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矛盾论

来源:九壹网
 矛盾中生存 矛盾中发展

——读《矛盾论》有感

摘要:《矛盾论》这篇文章,原本是毛主席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用来统一全党的思想。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但是直至今日,对我们的启发也是无限的。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矛盾中求生存,在矛盾中求前进,在矛盾中求发展。是我们现在真正面对和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矛盾;哲学;革命;发展

《矛盾论》这篇文章想必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人们都会对它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近期对它的阅读,我们又对这篇文章产生了一些新见解,先从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简单分析一下。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8月,当时,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但由于王明等一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为此,毛泽东同志写了《矛盾论》这篇文章,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我们党从它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一个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或者答案,特别是对于中国的革命,有着极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为这些,所以我们不能死板教条的运用马列著作中原有的说法,也不能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一般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于中国革命的路子来。就这样,这篇文章也就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应运而生。

西方哲学中说道到:事物的本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再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与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

趋势,又叫“同一性”。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除此之外,矛盾还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了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这就是毛主席的过人之处。

不仅在政治中,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随时可以见到的,而且处处可以用到。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再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这些话对于任何时期都是有道理的。“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红楼梦》中写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下数十个。这些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决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试想,如果作者离开对山河风光和各种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够创作出这部千秋传诵,光耀后世的文学瑰宝吗?

关于主要与次要矛盾的说法,就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

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

要解决好,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住房问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知道。不同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不同,不能用相同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就要同学之间协商解决。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且绝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且在我国还十分严重,所以在刚刚提出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就明确指出,工资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以解决。

其次,不同时期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时期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例如:在冷兵器时代,外敌来犯,我们用刀剑驱之,但在高科技武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还在用刀剑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吗?

再次,在我们解决问题时,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条条框框。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

在现在国际关系变化多端,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却在70多年后依然具有其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的我们。 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我们知道,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我们,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再者,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我们也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2. 石仲泉,《毛泽东哲学的当代价值—矛盾论、实践论》,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3. 武汉大学哲学系,《‘矛盾论’解说》,人民出版社,1978 4. 宋文新,《毛泽东与‘矛盾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