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环境下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

来源:九壹网


新环境下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

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正在发展探讨过程之中。本文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涵义、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区别比较及其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如何应用战略成本管理作些探讨。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一词原属军事术语。《辞海》(1979年版)对战略的定义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将“战略”观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所谓战略,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对成本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Strategic Coat Management)的提出。

战略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

(一)主要任务: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正如波特所讲的取得“成本优势”(Porter,1985)。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降低成本”。

(二)范围:战略成本是运用成本数据和,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战略成本所包括的范围,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包括3个方面:

(1)价值链分析;

(2)市场定位;

(3)成本动因分析。

(三)基本步骤: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包括:

(1)战略环境分析;

(2)战略规划;

(3)战略实施与控制;

(4)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

在这四个步骤中,其中环境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初始或循环)的逻辑起点。经过环境分析,确定企业是否进入、发展、固守或撤出某一行业某一段价值链活动后,下一步就是进行战略规划以确定企业如何进入、发展、固守或撤出该价值链活动。战略实施按实施计划中的要求与进度进行。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环境推动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一)传统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区别

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总结出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之间的区别,笔者认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为目的。战略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则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而未从长远的持续地降低成本的策略上考虑,属于战术性的成本管理。

2.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而传统成本管理的“降低成本”则是站在某一企业的角度,加强成本管理使其成本最低,成本最低并不表明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

3.以环境分析为逻辑起点。战略成本管理的着眼点是外部环境,将成本管理外延向前延伸到采购环节,乃至研究开发与设计环节,向后还必须考虑售后服务环节。而传统成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4.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优势,是关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基本竞争战略之一,同时也是企业针对来自各方面的许多冲击、压力、威胁和困难,迎接这些挑战的行动方案。它与传统的较少考虑竞争、挑战而单纯为了改善企业现状、增加经济效益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同。

5.战略成本管理的业绩计量与评价通常包括业绩指标的设置、考核、评价、控制、反馈、调整、激励等。它将战略思想贯穿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个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而传统的业绩指标主要是面向作业的,缺少与战略方向和目标的相关性,有些被企业鼓励的行为其实与企业战略并不具有一致性。

(二)新环境推动了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时代的变革导致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战略管理就应运而生。而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变化,又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求成本管理更新观念,变革技术。这就导致了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总得说来,战略成本管理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就是因为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严峻的挑战,企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成本领先,取得竞争优势,战胜对手,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新的管理环境下,传统成本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如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对象等)显露无疑,要改变这些缺陷,必须寻求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相融合。另一方面,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

三、新环境下战略成本管理的具体应用

为了适应现代速变的市场环境,笔者认为企业应该积极推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这样可以使企业管理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

标。

(一)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实际成本核算。

改变传统的以内部计划价格加成本差异为依据的核算制度,而按市场标准选择价值尺度,引入市场价格,直接采用市场价格进行成本核算。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实际成本核算。利用电算化按市场价格进行核算;利用网络技术搜寻市场信息,指导成本核算、指标确定和目标控制。

(二)以整体效益最优化为原则进行目标成本控制。

对与成本相关的各项经济活动首先制定目标计划,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展以达到目标为目的,并用经济责任制和技术、管理手段保证目标的实现,将各项成本要素责任化,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在实施控制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各成本控制分中心、子中心的控制状态与公司的成本控制目标动态管理实现共振,快捷地下达与反馈成本目标与信息。

(三)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综合管理融为一体。

(1)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为目标,从全局出发进行统筹规划;

(2)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发挥成本管理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

(3)与技术进步相结合,以成本指标引导技术进步,以技术进步促进成本的降低;

(4)与管理创新结合,创建了“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方式;

(四)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实施过程中对风险的防范。

战略成本管理是为战略管理服务的、面向未来的成本管理。企业未来竞争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企业收集的外部信息来看,未来经济增长率、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变化、产业结构变化以及产品替代威胁等;从企业内部来看,未来的产品销量、可实现价格、市场占有率、成本水平等。这些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据此决策会给企业带来风险。此外,采用战略成本管理可能会导致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成本企划为例,成本企划是在职能划分的基础上进行横向交流,要求拥有分权式、跨部门、广泛的知识交融机制。但是,频繁的交流可能使部门间的矛盾明显,给企业带来风险。,企业还缺少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给带来的风险进行防范,企业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