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医学科研的基本程序
1.良好的统计学设计决定了实验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
2.从新的角度去探索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
3.科研设计主要是指实施科研的技术路线。(×)
4.证伪比证实更容易实现。(√)
5.实验结果是我们观察到的事物本质。(×)
6.实验与观察的主要区别是( ) C 实验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
7.医学科研的目的包括( ) A 发现新的生命现象
B揭示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发生机制 C认识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 D探索新的预防、诊断、治疗措施
8.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应注意( ) 结果是否可靠
分析依据的理论是否正确
对结果的解释是否与现有理论相矛盾
9.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应该包括( )
A 与对照组的差异是否是抽样误差所造成 B 要注意归纳数据的变化规律 C采用现有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 D对实验结果的意义进行推论
10.观察的局限性包括 ( ) A 被动性 B主观性
C 可错性
1.2实验动物基本知识
1.下列动物中适宜进行呕吐反应实验的动物是( ) 犬
2.下列动物中,对致畸药物十分敏感,适宜进行致畸实验的动物是( ) 小鼠
3.一种在心血管外科、脑外科、断肢再植、器官和组织移植等实验外科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动物是( ) 犬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4.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源,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这样的实验动物是( ) 清洁级动物
5.下列动物中,对致热物质十分敏感,可用于发热、解热和伴随发热发生的免疫增强反应研究的动物是( ) 兔
6.实验用动物又称( ) 广义实验动物
7.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中,下述对相似性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 为了尽量做到与人类疾病相似,首先要在动物局部功能的选择加以注意
8.实验动物科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支撑条件,因此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研究成为该学科的重要特点。(√)
9.按微生物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无菌级四个等级的动物。(√)
10.豚鼠对化学刺激或电刺激均不敏感,且诱发喷嚏比咳嗽为多,故豚鼠很少作为镇咳药的筛选模型。(×)
11.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实验和利用实验动物生产药品、生物制品的单位。(√)
12.移植性肿瘤模型是目前抗癌药物研制中使用最多、药物筛选和药效学研究主要使用的动物肿瘤模型。(√)
13.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14.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就称为实验动物。(×)
1.3科研道德与诚信教育
1.科研人员发现有同行发表论文的思路和自己两年前发表的论文思路几乎一样,但是表面看文字又不相同,这种现象可能属于下列哪一种? 剽窃
2.科研道德与学术诚信的基本遵循不包括:( ) 崇拜
3.科研人员刘某某申报国家基金时,由于自身基础欠扎实,希望另一位有实力的同事张某某参与其项目,但又害怕对方不愿意或者今后项目中标后引来纷争,于是就在申报过程中没有告诉对方,通过各种方式得到了张某某的个人信息后就完成了申请书撰写。刘某某在合作者签名栏直接代签了张某某的名字,项目提交了。后因张某某项目超项被查出。刘某某的行为属于( ) 侵犯他人的知情权和署名权
4.有一位院士指导的研究生,自己独立完成了学位论文写作,并按照要求将论文送给了导师和专家评审,通过后获得答辩资格并顺利完成答辩。毕业后分配到国企工作。两年后被举报学位论文有抄袭和造假行为,经查实举报内容属实。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 追究研究生和导师责任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5.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剽窃、抄袭和造假等。(√)
6.高校师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后,主要由科技部对高校和师生进行调查和处理。(×)
7.如因为工作原因,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负责人不能履行项目任务时可以自行将项目委托给有能力的人担任项目负责人。(×)
8.不管学术期刊是否有要求,科研人员发表论文之前应获得每一位作者的认可,并最好签字同意向该期刊投稿。(√)
9.科研人员利用自媒体及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属于正常的学术成果传播渠道。(×)
10.某研究生自己做完了学位论文的实验,打算开始英文论文的撰写和投稿,以下行为哪一项是可以的: ( )
由第三方对论文原稿进行语言润色
1.4人体实验的伦理原则
1.《纽伦堡法典》首次规定了涉及人体实验的十项道德准则。(√)
2.在涉及人体疾病治疗实验时,对照组首选公认有效的药物。(√)
3.涉及人体实验的首要伦理原则是确保受试者得到公平回报。(×)
4.当实验即将结束前发现受试者的健康利益开始受到伤害,此时在征得受试者同意的前提下可以继续完成研究。(×)
5.人体试验的目的必须是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才是合乎伦理原则的。(√)
6.《赫尔辛基宣言》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必须保护受试者准则 B 必须符合医学目的准则
C 必须经由受试者知情同意准则 D 必须接受伦理审查准则
7.安慰剂的使用只限于( )
A 在缺乏已被证明有效的干预措施的情况下
B不会让对照组遭受额外的、严重或不可逆伤害的风险
8.关于知情同意原则的“知情”要求是( )
A研究者要向受试者提供真实、足够、完整信息 B研究者要使受试者正确理解所提供的实验相关信息 C研究者应该让受试者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理性判断
D研究者要让受试者知道可以在任何阶段无条件退出研究
9.关于知情同意原则的“同意”要求是( ) A受试者必须具有同意的能力。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B受试者必须是自主、自愿的同意
10.人体实验时确保受试者安全第一,应该做到( ) A要预测实验可能对受试者造成的影响 B必须首先进行毒副作用实验 C实验过程必须有充分的安全措施
D一旦出现严重危害受试者利益时立即终止实验;
11.2015年,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卡纳维罗和他的首位志愿者——俄罗斯男子斯皮里多诺夫共同向众人宣布,他们将进行世界上首例换头手术。该研究违背了下列哪些伦理原则( ) A 维护受试者利益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1.5动物实验的伦理学原则
1.实验动物伦理指人类对待实验动物和开展动物实验所应遵循的社会道德标准和原则理念。(√)
2.实验动物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生命,科学、合理、人道地使用动物。(√)
3.善待实验动物是指在饲养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为实验动物提供符合动物福利的各种条件。(√)
4.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时,实施方案应该经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或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等)批准。(√)
5.动物实验时必须进行麻醉除了是实验动物伦理的要求外,也有助于避免应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6.动物实验“3R原则”包括( ) A替代(Replacement) B减少(Reduction) D优化(Refinement)
7.动物实验“3R原则”的“减少”原则是指( ) A 尽可能使用较少动物获得同样多的实验数据 B 使用一定量的实验动物获得更多的实验数据
8.动物实验“3R原则”的“优化”原则是指( ) A 善待实验动物,提高动物福利 B 改进实验技术,减少操作外伤 C 完善实验方案,避免意外发生 D 改善保定技术,减少动物应激
9.动物实验中动物福利包括下列哪些( ) A 让动物不挨饿
B为动物提供舒适的栖息环境
C 让动物不受或减少痛苦、伤害和疾病 D让动物不受惊吓和精神打击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E 让动物有表达主要天性的自由-
10.在动物实验过程中为使动物实验顺利进行而限制动物的行动时应该遵循下列哪些原则( ) A温和保定 B善良抚慰
C减少痛苦和应激反应
1.6医学科研项目的选题
1.在科研项目申请书的审核检查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会作为项目被初筛的理由? 国外合作单位没有盖章,只有国外合作人员个人签字的协议
2.一位基础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选择了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建议:
应根据需求采取多学科合作途径
3.某科研人员申报项目时,在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描述时采取的方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以上全部正确
4.科研项目选题是一件创新工作,所以不必要查阅他人文献。(×)
5.医学领域科技竞争激烈,交叉学科的合作项目有可能容易获得资助,但科研人员也不能为了交叉而交叉,没有实质性的学术融合的交叉合作也不能成功获得资助。(√)
6.医学科研项目的选题可以直接来自临床实践,医生用临床病人开展科学研究时,不需要获得任何审批。(×)
7.医学领域科研项目的申报异常火热,为了避免内部竞争,一个课题组可以将相同方向的研究内容分开成多个项目提交到不同学科,以提高中标几率。(×)
8.科研人员申报项目时,应将自己以往掌握的关键技术尽量用已发表的论文、已获得的专利和成果、已取得的预实验结果等方式来进行展示。(√)
9.一位医学专业导师在医学研究生入学后给研究生布置了科研项目选题前的准备工作,以下哪项不应该是选题前的主要任务?
了解研究生学位管理政策
10.一位医学科研人员撰写了一份针对肺癌免疫治疗方向的国家基金的申请书,认真分析了近年来该技术的发展状态和趋势,提出了肺癌免疫治疗领域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设计了合理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以下哪项对其项目能否中标至关重要?
申请人在肺癌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基础
2.1假说的作用与特点
1.假说提出的相容性原则是指新的假说不应与已有的假说相矛盾。(×)
2.形成假说的科学性是指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在逻辑结构上具有合理性。(√)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3.假说的特点( )。 A 来源的科学性 B 说明的假定性 C 预见的可验性 D 发展的螺旋性
4.建立假说应该注意( )。
A 能解释旧理论能解释的事实 B 能解释旧理论不能解释的事实 C 不应与已有的基本理论相矛盾 D 逻辑上的简单性
5.假说上升为理论的条件是( )。 A 能解释旧理论能解释的事实 B 能解释旧理论不能解释的事实
D 能够正确预见尚未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6.在验证假说的过程中,要注意( )。 A 寻找支持自己假说的证据
B 寻找与自己假说竞争的“反例” C 假说的验证有历史的局限性
D 看似矛盾相互对立的假说也许是事物的不同方面
7.波普提出,区别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是( )。 A 可证伪性
8.假说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拟研究的问题提出的假定性说明或试探性解释。√
9.大多数的科研活动都是论证假说的正确如否。√
10.确定某种微生物是引起特定传染病的原因应当基于公认的科学标准。√
2.2形成假说的思维方式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人为改变被试因素的强度,观察对另一因素的影响,就是归纳推理的共变法。√
2.在实验过程时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差异就是归纳推理的求异法。√
3.调查结果显示,肝癌人群乙肝病毒阳性率高,而非肝癌人群乙肝病毒阳性率低,从而推测肝癌的发生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该推理的过程就是归纳推理的求同求异法。√
4.已知声和光有不少属性相同,如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由此推出:既然声有波动性质,光也有波动性质。该推理过程为类比推理。√
5.SARS(当初称为“非典”)的研究初,人们在SARS患者肺内发现大量支原体,推测支原体是SARS的病原体。该推理过程就是归纳推理的求同法。√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6.某人为了寻找自己失眠的原因,把睡眠之前的活动总结如下第1晚失眠 晚上看电视2h,喝绿茶2杯第2晚失眠 晚上看电视2h,喝红茶2杯第3晚失眠 晚上看电视2h,喝咖啡2杯你认为引起他失眠的最原因可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已知肾上腺素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扩张,你推测肾上腺素引起不同部位血管发生不同反应的最可能原因是
C可能存在不同作用的肾上腺素能受体
8.实验发现,电刺激支配胃肠道的自主神经,可引起胃肠道运动发生变化,但同时给予各种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后虽可减弱刺激神经的效应,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电刺激支配胃肠道的自主神经引起胃肠道运动变化,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可能还存在其它能递质
9.某患者男性,35岁, 5年来间歇性出现上腹胀痛,空腹时加重,进食后可自行缓解,无放射痛,有嗳气和反酸,冬春季节易发病。体检除上腹压痛外无其它异常发现。医生根据腹痛的特点和发作规律,初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该医生的临床思维过程属于 B 演绎推理
10.在1959至1961年,一些西欧国家的短肢畸形病例数逐年增加,至1960年底和1961年初病例数达高峰,回顾性询问短肢畸形儿的母亲,多有服用过反应停的药物史。进一步的数据显示,短肢畸形发生数的增加与反应停的销售量的增长在时间分布上有密切关系,两个高峰期时间的间隔正好等于一个妊娠期,禁售反应停后短肢畸形婴儿出生率也急剧下降,上述研究证明反应停是短肢畸形爆发的元凶。根据此案例,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
A 短肢畸形儿的母亲,多有服用过反应停的药物史,推测反应停与短肢畸形的发生有关。该推理过程为归纳推理的求同法
B 反应停的销售量的增长与短肢畸形发生数的滞后性同步增加,推测反应停与短肢畸形的发生有关。该推理过程为归纳推理的共变法
C 停止反应停的销售后与短肢畸形发生数的滞后性同步急剧减少,推测反应停与短肢畸形的发生有关。该推理过程为归纳推理的共变法
D停止反应停的销售后人群中短肢畸形的发生仍存在低水平的散发,推测短肢畸形的发生除与反应停有关外还有一些未知因素的参与。该推理过程为归纳推理的剩余法
3.1医学科研的基本要素-被试因素
1.在药效筛选实验时为了避免漏筛,通常采用最大安全量开展实验。√
2.在观察药物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展现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药物的浓度通常采用半数有效浓度或者半数有效剂量。√
3.为了观察药物的毒性,通常采用半数致死量或者最大致死量。√
4.药物作用的效能是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5.药物作用的效价强度是指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剂量或浓度。√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6.不同种属间动物的等效剂量可以直接使用单位体重的剂量。×
7.下图是某药物的效应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时,量效曲线发生了右移,说明( ) D 干扰因素降低了效价强度
8.下图是在同一天内不同时间给予小鼠相同剂量曲马多(185mg/kg ip,48h)所引起的死亡率的变化。根据此结果对你未来的动物实验有何启示( )。 A动物实验时必须固定给药时间
9.如果某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将该药物从口服给药改为静脉给药时,有哪些不同( )。 A所需剂量减小
B引起效应的起效的潜伏期缩短 C将会有更多药物进入靶器官
10.实验正式开始后,给于动物被试药物时应该注意( )。 A剂量保持不变 B用药时间保持不变 C使用同一批号的药品 D给药途径不能变
3.2医学科研的基本要素-研究对象
1.受试对象的纯化是指所用受试对象力求一致,尽力减少个体差异,降低非被试因素对效应的影响。√
2.实验时通常宜选择中等程度的病人,只有通过对病情中等病例得到肯定结论后,才宜扩大观察轻、中、重三类不同病情患者。√
3.无特殊要求,实验动物应该雌雄各半。√
4.由于雌性动物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周期性变化,实验时最好选择雄性动物。×
5.不同性别对同一处理因素的反应性不完全相同。√
6.医学研究时受试对象的选择原则( )。 A选择敏感和稳定的反应性好的动物
C选择实验对象的可行性
D选择诊断明确的病人(客观指标)
7.下列哪些情况一般不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 A存在影响结果的并发症
B危重状态 C多种疗法无效 D不配合者
8.按照《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国家科委,1988),实验动物分为哪几级( )。 A普通动物
B清洁动物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C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D无菌动物
9.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 A保证遗传学特征的一致性
B合理选择动物种属和品系
C注意动物年龄与性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尽量选择同窝别的实验动物
10.下列哪些方面有利提高受试对象的依从性( )。 A双盲比单盲能更好提升高受试对象的依从性
C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D实验时间不要太长
3.3医学科研的基本要素-实验效应
1.对于免疫组化结果的观察,可以通过下列哪些进一步提高其客观性( )。 A 采用公认的标准
B相对定量评分
C多人盲法观察,加权平均 D使用仪器进行定量
2.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测定方法的标准化,是指( )。 A方法保持不变
B测定仪器保持不变 C试剂来源保持不变 D操作人员保持不变
3.主观指标是指研究者或受试者的主观判断或感受。√
4.灵敏度低,易引起假阴性。√
5.指标的敏感度是指能正确反映效应变化的最小数量或水平。×
6.指标的特异度是指检出变化的专一性。√
7.随机误差主要影响实验指标的( )。 B 精密度
8.下列哪项越小,表示药物毒性越大( )。 A半数致死量
9.下列哪些是主观指标( )。 C X线胸片
D 疼痛的缓解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4.1医学科研统计学设计的目的与基本策略
1.医学科研中,统计学设计的作用为:( ) 以上都是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误差就是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3.统计学中随机误差的特点是:( ) 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4.减小随机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 多次平行实验验;
5.减少抽样误差的方法有: ( ) 以上都可以
6.分层分析可控制: ( ) 混杂偏倚;
7.系统误差有: ( ) 以上都是
8.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 ) 加错试剂
9.混杂偏倚常用的控制方法有: ( )
按照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设置限制研究对象的纳入条件; 随机化分组;
进行匹配组设计;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层分析或标准化法处理或多因素分析
4.2对照原则-对照的意义与形式
1.在进行对照组设置时应该做到组间的绝对一致性。×
2.比较新药和老药的疗效时宜设空白对照组。×
3.临床研究评价新药的疗效时必须设安慰剂对照。×
4.较重疾病的新药疗效评价时宜进行标准对照。√
5.评价抗菌药物的疗效时可以采用历史对照。×
6.为研究新药X对胃炎和胃溃疡的疗效,在某医院选择50例胃炎和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新药治疗,对照组用老药“三九胃泰”治疗。这种实验设计形式称为( ) 标准对照;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7.某医师研究某新药片剂口服对胃溃疡的疗效时,实验组服用新药片剂,对照组服用淀粉片剂。这种实验设
安慰剂对照;
8.下列情况下不能应用安慰剂的是( ) 较重疾病进行新药疗效评价;
9.治疗效果评价时不能进行历史对照的疾病是( ) 细菌感染;
10.评价结扎胸廓内动脉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必须采用的实验对照形式是( ) 假手术对照;
11.实验设计要求处理因素自始至终保持一致。√
4.3对照原则-对照的设置与常见错误
1.组间交叉对照设计采用的是( ) 两组平行的自身前后对照;
2.配对对照设计时配对条件是( ) 影响实验效应的非处理因素相同
3.对照的意义是( )
通过对照可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4.探讨肝炎灵联合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肝是否有协同护肝效应,对照组为肌苷和维生素C。这种对照属于( ) 盲目设立对照;
5.进行某药的皮肤刺激性试验,宜采用的实验设计形式是( ) 同源配对;
6.交叉配对设计最适宜于慢性病的药物治疗研究。√
7.左右器官互为对照时应该确定一侧为实验侧而另一侧全为对照侧。√
8.前后自身对照可以减少样本数。√
9.自愈性或周期性疾病不宜采用同源配对设计。√
10.组间对照可以很好地克服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1.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数相等,检验效率高。√
12.自身配对设计适于短期实验,而异体配对设计适于长期或慢性实验。√
13.交叉配对实验的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措施效应消失的时间。√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4.4随机、重复、均衡及盲法原则概述
1.在双盲实验设计时,不应该知道分组情况的人员为( ) 患者和研究者;
2.均衡是一种( ) 原则和方法
3.在实验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必须先定出( ) 假阳性的概率和把握度
4.分层抽样要求把总体分层,为了减少抽样误差,要求( ) 层内个体差异小,层间差异大;
5.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不包括( ) 盲法分析;
6.抽样随机可保证样本有代表性,结果有普遍意义。√
7.计数资料所需样本小,计量资料所需样本大。×
8.三盲是指对患者、家属和研究者保密。×
9.交叉均衡是在各实验组中又各设立实验和对照的方法,以使两组的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
10.完全随机设计所需样本大,而配对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所需样本小。√
11.在分层的基础上,在层内随机抽样进行样本分配叫分层均衡。√
12.重复原则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抽样误差。√
13.均衡是指各实验组之间的处理因素保持一致。×
4.5随机原则
1.以下不属于随机化意义的是( )。
能够保证研究者较易得到期望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2.在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时,不允许的行为是( )。 获取随机数字之后,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意愿,更改分组规则 3.以下情况中,属于随机分组的是( )。
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按照其奇偶将患者分至两组;
4.科研过程中随机化通常需通过随机数字实现,随机数字的来源不包括( )。 研究者事先指定;
5.随机分组是指每个实验对象分到不同处理组或对照组的机会相同,以保证各处理组间实验对象尽可能均衡一致,使各组间的结果具可比性。√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6.科研过程中随机化通常需通过随机数字实现,随机数字可由随机数字表、计算机、或研究者依据情况指定产生。×
7.在打开随机数字表之前,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随机数字表中开始读数的行号、列号和表中数据读取的规则。√
8.按住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逐个交替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属于随机分组。×
9.只要遵循了随机分组的原则,样本则无需再进行均衡性检验。×
10.随机抽样的含义是指( )。
在抽样研究中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实验对象参加实验的机会均等,即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均等的机会被抽到样本中来;
4.6重复原则
1、科研设计中重复的意义在于( )。 控制抽样误差,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2、以下各项中,哪项不是可能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因素( )。 研究者的期望
3、样本含量估算的方法不包括( )。 研究者指定;
4、以下关于检验效能说法错误的是( )。
检验效能是指所研究的总体间确无差别时,按检验水准 不拒绝H0的能力;
5、样本含量估算的意义是( )。
在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精度和检验效能)的前提下,在设计阶段估计所需的最少观察单位数;
6、抽样研究中,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7、样本个体之间的变异越大,所需的观察例数越少。×
8、一般情况下对同一检验水准a,检验效能大的假设检验方法更可靠。√
9、当总样本含量固定时,各组样本含量相等时统计效率最高。√
10、重复的含义一方面指实验的样本含量必须足够大;另一方面是指任何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经得起重复实验的考验。√
4.7均衡原则
1.均衡性(Balance)原则是指各组研究对象的数量必需一致。×
2.均衡性原则贯穿于随机、对照、重复原则中,是最重要的统计学原则。√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3.交叉均衡是在实验单元中各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法,以使两组的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
4.有人为研究自己所提出的耐力训练方法对提高战士耐力提升的影响,用20名连队的战士为实验组,按训练方案进行耐力训练,以机关同龄的20名战士为对照,对照组进行日常活动,观察经4周训练后,测定和比较两组战士的耐力,发现实验组战士耐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训练方法有效。你认为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5.已知体重是影响2型糖尿病降血糖治疗效应的重要因素。某人在研究某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降糖效应,按照TMI指数将患者预先分为正常体重、超重、四组,然后各不同体重组患者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这样分组的目的是( )
为了排除体重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为了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4.8盲法原则
1.在临床观察中,临床医生的言行举止能够影响药物的效应。√
2.在临床观察中,药物的疗效不仅受到药物本身药理作用的影响,还受到病人心理作用的影响。√
3.在临床观察中,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患者也可能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
4.在临床观察中最好不让病人和观察者知道患者属于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5.在对样本进行形态学观察时,观察者不应该知道所观察的样本来自何组。√
6.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时,数据分析人员不应该知道正在分析的数据分别属于何组。√
7.在细胞培养水平研究发现,可以给予该细胞一种受体激动剂后,发现细胞内cAMP水平增高,可以确认受体的激活在该细胞可以引起cAMP水平增高。×
8.某人采用shRNA 技术在细胞水平敲减某蛋白的表达以验证该蛋白的功能,投稿后审稿人要求补充过表达该基因后的功能实验,你认为审稿人的要求是否正确。√
9.某些被试因素在不同剂量的条件下可以展现不同的效应。√
10.如果在实验中发现加入被试因素后细胞产生相应反应,但加大被试因素的剂量后效应不相应增强,该被试因素的作用仍然可以被认定。×
11.当实验中观察到随着被试因素的剂量增大,效应相应增大时量效关系即可确认。×
12.受体是一类存在于胞膜或胞内的,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结合进而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的特殊蛋白质。√
13.能与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配体。√
1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15.通过标记已知的外源性配体,观察在组织中的结合情况,有助于其受体的寻找。√
16.孤儿受体是指一些与其它已确认的受体结构上明显相似,但尚未发现其配体的受体。×
17.如果在体内分离到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物,人们通常会关注( ) 该物质有何作用;
该物质有何生理学意义及临床意义; 该物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作用原理); 该物质是体内什么细胞产生
18.在研究某种物质有何生理学意义及临床意义时,人们通常从下面开展( ) 观察对正常机体的功能活动有何影响观察其生理意义;
敲除该基因后观察机体功能活动的变化可观察其生理意义;
在动物模型观察该物质有何变化及其变化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揭示其病理生理意义; 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外源性给予该物质是否具有助于减轻疾病的发展揭示其药理意义
19.在研究某物质的生理作用时,我们可以( ) 在体内实验观察作用;
在体外实验研究机制;
通过观察量效关系初步了解其发挥作用的剂量特点; 通过观察时效关系初步了解其发挥作用的时间特点
20.在研究某物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作用原理),我们可以( ) 该物质可与哪种受体结合;
与受体结合时可引起什么效应;
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哪条(些)下游信号途径的变化; 阻断变化的细胞信号途径可否消除该物质的作用
21.在体实验的缺点是( )
结果为综合效应难以明确其作用部位;
对机制的难以深入;
容易受到机体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
22.关于体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条件易于控制;
便于深入研究机制;
开排除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
23.关于半体内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被试因素从整体给予;
取目标组织或体液在体外测定效应(变化); 可以发现体外没有作用而体内有作用的药物;
24.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排除了中药粗制剂直接加入反应系统所带来的干扰;
有利于发现体外没有作用而体内有作用的药物;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是研究中药药动学的有力工具
25.在动物实验时,我们为了研究某器官是否具有的内分泌功能,我们可以( ) 摘除该器官,观察机体的生理所出现的异常,推测其生理功能;
摘除该器官后重新将其移植回来,观察摘除该器官后所出现的异常是否消失;
摘除该器官后补充提取的该器官活性物质,观察摘除该器官后所出现的异常是否消失
26.为了研究某基因的功能,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 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敲除该基因;
构建转基因动物,过表达该基因; 给基因敲除动物进行挽救实验
27.做量效关系曲线,可以确认被试因素的( ) 最小有效浓度;
效能;
最大有效量; 半数有效量
28.在体实验的量效关系的论证( )
至少5个浓度点;
通常按照10倍或3倍递增;
应该包括最小有效量和最大有效量;
最小有效量和最大有效量之间还应该有1-3个剂量点
4.9科研数据中离群值的识别与处理
1. 某患者身高1.55米、体重103.12公斤,这可能是一个( ) 双变量离群值;
2. 箱式图中,当个体值距箱体底线或顶线的距离超过( )倍箱体高度时,视为可疑的离群值。 3倍;
3. 对于正态分布的小样本数据,单变量离群值的查找宜采用( )。 格鲁布斯法;
4. 采用马氏距离法进行多变量离群值的识别,常用的检验统计量界值为( )。 d值
5. 离群值产生的可能原因不包括( )。
以某变量的均数作为该变量缺失值的估计;
6. 由于观察单位不属于研究总体目标人群所造成的单变量离群值,应当予以删除。√
7. 由于数据录入错误所造成的单变量离群值,应当予以删除。×
8. 拉依达准则可适用于偏态分布定量资料单变量离群值的识别。×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9. Q 检验法可适用于偏态分布定量资料单变量离群值的识别。√
10. 对数据离群值所作的处理及其理由,应当在论文的结果中予以说明。√
4.10科研过程中对P值的正确理解
1.已知我国成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平均阳性率为10%,为了解我国某地区成年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有无差别,现随机抽查某地区260名成年人,其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30人。经假设检验,,P>0.05 (按水准),此时结论为( )。
不拒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还不能认为该地区成年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与我国成人平均水平有差别;
2.为研究某疗法对不同类型胃溃疡病人的疗效有无差别,某医院用该疗法治疗一般类型溃疡病人108例,治愈85例;治疗特殊类型胃溃疡病人105例,治愈33例。经假设检验,P<0.005 (按=0.05水准),此时结论为( )。
拒绝,接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该疗法对两种类型的胃溃疡病人的总体治愈率不同 ;
3.以下关于P值的理解正确的是( )。
P 值能够提示样本数据在多大程度上背离指定的无效假设
4.P 值的含义是指从H1规定的总体中随机抽样,抽得等于及大于(或/和等于及小于)现有样本获得的检验统计量(如t、u 等)值的概率。×
5.依据检验假设,P 值有单双侧之分。√
6.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中,P 值越大,意味着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小。×
7.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中,P 值越小,意味着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小。×
8.若P ≤α,通常按α= 0.05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其无效假设为 ( )。 两总体均数相等
10.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越小,说明( )。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4.11常见的随机化设计
1.为研究某药物的抑癌作用,使一批小白鼠致癌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A、B、C 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 A、B、C 3个实验组,分别注射0.1m1、0.3m1和0.6m1 30%的注射液,对照组不用药。经一定时间以后,测定4组小白鼠的肿瘤重量(g),以分析不同剂量药物注射液的抑癌作用有无差别。该研究设计属于( )。 完全随机设计;
2.为研究注射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大白鼠子宫重量的影响,取4窝不同种系的大白鼠,每窝3只,随机地分配到3个组内接受不同剂量雌激素的注射,然后测定其子宫重量,以考察注射不同剂量的雌激素对大白鼠子宫重量是否有影响。该研究设计属于( )。 随机区组设计;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3.某研究随机抽取上海市10所小学的2034名学生了解学龄儿童睡眠及注意力状况,结果显示,睡眠充足组(n=930)、睡眠不足组(n=258)与周末补偿睡眠组(n=846)注意力得分分别为4.18±1.73、4.63±1.83、4.72±1.68分。该研究设计属于( )。 完全随机设计;
4.完全随机设计属于单因素设计,它可回答( )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处理因素;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随机区组设计特征的是( )。 各个区组受试对象数量可以不同
6.完全随机设计可以是两样本或多样本的设计,各组样本含量必须相等。×
7.完全随机设计有一个处理因素,属于单因素设计。√
8.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当区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这种设计的误差比完全随机设计小,试验效率得以提高。√
9.随机区组设计有一个处理因素,一个区组因素,属于两因素设计。×
10.随机区组设计中区组因素的选择可以依照研究者的喜好自行确定。×
4.12配对、配伍和交叉设计
1.下列哪项观察适合自身前后配对实验?( ) 药物的降血糖效应;
2.比较治疗局部烫伤的新药和传统药的疗效,首选实验方案为:( ) 左右配对
3.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合异体配对实验?( ) 比较大鼠和小鼠疾病模型的优劣;
4.交叉设计实验不适合:( ) 急性肺损伤治疗;
5.考察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对不同类型降压药的反应差异,可考虑的实验方案:( ) 随机区组设计;
6.处理前后时间跨度越长,实验误差越大。√
7.由于人的肾脏是成对器官,可以左右两肾比较利尿药物的作用。×
8.所有可能影响测量数据且具有配对条件的因素都可以作为配对的条件。√
9.交叉实验的两个阶段之间需要有足够长的间歇期,以消除两因素的相互作用或蓄积作用。√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10.配伍组设计中不同区组间差异尽可能小,而区组内不同处理间差异要尽可能大。×
5.1实验误差及控制
1.一患者在上午8点和下午4点两次抽血测定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值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存在( ): 非线性系统误差;
2.减少随机误差的主要途径:( ) 增大样本数
3.产生过失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实验人员不负责;
4.只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以完全消除实验误差。(×)
5.过失误差是可以杜绝的。(√)
6.随机误差难以消除,但可以减少。(√)
7.呈现完全正态分布的数据说明误差已经降低到极限。(×)
8.因为选用不适当的试剂造成的误差属于过失误差。(×)
9.甲、乙二人分别对同一物品测重,重复5次,分别获得两组数据为:10.5,9.7,9.9,10.1,10.3和10.0,10.6,9.0,11.0,9.5 。比较两组数据误差大小和性质可用的指标为:( ) 变异系数;
10.下列哪项不属于随机误差的原因? ( ) 测试人员随机更换;
5.2有效数及其处理
1.某人用水银血压计测量成人动脉血压,单位为mmHg。报告动脉血压值为90.3345( mmHg )。其有效数字为: 90.3;
2.上一题中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分别为:( ) 90和0.3;
3.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 ) 测量仪器的灵敏度;
4.两个有效数相减2.56-1.003=1.557,其差的修约值为:( ) 1.56
5.测定一组人群血浆中某物质的浓度为3614.5 ±420.8 mg,可以修约为:( ) 3.6 ±0.4g。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6.有效数字只允许最后一位为估计数字,估计数字之前的数字为准确数字。√
7.所有的原始数据经运算后的结果进行有效数字的修约处理。×
8.百分数的有效位数根据分母数来定。11≦分母≦100,百分数到个位。√
9.4有效数字的乘除运算中,积或商以有效位数最多者定有效位数.。×
10.某溶液的pH=11.26,其有效位数是4位。×
6.1 医学形态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概述
1.某学生想观察小于0.1 mm-0.2 μm细胞的物质结构,宜选用: 电子显微镜;
2.某学生想通过染色的方法显示组织原位的核酸分子表达,宜选用 原位杂交染色
3.形态学研究中能够体现切面和立体结构关系的技术是: 体视学技术;
4.下列哪项形态学研究结果照相注意事项是不合适的: 照片拍摄和保存的分辨率尽可能低
5.倒置相差显微镜的光源和聚光器在载物台上方,物镜在载物台的下方,方便观察贴附在培养皿底部的活细胞。√
6.振动切片需要先将待切片的组织进行冷冻处理。×
7.同一标本需要进行不同染色时,不宜采用连续切片和染色。×
8.形态学染色的结果定量分析中,灰度值与染色阳性产物含量呈正比。×
9.形态学染色的结果定量分析中,光密度值与染色阳性产物含量呈正比。√
6.2常用生物组织的固定剂
1.以下哪个不是常用的组织固定方式: 晾晒固定
2.某学生对固定的脑组织进行切片,发现脑组织较软,以下哪一项是从组织固定角度需要重点考虑的原因: 固定时间过短;
3.某学生进行电镜标本的固定处理,最可能采用的固定剂是: 戊二醛;
4.以下哪个不是影响固定作用的主要因素: 固定剂的颜色;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5.某学生采用固定后的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得到了阴性结果,从固定角度可以考虑: 固定时间过长;
6.固定可以防止所取材的组织细胞自溶与腐败。√
7.浸泡固定不是最常用、最简单的生物标本固定方式。×
8.生物标本固定温度一般不超过常温。×
9.标本厚度是影响固定剂对于标本的渗透速度最重要的指标。√
10.容积率是指标本体积和固定剂体积之比,是影响标本固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评价与非特异染色的控制
1.某学生想长期保存一抗,在防止一抗霉变的过程中,宜加入何种试剂: 叠氮钠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间接法原理中,组织抗原和下面哪个物质直接结合: 第一抗体;
3.某学生第一次采用新一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哪种对照不是必须的: 正常组对照;
4.某学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为阴性,分析结果时哪项最可能不是原因: 切片厚度适中;
5.单克隆一抗具有如下特点: 特异性强;
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是抗原和抗体间专一性的结合反应。√
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间接法较直接法敏感性低。×
8.一抗储存容器需要由不吸附蛋白质的材料制成。√
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适合检测细胞或组织内待测抗原所在的位置。×
1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阴性结果可视为抗原不表达。×
7.1基因文库及其应用
1.载体所具备的特点中,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 ) 必须具备合适的酶切位点,供外源 DNA 片段插入
2.噬菌粒是由质粒和噬菌体 DNA 共同构成的,其中来自质粒的主要结构是(),而来自噬菌体的主要结构是()
复制区;IG 区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3.下列哪一项不是质粒载体必备的基本特征( ) 含 lacZ
4.cDNA 文库构建的基本步骤不包括:() DNA的提取
5.基因组文库的应用不包括()
分离特定发育阶段或特定组织特异表达基因。
6.基因组文库是指整套由基因组DNA片段插入克隆载体获得的分子克隆总和。√
7.同一种限制酶切割 DNA 时留下的末端序列总是相同的。×
8.cDNA文库是指细胞内所有RNA逆转录成cDNA并被克隆的总和。×
9.宏基因组是指环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
10.宏基因组学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口腔微生物组研究及新感染疾病的研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2组学的研究意义
1.关于基因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基因组中基因表达不受环境影响
2.基因组学的应用不包括( ) 发现和鉴别药物新靶点
3.转录物组研究的主要技术不包括( ) Edman测序
4.蛋白质组研究的主要技术不包括( ) Sanger测序
5.下列关于代谢物组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代谢物种类的研究坤能,所需技术尚不成熟。
6.比较基因组学通过模式生物基因组或模式生物基因组与人类组之间的比较与鉴别,为分离重要的候选基因,预测新的基因功能,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依据。√
7.转录物组学是要阐明生物体或细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表达的所有种类的mRNA及其功能。√
8.亚细胞蛋白质组学是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来分析不同组织蛋白质组成。×
9.代谢物组学的特点在于对生物体系的生物大分子进行定量定性研究。×
10.代谢物组学在疾病动物模型的确证、药物的筛选、药效及毒性评价、作用机制和临床评价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7.3蛋白功能研究的基本策略
1.用下列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哪一种方法需要完整的肽键?( ) 双缩脲反应
2.蛋白测定过程中,吸光值必须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比较安全的经验范围OD为( ) 0.2-0.8
3.下列那种蛋白浓度测定方法的原理为抗原抗体结合(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4.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主要有双缩脲反应,凯氏定氮,紫外吸收法。√
5.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 WB),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
6.基因敲除是指通过降解具有同源序列靶基因的mRNA,达到阻止基因表达的作用。×
7.抑制剂可用于推断酶的种类。√
8.蛋白质定位常用方法包括蛋白质印迹法和Bradford法等。×
9.以下那个不是蛋白质的功能( ) 直接供能功能
10.蛋白质分子在280nm处有吸收峰,它主要是由哪种氨基酸引起都?( ) 色氨酸
7.4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1.蛋白质都变性伴随由结构上的变化是( )。 一些侧链基团的暴露
2.米氏常数Km是一个用来度量( ) 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常数
3.下列那种技术可用于量化研究各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可直接测量生物分子结合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 等温滴定微量热
4.CO-IP结合蛋白的原理是( ) 抗原抗体
5.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蛋白质分子通过共价键形成蛋白质复合体的过程。×
6.溶解度越大,蛋白质的乳化性能也越好,溶解度非常低的蛋白质,乳化性能差。√
7.氨基酸侧链的疏水值越大,该氨基酸的疏水性越大。√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8.酵母双杂交验证的相互作用蛋白一定存在相互作用。×
9.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是指距离很近的两个荧光分子间产生的 一种能量转移现象。√
7.5基因转录调控研究的基本策略
1.关于操纵基因的叙述,下列那项是正确的:( ) 与阻遏蛋白结合的部位
2.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 ) 转录起始
3.检测转录因子结合DNA的结合区域的方法为( ) Dnase I 足迹法
4.检测转录因子与目的基因启动子区DNA相互作用的检测方法( ) 报告基因
5.下列对反式作用因子描述错误的是:( ) 具有酶活性的调节蛋白
6.转录水平的调控是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最重要的环节,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和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来完成。√
7.顺式作用元件增多,mRNA转录增多。×
8.染色质免疫沉淀是通过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通过酶切和免疫共沉淀等手段特异性富集目的结合了蛋白的DNA片段。√
9.转录因子结合于启动子特定位点,就可以启动基因的表达。×
10.报告基因是表型易于检测并易于与内源性背景蛋白质相区别的一类基因,常作为表示转录活性的指示分子。√
7.6分子生物学实验微量操作技巧
1. 配制多个平行工作液时,应先配置成大包装的工作液,混匀后分装到每一个反应。√
2.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终的待检样品具有代表性。√
3. 离心前必须严格配平。√
4. 离心后分相的样品,可采取吸取目的相到新的试管中离心或者增大样品的稀释度来放大反应体积以减少目的相的损失。√
5. 可以利用大量程移液器吸取小体积样品。×
6. 母液的配置原理为( )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一次配置,多次使用
7. 下列哪项不是母液的配制需要注意的事项( )
温度的控制
8. 微量移液器水性溶液的移取描述正确的是( )
缓吸慢放,并注意吸与放的手法与时机
9. 微量移液器粘稠液体的移取描述错误的是( )
缓吸慢放,并注意吸与放的手法与时机
10. 下列移液器使用正确的是( )
缓吸慢放,并注意吸与放的手法与时机
8.1细胞增殖的研究方法
1.MTT实验中,利用下列那个物质来溶解蓝紫色甲瓒结晶: DMSO;
2.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周期的时候,需要用70%酒精或者Triton等处理细胞,以便染料进入细胞。√
3.BrdU检测细胞增殖的原理是BrdU可以掺入到细胞增殖过程中新合成的蛋白质中。×
4.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检测细胞增殖的时候,细胞增殖代数越多,细胞中的荧光迁都越高。×
5.MTT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是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溶性的蓝紫色甲瓒(Formazan),而死细胞无此功能。×
6.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中用来检测掺入同位素含量的仪器是γ计数器。×
7.细胞周期哪一个时期染色体的数量是2N G1;
8.检测细胞增殖常用的一个化合物BrdU是下列哪一个核苷酸的类似物: 胸腺嘧啶;
9.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常用的染料碘化丙啶(PI)和DAPI是染色下列哪种物质: DNA
10.利用BrdU检测细胞增殖时,BrdU是掺入到下列那个物质中: DNA
8.2细胞凋亡的研究方法
1.Caspase分为启动酶和效应酶和,请选择下列Caspase中哪些是启动酶:( ) Caspase-8; Caspase-9;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2.Annexin V-PI细胞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实验中,早期细胞凋亡细胞的特点是:( ) Annexin V信号高,PI信号低
3.TUNEL检测细胞凋亡需要用到下列哪个酶:( ) DNA末端转移酶
4.Annexin V-PI细胞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实验中,晚期细胞凋亡细胞的特点是: Annexin V信号高,PI信号高
5.细胞凋亡的线粒体信号通路中从从线粒体释放的物质是: 细胞色素C
6.酶原形式的Caspase活化之后,被水解成大、小两个亚基,在Western Blot检测的时候可以观察到酶原形式的Caspase、大亚基、小亚基三条带。(×)
7.细胞凋亡发生后,Casapse降解ICAD,激活CAD,导致DNA水解成弥散的,大小随机的小片段。(×)
8.细胞凋亡晚期,DNA被切割成短片段,低分子量的DNA片段将从细胞中泄漏,流式细胞分析将出现一个DNA含量低于2N的sub-G1峰。(√)
9.细胞凋亡发生后,JC-1染料聚集在细胞线粒体中,形成多聚体,发红色荧光。(×)
10.DEVD-pNA可以作为底物,用于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有Caspase的活化。(×)
8.3免疫应答简介
1.小明有一个科研课题,拟探讨昆虫毒液能否活化小鼠的初始B细胞。小明应该从下列哪个选项中获得初始B细胞 骨髓
2.胡老师发现将结肠癌细胞接种小鼠后,癌细胞可以在小鼠体内形成移植瘤。通过提高肿瘤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刺激T细胞增殖,能使移植瘤变小或消失。在该方案中,通过质粒转染使表达于肿瘤细胞上的分子是 B7
3.常规采用下列哪项标本可以进行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腹腔灌洗液
4.小李因急性肝炎入院,入院早期抽血检测体内产生下列哪种类型的抗HAV抗体可特异性诊断甲型肝炎 IgM
5.阻断下列哪种细胞因子的作用能有效治疗过敏性反应? IL-4
6.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可以立即非特异性地诱导固有免疫应答。√
7.巨噬细胞是连接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桥梁”。×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8.外源性抗原可以通过MHC I类途径被提呈以激活CD8+ T细胞。√
9.活化的CD4+T细胞通过表达CD28激活B细胞。×
10.B1细胞通过类别转换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Ig分子。×
8.4免疫细胞分离技术
1.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所使用的离心机应为水平离心机。√
2.FACS可以分选稀有细胞,可以多个标记分选,而MACS一般只能对单个标记进行阳选或者多个标记的阴选。√
3.为非特异性诱导CD4+Th1细胞活化,需使用抗原呈递细胞和可溶性抗CD3单克隆抗体刺激T细胞。同时还需加入抗IL-12单克隆抗体。×
4.可以采用ELISPOT检测分泌抗体的B细胞数量。√
5.利用尼龙毛过柱实验分离血细胞,滞留在尼龙毛柱的血液成分是 淋巴细胞
6.流式细胞仪术不能检测 ADCC
7.用流式分选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NK细胞,一般选用下列哪些荧光标记抗体分选人NK细胞? 抗CD56McAb和抗CD16McAb
8.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可以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离心后,试管内溶液分成四层,从试管底层为第一层开始计数,PBMC分布在 第三层
9.用磁珠分选法分选记忆性T细胞需用选用哪项特征性标志? CD45RO
10.采用抗B7和抗CD3单克隆抗体处理T细胞,可诱导T细胞分化成为CD4+T细胞。×
8.5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1.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合成增加,不能检测DNA合成增加的方法包括 MTT法
2.能体外刺激人B细胞增殖的丝裂原是 PWM
3.判定Th1和Th2细胞亚群的主要依据是 T细胞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
4.测定CTL细胞毒功能的经典方法是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51Cr掺入法
5.流式细胞仪术可用于检测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
6.用MTT法判定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其评价指标是刺激指数。√
7.检测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时,应先用抗DX5抗体结合流式细胞仪分选术分离脾脏中的N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
8.B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的常用方法是计数外周血中B细胞数量。×
9.检测细胞毒功能的常用方法包括LDH释放法、同位素掺入法和流式细胞仪术。√
8.6细胞因子检测技术
1.用于检测细胞因子浓度的高通量技术是 Luminex技术
2.检测血液中IL-2浓度多采用ELISA 的 双抗体夹心法
3.检测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技术不包括 ELISA
4.IL-4具有促进CTLL-2细胞系增殖的活性,根据此原理结合下列哪项实验技术可检测IL-4活性 3H-TdR掺入实验
5.ELISPOT技术可检测分泌人TNF-α的细胞数量,根据其原理,96孔板中包被的是 鼠抗人TNF-α单克隆抗体
6.细胞因子的检测包括细胞因子浓度和细胞因子活性的检测。√
7.ELISPOT实验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因子活性。×
8.ELISPOT可以进行高通量筛选细胞因子。√
9.流式细胞仪术只能检测单个细胞内单一细胞因子。×
10.从基因水平检测细胞因子表达的技术包括实时定量PCR技术、Northern杂交等。√
8.7抗肿瘤研究的基本策略-1
1.肿瘤细胞主要特征包括几项( ) 十
2.MTT检测的原理是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与MTT反应 (×)
3.抗肿瘤药物治疗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和化疗药(×)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4.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
5.细胞周期分为四个时相,分别为G0,G1,S,G2/M期(×)
6.EdU是一种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能够在DNA复制时期代替胸腺嘧啶渗入正在合成的DNA分子中(√)
7.检测细胞周期的试剂是( ) PI
8.基于EdU与染料的共轭反应可以有效地检测处于 ( ) 期的细胞百分数,从而判断细胞的增殖能力。 S
9.以下哪个不能用来检测细胞毒性( ) DMSO
10.正常情况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为G1:55.13%,S:32.05%,G2:12.83%,药物处理后的分布情况为G1:71.39%,S:27.81%,G2:0.8%,请问药物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哪个期( ) G1
8.8抗肿瘤研究的基本策略-2
1.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凋亡小体(×)
2.Rhodamine 123 可以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
3.MCl-1是一个促凋亡蛋白 (×)
4.caspase-3是PARP 的底物,能够被PARP剪切成活性形式(×)
5.检测细胞凋亡细胞核变化的试剂是( ) DAPI
6.细胞早期凋亡的灵敏指标( ) Annexin V
7.Annexin V/PI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中右下角的第二象限代表( ) 凋亡早期细胞
8.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荧光染料( ) JC-1
9.下面哪个是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 ) BCl-Xl
8.9抗肿瘤研究的基本策略-3
1.细胞自噬被称为I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2.细胞自噬能够降解细胞器和长寿命蛋白(√)
3.β-半乳糖苷酶染色是细胞衰老检测的金标准 (√)
4.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而呈碱性,根据这个特点可用酸向性染料进行标记(×)
5.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自噬小体是自噬检测的金标准(×)
6.能够检测酸性囊泡结构从而用于自噬体标记的染料是( ) MDC
7.在细胞自噬研究中,BafilomycinA1 是用来检测( ) 自噬流
8.自噬过程是通过哪个细胞器进行降解的( ) 溶酶体
9.检测细胞迁移的方法( ) 细胞划痕实验
10.检测细胞侵袭的方法( ) Transwell 小室
8.10抗肿瘤研究的基本策略-4
1.克隆形成率反映细胞群体依赖性和死亡能力两个重要性状(×)
2.台盼蓝可使染料进入活细胞内而使细胞着色(×)
3.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下游通路蛋白水平变化。(√)
4.裸鼠因为没有自身免疫,能为肿瘤提供一个天然的生长环境,用于人类肿瘤移植瘤模(√)
5.下列哪个方法不能用来检测细胞增殖( ) Transwell
6.下列哪个方法可以用来检测细胞增殖( ) Ki67
7.下列哪种不属于蛋白翻译后修饰形式从而影响蛋白质功能( ) 甲基化
8.下列哪个动物能用于肿瘤移植模型( ) SCID小鼠
9.细胞计数实验中,细胞消化后用( )对细胞进行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确定细胞的增殖状况。 台盼蓝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9.1动物实验的一般原则
1.动物基本福利不包括: 享受独自生活的自由
2.动物行为学实验注意事项不包括: 温顺与否
3.开展动物行为学实验和选择实验模型动物时首先要考虑: 伦理学问题
4.在动物实验中肯定某个实验结果时: 往往采用两种以上方法
往往采用两种以上动物进行比较观察
5.动物福利指南“3R”原则中的替代(Replacement)包含:
采用计算机模拟、细胞培养等实验技术替代动物实验 无脊椎动物替代脊椎动物 啮齿类动物替代灵长类动物
6.动物行为学实验时,在肯定一个实验结果时采用一种方法或处理即可。×
7.动物行为学实验常用成年动物进行。√
8.确定开展动物实验和选择实验模型动物时,首先要考虑伦理学问题,以最大努力降低对动物的危害。√
9.一般动物行为学研究中应从实验组删除已怀孕动物。√
10.在实验动物选择中应予注意,动物执行特定行为的自然能力。√
9.2动物行为学观察研究的一般原则
1.动物福利指南“3R”原则不包括 recession
2.下列哪种动物可用于情绪、学习及社会行为的研究 大鼠
3.不常用的评价动物行为学实验效度的是: 测试效度(test validity)
4.某基因敲除后小鼠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发现有学习记忆障碍,为肯定该基因与学习记忆障碍的的关系,还应补充完善以下行为模式实验: 运动功能 视觉功能
5.进行某行为学实验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哪些因素 :
实验模型动物选择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动物行为模式选择 降低动物个体变异 行为学实验效度
6.研究决策等行为学实验可以采用蠕虫 。×
7.在行为学测试之前可以不进行习惯化处理。×
8.动物行为模式必须具备便于定量化测量的指标。√
9.开展动物行为学实验可以采用不同品系的实验动物。×
10.动物行为学测试场所要安静,避免干扰 ,照明一致, 通风良好。√
9.3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观察
1.条件恐惧法常采用僵直(freezing)作为恐惧行为的检测指标。√
2.脑内哪个结构不参与学习记忆的调节: 松果体
3.巴甫洛夫恐惧条件化的实验步骤不包括: 唤起
4.测定海马依赖的学习记忆方法不包括以下: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5.Morris水迷宫实验不适合以下哪种动物: BALB/c小鼠
6.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定位航行实验用于测量动物以下哪种能力。 对空间位置学习和记忆的获取能力 对空间位置辨别能力
7.海马是空间记忆的最重要的调节脑区,同时也参与情绪记忆的调节。√
8.Morris水迷宫既可以检测空间参考记忆又可以检测空间工作记忆。√
9.获得性训练用于测量大鼠学会寻找平台后,对平台空间位置记忆的保持能力。×
10.杏仁体参与调节动物情绪记忆。√
10.1功能型研究的基本思路概述
1.观察某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变化,并揭示其其变化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是研究其()
病理生理意义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2.观察外源性给予某种物质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是研究其() 治疗意义(药理意义)
3.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
4.观察体内提取到的生物活性物质对正常机体的功能活动调控的影响,是研究其() 生理学意义
10.2在体实验与体外实验的结合
1.下列哪项不是是在体(in vivo)实验的有点( ) 可以较深入揭示机制
2.关于体外(in vitro)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能较好反映整体情况
3.半体内(ex vivo)实验是指( )
整体给药后,取出器官、组织标本,进行的体外研究
4.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优点( ) 可真是反映血浆中的中药物活性成分的存在
10.3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相结合
1.在离体实验时,量效关系时至少观察5个浓度点,通常按照10倍或3倍递增。(√)
2.测定被试因素的量效关系,可以查明( ) 最小有效量 效能
最大有效量 半数有效量
3.在实验中若发现某被试因素可以促进细胞增殖,但未能观察到量效关系,仍可认为该因素可以促进细胞增殖。(×)
10.4增加和减少验证相结合
1.切除甲状腺后机体所出现贫血,我们即可以肯定甲状腺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作用。(×)
2. 为研究某受体的功能,我们可以分别采用激动剂和阻断剂观察其效应,推测其功能。(√)
3. 在研究某基因的功能时,我们可以采用过表达和敲减其表达的策略分别观察对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推测其功能。(√)
4. 研究发现,转染miR-324-3p和miR-324-3p抑制物可分别促进和抑制DACT1基因mRNA的表达,并分别消除miR-324-3p和miR-324-3p抑制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促进和抑制效应,可以确认DACT1基因是miR-324-3p调控肝癌细胞增殖的的下游基因。(×)
10.5配体-受体顺向与逆向研究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1.在由配体找受体的研究就是通过受体激动剂寻找相应受体的过程。(×)
2.配体是指能与受体结合的激动剂(×)
3.孤儿受体是指一些与其它已确认的受体结构上明显相似,但其内源配体还未发现的受体。(√)
4.从生物分子靶标(如受体)出发寻找内源性活性物质的研究策略称为反向药理学。(√)
10.6细胞水平功能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1.当我们首次从其它实验室获得新的细胞株时,只要对方提供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放心使用。×
2.当被试因素抑制细胞增殖时可以出现下列哪项变化(多选) MTT法比色测定光密度降低 BrdU掺入减少 细胞直接计数减少
3.当我们预测某小分子药物可促进细胞中某种酶的活性时,我们可以测定其(多选) mRNA表达水平 蛋白抗原的含量 酶活性
4.当我们在细胞水平首次研究某基因产物的作用及机制时,我们应该观察(多选) 目标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上的定位
在细胞内过表达目标基因,观察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降低目标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过表达和敲除目标基因后观察下游分子的变化初步探讨作用机制
11.1实验结果的专业判定1——实验结果可靠吗
1.在使用阻断剂时,常常分别使用几种不同的阻断剂,其实没有必要。×
2.当你获得阳性结果时为确认是否是真阳性,应该注意(多选) 有阴性对照吗?
有量效关系吗?
局部刺激(处理)是否精准吗? 你所使用的试剂可靠吗?
11.2实验结果的专业判定2——实验结果可靠吗
1.当你获得阴性结果时为确认是否是真阴性,应该注意(多选) 实验体系敏感吗
观察的时间点对吗
所使用的被试因素剂量或浓度足够大吗
研究对象对被试药物的代谢速率与常人相同吗
2.当采用常规剂量的某种药物时对部分患者有效而对部分效果不佳时,有可能是因为不同患者对该药物的代谢速率不同所致。√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11.3实验结果的专业判定3——实验结果可靠吗
1.当我们在研究被试因素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时,如果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结果不一致,则说明总有一个结果是不可靠的。×
2.当我们在分析结果时需要确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从下列哪项因素入手(多选) 是真阳性吗?
是真阴性吗?
所有实验结果是否存在矛盾?
被试因素起作用是否需要其他因素的参与?
11.4实验结果的专业分析1——实验结果的解释与结论
1.当我们的实验结果与假说的一致,可以肯定确认假说上升为理论。×
2.当我们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我们应该注意(多选) 分析和挖掘数据的规律
采用现有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 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相关结论 对实验结果的意义进行推论
3.当我们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我们要注意以适当方式整理数据,充分展示变化规律(多选) 注意变化的临界点
注意基线的变化对变化幅度的影响 在混杂因素中发现亚群(亚组)的存在
4.当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不一致时,我们要注意(多选)
研究对象的种属、模型的类型、年龄、功能状态 是否不同
所测定的关键指标是否相同
处理时间、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的时间点 是否相同 实验过程中试剂的配制和对照的选择是否相等
11.5实验结果的专业分析2——实验结果的解释与结论
1.当A和B两个因素存在正相关时,A和B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能存在如下可能(多选) A因素引起B因素 B因素引起A因素 A与B是两个独立事件
A与B都与另一个潜在因素相关
2.在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与结论时要注意(多选) 谨慎分析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需要小心识别实验的假象 实验结果与假说预测是否一致 实验结果是否与文献报道相矛盾
3.我们在分析实验结果时需要确认实验结果是否具有专业意义,要注意(多选) 有统计学意义不等于有专业意义
所使用的处理因素的浓度是否合适
文档中显示选项均为正确答案,多个选项的为多选题,后标“√”“×”的为判断题
适当方式整理数据,充分展示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是否与文献报道相矛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