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若观火,举一反三;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论教师课堂观察力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课堂行为,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来对这些行为进行处理,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时,教师应在不影响其它学生学习的情况下,采用手势和盯视等暗示动作来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当学生在听课无精打彩时,教师这时就应该创设一些活动情境如进行答题竞赛,唱唱歌等,这些都可重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课堂中学生会产生很多行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灵活地处理课堂中发生的行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上学期期末,课堂上新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结束,进入复习阶段,大概是失去了新鲜知识的刺激,同时炎热的天气也来搞怪,同学们一个个表现得越来越慵懒,课堂气氛很难调动起来。面对这样的状况,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当我苦思冥想着新的方法来调动课堂气氛时,我们班赵如歌同学的妈妈委托孩子给我带来一盒糖块。如歌妈妈在胜中社区工作,是一位幼儿教育的专家。看到糖块,我眼睛一亮,“好主意,就这么办!”
上课了,我像往常一样走上讲台,不同的是手里拿着的,除了课本,还有那个精美的盒子。果不其然,刚刚还在叽叽喳喳、追逐嬉戏的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当看清楚我手里拿的盒子后,又开始小声嘀咕起来:“快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好像是一盒糖。”……
我清了清嗓子,对着满含猜疑目光的同学们说:“大家看到了,这是一盒非常好吃的糖块,今天老师就要把它分给同学们品尝,但条件是谁上课表现好,老师就把糖发给谁。”话音一落,教室里霎时响起一片移动凳子的声音,顿时所有同学坐得端端正正。就连平时上
课头都懒得抬一下的白文俊两眼都放出了激动的光芒。看来糖块的奖励确实把大家的精气神提足了。
在糖块的刺激下,这堂课的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同学们一个个瞪圆了眼睛,认真地听着我讲的每一句话,以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生怕一走神儿,没听清楚问题,失去了获得糖块奖励的机会!授课过程中,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而我则有意识的提问了那些平时上课不认真,举手不积极的同学,看到他们得到糖块后兴奋、高兴而且满足的样子,我也被真实地感染了,是啊,无怪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来真是应验了教育的一句俗话:“只有不会教得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一盒糖块算不得什么,也不可能当作激发孩子课堂兴趣的法宝。但是,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对做好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言语激励、物质奖励只是一种表面形式,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获得肯定,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被人关注,被人重视。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的不同,那是因为课堂学习的原动力不同,而一旦有了动力,那他所迸发出来的潜能也是巨大的。怎样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呢,那是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老师同学的肯定。这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孩子、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
世界是个矛盾的统一体,教与学的矛盾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高明的魔术师,运用他们的思辨力、判断力、应变力,化矛盾于轻松诙谐,不露痕迹之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
总之,敏锐的课堂观察力可以使教师对学生行为做到洞若观火,及时掌握学生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应,从而举一反三,改进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堂表
现的敏锐观察力,将会使教学行为变为管中窥豹,观察不仔细,认识不全面,就不能对教学思路做出及时调整,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