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86年莫言小说《红高梁》的发表可谓轰动了整个文坛,莫言因此而成为评论界的热门话题,小说《红高粱》也毫无争议地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然而,以往的研究对该部小说文学价值的认识往往聚焦于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坛形成的冲击波,认为莫言在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上接受了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和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福克纳的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轨迹,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以往的批评界之所以如此评价该小说的文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与1985年以后大量西方文学涌入中国文坛,形成整个文坛文学审美观念的变化这一文学大背景密切相关。其实,如果我们重返小说生产的历史现场,沉潜到历史深处,重新触摸那段真实的历史,就会情不自禁地佩服莫言敢于挑战权威的胆识与魄力。
就文本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经典性因素以及20世纪80年代初期读者的阅读期待来看,以往的批评更多关注的是小说对生命意识的极度张扬,对民族精神内核的渲染以及小说在艺术上对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吸纳和扬弃,对于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红极一时的文学经典的社会学、历史学因素却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忽视。通过重读经典作品《红高粱》,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之所以能够在文坛掀起一股具有震荡效应的红高粱旋风,除了小说自身所具备的独创性,也与文革结束后读者的阅读期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家莫言的可贵之处即在于他对十七年走红的红色经典的彻底颠覆。他在创作时,依据发生在家乡的一个真实的战争故事进行大胆地想象,一改文革前的军事文学多是再现战争过程的传统写法,而注重表现战争中人们的情感和心灵世界的脉动。同时,小说打破了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只注重塑造正面英雄形象的传统书写模式,不仅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敢爱敢恨,充满着情欲和野性、非贤妻良母式的中国农村妇女戴凤莲形象,而且精心塑造了具有叛逆性格和土匪习气,同时又具有除暴安良、抗御外侮的坚韧性格的抗战英雄余占鳌这一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这对于文革前已经被模式化的军事题材小说,无疑是一种新的突破;对于长期经受文革思想禁锢的国人来说,他们能够在新时期初期读到这种具备另类因素的新型军事题材小说,无疑会获得一种心灵释放的阅读快感。因此,小说能够引起轰动,成为红极一时的文学经典,与当时广大读者的心态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丝丝缕缕的联系。正如莫言本人坦言:为什么这样一部写历史、写战争的小说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我认为这部作品恰好表达了当时中国人一种共同的心态,在长时期的个人自由受到压抑之后,《红高粱》张扬了个性解放的精神——敢说、敢想、敢做。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创作的社会意义,也没有想到老百姓会需要这样一种东西,如果现在写一篇《红高粱》,哪怕你写得再野几倍,也不会有什么反响。现在的读者,还有什么没有读过?所以,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一样,每部作品也都有自己的命运。当然,这或许是莫言的自谦之辞。不过,这也从侧面折射出一种信息:小说《红高粱》充其量只是1980年代那一特定时代语境
太容易的路,可能根本就不带你去任何地方。1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茨威格下产生的一个时代经典,至于其能否成为永恒的经典,还需要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检验。
(摘编自张书群《为什么重读被经典化了的作家作品》)1.下列关于《红高粱》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它—经发表,其文学价值迅速得到整个文学界的普遍认可,它被视为新时期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
B.其文学价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局限在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上,被认为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轨迹。
C.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其文学价值的认知,与当时整个文坛文学审美观念受西方文学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有关。
D.它—问世就产生轰动效应,但最终充其量也只是1980年代那—特定时代语境下产生的—个时代的特殊经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莫言挑战权威的胆识和魄力,表现在他对十七年走红的红色经典的彻底颠覆,尽管这—颠覆可能并不是自觉的。
B.《红高粱》问世后,也一度遭到批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小说极度张扬生命意识,渲染民族精神内核。
C.上世纪八十年代对《红高粱》文学价值的认知有片面性,其中对作品体现出来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因素有所忽视。
D.《红高粱》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无论是戴凤莲还是余占鳌都不同于红色经典中的正面英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要想深刻认知莫言敢于挑战权威的胆识与魄力,重返小说产生的历史现场,重新触摸那段真实的历史,是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B.《红高粱》具有独创性,又生逢其时,满足了文革结束后读者的阅读期待,所以能在文坛掀起一股有震荡效应的红高粱旋风。
C.《红高粱》不是简单再现战争过程,而是致力于表现战争中人们的情感和心灵世界的脉动,所以它不同于十七年的红色经典。
D.《红高粱》突破了当代军事题材小说的创作藩篱,而且显得很另类,所以它能给读者带来—种心灵释放的阅读快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卢迈,字子玄,范阳人。少以孝友谨厚称,深为叔舅崔祜甫所亲重。两经及第,历太子正字、蓝田尉。以书判拔萃,授河南主簿,充集贤校理。朝臣荐其文行,迁右补阙、侍御史、刑部吏部员外郎。迈以叔父兄弟姊妹悉在江介,属蝗虫岁饥,恳求江南上佐,由是授滁州刺史。入为司门郎中,迁右谏议大夫,累上表言时政得失。转给事中,属校定考课,迈固让,以授官日近,未有政绩,不敢当上考,时人重之。迁尚书右丞。
将作监元亘当摄太尉享昭德皇后庙,以私忌日①不受誓诫,为御史劾奏,诏尚
太容易的路,可能根本就不带你去任何地方。2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茨威格书省与礼官、法官集议。迈奏状曰:“臣按《礼记》,大夫士将祭于公,既视濯②而父母死,犹奉祭。又按唐礼,散斋③有大功之丧,致斋有周亲丧,斋中疾病,即还家不奉祭事,皆无忌日不受誓诫之文。虽假宁令忌日给假一日,《春秋》之义,不以家事辞王事。今亘以假宁常式,而违摄祭新命,酌其轻重,誓诫则祀事之严,校其礼式,忌日乃寻常之制,详求典据,事缘荐献,不宜以忌日为辞。”由是亘坐罚俸。
迈九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岁余,迁中书侍郎。时大政决在陆贽、赵憬,迈谨身中立,守文奉法而已,而友爱恭俭。迈从父弟为剑南西川判官,卒于成都,归葬于洛阳,路由京师,迈奏请至城东哭于其柩,许之。近代宰臣多自以为崇重,三服之亲,或不过从而吊临;而迈独振薄俗,请临弟丧,士君子是之。十二年九月迈于政事堂中风肩舆而归上表请罢官不许诏宰臣就第问疾。自是凡五上表,坚乞骸骨,诏曰:“卿操履贞方,器识淹茂,自居台辅,益见忠清。方藉谋猷,遽婴疾疹,岁月滋久,章表屡闻,陈请再三,捻(总)谦难夺。且备养贤之礼,宜遂优闲之秩,告免之诚,虽为恳至,俯从来奏,良用怃然。”乃除太子宾客。贞元十四年卒,时年六十,赠太子太傅,赙以布帛。迈再娶无子,以从父弟子纪为嗣。
(节选自《旧唐书》)
[注]①私忌日:旧时指父母及祖父母、曾祖父母的死日。②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谓之视濯。③散斋:祀礼名。中国古代帝王举行祭祀前所行之预备性礼仪。周制,凡行祭祀礼前,王亲戒百官及族人,散斋七日,即七日内不御、不乐、不吊。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臣按《礼记》按:考察B.以书判拔萃拔萃:超出同类C.虽假宁令忌日给假—日假宁:休假省亲D.捻(总)谦难夺夺:夺取5.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十二年九月\迈于政事堂中风\肩舆而归\上表请罢官\不许\诏宰臣就第问疾
B.十二年九月\迈于政事堂中\风肩舆而归上\表请罢官\不许\诏宰臣就第问疾
C.十二年九月\迈于政事堂中风\肩舆而归\上表请罢\官不许诏\宰臣就第问疾
D.十二年九月\迈于政事堂中\风肩舆而归\上表请罢\官不许诏\宰臣就第问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A.卢迈为人“孝友谨厚”。年轻的时候就因孝敬父母、和善友朋、老实厚道出名,后来身居高位能—改薄俗,请临弟丧,深受士君子的赞赏。
B.卢迈办事认真,对朝延十分忠情,任尚书右丞之时,将作监元亘代理太尉
太容易的路,可能根本就不带你去任何地方。3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茨威格祭祀昭德皇后,认为私忌日不受誓诫,卢迈引用《礼记》批评他不该“以家事辞王事”,他还多次上书指出朝政得失。
C.卢迈器量见识突出,忠于职守,倍受皇帝器重。他患中风之后,皇帝命宰臣就第问疾;他多次请求退休,皇帝下诏赞扬他,安慰他,仍授予他太子宾客之职。
D.卢迈学识渊博,品行端正,他议论政事引经据典;擅长书法,精通文理;他深受世人好评,被朝臣推荐,皇帝授官;皇帝诏书对其更是赞赏有加。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在跨过历史的阵痛和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中国的电影文化和角色塑造已和三十多年前不可_________。然而,能够为世界所熟悉的中国电影人仍然为数不多。
②医院虽然属于公共服务单位,但其运行方式没有脱离流通领域的商业属性。因此,其遭遇的矛盾和冲突,不能与其他公共执法部门_________。
③不要把市场机制与市场化_________,因为市场机制的核心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自由、公平竞争的机制,而市场化虽以市场机制的发挥为基础,却以市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A.混为一谈同日而语相提并论B.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混为—谈C.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同日而语D.同日而语混为—谈相提并论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
B.基于21个经济体环太平洋的地缘关系以及日益紧密的协作关系,制作团队决定在水立方的舞美布景上融入“山”的元素,营造出成员间相融相依的关系。
C.今年40多岁的关女士是我市—名公务员,也是个超级影迷。关女士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虽然年纪还小,但特别喜欢看高仓健主演的电影《追捕》。
D.今年的户籍制度改革和便民举措的推行,有力推动了无锡市区、江阴、宜兴三地的一体化进程,在全国乃至全省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都具有积极影响。
9.依次填入下面—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千佛山,距县城30公里,远看林木苍郁,走进去身旁悉为山泉,水流细小轻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行十余里,山泉始终迎送,或山瀑,或小潭,或山涧。
①可以状写此地山泉的形容词太少②它不是—个音
③如远又近、似轻还重
④所谓淙淙、潺潺均隔靴搔痒⑤水声比形容词更复杂与美妙⑥而是复合的和声
A.④⑤②①⑥③B.①④⑤②⑥③C.②⑥③①④⑤D.②⑥①④⑤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学作品可以有实用的理解,科学的理解,审美的理解。
太容易的路,可能根本就不带你去任何地方。4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茨威格实用的理解,是指那种以满足某种实用需要为目的的阅读,比如我们希望从文学阅读中解决我们遇到的某个实际的人生问题,比如我们希望通过文学阅读去了解历史的真相,比如我们要求我们的读者通过文学阅读来达成自我教育的目标等等。这一类文学阅读的极端化表现,是把文学文本建构的艺术世界和现实生活世界等同起来,试图通过文学阅读去获得自己某种现实的实用功利心理的满足。这是一种求“有用”的阅读。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会带着明确的实用的目的去阅读文学作品,但是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又往往会不自觉地对文学做一种实用的理解。
科学的理解,是指那种以追求对文学文本做出可靠诠释为目的的阅读。这是一种求“真”的阅读,而且,似乎也是一种很传统的、被很多学者和诗论家认可并经常采用的一种文学阅读方式。比如在中国古代诗话、词话中,我们可以见到大量以诠注字义、考据故实为解诗之法的文字。这种阅读方式相信诗中所涉一定是无一字无来历,于是将阅读的工夫放在了诠注诗句的出处,考察典故的由来上。与此类似的,是要求我们的阅读不限于作品本身,而或者将解诗的重点放在考察诗人、作家的生平经历如诗人的仕宦出处、师友渊源、交游婚恋等方面,或者将重点放在考察诗人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习、文化状况等方面,力求通过对与作品有关联的作品以外的方方面面因素的研究,来确定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审美的理解,是指以感知文学形象、体验作品情感、玩味作品佳妙之处,从而获得特殊的精神愉悦为目标的文学阅读方式。
文学阅读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语言艺术大师们运用语言为我们建构的一个情感的世界,一个体验的世界,一个充满诗情、诗意、诗味和情趣的世界。无论是诗还是散文或者小说,文学作品借助语言抒发的是诗人、作家真挚浓烈的情感,传达的是诗人、作家对自然、人生的深切体验和对人生真谛、美的真谛的诗意发现。这个世界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人类需要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与我们面对的现实不同的美的世界。它要求我们能够在语言符合的提示下,调动我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调动我们相应的人生经验和情感经验沉浸于其中,进入一种自由和谐的心灵之境,在对作品传达的情味韵致的细致品味中得到人生的感悟和启迪,由此也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休憩和滋养。
要对文学作品做出审美的理解,关键在于读者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要能够保持一种文学欣赏的态度,这里所说的文学欣赏的态度,用理论家们的话说,就是一种与欣赏对象保持适当距离的审美观照的态度。通俗地说,也就是欣赏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我们自己是在欣赏文学作品,提醒我们自己要把戏当戏看,而不是把戏与现实相混淆,要把小说作为小说来读,而不把小说中的故事与生活等同起来。换句话说,也就是要以一种“寻”美的、欣赏美的态度而决不是以一种应对实际人生的态度去对待文学。与欣赏对象距离太近,我们难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摘编自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实用的理解”的一项是
A.大观园是中国园林建筑中的集大成者,从《红楼梦》关于大观园的种种描
太容易的路,可能根本就不带你去任何地方。5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茨威格写中,了解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的相关知识。
B.《红楼梦》有关饮食生活的内容散见于各章各回,从《红楼梦》写到的那些贵族之家的美食佳肴中学习厨艺。
C.学者看《红楼梦》,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和家事,胡适借此研究而认定《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
D.老年人看《红楼梦》,多以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对儿女满心都是功名利禄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对文学做一种实用的理解,但这不一定出自我们的阅读本意。
B.在诗歌阅读中,将工夫放在诠注诗句的出处,考察典故的由来上,这是很多读者认可并经常采用的一种文学阅读方式。
C.文学作品营造的世界往往与现实世界不同,它是一个情感的世界,一个体验的世界,一个充满情趣的世界。
D.只有以一种“寻”美的、欣赏美的态度去对待文学,我们才能够真正看到文学的美,感受到文学的美。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一部作品,确实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概括起来说,由于阅读者的知识构成不同,可以分为实用的理解、科学的理解和审美的理解。
B.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每一部文学作品做出任意的理解和诠释都是正确的。
C.以语言为媒介来达成欣赏文学作品的目的非常重要,因为文学作品毕竟是借助语言来抒发情感、传达体验的。
D.文学欣赏中要选取一种审美的态度,与欣赏对象保持适度的距离,这很关键,但它也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杨收,字藏之,世居冯翊。收七岁而孤,处丧若成人。母长孙亲授经,十三通大义。善属文,所赋辄就,吴人号神童。里人多造门观赋诗,至压败其藩。及壮,寡言笑,博学强记,至它艺无不通解。贫甚,以母奉浮屠法,自幼不食肉。约曰:“尔得进士第,乃可食。”涔阳耕得古钟,高尺余,收扣之,曰:“此姑洗角也。”既副拭,有刻在两栾,果然。以兄假未仕,不肯举进士,既假褫褐,乃入京师。明年,擢进士,杜悰表署淮南推官。悰领度支,又节度剑南东西川,辄随府三迁。宰相马植表为渭南尉、集贤校理,议补监察御史。收又以假方外迁,谊不可先,固辞。植嗟美为止。复为悰节度府判官。蜀有可县,直巂州西南,地宽平,多水泉,可灌粳稻。或谓悰计兴屯田,省转馈以饱边士,悰将从之,收曰:“田可致,兵不可得。且地当蛮冲,本非中国。今辍西南屯士往耕,则姚、巂兵少,贼得乘间。若调兵捍贼,则民疲士怨。假令大穰,蛮得长驱,是资贼粮,岂国计耶?”乃止。懿宗时,擢累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始南蛮自大中以来火邕州掠交趾调华人往屯涉氛瘴
太容易的路,可能根本就不带你去任何地方。6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茨威格死者十七战无功蛮势益张。收议豫章募士三万,置镇南军以拒蛮。悉教蹋张,战必注满,蛮不能支。又峙食泛舟饷南海。天子嘉其功,进尚书右仆射,封晋阳县男。既益贵,稍自盛满,为夸侈,门吏童客倚为奸。中尉杨玄价得君,而收与之厚,收之相,玄价实左右之;乃招四方赇饷,数干诿,收不能从,玄价以负己,大恚,阴加毁短。知政凡五年,罢为宣歙观察使。明年,贬端州司马。吏具大舟以须,收不从,曰:“方谪去,可乎?”以二小舸趋官。又明年,流驩州,俄诏内养追赐死。后三年,诏追雪其辜,复官爵。(节选自《新唐书·杨收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处丧若成人处丧:处理丧事。B.善属文属文:写文章。C.里人多造门观赋诗造门:登门。D.博学强记强记:记忆力好。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南蛮自大中以来火邕州掠交趾/调华人/往屯涉氛瘴死者/十七战/无功/蛮势益张
B.始南蛮/自大中以来/火邕州/掠交趾/调华人往屯涉氛瘴/死者十七/战无功/蛮势益张
C.始/南蛮自大中以刺火邕州/掠交趾/调华人往屯/涉氛瘴死者十七/战无功/蛮势益张
D.始南蛮自大中以来/火邕州掠交趾/调华人/往屯/涉氛瘴死者/十七战/无功/蛮势益张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收学有所成。他十几岁通晓经书,擅长写诗文;成年后学问更加渊博,面对涔阳人挖出的古钟,他敲了敲便知其名。
B.杨收看重礼法。因为兄长杨假未做官,他便不肯考取进士;又因兄长在外地任职,他就不答应先行升迁,始终不愿在兄长前占先。
C.杨收注重实际。在可县屯田一事上,杜悰听从了杨收的实际性建议;在朝廷调人去南蛮屯守一事上,杨收也提出了好的建议。
D.杨收为人正直。杨收与杨玄价交往很深,但杨收拒绝杨玄价相托的私事,因此得罪权贵而获罪,杨玄价盛怒之下最终将他害死。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一生不能封侯的李广,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却是个完美的形象,他虽不富有,但对待士卒__________,同甘共苦,司马迁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②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一个淡水净化厂上周发生大火,导致当地约12万人失去了自来水供应,闻讯,国际社会__________,及时缓解了马尔代夫的淡水危机。
③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儒商,他们躬行勤劳俭朴、诚实不欺、__________、崇尚教化、“君子富,好行其德”的儒家之道,颇受社会的尊重和称赞。
太容易的路,可能根本就不带你去任何地方。7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茨威格A.乐善好施慷慨解囊解衣推食B.解衣推食慷慨解囊乐善好施C.乐善好施解衣推食慷慨解囊D.解衣推食乐善好施慷慨解囊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地位的主渠道。
B.生活在知识分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里,胸怀天下自然成为知识分子的集体无意识,也成为一种非知识分子对这个群体的期待。
C.针对自主招生中的不规范不透明、“掐尖”抢生源等弊端,教育部发布自主招生新规,明确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不得采用高校联考方式进行。
D.回归祖国的5470多个日子,是澳门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15年中,澳门实现了繁荣稳定的发展局面,确立了世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博物馆文化以其民族凝聚力,诉说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有了博物馆及其文化积累就显得和谐宁静,博物馆由于有了和谐宁静的城市环境就更添理性与深沉。
①正如卢浮宫之于巴黎,大英博物馆之于伦敦,大都会博物馆之于纽约一样②其作用也不仅仅表现在文物收藏、文物研究和文物陈列,还表现在引领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
③博物馆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是这个城市的文化标志之一
④它绝不仅仅为今天的城市记录过去,也为未来的城市留存今天,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⑤作为城市历史的记录者和展现者,同时是城市文化重要承载者的博物馆⑥博物馆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将是城市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A.③④①⑤②⑥B.⑤⑥④①③②C.⑤②①③④⑥D.③①⑤④⑥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的。如果说,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那么,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两者的密切适应和结合,形成这一历史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们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然而他依然感到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辞章并不依附什么却
太容易的路,可能根本就不带你去任何地方。8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茨威格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文章不朽当然也是人的不朽,它又是前述人的主题的具体体现。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更没有独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司马迁、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他们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一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这些创作本身,从郭璞到谢灵运,当时名声显赫而实际并不成功。他们在内容上与哲学本体论的追求一致,人的主题展现为要求与自然相同一。但由于自然在这里或者只是这些门阀贵族们外在游玩的对象,或者只是他们追求玄远即所谓“神超理得”的手段,并不与他们的生活、心境、意绪发生亲密的关系,自然界实际并没能真正构成他们生活和抒发心情的一部分,自然在他们的艺术中大都只是徒供描画、错彩镂金的僵化物。所以,谢灵运尽管刻画得如何繁复细腻,都只是一种概念性的描述,缺乏个性和情感。然而通过这种描述,文学形式自身却积累了、创造了格律、语汇、修辞、音韵上的种种财富,给后世提供了资料和借鉴。
在具体创作上也是如此。曹植当时之所以具有那么高的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限。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9.下列关于两汉文学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代,文学实际上一向是宫廷玩物,是用来娱乐统治者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文学根本没有取得独立地位,更不必说绘画、书法等艺术部类。
B.在汉代,文学和经术没有分家。如《盐铁论》中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司马迁等人之所以有地位和名声是因其政治家、史官等身份,而不是作为文学家。
C.汉代文学只是作为功利附庸和政治的工具,往往不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两汉文艺完全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
太容易的路,可能根本就不带你去任何地方。9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茨威格D.两汉时期,作为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和垄断者的门阀大族,逐渐意识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是通过文学来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故刻意为文。
2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的主题和文的自觉的确是魏晋新风,它们是封建前期文艺的新内容和新形式,两者的密切适应和结合,形成这一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
B.曹丕认为帝王将相、富贵功名都是短暂的,显赫一时的皇帝也可以湮没无闻,而华丽优美的辞章却可以不依附什么而真正不朽、世代流传。
C.尽管自然只是魏晋时期某些门阀贵族游玩的对象或追求玄远的手段,但实质上这些创作在内容上与哲学本体论的追求是一致的,与人的主题的要求也能相同一。
D.谢灵运尽管把自然刻画得繁复细腻,也只是一种概念性的描述,缺乏个性和情感,
是因为自然在其作品中大都只是僵化物,没有与其心境等发生亲密的关系。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认为,汉代文学的发展壮大是时代使然,也离不开曹氏父子的推动促进,其中汉文的华丽好看是曹丕讲求和提倡的功劳。
B.曹丕追求文章华美,认为这样可以被人们长久传诵,这与他追求人生“不朽”是相关的。追求文章不朽就是追求人的不朽,这体现了封建前期文艺的人的主题。
C.魏晋时代山水诗的创作本身并不成功,但却积累了、创造了格律、语汇、修辞、音韵上的种种财富,为后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经验和方法。
D.曹植讲究诗的造词炼句,将后世诗词与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限,表现了“文的自觉”的追求“华丽好看”的特征,因此拥有了“譬人伦之有周孔”的文学地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4题。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彪性沉重好古。年二十余,更始败,三辅大乱。时隗嚣拥兵天水,彪乃避难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对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王氏擅朝,因窃号位。危自上起,而伤不及下。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嚣曰:“生言周、汉之势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
太容易的路,可能根本就不带你去任何地方。10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茨威格太初【注】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彪复辟司徒玉况府。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言曰:“孔子称‘性相近,习相远也’。贾谊以为‘习与善人居,不能无为善,犹生长于齐,不能无齐言也。习与恶人居,不能无为恶,犹生长于楚,不能无楚言也’。是以圣人审所与居,而戒慎所习。”书奏,帝纳之。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贞不违人,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注】太初:汉武帝年号。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从:通“纵”,合纵。B.帝雅闻彪才,因召人见雅:非常,特别。C.是以圣人审所与居审:慎重对待。D.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察:推举,举荐。2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B.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C.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D.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彪见高识远。他为了躲避战乱投奔隗嚣,隗嚣曾询问他对时局的看法,通过分析,他认为汉王朝必然中兴,隗嚣却固执己见,不以为然。
B.班彪善谋策略。班彪离开隗嚣,投奔河西窦融,颇受窦融器重,任为从事。他为窦融出谋划策,建议其服事汉朝,统领西河与隗嚣对抗。
C.班彪博学多才,造诣颇深。他对《史记》及续写《史记》的情况作了细心的考察,续写了从太初开始的后传几十篇,并评判、纠正了前代史籍中的一些不足。
D.班彪笃守正道,善于谏言。在太子刚确立时,因为太子分辨不清各种诱惑,他便上书,陈述生活和学习环境对人的重要性,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2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冰心的衣裙、朱自清的背影依然是一般散文家__________的境界。
②猛然间看见多年来音讯皆无的儿时玩伴,好像看见我们__________的祖国。③大概是太过于__________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A.念念不忘朝思暮想梦寐以求B.梦寐以求朝思暮想念念不忘
太容易的路,可能根本就不带你去任何地方。11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茨威格C.朝思暮想梦寐以求念念不忘D.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朝思暮想2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日本时事通信社11月8日报道,本着扩大两国交流为目的,日本外务省宣布,将进一步放宽面向中国人的“准免签”发放审核条件。
B.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集散地,号称全国茶市“晴雨表”的广州芳村茶叶城也出现了关门,原因和佛山类似:租金太高,茶叶难卖。
C.陈彤离开新浪,正式加盟小米,这不由得让人思考媒体生态的演变和媒体人的命运,似乎也预示了小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
D.受经济危机影响,意大利社会凝聚力和各种不平等状况正在加剧,妇女和青年被轻视,中产阶级受到严重损害。
2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研究人口迁移方面,中国姓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②中国地域广阔,行政区划层级丰富
③这使得中国姓氏的传递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④特别适合将姓氏分布与地理信息相结合,研究人口迁移的相关问题⑤由于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人一般不会改姓⑥具有很好的空间分辨率A.②⑥④③①⑤B.②⑥③①⑤④C.①⑤③②⑥④D.①⑤④②③⑥
玉梅令·高平调
姜夔
(序)石湖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石湖宅南,隔河有圃曰苑村,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石湖畏寒不出,故戏及之。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8.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色?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词的下阕,作者是怎样劝导友人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容易的路,可能根本就不带你去任何地方。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