"板块构造\"的重要性,但并不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若去掉,不符合实际,表达太绝对。
4.简明精炼,通俗易懂。仅--百来字就生动地说明了大陆漂移理论,语言简洁精炼,比喻的运用使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似与/游者/相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是一个与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真实存在的社会,这里的生活使作者很是向往。
B.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仍然是感情的主调。
C.《核舟记》是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先整体后局部。 D.《关雎》是《诗经》的第二首,选自《诗经·周南》。
3.古诗文默写。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核舟记》中说明核舟大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蒹葭》中使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着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着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3)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5)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4.秋色人似画中游
5.示例:乐观的人,将失败当作垫脚石,-步步登临理想的高峰。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课内阅读练习及答案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①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②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参考答案:
1.“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什么意思?“光明”指代的是什么?“打破这个黑暗”的意思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
2.(1)设问句;(2)反问句。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
3.比喻(暗喻);表明反动派做垂死挣扎,斗争更残酷;革命胜利;推翻反动统治。
4.\"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坚决。
《壶口瀑布(节选)》课内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
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1.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②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③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
B.记叙 C.记叙 D.说明
抒情 抒情 描写
记叙 抒情 抒情
议论 描写 议论
2.作者为什么说壶口“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想通过描写壶口瀑布的壮美和柔美,表达怎样的心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请谈谈我们中华民族哪些事例能体现出黄河的这种个性。
参考答案: 1.D
2.用拟人和联想渲染水势,写出水流的各种形态。
3.作者描述了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和雄壮优美,由瀑布联想到黄河,进而由黄河联想到了中华民族,借物喻人,以联想的手法表现了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4.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汶川地震后的重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矜() .
讲信修睦() .幼有所长()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大道之行也() .(2)讲信修睦()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 .
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盗窃乱贼而不作 4.【甲】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ǔ mù ɡuān zhǎnɡ
2.(1)施行(2)和睦(3)以…为子.(4)职分 3.(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盗窃乱贼/而不作
4.[甲]文说明要重视实践,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