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 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正常参考值:
3. [1]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在完全成熟之前的过渡型红细胞。由
于胞浆中尚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物质,用煌焦油兰等染料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蓝绿或蓝色的网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
4. 成人:0.5%-1.5%新生儿(<3月):2%-6%
5. [2]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意义
6. 增多:骨髓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达
20%以上)、急性大失血。贫血治疗有效。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经相应治疗后1-2日即开始,1周左右达最高峰
7. 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有再生障碍危象时
8. 中性粒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及临床意义.
9. (1) 答:细胞大小不均;病程较长的化脓性感染
10. (2) 中毒颗粒;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和大面积烧伤
11. (3) 空泡形成;严重的感染ESP败血症
12. (4) 核变性;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13. (5) 棒状小体;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14. 缺铁性贫血、巨幼红贫血、再障、溶贫时,其血像与骨髓像有何改变?
15. 答:A.缺铁性贫血
16. 血像:(1).红细胞尤其是血红蛋白减少明显(2).中度以上贫血现实小细胞低
色素性特征;严重时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明显扩大呈环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和点彩红细胞增多(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4).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严重贫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轻度减少。
17. 骨髓像:(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幼红细胞百分率
大于30%,红系以中幼为主(3).中度以上贫血时,细胞体积减小,胞质量少,着色偏嗜碱性,边缘可见不规则突起。
18. A. 巨幼红细胞贫血
19. 血像: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椭圆形巨红细胞,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20. 骨髓像:(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2).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常在
40%-50%,并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胞体及胞核均增大,细胞核发育落后于胞质。
21.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22. 血像:RBC正常
23. 骨髓像:(1).骨髓多为增生减低(2).巨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三系细胞均
不同程度减少(3).淋巴细胞相对增多(4).非造血细胞增多。
24. C. 溶血性贫血
25. 血像:(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
多色性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以及可见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点彩红细胞等(3).网织红细胞增多。
26. 骨髓像:(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2).红细胞系显著增生,幼红细胞常大于
30%,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核分裂型红细胞多见,见边缘不规则突起。
27. 简述急性白血病时骨髓像的共同特点?
28. 答:血像:(1).贫血:RBC下降、Hb下降;(2).PLT下降;(3).白细胞质和
量的改变;(4).RBC多形态正常。
29. 骨髓像:(1).增生程度活跃;(2).粒红比增大;(3).细胞增大以原始阶段细胞
为主,其它细胞均受控制。
30. 等的关系.
试述白细胞增高程度,核象变化,中毒改变与感染程度及机体的反应性预后
31. 答:
32. N 核像变化 中毒改变 感染程度 抵抗力 预后
33. ↑ 轻度左移 无 轻 强 好
34. ↑↑ 中重度左移 伴毒性变 重 强 尚可
35. 不↑或↓ 显著右移 伴毒性变 严重 差 差
36. 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常见于哪些疾病?举例说明.
37. 答:A.增多:(1).各种感染(2).大量组织坏死和大量RBC破坏如大手术、心
肌梗塞等(3).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恶性肿痛,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38. B.减少:(1)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
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39. 试述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举例说明.
40. 答:A.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
妊娠3月以上血沉可加快,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
41. B.病理性增快
42. (1).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
增快。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
43. (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
44. (3).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
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
45. (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
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
46. (5).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血中胆固醇高血沉亦见增快
47. 妊娠试验的临床意义如何?在哪些情况下需用HCG浓缩或稀释试验?
48. 答:(1)诊断早孕;异常妊娠与胎盘功能判断(2)情况:①异位妊
娠时,HCG增高②先兆流产时,HCG监测③不完全流产或刮宫不净,HCG+。HCG(绒毛膜促性
腺激素):由胎盘合体滋养层产生,存在于孕妇的血、尿、
娠方面诊断:1)诊断早孕:孕后35~50
羊水、胎儿体内及初乳中。临床意义:(1)妊
天血尿HCG可迅速升高2)异常妊娠与胎盘功能判定:A异位妊娠时,HCG增高水平较正常妊娠低B先兆流产时,HCG监测C不完全流
产或刮宫不净:HCG(+)。丸畸胎瘤等,HCG增高
瘤诊
(2)滋养层细胞肿瘤诊断与治疗检测:A葡萄胎:绒癌及睾
(稀释试验)B滋养层细胞肿瘤患者术后随访(8~12周转阴),(3)其他恶性肿断与预后观察:HCG可升高。
49. 正常精液检查结果如何?
50. 答:一般性状:(1).乳白色胶状(2).一次射精量在3-5ML(3).具有高度粘稠
性、液化时间小于30MIN(4).酸碱度pH值7.8-8.0
51. 显微镜检查:(1).液化后观察到有精子(2).射精30-60MIN内精子活动率
80%-90%,至少大于60%(3).精子计数(60-150)X10的9次方/L(4).形态异常精子小于20%
52. 临床上哪些情况可引起血钾增高或降低,为什么?
53. 答:(1).食入或注射大量K离子:摄入量增大(2).酸中毒、组织缺氧、严重
组织损伤:细胞内钾排除到细胞外(3).急性肾衰竭、皮质功能下降、醛固酮缺乏:钾排出量下降
54. 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如何?
55. 答:1). 阳性反应:①消化道溃疡,阳性率为40%—70%,呈间隙阳性。
②消化道恶性肿瘤。③OBT常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选指标。④其他,如急性胃粘膜病变,肠BT,溃疡性肠炎,钩虫病等,OBT常为阳性。
56. 2) 假阳性反应:进食动物血,肉类及进食大量蔬菜均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现在可用免疫检查法解决OBT特异性和鉴别消化道出血部位。
57. 急性细菌性痢疾时粪便常规检查有何改变?与急性肠炎时比较有何不同?
58. 答:①急性细菌性痢疾:脓血便(以粘液及脓为主),RBC可见,WBC增
多很多,15个/AP,可见巨噬细胞。②一般急性肠炎:黄色稀便,RBC,WBC增加,小于
15个/AP,未见巨噬细胞。
59. 什么是肾小球性蛋白尿?其临床意义如何?
60. 答:肾小球滤膜损伤,血浆蛋白特别是***大量滤过,超过肾小球对蛋白的
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
61. 意义:生理性:剧烈运动,发热,体位,受寒,精神紧张。 病理性:急性
肾小球炎;隐匿性肾小球炎;急性肾炎;明病综合征。
62. 什么是管型?其形成条件、临床意义如何?
63. 答:管型: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64. 意义:①尿中少量的白Pro和Tanm-horsfall,糖Pro是构成管型的基质。
②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的能力,浓缩增加Pro含量,盐类的浓度酸化使Pro下降。③要有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65. 尿分析仪检查项目有哪些?分析尿分析仪的结果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66. 答:检查项目:PH,Pro,GLU,BLD,BIL,KET,NIT,UBG,LEV,SG,VC。
67. 注意事项:1.尿中药物对结果的影响:①大剂量使用VitC后,尿中Vitc
增高,可是GLV,BLD,KET,BIL假阳性。②丙使BIL.VRV呈假阳性。③大剂量是尿蛋白成假阳性。 2.容器中漂白粉使BLD呈假阳性。 3.注意度带与镜检结果不一致。
68. 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包括哪些?试述其临床意义。
69. 答: 1.)Cor减少。①诊断肾小球有无损害。②估计肾损害程度。③指导临
床治疗。④慢性肾炎的诊断。 2)判断肾功能损伤的情况:①功能增强的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不能早期:小于200mol.;非肾源:功能完全受损。②Cr鉴别肾源性与非肾源性,血肌酐大于200mol/。③Bun和Cr同时增加,表示肾功能。 3)①肾脏病症出现早:增加程度与受体程度不平行。②肾外疾病。
70. 慢性肾盂肾炎晚期患者的尿夜检查和肾功能检查会发生哪些改变?
71. 答:1)尿常规检查:①尿蛋白定型试验:(+)-(++),随着病情的发展
由肾小管性蛋白尿转为混合性蛋白尿。②镜检:多量WBC,少量RBC和数量不等的尾型,小圆等上皮细胞。③管型增加,颗粒管型,WBC管型,重者还可见到蜡样管,甚至肾衰竭管型。 2)肾功能检查:①浓缩稀释试验:多尿,夜尿,低比重尿,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的等渗尿。②尿渗量:明显降低,尿/血浆渗量之比明显较少。③酚红排泌试验降低。④Bun cor VA到百毒症明显升高。⑤CO2CP:下降。 3)必要时可做细菌学检查。
72. 如何对肾功能试验进行评价与选择?
73. 答:①尿液一般检查:不仅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了
解肾功能也有重要意义。②Car: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为测定肾损害的过量,试验因操作方法的前使,干扰因素少,多文性较高。③CH2O精确地定量反应远端肾小管功能,对急性肾衰竭的早期诊断合并比较有重要的价值。
74. 简述哪些情况可能出现尿糖阳性?
75. 答:1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超过肾糖阈为主要原因。①糖尿病最为常见
②其他使血糖升高的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又称为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③其他:肝硬化,胰腺炎。2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为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3暂时性糖尿:①生理性糖尿②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4其他糖尿:乳糖,半乳糖等,进食过多或体内代谢失调使血中浓度升高时,可出现相应的糖尿。5假性糖尿:尿中很多物质具有还原性,可是班氏定性试验出现假阳性反应。
76. 肾小管性蛋白尿的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如何?
77. 答:炎症或中毒等因素引起的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
致。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如汞,镉,铋)中毒,药物(如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
78. 试述各种肝脏疾病时血清蛋白质测定以及血清蛋白质电泳的变化特点?
79. 答:肝脏疾病时血清蛋白质电泳的变化特点:急性及轻症肝炎时电泳结果
多无异常。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常合并肝硬化)时,清蛋白降低,α1、α2、β球蛋白也有减少倾向;γ球蛋白增加,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失代偿的肝硬化增加尤为显著。
80. 试列表比较正常人及常见的三种类型黄疸时胆红素代谢的有关实验室检查
结果?(包括血液、尿液、粪便)
81. CB UCB CB/S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粪便
82. 色
正常人 0~6.8 1.7~10.2 0.2~0.4 阴性 0.84~4.2 浅黄
83. 梗阻性黄疸 明显增加 轻度增加 >0.5 强阳性 减少或缺
少 白陶土样便
84. 溶血性黄疸 轻度增加 明显增加 <0.2 阴性 明显增
加 变浅或白色
85. 肝细胞性黄疸 中度增加 中度增加 0.2~0.5 阳性 正常或轻
度增加 变浅或正常
86. 血清γ-GT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87. 答:①肝Ca时部分梗阻,淤积—肝C→γ-GT;CaC→γ-GT95%②阻塞性
黄疸,γ-GT中度↑,↑程与黄疸③酒精性肝炎,中度以上<300μ。80μ/L,急性可达1000μ/L以上,广泛应用④急性肝炎,中度↑<200,γ-GT↑表未痉急⑤慢性肝炎。
88. 肝硬化可选哪些实验室检查,结果?
89. 答:①胆汁可出现黄疸,总胆红素上升②ALT AST 升高③ALP 5`-NT
LAP GGT ,因胆汁淤滞而上升④MAO明显升高⑤ALP下降 r-球蛋白升高,A/G比例倒置 TTT升高⑥BUN 胆固醇 血糖下降⑦血氨升高⑧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V因子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90. 试述IgM型HBcAb和 IgG型HBcAb的区别?
91. 答:IgM(+):近期感染,强传染。IgM(+):高滴度:现症感染(发病
后一月升高);低滴度:既往感染(持续数年)。.LgM型:参考值:ELISA法阴性(S\\CO<2:1);RIA阴性。意义:IgM及时乙型肝炎近期感染指标,提示病人有血液传染性。2.IgG型: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意义:在发病后1个月左右升高,可持续终身,是HBV感染指标。
92. 临床所谓”两对半”包括哪些指标?各指标阳性各有何意义?
93. 答:乙肝“两对半”包括:HBsAg-抗-HBs、HBsAg-抗-HBe、抗-HBc。
①HBsAg阳性表示HBV现存感染,因常与HBV同时存在,是传染性标志之一。HBsAg(+)见于:乙肝潜伏期和急性期,持续3月后则乙肝慢性化,慢性携带者。②抗-HBs阳性表明既往感染,抗体对HBV有一定免疫力。抗-HBs(+):患者:是乙肝临床痊愈的标志;注射乙肝疫苗的人:免疫成功的标志。③HBeAg(+)见于:感染乙肝,是HBV复制的标志,既有强传染性;持续阳性则乙肝易慢性化。④抗-HBe(+)见于:乙肝病人HBeAg转阴,HBV大部分被消除,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
94. 意义:①HbcAg:阳性见于急性乙肝潜伏期,是HBV传染性标志②抗-HBs:
阳性是免疫成功标志③HBcAg:阳性表明乙肝处于活动期④抗-Hbe: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⑤HbcAg:提示血清中有感染性HBV复制活跃⑥抗-HBC:对感染过HBV⑦Pre-s2:阳性提示HBV,传染性⑧HBV-DNA:诊断乙肝佐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