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 口’ Yl¥hu I 柏拉图《理想国》音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谈力群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蔡冉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主张,其中音乐教育思想是其 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音乐教育与国家政治、音乐教育与体育、音乐教育的选择策略、音乐环境 与人格养成等。这些主张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对我们今天的学校音乐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 《理想国》音乐教育思想现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088—04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一前347年)出身于 雅典贵族阶层,他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 (一)音乐教育与国家政治 柏拉图关注音乐与国家间的关系,在他看来,音 多德被后人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理想国》是一部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体著 作,共分l0卷,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多个方面,既 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政治学著作,同时还是一 部教育学著作。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勾勒出了一个由 乐教育通过培养遵守秩序和法律的公民,进而达到维 护政治制度的目的。他构想的理想国家由三个等级的 公民组成:最高等级的是统治、管理国家的哲学王;第 二等级是保护、守卫国家的士兵;第三等级是从事农 工商活动的自由民。柏拉图认为,所有公民各司其职,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支撑,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提出了一系列 各尽其责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此,对孩子们进行 音乐教育时,教育内容(比如歌词)等应该有助于培养 的教育主张,其中音乐教育思想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一遵守秩序的意识和守法的精神.这些意识和精神一旦 养成,“就会处处制约着孩子们的各项行为,反对他们 参加不正当的娱乐,使他们健康成长。即便是国家发 、柏拉图《理想国》音乐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柏拉图所谓的“音乐”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理解和 定义的音乐,其内涵较为宽泛,包括文学(诗歌、神话 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他们也会很快恢复原有的秩 序。”阁 (二)音乐教育与体育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是从音乐和体育开始的, 其中,音乐教育对应着爱智部分,能开启人的智慧,使 故事)和艺术(戏剧、舞蹈、音乐、绘画)等内容。他的音 乐教育涉及政治、道德、心理、审美等各个方面,目的 在于培养具有“爱美爱善”【1】品质的人,终极目标服从 于实现理想国家。 人变得温文有礼;体育教育对应着激情部分,能使人 作者简介:谈力群(1966-),女,硕士,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学校管理和成人教育研究。 88 I Yl sh“P;ng Jian l Yi Jiao Lun Tan・艺教论坛l—■■I 身体强壮,充满自信,坚强勇敢。在音乐和体育之中,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范畴。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 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必须先行一步,因为好的身体不 虽然是两千年多前提出的,有历史局限性,但对我们 一定能造就好的心灵和品格,而好的心灵和品格却有 今天的音乐教育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助于身体素质达到最好。 (一)切实加强音乐教育 在柏拉图看来.单一的音乐教育和单一的体育教 柏拉图重视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与个人及国家 育都是不完整的,因为只重视体育运动而忽视音乐文 发展联系在一起,认为音乐应该是所有公民的必修 艺教育的人,容易变得粗暴和残酷,而只搞音乐文艺的 课,提出“音乐以音调陶冶精神,以韵律培养优雅的气 人也容易过分软弱。只有当音乐和体育共同作用于人, 质,以故事的语言培养与之相近的品质”嘲,以及音乐 “用优雅的言辞和良好的教育去培养和强化理智,同时 教育“不是为了城邦任何一个阶级的特殊幸福,而是 又用和谐与韵律使激情变得温和而文明”[3],人的理智 为了造就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幸福。”[1q等思想。 和激情才能协调发展。心灵才会“既温雅又勇敢” ,才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美育对于提高年 能形成高尚完美的人格。 轻一代素质修养,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意义,一直将 (三)音乐教育的选择策略 美育放在与德智体一样重要的位置。1999年,中共中 柏拉图认为,不同内容和风格的音乐会对人的心 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灵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培养理想国家的优秀公民, 教育的决定》文件,更是强调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 柏拉图对音乐的内容、调式、节奏以及使用的乐器等都 地位,并将美育看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 进行了取舍分析,在他看来,“哀痛和悲伤的词句…… 效途径。 属于挽歌式的调子……必定是要摒弃的”圈。因为过度 然而,在“现实版”的学校教育中,作为美育重要 哀婉、悲伤的词句和音乐使人萎靡不振、意志消沉;荒 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儿童缺乏 诞庸俗的歌词以及靡靡之音。无益于年轻人养成自我 他们年龄段应有的朗朗上口的校园歌曲:普通初、高 克制的美德,也是绝对不能保留的;“刚柔并济”[oq的音 中在升学竞争机制的影响下,音乐课程常常被与中、 乐既能模仿出勇敢者沉着应战、不畏艰难、视死如归 高考有关的科目挤占;在大学教育中,除了为社会输 的品质,又能模仿出普通人平凡生活、谦虚谨慎、从善 送专业音乐人才的音乐学院和高等师范大学的音乐 如流的状态,这些曲调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关于节 学院以外。仅有少数高校开设了与音乐有关的选修 奏,柏拉图认为复杂的节奏与多变的韵律是不需要 课,但学生从这些课程里除了获得学分外.学到的音 的,因为那样的音乐会扰乱人的心志,使人失去控制, 乐知识却非常有限。 奏乐就使用简单、质朴的七弦琴、竖琴或者是短笛,不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 需要多弦或是能奏出所有音调的乐器。 主管部门必须从提高全民素质角度来认识音乐教育 (四)音乐环境与人格养成 的意义。首先,应逐步构建起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 柏拉图重视人格养成的早期教育,认为人在幼年 科学的音乐教学体系;其次.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 时期,人格和个性最容易受到教育的影响,可以想把 教学必须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足课时,坚决杜绝砍、 他们塑造成什么模样。就把他们塑造成什么模样,“儿 挤音乐课的的现象;第三,各学校应成立美育教研室, 童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好的节奏浸入了他的心灵深 配足专门的师资力量;第四,改变传统的重教师的教、 处,并牢牢地扎下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到 轻学生的参与,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的音乐课教 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IV]。因此,必须想方设法营 学模式,要把学生当成是音乐的欣赏者、表现者、创造 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天 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五, 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 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和方法.把学生音乐成绩纳入到 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 全部学习成绩考核中去。 随处都是;使他们如沐春风,如沾花雨,不知不觉之间 (--)关注音乐课的审美教育 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为一体。”f8】 美好的音乐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还有助 二、柏拉图《理想国》音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于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正如柏拉 Yi Shu Ping Jian I 89 图所说,“接受过恰当教育的儿童,因为对于人工或是 自然事物的缺点尤为敏感,所以他对优美的事物很是 赞赏……反之,他极其反感丑陋的事物,嫉恶如仇地 批判一切丑陋的事物,尽管他的年龄还不足以让他知 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等他长大成人,他仍就会对理 智和美好的事物表示欢迎,毕竟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 是如此,这是必然的”。【lI】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 准》,明确指出基础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 价值取向,即通过音乐教学。让孩子们学会发现美、欣 赏美、创造美,使他们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境界的 提升。 然而,在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除了存在 音乐课开设不足的问题。“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 理念并没有被广泛地理解和落实。比如,一些教师没 有平衡好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审美的关系,对于知 识、技能的学习强调过多,每节课必有枯燥的识谱、反 复的练习,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的教师虽然 上课给学生播放音乐作品,但却很少对作品的内容、 风格作深度分析,误以为学生只要多听听音乐,音乐 审美能力自然能提高。 为真正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 念,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 方面:首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能放松,这是学 生更好地进入音乐世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帮 助他们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理解音乐作品丰富的思 想内涵;第三,为学生创造音乐表演和创作的机会,使 他们学会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并在音乐的表 演和创作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华;第四,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评价音乐,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 己独立的见解,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 的审美情趣。 (三)重视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思想、品行.即使他才华出 众,也不为社会所欢迎。柏拉图把音乐教育当成是滋 养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修养和品性的重要途径,认为 “接受过恰当教育的儿童……他对优美的事物很是赞 赏,感受其鼓舞,并从中汲取营养,将心灵塑造得美好 善良”。 在我国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普遍缺乏运用音 9。f Yi sh“P、ng Jian 乐课程开展德育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对音乐教育的认 识大多局限在传播音乐知识,在发展音乐能力上,这 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鲜活的音乐内容、喜闻 乐见的音乐形式,以乐辅德,加强青少年的道德建设, 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 径。 音乐对学生思想和品德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 完成的,是通过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和 声、美妙的音色以及积极向上的歌词等感染和熏陶学 生,并对他们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产生细 雨润无声般的渗透和影响。例如,组织学生聆听或直 接参加合唱革命歌曲《保卫黄河》《歌唱祖国》等的活 动,能激起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动员 学生积极参与体现时代精神、校园风貌以及青少年理 想的校园歌曲的创作和传唱活动,能激发学生对学校 的热爱,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通过音乐教育实现德育 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四)摈弃音乐教育的“功利主义”追求 柏拉图提倡青少年学习音乐,但反对过度追逐音 乐。在他看来,音乐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身心和谐 发展的“爱善爱美”的合格公民。 当前,在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方面,学校和家庭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功利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学校为了 提高升学率.对普通班和艺术班的音乐课程采取两种 截然不同的态度——普通班的音乐课课时被挤占、压 缩,甚至取消,艺术班却加大音乐课程的时数,减少文 化课课时;同时,家长为使孩子获得一技之长,拥有升 学考试的“敲门砖”,常常无视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强 迫他们参加各类艺术特长班。追求功利的音乐教育, 不仅会扼杀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违背了音乐教 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 对孩子的音乐教育,学校和家长都要抛弃“功利 主义”思想。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课外音乐教育要避 免盲目和攀比,学校更要从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出 发,贯彻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 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塑 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品质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音乐是用声音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音 乐教育对于提高公民素质,开发人的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人们正确的价值观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柏 拉图的音乐教育理念。虽非完全适合今(下转第93页) 力。在训练过程中应当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浅及深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唱与指挥》教学过程中,教 逐渐练习。通过系统科学反复练习。使学生音乐记忆 师应当对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加强认识.并且积极分析 力得以强化。再次,不断吸收各个方面文化知识,以使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 学生文化底蕴增加,使其审美能力能够得以提升。对 教学方法,应用有效方法及策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 于同一音乐作品而言。不同人理解方面也会存在很大 力,以确保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得到较好效果,促 的差异,而存在这点的主要原因就是综合素养和文化 使学生得以更好的发展。 底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保证具备丰富文化底蕴的基 础上,才能够保证对作品内涵较好进行理解。从而可 参考文献: 对作品内容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审美能 【l】李爱华.《合唱与指挥》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 力,也就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及技能。 论与实践,2015,35(03):58—59. 四、结语 [2】李爱华.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 《合唱与指挥》作为高师音乐专业中的一门重要 理论与实践,2011,31(30):52—53. 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及学生音乐素质方面具有十分 【3]李金波.论“以人为本”的合唱与指挥教学新理念[J】.大众 重要的意义及价值,并且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具 文艺,2010,(23):327—328. (上接第66页)将军饮罢夜归来》,之后张炎、吴文彦等 2011年版.第119页。 都以《八声甘州》为词调,写了不少意境高远的好词。 ( 凌景蜒,谢伯阳:《天宝逸事诸宫调》,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 总而言之,《八声甘州》以其不可替代的词的品质和意 版,第93页。 ( 凌景埏,谢伯阳:《天宝逸事诸官调》,第97页。 境在中国音乐、文学以及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④田同旭:《元杂剧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 464页。 注释: ( 汤显祖,王德保,尹蓉:《牡丹亭》,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①周来达:《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宁波:宁波出版社, 2015年版.第53页。 (上接第90页)天的中国社会情况,但依然值得我们不 【8】柏拉图:《理想国》,第112页。 断发掘其思想中的精华,并借鉴到我们的学校音乐教 [9]柏拉图:《理想国》,第280页 育中去。 [10】柏拉图:《理想国》,第180页。 注释: 参考文献: 【1】【2]柏拉图:《理想国》,庄丽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年9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庄丽译.北京:时事出版社, 月版。第114页。 2014. 【3】柏拉图:《理想国》,第171页。 f2】李璐.从沉沦到超越——柏拉图《理想国》中音乐教育的 【4]柏拉图:《理想国》,第125页。 转向【J].学术论坛,2015,(09):161—167. 【5】【6】柏拉图:《理想国》,第109页。 [3】劳丹.试述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J1.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7】【11】柏拉图:《理想国》,第113页。 2009,(01):99—101. Y shu P ng J an f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